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二野军大二团西进贵州(文/何健伟)

15997 发表于2019-08-09 10:12:57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突破敌人江防,一举占领贵池,铜陵,芜湖等城镇,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5月4日,中原军政大学从河南许昌移驻南京,奉命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  (总校)。校部驻南京孝陵卫原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旧址。刘伯承司令员亲自任校长和政治委员,.徐立行任教育长,刘华清任政治部副主任和党委书记。二野军大共有三期,一期为“豫陕鄂军大”,组建于1947年的河南临汝,二期为“中原军大”,在一期的基础上组建于1948年的河南许昌,三期为“ 二野军大”。  

二野军大三期学员总数(包括一、二期留校继续学习的学员)共13,694人,下辖5个总队,18个大队(含有一个女生直属大队) 。一二期学员绝大部分来自河南省各地农村青年知识分子,三期学员则大部分来自苏、浙,皖一带宁、沪、杭大城市知识青年,文化程度比较高,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0共同的特点是,有革命的热情,向往进步,追求真理,反抗强暴,同情苦难,好学上进,政治上比较敏感,知识面也比较广。但也存在着轻视劳动,脱离实际,脆弱动摇,好高骛远,患得患失的弱点。当时,国内的形势是,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盘踞的华中、1华南、西南、西北大片土地还没有解放。国际上,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南京刚解放不久,英帝国主义的“紫石英号’’军舰在长江炮袭南京,向我寻衅。在此形势下,。摆在校党委面前的主要任务是突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办学指导思想,总结中原军大办学的经验,探索青年知识分子接受教育改造的规律,最终经过组织纪律教育和革命实践走向自觉革命的道路。从6月23日正式开学到10月16日进军西南,经过4个月的学习“两史“(《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结合军事训练,特别是刘‘伯承校长6月16日到校向全体学员讲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论述和邓小平政委9月12日做的《过三关》的报告对学员们的启发和教育极大,至今每个同志都是记忆犹新,深刻至极。通过教育上课,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自我教育,充分体现了刘、邓首长“治军先治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当年急需培养我军军政干部和建设大西南创造了干部条件。

    194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及时发出《向全国进军的部署》文件,文件规定“二野应准备于两个月内,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随着形势发展,后又增加“滇”)。 7月中旬,二野前委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研究了进军作战部署等问题,7月18日,二野前委下达《关于进军西南的指示》。二野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部署,五兵团于9月14日从江西上饶出发,拉开了进军大西南的序幕。据此,二野要求参战部队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时,二野军大也奉命加快教育进度,组织全校人员随军进军西南,为接管即将解放的云、贵、川,康地方工作输送干部和准备接受将要收容的国民党部队旧军官的教育改造任务。

   10月10日,军大提前举行了预科毕业典礼。将予分到云、贵,川、康四省工作的4,025名学员组成了4个团,一团去云南、二团去贵州、三团去四川、四团去西康。

开赴贵州的二野军大二团以军大二总队(培训特种兵)为基础,正式组建于1949年10月14日,为即将解放的贵州输送地方干部,参加接管政权。全团1,281人,来自以下3个方面:

 一、奉命带队的学校干部,战士354人。

 二、原中共赣东北区党委(后来的中共贵州省委)。暨五兵团,派出的以田化一为队长、张叔成为政委的52人。他们从江西上饶赶到上海百老汇大厦——二野前委机关所在地,由二野参谋长李达同志亲自派赴南京二野军大,迎接二团到贵州去工作的干部。三、学员875人。

 二团建制为三,三制,全团3个营,1个营3个连1个连3个排,1个排3个班。在全团9个连队中,有华北补训兵团第八旅第三十圃的65名老干部,在完成训练、移交新兵任务后,奉命全部编入二团二营五连三排进军西南,五连一,二排和四连三排系一二期老学员组成,三营八连系女生连队,有145人。

团长(兼党委书记)李康夫、副团长白玉璋、政治处主任陈宝坤、政治处副主任王兴中。一营营长鲍名瑞、教导员张英,副教导员刘大嵩,二营营长王德福、副营长张山东,教导员江中枢,副教导员王维荣,三营营长李宝珠,副营长勾世兴,教导员李健,副教导员郝吉利。

