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慕湘写春秋(文/贾学春)

15895 发表于2019-07-29 22:15:07

在慕湘的影集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他神采奕奕

地注视着前方,背景是一幅笔力虬劲的书法挂轴,上面

写着:

    救亡抗日说从头,往事获篇青史留;

    血火山川今再造,高歌千载晋阳秋。

    这是1962年邓拓为他的小说<晋阳秋》写的挂轴,

寄寓了挚友的一片真诚和对慕湘文学创作的高度评

价。

    慕湘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文学,为了挽救国家

民族的危亡,他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生活,不仅把他锤炼成一位将军,也为他积累了丰厚的

创作素材。解放后,他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利用繁忙

的工作之余,精心构思,刻苦写作,创作出许多有影响

的优秀之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澜》之一《晋

阳秋》、之二《满山红》、之三《汾水寒》、之四《自由花》。

  约130万字。校点《晋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记》。

约110万字。他的作品闪耀着催人奋进的思想光辉,为

我们留下了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绚丽画卷。

    乡师奠定革命路

    1 916年6月17日,慕湘出生在蓬莱一个普通店

员家里。幼年的慕湘长得聪明秀气,漂亮文静。他从不

淘气,全家人都十分疼爱他。7岁那年,家里送他到县

立女子小学读书,三年级转到志成小学。志成小学创办

人姜金和是清末举人,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来,愤于

社会腐败,热心于教育救国。慕湘在这里读书,以文静

和聪明赢得姜金和校长的器重,受到严格教诲,诵词解

字,一丝不苟。这段学习使慕湘在文笔上打下了稳实的

基础,在思想上也深受其影响。1929年,慕湘转入县立

职业补习学校,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

    1930年夏,设立在莱阳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

学校(简称‘莱阳乡师’)招生,慕湘以总分第四名的成

绩被录取。

    莱阳乡师虽然是国民党办的学校,但有像王衷一

(又名王哲,解放后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等进步教师,冒

着白色恐怖,广泛而深入地宣传马列主义,扩大党的影

响。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文

  化知识和乡村教育本领,而且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和

影响。新思想如磁铁般吸引着慕湘。他如饥似渴地吮

吸着马列主义的营养,接受着先进思想的熏陶。自修室

里,他废寝忘食地阅读图书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

《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阅读着鲁迅、高尔基、冰心、

巴金等人的作品,不断地用革命理论武装自己。他最爱

听王衷一老师的《农村经济》和《教育心理学》。王老师

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威严的目光中透出慈爱;讲课揉

进革命内容,联系实际,旁征博引,充满着革命激情和

哲理。特别讲到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中央

苏区反“围剿”的胜利,青年的任务等内容,深深地吸引

和打动着慕湘的心灵。过去在小学读书时的朦胧认识

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

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他常常思索中国社会的形

势和作为一个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国文课上,他把自

己的认识写进作文里,以精辟的论述和生动的文笔博

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莱阳是胶东党的发祥地,胶东党的第一个支部最

早成立在莱阳。莱阳乡师建校不久就有党的活动。教

务主任王衷一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当时虽然和组

织失掉联系,却依然自觉地开展一些革命活动。学生党

员姜宗泰,肩负县委重托考入莱阳乡师。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日寇攫取了东三省,接着又开始了对整

个中国的吞噬,国家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号召全

国人民救亡图存,团结抗日,因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

起云涌。乡师学生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

日运动中。慕湘和同学一起举行罢课游行,参加街头募

捐,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不久,进步师生建立了“抗日救

国委员会”,慕湘作为“救国会”的骨干,带领宣传队奔

赴农村,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半个多月后,宣传队按计

划返回学校,他又与姜宗泰等进步学生组织“赴南京抗

日救国请愿团”,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撤消“先安内后

攘外”的反动政策。但由于春节临近,学校要放寒假,更

主要的是路费没筹妥,致使“请愿团”未能成行。

    斗争的实践,使文质彬彬的慕湘经受了锻炼,使他

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他从一个埋头读书的青年学

生成长为一个有觉悟的时代青年。鉴于慕湘在斗争中

的表现,党支部决定发展他入党,并派黄日宾作为他的

入党介绍人。

    1932年9月,正是莱阳梨香四溢的季节。在简朴

洁静的学生宿舍里,窗户用被单蒙住了,蜡烛映照着墙

上用纸剪成的党旗,慕湘举着拳头,庄严地向党宣誓:

“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慕湘

那颗在风雨中飘摇了16年的心,终于纳入了历史的正

确轨道!

