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巨变(文/宫鸿基)

苇夼村de 发表于2019-08-18 11:23:19

我多年没有回家乡了。趁秋高气爽的大好时光,偕老伴乘上去烟台的火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个革命老区,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烧、杀、抢的“三光”政策的摧残和国民党军队的掠夺,为了求生存,广大人民群众当年是不惜一切积极支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夺取革命胜利的。

    家乡是个山区,过去由于交通的限制,人民生活比较艰难。现在所见完全改变了我记忆中的情形,人们住的房子大多都是四大间一幢的大门红瓦房,宅院(天井)较大且宽绰、明亮,低矮的草房子没有了。人们高兴地告诉我:各家盖的房子是统一规划安排的,街道齐整清洁,各家都盖有厢房,顶上建平台用来晒粮食、乘凉。各家的大门上都贴有对联,是一派新的气象。写得比较多的是:“丰衣足食人民福,安居乐业小康家”,横批:“幸福人家”;“国增芳令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人寿年丰”;“科技作梯步步高,勤劳为本事业成”,横批:“前程似锦”;“财源好比长流水,生意犹如万木荣”,横批:“发家有道”;有的“心为人民一身正气,赤诚报国两袖清风”,横批:“正气冲天”……总之,国家盛世,人民生活安定,这些道出了奋斗发展方向

和对美好的前程愿望。

  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完全起了变化。过去向往的点灯不用油,人们誉之“灯头朝下”的电灯实现多年了。吃水不用挑,家家都安装上自来水。千里说话一线通的电话装进了家。耕田不用牛,我们村庄近200户人家,平均每户有一辆手扶的或四轮的拖拉机,有的人家有小型汽车,用作耕田、跑运输、代步。青年人多有摩托车,用作走亲访友、办事等,人们誉之“走起路来一阵风”。路上所见骑摩托车的人多。我去过几家人家,家中陈设有彩电、冰箱等,有的人家还用上了液化气呢。由于住房宽绰,客厅中有转角沙发,还摆放着君子兰、铁树、茶花等名贵花卉,有棵柑橘种在大花盆里果实累累实是好看。人们告诉我,过去冬天来客不留宿,因为没有铺盖。现在冬天睡热炕暖和,夏天睡木床铺凉席子。现在吃的全是小麦面粉,过去叫细粮,馒头、面条、水饺等;从前吃的玉米、山芋,现在作为调剂食品吃了,玉米棒子都堆集在厢房屋顶上,说喂猪用。吃的菜大部分是自己种的,随吃随采摘新鲜。每顿饭都有鱼有肉的,人们告诉我若有客来更丰盛,誉之“天天过年”。人们穿的,粗布有补钉的衣服不见了,走亲访友和工余时穿的衣服也是紧跟潮流,特别年轻男女和小孩尤其如此。我随家人去过两个集市,所见商业很发达,吃、穿、用各类物品应有尽有,可随意挑选。

    农业生产上去了,家家都有余粮。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人们是以多种经营着眼考虑生产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人们不惜代价引进有经济价值的优质品种。过去的杂树、杂草生长的山坡,大都辟成果树林,仅苹果一类就有六七个品种。家人拿来让我品尝的品种,是我有生以来吃苹果种类最多的了。人们赞语饭后一只苹果。他们谓我:“你有本事吃,尽管吃好了。”村里老支书告诉我,现在推广科学种田,广用塑膜伏盖种植生产。小麦、玉米过去亩产一二百斤,现提高到千斤左右。他说,今年村里仅苹果的产量可达70一80万斤,有生产几万斤的户。时下的农民也是忙的,苹果采摘后,紧接着是果树整枝施肥等,颗粒肥料成吨的买进。人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引进大粒樱桃、大粒枣子、柿子等优质树苗,扩大副业生产。由于交通的发展,物资广为流通,过去农村不多见的南方水果,香蕉、柑橘等也可以随处买到,价格也不贵。

    农村人们生活富裕了,文化提到日程上了。村里读大学的人有好几个,一般都读到初中,不少人读高中争取考重点学校呢。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在准备读研究生。人们认识到做个农民,也要有文化才行。的确,目前农村缺乏科技农业,人们已不满足仅解决温饱了,而是要求向更高的农业生产发展,要求更高的农业产出量。

    回乡探亲虽然时间较短,亲眼目睹农业生产的变化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感慨是极深的。由于生产、生活的变化,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多人,有的还能下地干活。人们赞美改革开放的政策好,给他们带来生机,使他们很快发家致富,日子过得红火有奔头。在谈论时,乡亲们对国家的事也很关心,问这问那的。他们对有的干部不廉政,虚报成绩多吃多占,欺骗国家都是很气愤的。对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很愤怒,老年人忆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至今痛恨不忘。人们说国家一定要强盛,不然就要受人家欺负。

    1999年12月18日

浏览:49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