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锋同志与重建大陈岛(文/王宗楣)

博兴de 发表于2019-07-03 23:54:48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李铁锋同志离开我们30 周年了,我作为大陈岛的早期建设者,回忆五十年代,他担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处书记兼温州市委书记期间,积极响应胡耀邦同志的倡导,组织温州青年重建大陈岛,而后,他又是善始善终地关怀垦荒队员的生产生活,一件件往事,铭刻在我的心间。

大陈岛位于东经121.53°、北纬28.26°,距台州市椒江区28 海里,与一江山岛相邻。大陈渔场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每逢渔汛,来自辽宁、山东、江苏、福建、上海和浙江沿海各地区的渔民在此捕捞,渔船停靠、补给、避风,多时达数千艘,近十万渔民;大陈岛又是海上南北交通必经航道;在军事上也居重要地位。全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败逃台湾,曾妄图以大陈、一江山等浙江沿海岛屿作为“反攻大陆”的据点,以胡宗南为统领,在大陈岛上驻防1.4 万多名官兵和伪省、县政府与军事部门,并建立“中美合作分院”“保密局大陈联络站”“西方企业公司”等特务机关以及多处监狱。1955 年1 月18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张爱萍将军指挥下,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全歼蒋介石军队千余人,盘踞在大陈岛上的蒋军惶惶不可终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其第七舰队与其他部队,调集132 艘舰艇、500 多架飞机、4.5 万余名海军人员和3000 名空军人员,参与了举世骇闻的“大陈浩劫”。从2 月8 日开始,把上、下大陈岛及渔山、披山、南麂等岛屿1.8 万多居民劫往台湾。2 月1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岛,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大陈岛最高峰凤尾山。而满岛的凄凉景象不忍目睹。

1955 年11 月,当时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浙江视察,在杭州召开的部分地(市)、县青年团书记座谈会上,温州地区海门直属区(今台州市椒江区)青年团书记许式盛陈诉说:“海门前哨有个大陈岛刚解放不久,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把岛上1.44万多居民,用武力强行劫往台湾,使原本繁荣的海岛变成没有人烟、没有牲畜、荒芜凄凉、遍体创伤、只有垃圾和灰烬的死岛,极为需要有人去重建。”胡耀邦同志听了当即动情地说:“这样不行,敌人破坏,我们重建。”提议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来临之际,组织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重建大陈岛。耀邦同志的动议受到与会各地团委书记的热烈响应,当时,出席会议的青年团温州市委书记叶洪生,深切感到不管有多么大的艰难,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应当由温州市的广大青年承担。他对耀邦同志说:“耀邦同志,你刚才说的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去大陈岛的任务,就交给共青团温州市委来完成吧!”耀邦同志听了非常高兴:“好,你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后,立即告诉团中央。团中央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消息;派代表到温州送贺信、送队旗。”他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扳着说:“这面锦旗上,写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十个字。”同年12 月份,海门团区委,将筹组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工作情况以及预定1956年1 月31 日为上岛时间,直接报告了团中央。此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于海门团区委向团中央的报告,事先未曾与共青团温州市委沟通,《中国青年报》提前在1956 年1 月22 日第一版进行公开报导, 登了团中央给垦荒队的贺信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旗帜的照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首都报纸也向国内外广播了这一重大消息。1 月24 日下午,温州市团委才接到报纸,方知事关重大,如果不能按时在1 月31 日登上大陈岛,政治上将造成不良影响,时间紧逼,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五天工作日程,动员组织工作难度之大,光靠团市委力所不及,况且1955 年7 月,已有1200 多名青年去了黄岩金清农场垦荒,这年又是我国首次实行义务兵役制,曾有一批青年服兵役去了,同时离春节也只有12天了。燃眉之急情况下,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李铁锋同志得知后非常重视,在他的主持下,市委对有关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安排,指示各部门、各单位大力支持,并果断决定把已完成任务的义务兵征兵工作队留3 天,按时做好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动员组织工作。团市委印发了《团内通讯》“号外”,消息在温州全市青年中传开后,引起一片欢腾,受到广大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天,就有800 多人积极报名参加垦荒队,因名额有限,许多热血青年因没有被批准而痛哭流涕。一支227 名队员(其中黄岩海门区,今椒江区的有20 名)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很快成立了,队员中有高中、初中毕业生,也有少数在校学生,也有社会青年,他们的年龄大部分在16 岁至20 岁,最小的只有14 岁。