    迷离的夜色中,慕湘满怀激情地走出宿舍,来到操

场上那棵有200多年的老白果树下,久久抑制不住内

心的激动。他想起家乡蓬莱阁下那汹涌澎湃的浪花,想

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面对新的人生道路,他决

心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党,站在历史奔涌的潮头,为共产

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慕湘入党后,以新的姿态投身于革命斗争活动中。

他常找同学谈心,宣传革命思想,帮助困难同学。曾和

他住在一个宿舍的官明山同志回忆说:“同慕显松朝夕

相处中,他给予我许多教育和帮助,对我后来的成长有

着很大的影响。”

    是年10月,山东军阀韩复榘与割据胶东的军阀刘

珍年为争权夺利发生战争。刘珍年的军队占领了校园,

乱捉师生充当民夫,乱砍树木修筑工事,同学们纷纷逃

走,学校到处残墙断壁,学生个人和校方损失惨重。

    1933年春开学后,省教育厅拨给学校一笔补助

金。校长董凤宸扣而不发,企图侵吞。此事暴露后,在

党支部的领导下,慕湘等党员发动学生罢课。斗争持续

一周后,迫使董凤宸不得不给学生每人补助15元。斗

争取得初步胜利,他们又发现董风宸利用扩建校舍的

机会贪污,便成立了“驱董委员会”。慕湘负责起草传

  单,在党员的带领下,利用上晚自习的时间,向学生宿

舍散发。有时还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传单贴在董凤宸的

门上,狠揭了董的贪污行为。

    不久,慕湘受党支部的委派,发展了同班同学王显

谟和一个高密籍的同学入党。他们经常利用星期天,到

城外桃树林中开会,传达党的指示,组织学习讨论,布

置抗日救亡工作。

    春假一周,同学们纷纷回家,慕湘没有回蓬莱。他

同刘松山、于寿康、包成寿等,到了黄日宾的家乡海阳

行村镇西黄家村。他们住在小学校里,一起商讨活动事

宜。这几天西黄家村格外热闹,村民们正在举行一年一

度的庙会,还搭台唱大戏。为了不失时机地进行抗日宣

传,他们决定开展散发传单活动。慕湘以流畅的文笔拟

出文稿,大家齐心协力,用小学校的油印机很快地刻印

出来。

    这天赶庙会的人山人海,戏台上的大戏正唱得起

劲,突然带着油墨香的传单飘落下来,人们不知是怎么

回事,便你争我夺。会认字的抢到后便高声朗读,痛斥

日寇暴行和国民党不抵抗打内战的罪行。当时村中只

有黄日宾和慕湘几个刚回来的青年学生,目标很大,人

们一猜就知道是谁散发的。这件事被黄日宾的父亲大

骂了一通。为了避免麻烦,慕湘只身到海边一个小渔村

的党员同志家避风头了。

    莱阳乡师的革命空气十分浓厚,在社会上也造成

很大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学校当局的警觉。1933年春

假学生返校后,学校当局怕惹事生非,便以“品行不端,

斥令退学”为名,先后将姜宗泰、刘松山、王之风、黄日

宾、李裕宽等30多名进步学生开除学籍。其中有党支

部的负责人和党员10多名。乡师的党组织受到严重的

破坏。为了继续开展党的工作,莱阳中心县委经过慎重

研究,决定由细心而稳重的慕湘来负责乡师党的工作。

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党内的思想也很混乱,有的党员

不想继续读书,希望到社会上真枪真刀地同敌人干,有

的党员顾虑重重,害怕同慕湘接近。而学校当局又采取

种种办法,千方百计分化瓦解革命力量。慕湘临危受

命,从容不迫地接受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天早上,自习钟声刚响,正在读书的慕湘被训育

主任董羲亭叫了出来,他假惺惺地夸奖慕湘:“你是个

聪明好学的学生,长得好,功课好,品德也好,有很好的

前途。”接着口气一变,阴阳怪气地说:“可是你也是个

小青年了,应该有自己的头脑,千万不要上别人的当,

将来后悔是来不及的……”慕湘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

笑着,心里却充满了鄙视。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慕湘毅然担负起党交给的重

  任。他经常深入同学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做他

们的思想工作。对党员学生的工作,他做得更谨慎更灵

活。二级一班党的活动由陈守诚负责,慕湘采取小孩子

顽皮的方法和他接头。如上自习时,陈守诚假装问作业

走到慕湘座前,“话不投机”,他突然“捣”了慕湘一拳,

而后拔腿就跑,慕湘趁机追赶。有时追到空教室里,有

时追到厕所里,见没有人时便商讨工作。在慕湘的领导

下,乡师党的活动始终没有中断,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

有色。

    慕湘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字,他一直担负起草传

单及宣传材料任务。常常利用星期天到城外小榆庄找

孙世平(区助理员,党员),或到褚家疃找战倬云(党员)

油印。有时在那里与莱阳中心县委成员刘松山、王之风

接头,向他们汇报乡师情况,听取县委的指示。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慕湘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时,