1949年10月16日凌晨4时,二野军大二团从南京光华门外石.门坎二总队(原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旧址)大校场出发。按予先部署,行军路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南京浦口乘闷罐列车到湖南湘潭,行程约3200里,途经蚌埠,徐州,开封、郑州,驻马店、信阳、汉口,武昌、岳阳、长沙等大小城市,于31日到达湘潭,历时15天。当时,全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华中、华南、西南的国民党部队全面出击,国民党节节败退,在溃逃前,逢路破坏路,遇桥破坏桥,妄图阻挡我解放大军西进。在南京出发那天,二团抵达下关长江边整装待发等待轮渡过江到浦口时,突然发现一架国民党飞机窜至江边作低空俯冲,立即被我地面部队炮火迎头痛击怆惶逃窜。面对这种情况,二团所乘列车,从津浦线到陇海线,转平汉线,换湘黔线,一路上是行驶一段,停一段,列车启动后,既要防范飞来的敌机,还要观察前方路基是否遭到破坏,车速缓慢,走走停停,遇到铁路中断,全团下车步行。在汉口再次过长江到武昌时,接受南京过长江时白天可能会遭遇敌机骚扰的经验改为夜晚渡江。二团所乘闷罐车无卫生设施,人,马同车,车上无法做饭,烧水,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凉水,饥一顿、饱一顿,特别是八连女同志在闷罐车上长途行军还要克服比男同志更要困难的问题,车上无厕所,停车也不靠站,只好几个女同志围成圈或用雨伞遮着,向外方便,表现出了革命女战士的顽强毅力。

到达湘潭时,贵阳还没有解放,二团奉命在此休整待命,总结前段行军经验,进行轻装,规定每人背包重量不许超过10斤半。补充物资,除米,干粮及布鞋、雨伞等外,每个班要多背20斤盐,贵州缺盐,这是带给贵州人民的礼物。到达湘西和贵州,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学习民族政策,每人发了一本油印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物产情况和社会情况的介绍》为第二阶段的1800里步行军做好政治思想和物质方面的准备。对病号,团党委决定由一营副教导员刘大嵩负责,将病号和体弱,步行军困难的同学留在湘潭治疗和休养,待命出发(这部分同志后随四野去广西的兄弟部队到广西,然后转入贵州,到达贵阳时,.比全团晚了一个月。)在湘潭期间,二团与当地驻军和群众扑灭了一次火灾,并赠送给二团一面锦旗。

根据预先部署,从湘潭开始的1800里步行军,二野军大二团的番号改称为“贵州支队”,营、连,排、班建制不变,金团佩戴的“军政大学”领章一律摘下。这是考虑到,前方已无车可坐,这1800里全靠步行,我解放大军正在前方作战,进入湘西,人烟稀少,山峦起伏,湖南虽系和平解放,整个政治情况还是相当复杂的,四野兄弟部队还有解放华南的任务,我们的力量还未分布下去,形形色色的地方游杂武装还很多,分散在湖南各地的尚有12万多人,特别是湘西一带,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聚集之处,乡村政权基本上还掌握在旧的保甲和地主手里,这就为二团下一阶段行军带来更艰苦的斗争任务。特别是解放大军开赴贵州压境而过,被击溃的国民党散兵游勇与当地匪特菌集在一起,专门袭击我方后续部队。为应付可能出现的敌情,将二团改称为“贵州支队”是策略上的变化。

在湘潭休整了7天,于11月7日开始步行军,一璐上经邵阳、爬高约2000公尺的雪峰山,过芷江,于12月8到达湖南与贵州交界的湖南省最后一个宿营地——鲇鱼铺。在16日到达邵阳时,得知贵阳已在11月14日解放,全团为之振奋018日接到五兵团下达的命令,要求二团加快行军速度,,每天加快到70-80里;20日再次接到兵团电令;务于12月底赶到贵阳,行军速度不得不加快,往往是天未拂晓,头上披着星星就开始行军,到了晚上,‘还是戴着星星就地宿营,这时是急行军速度,日达百里以上。1949年的冬季是比较寒冷的,多数时间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时整天雨下个不停,为了加速行军,要翻山越岭走小路,路滑难走,路上“扭秧歌”,到了宿营地成了“泥人”,又饥、又渴、又累。为爬雪峰山,部队做了全面动员,前面有宣传队,后面有收容队,决不使一个同志掉队。    