难忘的1956 年1 月28 日,温州市人民大会堂里,举行隆重的授旗与欢送仪式。青年团中央的代表,将绣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队旗、李铁锋书记将“发扬中国青年革命传统,为建设大陈保卫祖国而奋斗”锦旗分别授予垦荒队领导人。垦荒队员代表在会上向党和人民庄严宣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誓把青春献给大陈岛!”

1956 年1 月29 日,是温州青年出发的日子。29 日清晨,在市人民广场又举行了欢送大会,约有两万多父老乡亲前来送行即将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走向海疆战斗岗位的热血儿女。丁世祥市长代表中共温州地委、温州专署和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致词,号召全地区和全市青年,学习他们的爱国行动和迎接困难的勇敢精神。李铁锋书记亲临会场为垦荒队员壮行。从市区的府前街经五马街到安澜码头,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轰鸣。我当时在青年团温州市委工作,年仅23 岁,血气方刚,自告奋勇,欣然带领这支平均年龄18 岁的队伍,雄心勃勃、充满信心地踏上了征途。

1956 年1 月31 日,离春节只有12 天,在地、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及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庄严的队旗先导下,终于顺利登上了大陈岛。2 月2 日,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全体队员,顶着严冬的寒风,在队旗招展下登上凤尾山顶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向着广阔的长天和滔滔的大海,庄严宣誓:“我是一名青年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面对着祖国的海洋,背靠着祖国的山河,脚踏着海防前哨,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永不退缩,与英雄边防军一起,用辛勤的劳动,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就此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李铁锋同志时刻关怀惦记着战斗在大陈岛上的年轻人,同年5 月的一天,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大陈岛,在驻岛部队单勇团长的陪同下,前往垦荒队员驻地,访寒问暖、亲切慰问。

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在驻岛部队的帮助下,经过了4 年多的战天斗地、抗风搏浪,使大陈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展现出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面貌。军民重建大陈岛的事迹经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不断传播,吸引着各地青年、渔民、农民纷纷要求到大陈岛开发建设。到1959 年,全岛居民已达到4000 多人。

1958 年人民公社化后,垦荒队作为单一的生产组织,如何适应人民公社的体制,在新形势下带来了新问题,许多队员觉得已经完成了垦荒任务,当解放军也可以复员回乡了;有人说全国都公社化了,回到温州同样当公社社员,一度思想产生混乱。是继续和全岛军民一起把海岛面貌来个彻底改变,还是半途而废返回温州去?他们面临着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与选择。

1960 年3 月,我写信给耀邦同志,汇报了大陈岛新气象和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无论如何要保持荣誉”的表现,也谈了这些青年人的思想情况。不久,耀邦同志给我写了一封千余字的回信。耀邦同志在信中赞扬垦荒队艰苦创业、献身海岛的精神,并要求我们在完成垦荒开发的历史任务后,承担起建设新大陈岛的任务,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垦荒队员在建设事业中的骨干作用,信中还关心地写道,在垦荒队组织撤销的时候,提议开一个大会,要给每个队员发纪念章,要在报刊上进行宣传,可出个小册子,建立纪念亭,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