却发生了意外情况。1933年暑假前夕,学校照例进行

三天期终考试。第二天一大早,王之风写了一封信叫一

个农民党员送给慕湘。这位农民到了学校门口,却被老

传达拦住了说:“考试期间不会客,有信留下来由我转

交。”这位农民坚持要面交本人,说着说着便争执起来。

吃过早饭在花圃小径散步的训育主任董羲亭闻讯走过

来,他装腔作势地说:“什么事?”老传达向他讲了情况后,老奸巨滑的董羲亭早就想抓住点把柄,从慕湘身上

打开缺口。于是他装出一幅温和的面孔,从憨厚的农民

手中骗走了信。等农民走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偷

看,然后原样封好,让老传达等考试完毕再交给慕湘。

上午考试结束,慕湘从老传达手中接过信,原来是让他

下午到褚家疃见面,慕湘马上意识到这是县委布置暑

期工作,必须去。可是下午还有一场考试,如果不去,就

会失去接头机会,以后很难找到他们。怎么办?慕湘找

到陈守诚商量。陈守诚说:“我已考试完了,我代你去!”

慕湘心一横说:“不行!信上指定我去,考试的事就不管

了,这里的事你照顾一下。”

    当!当!当!午休的钟声响了,慕湘躲开人们的视

线溜到学校的后门,穿过操场爬出铁丝网,冒着炎热的

太阳,大步流星地向褚家疃走去。他听完了县委对暑期

工作的指示后,为了遮人耳目,他绕道荷花湾,装作悠

闲地赏荷花。等到太阳下山了,他才从铁丝网爬进校

园。这时本地的学生都已离校回家,没走的外地学生都

在操场上散步,一个蓬莱籍的同学一把拉住慕湘说:

“哎呀!你怎么还敢回来?下午学校点名把你点出来了。

说你是共产党!”

    原来董羲亭看了信后,立即报告了校长,等下午考

试完毕,立即集合在礼堂点名,唯独不见慕湘和刘学

  美,于是便进行紧急追查。原来刘学美在理发室里理

发,只是不见慕湘。校长董凤宸当即宣布:“慕显松是共

产党,在学校里贴标语撒传单,捣乱破坏,使得大家不

能很好学习。现在真相大白,一定要严厉处理!”

    此时的慕湘,又饥又渴,他略加思索便回到宿舍,

还没坐下,传达便来说:“训育主任叫你去!”慕湘很镇

静地到了训育主任的办公室。董羲亭让慕湘坐在自己

的对面,摆出一副审案子的架势问:“下午你到哪去

了?”慕湘早已想好了词,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我借了

王风之一本小说,他要我还他,他被学校开除了不好意

思来学校,所以写信叫我送去!”董羲亭手里拿着笔,面

前还放了一摞纸准备记录。见慕湘毫不在乎,便用软话

劝诱,企图套出秘密。他见软的不行,便恼怒地把笔一

摔,拍着桌子大发雷霆。慕湘见状毫不示弱,也拍着桌

子顶撞起来。这时吵声越来越大,门前窗后都挤满了看

热闹的学生。他们看到平日文质彬彬的慕湘竟敢顶撞

盛气凌人的训育主任,十分开心。有的趁机起哄,有的

帮慕湘助威。当时各地常有打训育的事件发生,尤其在

放假前夕,学生更难管束。董羲亭看到窗外的学生,又

看看刚毅的慕湘,心里有些胆怯,只好悻悻地说:“你先

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找你谈。”慕湘昂首阔步走出办

公室。后来才知道,慕湘从褚家疃回来去看荷花时,城

  里派了马队到褚家疃捉他,但捕了个空。

    慕湘回到宿舍,陈守诚跑来说:“你已经暴露了,不

要等明天,赶快走!’’慕湘当机立断把行李捆好,托陈守

诚送到城里福祥号寄存。再把几件衣服和几本书打了

一个小包背在身上,乘着夜色,到栖霞栾家沟刘学美家

躲藏。

    几天后,慕湘回到家中,接到学校的一封开除的通

知:“慕显松品行不端,斥令退学。”父母看到信后,十分

着急地问:“你这个孩子是怎么了?是偷人家东西了还

是做了什么坏事了?”慕湘不敢实说,便谎称有人欺侮

他,他同别人打架了。母亲不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坏事,

便安慰说:“欺侮人的学校咱就不上了。”

    在莱阳乡师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他读了大量的马

列主义著作,在斗争的实践中锻炼了组织才能,为他后

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蓬莱仙岛播火种

    1933年夏,莱阳中心县委负责人刘松山和于寿康

来找慕湘。慕湘把无法读书,想当一个职业革命家出去

大干一场的想法告诉了刘松山。刘松山认真地分析了

当前的形势和慕湘个人的情况说:“你是个城里孩子,

出去打长工你能吃这个苦吗?再说你只有十七岁,有机

  会还是去读书,做做学生的工作也很重要!”

