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花朵(文/ 侯桂智)

坤龙邢家村de 发表于2019-06-25 11:36:07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儿童敬慕英雄,英雄关爱儿童。赛时礼与少年儿童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炮楼底下的孩子剧团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东海地区活跃着一支孩子剧团——红星剧团。团员大都是岗宅高小的学生,担任指挥的是文登一区抗日儿童团团长刘华亭同学。红星剧团的孩子们一边学习文化,一边排练文艺节目,走村串户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八路军“老五营”的抗战事迹。孩子们最喜欢二连连长赛时礼叔叔,别看赛叔叔腿有点毛病,但打起仗来非常勇猛,特别难得的是他是个文艺通,经常在战斗空闲时间到红星剧团指导排练,有时还跟孩子们一起演出。

    从1943年春天至1944年9月,赛连长多次率领二连保卫孩子剧团的演出活动。

    一次,二连奉命与威海县大队共同掩护孩子剧团到敌占区去搞示威性演出。赛连长和威海县大队宋政委向老乡借来十几头毛驴,他们把小演员抱进毛驴两边的大篓里,再抱一个放在驴背上骑着,这样一头毛驴可驮3个孩子。

    在八路军的掩护下,孩子剧团一路颠簸向炮楼林立的敌占区进发。

    傍晚来到一个山村,登高后可看见方圆10里内鬼子的9座炮楼,有一座就在村北的山包上,离戏台不足500米。宋政委指挥部队进入保护阵地,赛连长帮助孩子们扎戏台,挂幕,点汽灯。往常演出照明用的是火把或罩子马灯,光太弱,况且风一吹就容易熄灭。这几天晚上不同了,用的是汽灯,是打鬼子得的战利品。点这种新鲜玩艺儿是个技术活,得先打气,把经过高温汽化的煤油吹到石棉网上,把石棉网烧成白炽发光,相当于200瓦的电灯,很亮。这在当时是挺先进了。

    有汽灯没有煤油也是白搭。几年来老百姓遭受鬼子的封锁、掠夺,几乎家家没有煤油,只能把豆油或花生油放在盘中,捻一根棉花条,一端浸在油中,一端露出盘外,点着了当灯用。

    赛连长找来了伪保长:“给你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马上进炮楼办两件事:一是弄点火油(煤油);二是告诉鬼子小队长,这两天村里演戏,双方‘友善’不开枪。”

    一会儿,伪保长就把两件事办妥了。汽灯亮了。黑压压人群挤在戏台前,附近六七个村子的老百姓几乎都来了。“‘咚锵锵——”锣鼓敲。

    “吱嘎嘎——”胡琴叫。

  一群扎着钻天锥戴着红兜肚拿着红樱枪的孩子们上了台,边舞边唱——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

    战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提汉奸。

    鬼子来了,我们就跑,跑向八路去报告。

    领着八路,拿着枪刀,赶走鬼子把家乡保。

    这天晚上,一直演到9点多才散场。

    第二天晚上,孩子们又演出了《劝郎参军》、《五更里》、《青石岭战斗之歌》等节目,一直演到10点多。

    第三天晚上,部队保护着孩子们来到官夏村。赛连长来了兴致,戴上长长的假胡子,穿着从周围村里借来的戏子衣服,与孩子们合演了一出《捉放曹》。他扮演曹操,念、唱、做、打,真见功夫。

    “好!”村民们都振奋了,直到半夜戏演完了也不想离去。赛连长牵着小演员们的手走上戏台说:“乡亲们,八路军打鬼子是好样的,搞文化活动也是好样的……如今小孩子也出来抗战了……让小日本瞧瞧吧,它在中国待不久长了……”几个穿着便衣混在人群中看戏的日伪军回去向小队长一学,“太君”气疯了,第二天天刚亮,就带领日伪军从村子东边冲杀过来。

    “用生命保护孩子们!”赛连长和宋政委指挥部队英勇抗击。日伪军扔下8具尸体逃窜了,孩子们没受一点伤害,但我军却牺牲了两名战士。

    孩子们趴在烈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小指挥刘华亭和校长镇燕,摘来野花插在烈士的衣兜上。