这封信,在垦荒队员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又一次点燃了垦荒队员们的青春烈火,他们纷纷表示自己要把青春全部献给大陈岛的建设事业。当年还没有复印机,我把信的全文手抄给了李铁锋书记,引起了地、市委的高度重视。地委为此召开了工商业及工青妇等十多个有关部门专题会议,特地电报通知中共大陈镇委书记李文俊与我列席会议,李铁锋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向大家传达了耀邦同志信中“在完成垦荒使命后,要继续担起建设大陈岛新任务”的提议,要求各方面都要以实际行动支援大陈岛建设。为使各项支援工作落到实处,地、市委印发了《会议纪要》,从洞头、黄岩、海门动员一批青年支援大陈岛建设,要派慰问团,发纪念章,报刊开展宣传等等,一一作了具体安排。他对大陈岛重建工作,可谓殚精竭虑。例如,当我们要离开温州回岛的前一天上午,还叫我们到他办公室,再三问我们还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李文俊同志反映岛上广播站缺少网路电线,他就当场打电话给地区物资局局长照数供给;制作纪念章,需要黄金镀面,他随即又与分管银行的副专员沟通按需审批(在此,使我回忆起两个难忘的家事:就在他的办公室那天,为使我能与垦荒队员同甘共苦,一以贯之,在他的鼓励和关怀下,将我婚后多年的妻子,从温州调到大陈岛上工作,与大家朝夕相处,和衷共济;1964 年10 月间,我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因岛上没有托儿所、幼儿园,无亲无故,俩人的长辈又已故世,我要经常下乡或出岛公干,心想把孩子送到温州机关幼儿园,但我已不是在温任职的机关工作人员。那天,我带着孩子去看望他时,斗胆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不料竟然获得怜惜,按他的嘱咐,丁炜同志亲自到市机关幼儿园,经她与园长陈旭同志联系后,我年仅3 岁的儿子如愿入园,我也与妻子怀抱着女婴,安心地返回大陈岛工作。李铁锋同志身居高位,对我们基层干部如此关照,永久地留在我的心间)。总之,耀邦同志信中提到的事项他都能一一地作出安排,并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从此,有118 名垦荒队员留在岛上担负着继续建设大陈岛的新任务,还有洞头、黄岩、海门、路桥等地150 多名男女青年前来支援大陈岛建设。

1961 年1 月31 日,是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建设大陈岛五周年纪念日。1961 年1 月25 日,《浙南大众》报在第一、二版全版报道了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艰苦创业事迹,李铁锋同志为此发表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陈岛——为纪念大陈岛青年垦荒队而作”的长篇文章,指出:“青年垦荒队的同志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卓越辉煌的劳动成就,将光荣地载入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史册,人们将永远歌颂他们的胜利史迹”,对温州青年开发建设大陈岛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具有光荣历史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因是胡耀邦同志倡导组建的,十年“文革”中被“造反派”无中生有,把“胡耀邦、李铁锋、叶洪生、王宗楣”串连起来,诬为黑帮,也使原垦荒队员蒙受了不白之冤,竟成了大陈岛上难以抬头见人之辈。身为原垦荒队队长,后任大陈镇党委副书记的我,以莫名之罪,从“文革”初期就被打倒了,受非人的待遇更为必然。从1966 年9 月开始靠边监督劳动,直到1972 年,总算按党的政策规定获得“解放”,还我一名干部身份,但是已经成为造反派眼中不受欢迎“扫地出门”的人了,使我产生了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念头,因此我向李铁锋同志写信陈诉。不料得到他迅速回信说,“你所谈调动事,我与政工组副组长张思孔先谈下,并请他与副书记张济民同志谈下,请他们再与毕、李通通气,以观反映。因我刚被释放出来,无职无权,难以直接相谈建议。至于办理能否如愿,我即托老叶通信相告。当然,我会全力为你办好的”。情见乎辞,在他的诚心帮助下,1973 年7 月,我调离了大陈岛,回到阔别18 年的温州工作。如今,我平心地感受到,他是一位富有诚挚情怀的老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各项工作起步走上正确的轨道。尤其是1980 年2 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耀邦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使每一位垦荒队员为之欢欣鼓舞,每位队员的心情格外的振奋,无不思念着:耀邦同志你还记得我们原垦荒队员吗?经过长时间的酝酿,1985 年5 月29 日,有31 名原垦荒队队员签名的充满怀念之情的信件寄往北京。信中写道:“我们由衷希望您上岛做客。”耀邦同志从信上得知还有一批原垦荒队员在大陈岛一直艰苦奋斗了27 年,欣然批示:“转穆青、吴冷西同志看看,建议你们适当宣传一下这类不畏艰苦的创业事迹,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奋发图强,人们连大陈岛都不知道在哪里,至今变化,更是茫然无知,为什么不好好宣传?要多搞这些东西,卿卿我我、插科打诨的东西当然我也不反对,但太多了,不合时代精神。请阅后退我,我还要回复。”6 月29 日,新华通讯社就此信精神和摘要垦荒队员给耀邦同志信的内容发布了消息,《人民日报》6 月30 日刊登了这则消息,各省新闻媒体先后刊发了这则新华社消息,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地区的新闻媒体也刊播了这则消息。一时间,形成了一股对大陈岛原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业绩的宣传热,原垦荒队员从此彻底洗清了蒙受的不白冤情,在政治上还了个清白。