    恰在这时,慕湘收到原莱阳乡师国文老师孙君野

的来信。信中说他现在出任济南正谊中学桓台分校主

任,他很器重慕湘的才华,希望他能到济南正谊中学读

书。于是慕湘听从了组织的安排,通过孙君野的关系,

插班到济南正谊中学。在这所陌生的学校里,慕湘很快

与同学打成一片,发动学生撒传单,举行读书会,演讲

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遇到莱阳乡师校长董凤

宸,董向该校告发慕湘是共产党,正谊中学怕惹麻烦,

便通知慕湘快点离开学校,并说省党部正在查寻等。慕

湘又一次被学校开除了。

    年底,党组织调慕湘回家乡蓬莱建党,慕湘成为蓬

莱早期党的领导人之一。在这之前,蓬莱党的负责人、

胶东特委委员李厚生(原名李日山)曾在城里文会小学

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因一次纵火事件被学校

解雇,慕湘被调回接替他的工作。

    蓬莱濒临渤海,景色秀美,国民党势力在这里盘根

错节,党的影响十分薄弱,本地党员很少。李厚生只发

展了一个党员,其他几个党员都是外地人,而且流动性

大,比较固定的只有于采臣,他在安香于家给地主种菜

园。面对党员少,群众基础差的状况,慕湘根据胶东特

委的指示,首先在教员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

  织。

    1934年,他团结了一批爱国的文学青年,成立了

“尘烟文学社”,成员有孙启昶、王景熙、李隆兴(李铁

民、李慕)、张懋赏、王作泉(王鉴)、邹瀛等。在《蓬莱日

报》编辑“尘烟”副刊,慕湘出任主编。他利用这块阵地,

介绍鲁迅、矛盾、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宣传党的

抗日救国主张,唤起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他还亲

自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失掉双腿的人》,在“尘烟”副

刊上连载后引起极大反响。他的文学才华已初露头角。

    慕湘以编辑“尘烟”副刊为掩护,积极而慎重地发

展党员,经过考查了解,他介绍了进步青年孙启昶入

党。此时“尘烟”副刊因发表进步文章和进行抗日救国

宣传而被国民党警告。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又因内部意

见不够统一,慕湘主动放弃了“尘烟文学社”。

    1935年上半年,慕湘到城东刘家沟小学教书。他

如同一架革命的传播机,走到那里就把真理的种子撤

到那里。他给学生讲穷人为什么会受压迫;日寇为什么

能在中国烧、杀、抢、掠而为所欲为;国民党为什么要采

取不抵抗政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每逢赶集,他

就在集匕和于采臣接头,传达上级指示,布置党的工

作。学识渊博干练而稳重的慕湘,在党员中有着较高的

威望。于采臣在烟潍路上发展了一部分拉洋车的党员,

   并请慕湘去讲党课。他讲了党的性质和纪律,很受党员

的欢迎。他在小菜园里住了一夜,耐心地批评于采臣不

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不得发生横的关系等,避

免了意外事故发生。

    刘家沟小学校长周硕舫思想反动,同国民党县党

部头子王天乙、保卫团团总蔡禾生过从甚密,经常一起

饮晏。他们知道慕湘是被莱阳乡师和正谊中学两次开

除过,有共产党的嫌疑,于是便经常在慕湘面前恶毒咒

骂共产党,攻击苏联社会主义。但每次都遭到慕湘的迎

头痛击。有一次,周硕舫又在辱骂共产党,慕湘立即领

着学生唱起了在莱阳乡师学的歌曲:“杀(三)民主义,

你党所宗,一斤煤油,一斤大葱……”搞得周硕舫狼狈

不堪。

    党的光辉召唤着爱国青年,大皂许家小学校长孙

自平(又名孙紫平、孙凤春)思想进步,一心要找共产

党。当他听到有关慕湘的传说时,便托好友孙启昶请慕

湘帮他教书。慕湘辞去了刘家沟小学职务,骑着一辆旧

自行车到了大皂许家。

    孙自平比慕湘大十来岁,但对他却十分尊重,政治

上把他看成老师,生活上把他当成小弟弟。当时因为教

师的名额满了,便把他的月薪一半给了慕湘。每天晚

上,他都让慕湘先睡下,等把被角掖好后才上床。慕湘

  虽然很受感动,但对这位有病的文弱书生不太理解。一

般人都把共产党看成是洪水猛兽,而他却千方百计找

共产党。这在当时的蓬莱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常常一

起在小河边散步,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谈知识

