王继才老人讲诉抗战故事

Admin 发表于2015-10-25 08:45:33
   “每一次战斗我都不怕,饿肚子穿不暖我也不怕,别人能吃的苦我就能吃,我就是不想当亡国奴,我是带着对敌人的仇恨打鬼子的,怎么我都不妥协、不屈服,我必须保家卫国。”今年87岁的抗战老兵王继才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抗战经历仍难掩激动。
    王继才老人是菏泽市牡丹区南何楼办事处水坑王村人,记者来到老人现在居住的位于双井街南段的小院时,老人正坐在庭院中安静地看报纸。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老人从容起身缓步迈进堂屋开始讲述他的抗战故事。
    1943年春,年仅15岁的王继才,加入了当时的地方部队菏泽县顺河区中队,经过几个月的训练,1943年夏初,王继才迎来了自己与鬼子的第一场战斗。“当时是和县大队的同志一起去攻打占驻张堂的日本兵,那会我们打仗采取的战术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敌人武器好,我们就用比他们多好几倍的兵力去歼灭他们。”王继才说,那一场战斗他们重新夺回了张堂,日本兵被彻底赶跑,可惜的是他的一位老乡王继路在战斗中被敌人打伤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只能回乡休养。“那时候年龄小,打仗的时候一点没害怕,胜利了也不像别人说的多么激动啊,就觉得自己能打鬼子就挺好。”老人平静地说。
    又经历了几次小型战斗后,1944年,王继才被编入了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七团三营的机炮连,成为一名正规军。“刚到连里的时候我先被分到青年班培训,每天两顿小米干饭,还有5分钱的菜钱,”王继才老人笑着说,那个年代正规军队喜欢补充他们这些在地方上已经有作战经验的人进队伍,在正规部队能吃饱还有军服穿大家都特别高兴。从青年班结束培训后,王继才被分入了重枪班,担了近一年的水后才成为重机枪手。“那时候重机枪都是水压的,一个很细的枪管包在一个粗筒里,粗筒主要用来装凉水给枪管降温。”王继才回忆说,一般机枪手打400发子弹,枪筒里的水就滚了,他要马上给机枪筒换新水以防枪管过热变形。
    据王继才老人介绍,当时陇海铁路的兰考至商丘区间是第五分区辖区,他和战友们就负责在这个区域内和鬼子打游击战。“那会攻打驻守各个车站的日本兵,白天我们在营地睡觉,侦察兵去前方勘察敌情和地形。侦察兵回来后会和领导通报前线的情况,如果适合攻打,晚饭后我们的队伍就整装出发。时间都是计算好的,一般步行至战斗点都是午夜,趁天黑突击敌人快速解决战斗。”王继才回忆说,当时他们行军还带着民工,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破坏铁路切断敌人的运输线,把鬼子赶跑后缴获的敌军物资就由民工们帮忙搬回营地。“鬼子兵少,我们集合兵力搞突击的时候,鬼子一看情况不对就消极抵抗迅速撤退,我们走后没几天他们就又回来了,每个鬼子据点都是这个情况,我们就是日复一日在这个区域搞游击抢夺鬼子的物资。”王继才老人回忆说,日本兵也怕八路军的人海战术。
    在抗日战争中,王继才老人和战友们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让他记忆犹新的要数抗战尾声的时候他和战友们解放菏泽城那一仗。“当时我和其他重机枪手在菏泽城南门猛攻城墙上的日本兵,夺下南门控制权后,我们大开城门让后继部队顺利攻入菏泽城。队伍进城以后,只有西门的日本兵拒不投降,领导下命令让我们停止枪攻,改为炮攻。结果刚把大炮摆上,西门城墙上的日本鬼子就摇着白色的衣服充作白旗示意投降了。”王继才激动地说,看到日本兵投降那一刻,他松了一口气,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据老人回忆,在从南门攻入菏泽城之前,他们部队已经围了菏泽城20多天,一开始解放菏泽的作战计划是从西门攻城,但是挖地道的时候出现错误,地道没有挖到西门那,才临时决定从南门攻入菏泽城。“围城的时候有一队汉奸和鬼子妄图从现在的青年湖监狱那边逃窜出城,我和战友发现后举枪扫射,没被打死的鬼子和汉奸又原路逃回了城里”王继才笑着说,当时觉得自己特别英勇。
    70年弹指一挥,当年十几岁的少年经过岁月洗礼成为现在的耄耋老人。王继才的大儿子王如建告诉记者,父亲性格偏沉默寡言,喜欢安静,出去遛弯也是一个人,平时很少有大的情绪波动,只有和别人讲述抗战经历时才会稍显激动。想起进门时老人安安静静坐在庭院里看报纸,那份沉静淡然下掩盖的是独属于他们的带着温度的家国记忆,是历史赋予他们的礼物,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史书。文\图 中国菏泽网记者 范卉蕾
浏览:41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