    他总是忘不了孩子

    新中国成立了,赛时礼的身体也垮了-16个弹洞毫不留情地夺去了他健全的身体,右半身瘫痪,行动艰难。当年孩子们的“赛连长叔叔”现在也成了“赛爷爷”了。

    赛时礼总是挂念着孩子,走到哪里都去看看孩子,看看少先队的活动。

    1985年秋,他带着300多元的书籍来到口子镇岭上小学。“岭上”是两个村,一个叫岭上王家,一个叫岭上孙家,抗战时期合称“青石岭”。他把书籍赠给孩子们,接着便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

    “这个地方原名叫青石岭”,他说,“是二连的‘姥姥村’。1940年阴历七月老五营在这里打了个歼灭战,把大水泊出来抢粮的13个鬼子全部消灭了,有歌为证。”赛老与孩子们一齐唱起来:

    七月那个里,日头热似火,

日本鬼子驻在大水泊,

占去我中学,出发去交战,

鬼子一十三,个个死在青石岭东山,埋在沙河滩,

    在赛老讲故事的时候,岭上小学负责人顿时有了新想法,在纪念抗战40周年和青石岭歼灭战45周年之际,何不将学校改名“青石岭小学”呢?

    “对!”赛时礼说,“叫青石岭小学好!但需要政府部门批准。”

    孩子们说:“请赛爷爷给我们题写校牌!”

    “行,行,只要政府批准了,我就给你们写!”

    十几天后,用毛笔书写的“青石岭小学,赛时礼左笔”字样便从济南邮到了学校……

    1986年元旦时,他又给青石岭小学邮来了一大包书;春节期间,文登县委书记赴济南办事,赛老急忙买了一批书,让县委书记用车捎给青石岭小学的孩子们。

    文登市有一份孩子们的报纸一一《小金星报》,赛老对这份小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小金星报》刚创刊,赛老就给共青团文登县委和《小金星报》编辑部写来贺信,信中写道“小金星报办得很好!是培养教育少先队员的很好园地。望你们和少先队员团结一致,把《小金星报》办得好上加好。”他亲笔题词:“让小金星的光芒照耀着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赛老仔细地阅读每一期《小金星报》,经常写信鼓励编辑们要好好为孩子们服务。他每逢回文登不管行程多紧,都要与编辑们细谈,指出《小金星报》的发展方向。每年新年、春节,他总要通过《小金星报》向威海的孩子们提出良好的祝愿。从《小金星报》1986年创刊到赛老去世,15年如一日,他一直和《小金星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赛时礼关爱孩子的事还有许多。他曾向城区一完小捐赠了2,000多元的书籍;向邢家小学多次捐了四五千元的书籍;还向学校捐款3次,头两次一共是2,000元,第三次是10,000元。后来,邢家小学并入虎山完小,学校将赛老先捐的2,000元置办了教具,并资助了孪生孤儿吴光、吴忠;将后捐的那10,000元存入银行,做为每年“六一”奖励“优秀队员”的基金,一直持续至今。

    赛老最后一次回文登时,身体已经很差了,挪动一步都很困难,全靠轮椅或人抬。文登市的领导和乡亲们心里都清楚,这是赛老最后一次回家乡。大家怀着崇敬、凝重的复杂心境接待他,陪同他。

    此时,赛老提出想到学校见见孩子们。

    大家都劝告他:“您行动不便,我们让孩子来见您!”当6位手捧鲜花的红领巾出现在他床前时,他的双眼顿时有了光芒。他在人们的搀扶下坐在床边,把孩子们拥进怀里,亲切地问这问那,还给孩子们讲打鬼子的故事。

    “赛爷爷”,孩子们问,“听说您身上留下许多弹洞,我们可以看看吗?”

    “可以可以……”他一边应着,一边在大家的帮助下扬起胳膊,像只驯服的羊羔,任听孩子们摆布。孩子们七手八脚,把他的衣服一件一件往上捋,都捋到他头顶上,把嘴巴和眼睛全包住了。

    孩子们数弹洞:“一个……两个……三个……”16个弹洞未数完,在场的人都已是泪流满面了。第二天,赛老又一次提出想到学校看看,大家再也不好

劝阻。来到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看到现代化的崭新学校,赛老频频点头连连称好。校长王济海和随同人员一起把赛老连人带轮椅抬上了楼。楼上,少先队员正在排演节目。赛老坐在轮椅上,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这一天,他爱孩子的心愿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寻找赛爷爷的足迹