青年的出路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在慕湘来到之前,他曾

请过一个姓陈的黄县人,此人表面进步,但夸夸其谈,

这使他很失望。在同慕湘的接触中,他有了希望和力

量,他把慕湘当成政治上的引路人,推心置腹无所不

谈。有一天,孙自平郑重地向慕湘提出要参加中国共产

党的要求。面对着一颗苦苦追求真理的心灵,面对一位

品格高尚的热血青年,慕湘欣然应诺做他的入党介绍

人。

    此后,孙自平在慕湘的领导下,又发展了孙晓风

(曾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和一个长工入了党,还培养

了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入党对象。蓬莱党的工作已

初见成效。

    1935年深秋,胶东特委委员李厚生匆匆赶来,告

诉慕湘特委决定,不久即在昆嵛山区(文登、荣成)和海

莱山区(海阳、莱阳)举行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并指示慕

湘,到规定的时间叫于采臣把烟潍路上拉洋车的集合

起来,叫孙自平再拉出一部分高小学生,在蓬莱起义响

应。并要慕湘严守秘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如何行动

  听特委下一步指示。

    慕湘接受了任务,心中异常兴奋,他积极而谨慎地

做着准备。但很快传来消息,由于条件不成熟,组织不

严密,又过早地暴露。在暴动前就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派驻潍县展书堂的81师给镇压了。顿时,胶东一片白

色恐怖,到处清乡围剿,疯狂地屠杀我共产党人,胶东

党的组织遭受到极大的破坏。这个在“左倾’’路线指导

下,本来就不能成功的暴动,历史上被称为“一一·四”

暴动。张扒皮旅也开进蓬莱城,全城戒严,到处搜查。有

一个唱吕剧的因扎了一根红裤腰带,而被当成共产党

枪毙了。慕湘已不能回城,同李厚生也失去联系。

    星期天,党员孙启昶慌慌张张地跑来说,他从邹瀛

嘴里了解到,慕湘已被列入黑名单,县党部正要追捕

他。孙启昶说:“情况紧急,你必须迅速离开蓬莱!”当时

因孙自平不在,慕湘只好到安香于家找于采臣商量,于

采臣也劝慕湘快点离开蓬莱。到那里去?当时栖霞、莱

阳、海阳都驻有展书堂的部队。在这紧急之中,他忽然

想到曾在一起编“尘烟”副刊的李慕在天津,何不去他

那里暂避风头?他回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孙自平,并向

他交待了今后的工作和同上级联络的方法。孙自平也

支持慕湘出去躲躲,他立即掏出20块银元说:“好兄

弟,这个月的薪水你都拿去吧,路上要多保重呀!’’他一

  直把慕湘送到刘家沟汽车站,他拉着这个英姿勃勃的

领导人的手,难舍难分地涌出泪水。

    汾河两岸任驰骋

    1935年底,慕湘几经周折找到了李慕,李慕在天

津的一个亲戚家开的店铺当店员。慕湘一时找不到组

织,只好依靠李慕的微薄工资和写稿卖字来维持最低

生活。

    1936年,北平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九”爱国

学生运动,作为北平门户的天津积极响应。慕湘满怀激

情地参加了这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继而参加了“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了天津南郊王兰庄义校校长。

他以出色的才能组织“农民救国会”,积极进行抗日救

亡活动。因受到当地的反动组织迫害,12月调往太原

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

    “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产物,它名义

上是山西地方实力派闰锡山领导的团体,而主持工作

的却是我党派去的薄一波同志。由于工作开展得有声

有色,取得闫锡山的信任。后来日寇向山西境内推进,

闫锡山提出在全省武装30万国民兵的打算,薄一波立

即提出可帮助训练2万名国民军军官的建议,闰锡山

欣然批准同意。

       1937年2月开始筹建军政训练班、教导团、民训

团。一批红军骨干也参与进来。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

如火如荼,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吸引了全国各

地爱国青年跑来参加。慕湘来到太原后,即参加了民训

团,被任命为民先队副总队长兼二分队队长。“七,七”