7 月8 日,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政府组成赴大陈岛慰问团,刘锡荣副市长任团长,当年的青年团温州市委书记叶洪生和我都是副团长之一。慰问活动结束之后,把原垦荒队员反映的和我两个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以及当地难以落实的一些问题,于7 月26 日写信向耀邦同志如实汇报。8 月7 日,耀邦同志看到信后,作了重要批示:“乔石同志,此事请浙江省委王、薜等同志指定人加以过问。继续开发和建设大陈岛,虽然算不上是件大事,但对教育和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是个好题目。同时,所费也无几。现在,我们许多人不动脑子,高谈阔论,遇事推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风气实在太坏,岛上居民有1.4 万,现在还只恢复到5000,是否可靠?因此,值得省委省政府亲自抓一抓,解剖下麻雀,是值得的。明年秋我还去那里(指大陈岛)看看。”耀邦同志的意见对各级领导认真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加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个很大的震动,尤其是他“明年秋我还去看看”这句话,对大陈岛居民是个极大的鼓舞。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各级政府都做好了积极准备,留在岛上生活的原垦荒队员和亲属、子女的户粮问题、住房问题、就学就业问题等等,都一件一件办好;由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浙江省委资助,耀邦同志题词的“大陈岛青少年宫”落成;从椒江到大陈岛的海上交通有了300 客位的轮船;海底铺设了50 公里的电缆;还建设了风力发电站。我特地把耀邦同志批示及复印件,以挂号信寄给了当时已调到省人大工作的李铁锋同志。1983 年10 月15 日他给我的信中说:“在您未给我信前,叶洪生同志到杭州来公干,到我办公室来看我,我就和他谈大陈岛的事,因此他返温后又将耀邦同志的批示抄给我了,阅后颇感兴奋宽胸!您又将这事的批示复印件与您和叶洪生同志的信打印给我,使我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这太好了。我再到温州时,也想重到大陈去看看当年到大陈的老垦荒队同志们!”可想而知他对大陈岛、对垦荒队员的情怀。十分令人遗憾,仅隔100 天后,1984 年1 月25 日,李铁锋溘然与世长逝,未能实现他“重到大陈去看看”的遗愿。

当年满目疮痍的大陈岛,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成为省级经济发展示范岛。今年10 月间,我从李铁锋同志遗孀丁炜同志处得悉,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要出《李铁锋纪念文集》,使我联想起当年李铁锋同志为大陈岛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值此李铁锋同志辞世30 周年与《李铁锋纪念文集》出版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他的敬仰兼作以对他深切的缅怀。

(作者系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原温州市水产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浏览:128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