    爱是相互的。赛老关爱孩子,孩子们也非常崇敬赛爷爷。“赛爷爷为什么能成为大英雄、大作家?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孩子们决心去寻找赛爷爷的足迹。

    先去找寻赛爷爷成长的足迹。

    青石岭小学全体少先队员背着行李包,背着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步行10余里,来到赛爷爷的故乡一一坤龙邢家,在坤龙水库大坝西侧“安营扎寨”。大队长在学校负责人和村负责人帮助下,找来了赛爷爷儿时的几位朋友。这儿位老爷爷告诉孩子们,赛时礼童年时就在这一带搂草,读书,捉螃蟹,烙小鱼,练唱京剧……他学习京剧中的英雄,行侠仗义,疾恶如仇。当日本鬼子来欺负咱中国时,他就毅然参加八路军……他小时候家里穷,读了不到4年书。现在成为大作家,那是他刻苦自学的……

    在赛爷爷学习、劳动、支石板烙小鱼的地方,孩子们埋锅做饭。有的挖坑,有的搬石头,有的捉小鱼,有的捡柴草……一时间,水库西岸长长的沙滩上,炊烟袅袅。

    文艺委员领头唱起了新改编的歌——再加一把干柴草,

    把那篝火快燃烧,那冒着热气的锅里,香喷喷的饭菜就要熟了。

    过去是妈妈为我们做饭,今天我们自己来烧,

    啊——

    循着赛爷爷足迹走,自立多么好。

    那天中午,镇里的领导和从村里请来的那几位老爷爷也被深深感染,谁也不去饭店,个个戴着红领巾,挤在孩子中间,坐在沙滩上,吃孩子们做的饭菜。

    呵,熬糊的米饭也是那么香!

    第二步,孩子们要去寻找赛爷爷战斗的足迹。

    1986年麦收后的一天,少先队小干部们一行10人步行来到李家疃村,采访赛爷爷的警卫员、救命恩人宋万良老爷爷。孩子们给宋爷爷戴上红领巾,便围坐在他身边听故事。宋爷爷从赛时礼1940年7月3日在东圈村南山上第一次负伤讲起,一直讲到在海阳县第六次负伤。“……他的伤口化了脓,生了许多蛆,掩护他的那位老乡就用草棍儿从他伤口中一只一只往外挑……”

    “第六次负伤是在海阳县。敌人的子弹从他的左腮打进去,从另一侧脖子靠近大动脉的地方穿出来,舌头被打断了,挂在嘴外悠荡。我掰开他的嘴把舌头塞了进去……”

    孩子们被深深震撼了。赛爷爷负了这么多的伤,这么重的伤,竟然还用左手为我们写了那么多书,真是人生的强者,我们的榜样!

    回校后,一个“学习赛爷爷,做生活的强者,做学习的丰人”的活动全面展开。青石岭小学、虎山完小等学校还做出决定:“争创好成绩,汇报赛爷爷。”谁的学习、工作取得了大的进步,学校就为谁提供信封、信纸、邮票给赛爷爷写“汇报信”。能被批准给赛爷爷写信,是一个少先队员的很大荣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来染成。”青石岭小学少先队决心采集爷爷6次负伤的6个地方的泥土,培育一盆花。山村小学少先队经费不足,要到6个地方去采土实在有困难。

    “不怕!”孩子们说,“全国少先队是一家,咱可以请那6个地方的少先队组织帮忙采土。”

    “对!”大队长卢永祥领着队委王英波、王积虎、孙淑霞等分头写了6封信,发向海阳县、文登县东圈村等6个少先队组织。

    几天后,邮递员便陆续送来包土的小包裹,不到一个月,土便集全了。大队委代表全校少先队员,将曾经洒过赛爷爷鲜血的泥土郑重地撒入一只刚买的花盆里,植上了鲜花……英雄鲜血染红的泥土,栽培出怒放的花朵。这花不仅开在校园里,而且丌在少先队员的心田里。

    2001年10月,忽闻赛爷爷逝世,文登的孩子们心情沉痛。市少先队总队长牟霄寒同学代表全市7万少先队员邮去一条红领巾,并发去了唁电,唁电中说:“……赛爷爷,安息吧。我们一定继承您的遗志,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在您洒过鲜血的热土上,开放出更加灿烂的鲜花!……”

    2002年7月9日

浏览:88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