事变后,日寇铁蹄踏进华北,山西大地狼烟四起。不久,

慕湘被任命为太原“牺盟会”的特派员,他肩负着党的

重任,深入知识分子中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机智

地与反动的公道团周旋斗争,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扩

大进步力量,打击坏人坏事,把太原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搞得热火朝天。

    抗日战争暴发不久,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来到

太原,慕湘聆听了刘少奇在“牺盟会”部分干部会上作

的《关于放手发动群众,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的报

告,真是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1937年9月25

日,“牺盟会”代表大会在太原召开,周恩来应邀来作报

告,周恩来说:“只要我们前方的民众,敌人后方的民

众,都能武装起来。不用说敌人打到平型关、雁门关,就

是打进关里,打进太原,打到汾河流域,我们也有办法

把他们打出关去,打出华北,打出东三省去。我希望牺

盟会能成为山西民众的领导者、组织者,去完成这个神

圣的任务,保卫山西!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慕湘听

  了周恩来的讲话,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

    1 937年11月8日,日寇进攻太原,闫锡山军队如

同鸟散,纷纷逃窜。太原失守后,慕湘立即组织起一支

以共产党员和“牺盟会”员为骨干的抗日游击队。从此,

他带着这支游击队驰骋在汾河两岸,开始了革命的戎

马生涯。

    深秋的汾河两岸,经日寇的飞机轰炸和国民党军

队败兵的掠夺,到处是一片凄凉。慕湘把游击队带进山

区后,便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黑夜便下

山筹粮筹草袭忧敌人,宣传抗战,捉拿汉奸;白天便上

山进行训练,学习党的游击战理论。不久,这支精干的

游击队被改编为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第二支队(人

称老二支队)慕湘任政治主任。他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

的优势,使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1938年冬,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闫锡

山也积极呼应,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企图消灭共产党

领导的决死队,摧毁抗日的革命力量。慕湘义愤填膺地

率领部队参加了晋西事变的全部战役,取得了一个又

一个胜利。

    此后,慕湘带的部队先后被缩编为山西第2保安

旅1支队第2营、山西新军临时总指挥部暂1师第36

团第2营,慕湘均任教导员。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他

    身先士卒机智指挥,与战士同甘共苦,浴血奋战。大力

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培养了一批优秀骨

干,为扩大晋西北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0年,慕湘怀着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崇高敬仰

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向往,来到延安军政学院深

造。有一天傍晚,慕湘在宝塔山下的延河边散步,突然

遇到二弟慕柯夫。在这战乱的年月里见到亲人,真是百

感交集。慕柯夫说,他是参加山东向中央汇报工作团来

到延安,因生病而被留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说在他

的影响下,父亲大妹二妹都参加了革命工作,母亲带着

三妹四妹和小弟,由抗日民主政府抚养。慕湘听后十分

高兴,并勉励二弟好好学习,为革命家庭争光。1942年

毕业后,慕湘被派往晋西北,担任八分区对敌斗争委员

会的秘书。1943年,慕湘在晋绥党校参加整风,因地下

工作的一段历史无人证明,而遭康生的“抢救”运动迫

害,成了被“抢救’’对象。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对党忠心

耿耿,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平反后他参加了

支部领导班子,负责党校结束工作。

    1945年9月,他被调到“晋绥日报”社任编辑,11

月又调到绥蒙区党委城工部,而后被任命为绥蒙军区

陶(林)集(宁)骑兵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

队驰骋在绥蒙一带,历任骑兵旅组织科长、44团政治

    处主任、65团政委、107师政治部主任、代政委。

    大青山的冬天十分寒冷,西北风象狼嚎似的呼啸

着,大冰凌柱子象帘子似的挂满了山崖。慕湘带领部队

同马步芳匪帮进行殊死战斗。他们顶着象刀子似的狂

风与敌人日夜周旋,浑身上下都结了厚厚的冰,走起路

来咔嚓咔嚓响。他们有时一两天吃不上饭,又饥又冷,

斗争十分艰苦。有一次慕湘被冻僵昏死在马背上,幸亏

警卫员发现早,才把他抢救过来。

    平津战役结束后,党派他去做改造傅作义起义部

队的工作。他带领200多名干部,分头深入到起义部队

中,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凭着共产党人的胆识,粉碎

了反动军官组织暴乱的阴谋,终于把起义部队改造成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力量。1951年,他率领这支

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坚持用国

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2年慕湘从朝鲜回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

青年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

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 957

年调北京军区装甲兵任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4年

晋升为少将。1965年被任命为装甲兵政委。还未到职,

便因一部《晋阳秋》而被“打倒”。1975年“解放”后,调

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政委、党委书记。一年余即离职

专事写作。1985年2月,按副兵团级离休。

    高歌千载《晋阳秋》

    慕湘的戎马生涯很重要的一段是在汾河两岸。汾

河水滋润了他纯洁的心田。他的创作一如他的性格,浓

缩了汾水的厚重与深沉。而这份厚重与深沉又来自他

对汾河两岸人民挚着的爱。

    1953年春天,慕湘从朝鲜前线归来,因事到太原

住了几天,巧遇当年老二支队的一位同志。他们谈起了

当年的战斗情景,回忆起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仿佛又

回到当年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许多战友英勇壮烈地

牺牲,使他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老二支队的许多人和

事在他心里翻滚,时间越长,怀念越深,一腔思情居然

把他弄得心头沉甸甸的。慕湘从这些人物的平凡而闪

光的事迹中,看到了历史演进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嶙峋坚挺的脊梁。每一思及,便觉得

