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增传略(整理/赵中亭)

15841 发表于2019-07-16 16:51:04

丁文增(回族) 1900 -1953年,现沂源县西里鎮辛庄村人,1938年1月经赵琪祥引荐,他与中共抗大学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民运干部共产党员李敬渔同志相识。他遵照中共地下党员李敬渔同志所教导的十大抗战救国纲领之精神,协助李敬渔以家族性为代表,在本地发展团结一些沾亲带友的人员。丁文增兄弟四人,都有文化,各有枪支。自己身为长兄,并识大义、明事理。到三月份已发展起丁文星、丁文珂、丁文平、丁道会、马学忠,后又连续发展了麻俊、马俊盛、杨仁明、刘光法等20余名队员。这些人中间有穷有富,还有半途退出,多数没枪。丁文增为抗日贡献枪支6杆。可谓是抗日救国的一位知名进步人仕。足以证明我沂蒙山回族同胞对抗日救国的坚定决心。

      在此期间,李敬漁、赵琪祥在刘家庄利用赵琪祥岳父关系已鼓动起以丁光彦(卓堂)丁毅民原名(丁文祥)为首,在当地也拉起十几名回汉族同胞队员。1938年农历6月20日,李敬渔将刘家庄、辛庄人员都聚集到柳枝峪清真寺,三村人员共计40余名的队伍,号称沂蒙回民支队。从此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拥有了最初期第一支回民抗日武装-----沂蒙抗日回民支队在柳枝峪清真寺萌生。(丁文增任队长,马学忠任副队长,丁文星任通信员)抗日的大旗在这里高高举起,抗日的星火从此,在这开始在沂蒙大地上燃烧。随着战局形势的发展,遵照上级指示,这支回民抗日武装就此活跃在泉庄、尹家峪、东里店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同年10月,李敬渔将上流庄(伊光之队)拉到柳枝峪清真寺与沂蒙回民支队会师,二队合一共计80余名队员。李敬漁将队伍整编为一个连,任命丁文增为连长,马学忠为副连长,丁文星任连队通信员兼统计员。麻俊、沙吉祥、马振龄各任排长。回民连在柳枝峪清真寺正式诞生。不久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张敬武同志正武任命直属山东纵队回民连。同年11月下旬丁连长因连队扩大,劳累过度而身体不适,要求辞职,赵琪祥推荐麻俊上任。经大家讨论,李敬渔批准,任命麻俊接任连长,丁连营接任麻俊排长职务。

      1939年2月,回民连又被山东纵队司令部任命回民警卫连,并奉命去织女洞护守兵工厂的警卫任务。同年农历4月21日接到消息,日寇要轰炸沂鲁兵工厂,兵工厂决定转移。4月23日当回民警卫连掩护兵工厂转移到达绳庄时,遭遇日寇围剿,由于敌人来势凶猛,回民警卫连寡不敌众,连队伤亡惨重,警卫连牺牲22名干部战士。仅柳枝峪刘家就有6名战土牺牲。此时也正是国民省政府在东里店被日军飞机轰炸、政府官兵连夜转移柳枝峪隐居,岗哨严密。沈鸿烈虽然表示抗日,但他的反共决心仍然未变。为达到反共的目的,还专门成立了沂蒙大队,进行屠杀我抗日干部及家属,二位连长被迫逃亡外乡。几天后牺牲者的家属寻尸回来,二位连长找不到踪迹,他们的火气无疑就发在原连长丁文增的头上。将牺性者的尸体抬到丁连长门前,向他讨个说法。说当初是你让他们去抗日,他们是为打鬼子保家为国而牺牲,你必须得给个说法。丁连长也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卖掉刘家庄北的12亩粮田和辛庄南山湖屯上的6亩地,以作为临时抚恤金。此事总算平息。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丁连长又伙同丁文星、赵忠法开办起皮业合作社,织布厂。原本意是搞活经济,收容那些闲散人等,让他们有活干,增添点家庭收入。本是件好事,可事得其反。刚开业不久,厂内物资,开始发现损失,厂领导便加强了严格的物资管理。这样一来,就难免得罪一些心术不正的小人。土改期间,他三人都受到斗争会上的严惩。丁文增一生忠厚诚实,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资献,到头来却遭到如此下场。心情不快,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于1953年病世。终年53岁!


      坎坷人生路,最终无生息!

                                       赵中亭  搜集整理、

二零一九年六月


谁在收藏
浏览:78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