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民兵工厂(文/季中鲤 姜醉)

15915 发表于2019-08-01 16:59:57

    1943年秋天,郭城区港里联防队队长刘志恕和指导员于维福等集资建立了小兵工厂,为民兵制造步枪和子弹。开始设备简陋、手工操作,造出不少武器,支援了抗日战争、1945年后,兵工厂发展到70多人,先后归属郭城区和牙前县武委会领导。

    1943年底,海阳县武委会在牛岭山(现朱吴乡)创建海阳民兵工厂。因战斗频繁,环境恶劣、厂址先后驻牛岭山、半社乡、花崖里头、大磊石、北洛等村。职工由7人发展到200多人。厂内负责人,初为子推后(现泉水乡)郑文祥,他是民国17年的党员。后来由季中鲤担任厂长,孙希东任指导员,(南城阳人,在村任“青抗先”会长)。

    当时,县武委会只配备给兵工厂一个技术骨干,是山东章丘人,姓于。以后又调进几个人。郑文祥同志担任采购工作,莱格庄杨兆仁同志(地下党员)任保管,亭儿崖纪风喜当会计。盖明厚同志还担任过一段事务工作。

    办厂初期,连把钳子都没有。后来在莱阳县鲍村请了一帮铁匠,有个姓黄的,叫黄丰才会做枪;在海阳城请了一个老头会碾土药;在留格庄徽村一带请了一帮翻砂工,用旧犁尖翻制手榴弹壳。

    解放万第以后,搞到两部旧车床,是德国造的、多靠手工操作。一个叫李京安、还有一个留格庄人,从大连回来的、会操作使用车床。主要为民兵修理枪械,制造子弹、手榴弹、枪榴弹和“单打一”步枪,枪身烙有“海武”字样。后来设备不断增添,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可造“土压五”步枪、地雷,成批生产手榴弹,供应全县各区民兵使用。在磊石时,加工厂近200人,有一部分人是动员赵保原的部下参加的。

    因战乱原因,这个兵工厂,曾搬到朱吴北面的北洛村近一年。

    日本投降后,该厂搬到郭城。  (环海第五分厂)到烟台买了部8马力的柴油机,两部车床,每月可生产30支步枪,100多个地雷,300枚手榴弹。铁的原料来源,一方面是海上英雄隋良萱供应(抓日本的船),另一方面,是破坏敌人胶济铁路,搞点钢轨,火药是从旧政府的硝磺局购买的,当时是一个心眼抗日,还是可以搞到火药的。

    抗战时期,胶东军区兵工厂,有一个总厂,设在崖子(现乳山县)。下设七个分厂。一九四六年五、六月份,都合并了,被胶东军区后勤部统一改编。我到总厂当了材料股长,起初吃公粮,每月工资一块钱,后来,籴粮吃,发小米代替工钱。

谁在收藏
浏览:158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铺路石
    铺路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