眼前这一切幸福都是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换来的。他

决定把这些为民族解放而英雄牺牲的事迹写成书,一

方面缅怀先烈,鞭策自己;另一方面使青年不要忘记今

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但由于军务繁忙,直到1959年为

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他才请了九个月的创作假。“思若

泉涌,文若春华。”他一口气写了七,八十万字还没有写

   完。后来因工作须要不得不中辍,又回到工作岗位。在

写作中曾得到当时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周杨的鼓

励。经过反复修改,于1962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

版了《新波旧澜》第一部《晋阳秋》

    《新波旧澜》是一个时代的铸造,在这130多万字

的宏篇巨著里,作家以现实主义的笔法,通过塑造郭

松、高永强、蓝蓉、凝芳等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七

·七”事变后,我党在山西——这个长期被军阀闫锡山

残暴的统治地区,广泛发动各阶层的爱国群众,开展了

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再现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相互交错的复杂局面。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

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及其伟大胜利。

    在《新波旧澜》系列作品中,慕湘着力塑造郭松这

一有血有肉,平凡而崇高的英雄形象。郭松是我军的一

位优秀基层指挥员,他勇敢坚毅、沉着机智、准确预见、

果敢决断。他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更善于调查研

究,时刻掌握事态的变化,因而有着出奇制胜的指挥才

能。他对敌人恨,对人民对同志有着真挚的阶级感情。

他身负重伤而掩护警卫员撤退而壮烈牺牲。这正是他

爱兵如子,政治工作者的风范体现,也是他能够团结全

体指战员与敌人欲血奋战的凝聚力量。这种力量不是

他个人的,这是我军战胜敌人的源泉。此外,作品中对

  高永强、蓝蓉、凝芳、玉秀等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也十分

感人。

    革命历史题材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世界

上没有一个国家象我们这样经历了这么多战争和磨

难。慕湘在汾河两岸这块被历史风云涌动的厚土上,经

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而他的创作不仅仅停留在英雄主

义氛围的渲染上,也不是史料的堆砌,更不是简单的历

史摹写,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切合

点,用浓烈的情与爱,负载着曲折跌宕的感人故事。正

如慕湘在后记中所说:“我们这一群人里面没有惊天动

地的大英雄,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尤其没有完

美无缺的大团圆结局。”作家先取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

生活素材,把人物置于党的关怀教育之中,置于对客观

事物发展和主观变化之中,从中刻划人物性格和人物

生长历程。综观这部系列巨著,无论是厮杀的场面还是

爱情的描写,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粉饰、不雕琢,

把活生生的抗日战争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

教育、给人以鼓舞,展示了极深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

值。

    《晋阳秋》等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

位,它展示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它的艺术

成就来自作家常期的生活积累,他选取的是特定历史

   环境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种正反人物的心态和

精神面貌。这是慕湘经过长期酝酿,勤奋写作,反复修

改和艰苦劳动的成果。

    慕湘很早就曾做过瑰丽的文学梦。青少年读书时

就接触过进步思想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诸子百家、

秦汉散文、唐诗宋词,无所不读,使他打下了深厚的古

典文学根基。无论是朗读、写字、还是写文章,都是班里

的佼佼者。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从文学梦中惊

醒,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激流中,把自己的一切都融会在

祖国的命运之中,把一生都献给了民族解放的壮丽事

业。

    慕湘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在莱

阳乡师和在蓬莱从事秘密工作时,刻钢板,写传单都是

自己动手;做了领导后,拟文件、作报告从来不用秘书。

他习惯记日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见所闻每天都

记。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很难看到书报,慕湘总想在

缴获敌人的胜利品中寻找图书,但敌人都是些不重视

文化的无耻之徒,每次寻找总是落空。有一天,他在街

头的旧书摊上发现了半部鲁迅为纪念瞿秋白编的《海

上述林》慕湘欣喜若狂,他倾囊不足,只好脱下身上的

毛衣来换取。他在《海上述林》中夹着这样一张纸条:

    “1937年春,我在太原书肆第一次见到《海上述

林》下册,典当了毛衣买了一部。太原失守遗落在太原

县城里。1940年“晋西事变”后,在岗县附近,胡昭衡同

志将一部《海上述林》托饶兴同志带给我。这是120师

转战冀中时所得,辗转到胡昭衡同志手中,因相知即以

之赠我。当年秋我赴延安,李钟麟同志其时正热衷文

学,爱其书,即留在他处,后来遗失在一次反扫荡中。

1942年,我在延安军政学院毕业之前,同学董瑛有一

部《海上述林》下册,他来自留守兵团,得自关中某处。

我以一件日本黄呢大衣换得,带到晋西北前方。1942

年夏季反扫荡,交一付官埋藏在葫芦川一道山沟里。战

役结束我便赴兴县参加整风,从此再未回其地,此书不

知被何人挖走,荡于何方。解放后,在西单商场旧书肆

偶见此上下册合璧,急购归秘藏之。此书绒面者出版四

百部。我居然得其四,亦人生幸事也。以后历经国劫、

家难,珍本、秘籍均有散失者,而此书无恙。因念当年胡

昭衡赠书之友谊,即以此还赠昭衡同志。”