步入湘西,这一带土匪已蜂起作乱,敌情严重,有时二团在小路上走,土匪在山头上跑,我们的任务是加速赶到贵阳,同时也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步枪子弹都是上膛的,匪特对我们也不摸底细,见我们是整团建制,人数很多,也不敢贸然行事。在过鸡公山时,二团大队刚从小路过去,团部马车队从公路上赶过来,就遭遇100多名土匪在山头上想奔下山来抢劫,马车班长当机立断,一边速派人与刚过去的二团后卫联系,速派人支援,一边做好应战准备,当支援的同志赶到,兵力已达30人,在马车班长的指挥下,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终于迫使这股匪特向山后逃窜。在部队快达到芷江时,天色已黑,还要坐船过河,团部及时部署了警戒,当三营八连过河后,山头上出现了匪情,正在这时,大队赶上,匪众见状,才鸟兽散,化险为夷。

过湘西这一带,都是刚解放不久的新区,群众对解放军还不了解,加上敌人的反动宣传,土匪特务的威胁,给我们的行军带来不少困难。二团在洞口宿营时,男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只留下老弱和妇女在家,窥视着我们,面临这种情况,团党委号召大家,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群众纪律,帮助房东家打扫前门后院,水缸挑满水,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宣传队、秧歌队,演出活报剧,挨家挨户向老乡宣传,动员房东家属去山上劝男人回家,并告诉他们,解放军是不拉侠的,回家来安心生产。二团用实际行动,做到秋毫无犯。

12月9日晨,到达贵州省第一座县城——玉屏,二团开始进入“家门”时,接到中共贵州省委从贵阳发出的第一道电令,除留下150名学员在玉屏由铜仁地委分配工作外,其他学员加速前进。根据省委电令,上午确定了留下的150名同志交与铜仁地委,下午全团就向镇远方向前进,马不停蹄,人不歇脚,过施秉,于13日到达炉山。省委第二道电令下达:留下150名学员由三营教导员李健带领去独山地区分配工作,这次抽调的是七连和九连各两个排和八连一个班的学员。紧接着继续向贵阳方向迸发,途经黄平,马场坪,贵定、龙里于12月1 Z日晨到达贵阳市郊龙洞堡,稍事休整,在省委派出的响导引导下,9时入城,进驻原贵阳高中(现为一中)和中山中学(现为实验中学)。

  至此,完成了1,800里长途步行军的任务,全程5,000里。历时63个日日夜夜,横跨苏,皖、豫、鄂、湘、黔6省,行程5,000里的“小长征”宣告胜利结束。全团同志倍尝辛苦,不持武器的同志负重也在20斤以上,白天,黑夜、风里,雨里不停的行进,逢山爬山,遇河涉水,吃不好,睡不稳。行军途中,还要严防匪特骚扰、袭击。每到一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执行群众纪律,做到秋毫无犯。全体学员经过在校4个月的学习和教育,2个月的长途行军锻炼,炼就了一颗火热的革命红心。二团全体同志没有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和野战军刘、邓首长对我们的教育和期望,整齐的到达贵州,交给贵州省委,向全省人民报到。

1949年12月18日,李康夫团长到南明堂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五兵团政委苏振华家中向苏政委做了汇报,在座的有二野副政委宋任穷和赴云南的张冲及贵州省委组织部长郭超等领导同志,汇报完后,李康夫团长将二团全体学员名单移交给苏振华,完成了二野军大二团学员的工作分配任务。

26日,在贵阳高中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全团总结贺模大会,评选出了320名行军模范。从南京出发以来,行军途中还发展了党、团员027日,到达贵阳的570名学员(含留在湘潭治疗的学员)由省委组织部分配工作。二团带队干部、战士354人又从学员中抽调5人共359人仍由李康夫团长率领去重庆校部归队;去南京接二团的52名贵州地方和军队干部、战士各回原建制。

1950年初,二野军大二团完成了西进贵州的历史使命。二野军大二团875名学员分配情况是:

到铜仁地区工作的150人,到独山地区工作的150人,到安顺地区工作的153人;到兴仁地区工作的150人;到贵阳市工作的21人;

由省委分配到省级部门工作的203人,

集中分配到省委工作团去贵筑县白云区沙文乡进行土改重点试点的43人;

随二团去重庆校部归队的5人。

谁在收藏
浏览:207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李雷
    李雷
  • 绿风
    绿风
  • 蒲志怀
    蒲志怀
  • 黔北南下人
    黔北南下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