    他这种孜孜不倦的爱书好学精神,为他的文学创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阳秋》出版后,曾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优秀小

说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连播后,反应强烈,收到

广大读者来信数干封。有些读者问他那些人以后的遭

遇,也有的直爽地批评他为什么不把书写完,一直等了

几年不见下文?1956年慕湘被任命为北京装甲兵政

委,被接替的人居然坚决不走。面对这种事情慕湘只好

躲开,同时也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写作良机。1966年,

他又到了晋祠,集中精力,日夜赶写《新波旧澜》第二部

《满山红》。不料刚写了一半,便被紧急召回,从此成了

“罪犯”。那些林贼江妖的追随者们,自称是林贼的忠实

党徒,盅惑蒙蔽一些青年人。先是说《晋阳秋》得到“三

家村主人”的赞赏,受到“四条汉子主将”的关怀,硬把

他塞进“黑帮”里。竟造谣说,在大批“三家村”时,他去

过“三家村”八次。不巧的是他被召回时“三家村主人”

已不在人世了。以后又说《晋阳秋》是“歌颂军阀闫锡

山”为“叛徒”薄一波树碑立传。后来干脆说他参加过

“叛徒集团”会议,得到“叛徒集团首领”授意而写的。当

这一切都被事实戳穿后,又说《晋阳秋》是歌颂王明投

降主义路线,歌颂中间人物等等。

    在这期间,慕湘家被反复查抄,几部在业余时间所

写的未完成的小说手稿,以及其他文稿、信函、笔记、素

材,一切的片纸只字,悉数作为罪状被劫走,以后查无

踪影。与此同时,由书及人,又私立专案,私设公堂,受

到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先审“假党员”,后审“叛徒”。幸

好当年地下党的同志还有幸存者,他也没有被捕被俘

的历史。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竟有的同志平白地

被推断为《晋阳秋》的某某人,而横遭停职、降级、外遣。

他后来在《自由花》的后记上写道:“小说本是故事书,

有人偏说真事情,谁若害人找材料,此书故事不为凭。”

    艰难的岁月终于过去了。慕湘也老了,个人所受的

一些凌辱和创伤,也只能“正确对待”了。他曾作了两首

诗略表当时的心境:

    忆祸

    荆棘丛中度死关,剩得残生肢体全。

    闹市遮颜失破帽,中流载酒无漏船。

    今日不知明日祸,饱食无忧且酣眠。

    历史自有前进路,怒看群丑妄翻天。

    诉心

    年来不知老将至,犹同群小争短长。

    大好时光付东流,惹得一身谗与谤。

    蝇营狗荀非我素,嘁嘁喳喳不屑防。

    躲进贬室奋涩笔,且画人世忠奸相。

    粉碎“四人帮”后,《晋阳秋》得到了应有的对待,慕

湘也得到了平反。根据同志们的敦促和含恨死去的一

些老战友一定要把书写完的嘱咐,他振作精神,1978

年4月又来到晋祠,先增删了《满山红》,又写了《汾水

  寒》、《自由花》。至1987年《新波旧澜》才全部出完,屈

指算来前后经历了25年。

    慕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将军和作家,他对革命事

业忠贞不渝,对人真诚,对名利淡泊,生活克己俭朴,他

将《晋阳秋》1万元稿费一半交了党费,一半买了书。他

省吃俭用,将绝大部分收入,花了40多年的业余时间,

收藏了四万多卷图书,其中有相当部分明版的珍本、善

本和孤本,均属国家珍宝。1988年5月20日,慕湘与

世长辞了。他生前留有遗嘱:“不火化、不登报、不向遗

体告别。将遗体交医学院解剖供教学用。所遗数万卷

图书交给国家。”根据慕湘生前遗愿,在其妹妹弟弟的

努力下,将全部图书、字画、遗物,无偿地捐献给家乡蓬

莱,蓬莱市政府修建了“慕湘藏书楼”,并请薄一波同志

题写了扁额。

    慕湘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

事业的一生;是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的一生。

他作风正派,刚正不阿,忍辱负重,肝胆相照,服从组

织,严于律己,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把自己的

一切都献给了人民。

    (贾学春同志是莱阳师范青年教师,这是他为国家教委编

的《师范精英>撰写的文稿,幕彦夫作了较大的增删。)

浏览:22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 北萍
    北萍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