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冀鲁豫,热血铸忠魂——回忆父亲牛连文的战斗岁月(文/国玲 晓钟 都生)

牵牛星 发表于2019-09-03 09:19:53

未标题-1.jpg

  冀鲁豫 ,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名字!父亲在世时常常深情地怀念她。这是他永远忘不了的地方。当年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他驰骋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和热血,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足迹。

  父亲牛连文是河南柘城人,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子弟学校——北平育德中学,在那里结识了同窗挚友彭雪枫和一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开启了他走向革命的人生。彭雪枫是河南南阳镇平人,他后来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将领,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当年父亲在育德中学时恰与他同班,那时他俩都是经济来源拮据的穷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上进,渴求知识是他俩的共同特点,相似的境遇使他们有许多共同语言和爱好,因而接触比较密切。那时彭雪枫已经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他常常引导周围的同学阅读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父亲在他的影响下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育德中学校长余心清是爱国民主人士,他不仅准许成立学生自治会,阅读进步书籍,而且在“五卅”惨案后,还准许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当时彭雪枫已经成为学生运动的带头人,他显露了出众的才华和很强的感染力,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包括父亲在内的进步同学,他们勇敢地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上海的五卅反帝斗争。父亲在游行中负责宣传,他带领大家高呼革命口号,满怀激情地演讲,控诉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不惧怕反动当局的镇压,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

  为了缴纳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和彭雪枫业余都在学校勤工俭学。父亲在图书馆帮忙,彭给低年级兼课。寒暑假时,他们常常留在学校不回家,一同继续学习。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有一年假期他们相约自带干粮,徒步到内蒙古去考察。二人凭着自己的双脚风餐露宿,走了很远。一路上看到了边民的困苦生活,社会的动荡,寺庙喇嘛的现状……。由于遇到匪患,他们走到半路不得不返回,但这一路的见闻已经为他们了解旧中国的黑暗留下深刻印象,更坚定了要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后来彭雪枫专门为此撰写了文章,发表在刊物上。

  1926年,奉系联军进攻西北军时,育德中学宣告解散。父亲和彭雪枫后来又一同考入开封训政学院学习。由于他们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分析时局,探求革命真理,并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企图予以严惩。父亲他们得到消息后连夜逃离学校。父亲回到家乡,不久又遭到家乡反动当局的通缉。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辗转到了山东,后来在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手下工作。从此他中断了学业,也与彭雪枫失去了联系。

        范筑先虽然是国民党的将领,但他为人正直,爱国,廉洁,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对人才十分爱惜,父亲在他那里工作后,得到范筑先的赏识与重用。日本入侵中国后,范筑先非常忧国忧民,对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十分不满。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父亲突然得到了同窗挚友彭雪枫的消息,原来他们分手后,彭雪枫曾想继续学业,又考入了北平民国大学,但因无力缴纳学费再次辍学。这时他已加入共产党,后被派往上海,之后又到了江西苏区,参加了红军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一名身经百战的红军青年将领。到达陕北后,为了北上抗日,他被任命为中共华北联络局书记,中共驻山西太原代表。初夏,他受周恩来委派,到北方做统战工作。当他得知父亲,赵伊坪,张维翰这几个育德中学的好朋友在山东聊城时,立即赶赴聊城与他们见面( 照片左起:赵伊坪烈士,彭雪枫烈士,牛连文烈士,张维翰同志,1937年5月于山东聊城 )。

  好友多年失去联系,突然相聚,大家既兴奋又激动,几天几夜不能入睡。彭雪枫的传奇经历尤其令他们鼓舞与羡慕,父亲从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中受到震动与教育,他认准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抗日的力量,他毅然提出要加入共产党。彭雪枫在聊城期间,不仅帮助赵伊坪接上了与中共山东省委的关系,而且还与赵伊坪一起介绍父亲与张维翰入了党。

  彭雪枫详细了解了范筑先和鲁西北的情况,他指出,大敌当前,我们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认为鲁西北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范筑先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为人正直,对蒋介石投降卖国政策不满,他掌握着鲁西北的政权,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彭雪枫指示父亲他们要在鲁西北积蓄抗日力量,组织部队,当前很重要的是利用现有身份做范筑先的团结工作,争取他同我党合作抗战,最终在鲁西北建立起红色抗日根据地。

  彭雪枫的聊城之行不仅为父亲的革命人生指明了方向,也为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火种。父亲与赵伊坪,张维翰都在范筑先手下做事,并深得他的信任,从此,在范筑先身边有了共产党的组织,他们成为团结影响范筑先坚定走上抗日救亡道路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党在鲁西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并发展红色抗日根据地的中流砥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向华北进犯。大敌当前,山东的国民党第三集团军为了适应战时需要成立了政训处,同时对所属部队增设政训处,并成立政工人员训练所,紧急培养军队和地方需要的抗日救亡干部。中共山东省委抓住这个时机,将大批共产党员和从平,津,东北流亡来的进步教师,学生安插到军队,做好抗日救亡和开展统一战线的准备工作。其中在政工人员训练所就安插了黄松龄,齐燕铭,张友渔,陈北欧等进步学者和共产党员赵伊坪,张郁光等人。

  父亲当时的身份是范筑先部驻济南办事处主任,主要负责范筑先的军队后勤,需与山东省政府和第三集团军总部联系以保证物资供给,同时还向各方广招人才来聊城抗日。范筑先对父亲十分信任,一切工作都交由他全权处理。

  父亲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利用第三集团军政训处长余心清曾担任自己母校校长的关系,将一批共产党员推荐給他,由余任命到下属部队,其中包括范筑先的第六专区政训处正,副处长,由共产党员张维翰和姚弟鸿担任。同时还从政工人员训练所选派了240名进步青年来聊城加入抗战行列。这些青年大部分是流亡学生,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们都是齐燕铭同志亲自挑选出来的,很多人后来成为鲁西北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力量。父亲与他们的负责人刘子荣,管大同,邵子言等人见面,并派车把他们送到聊城。他们中的共产党员到聊城后马上就与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徐运北同志接上了关系。

  此后,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张霖之同志,共产党员齐燕铭同志,张郁光同志等先后来到范筑先部工作,都与父亲的推荐和联系有关。这对范筑先将军坚决走上抗日救亡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7年11月,日军逼近山东,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两次来电催促范筑先南撤。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范将军深明大义,做出了坚决守土抗战,绝不南撤的勇敢决定,于19日在博平县西关与秘书连夜商拟了一份电文: “裂眦北视,绝不南撤,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这就是名垂青史的“皓电”。 皓电由我父亲第一时间在济南向全国发出,它像一颗炸弹引起了 巨大振动,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团结御敌的激情,成为鲁西北抗战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从此,开启了范筑先将军与中国共产党在鲁西北团结抗战的历史,也奠定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1938年3月,范将军派父亲牛连文,共产党员张郁光,刘子荣一起到武汉找国民政府要抗日经费。父亲他们临行前接受中共山东省委张霖之同志的指示,与彭雪枫同志取得联系。彭雪枫同志給周恩来副主席写了介绍信,并建议范筑先将军尽快与驻冀南的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取得联系。父亲他们到汉口后向中共长江局汇报了鲁西北的抗日斗争情况,转达了范筑先将军希望得到我党军事干部支援的要求。周恩来副主席对鲁西北的抗日非常关心,给予了直接指示和帮助,立即派遣袁仲贤等一批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随同父亲一起回聊城。

  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是国民党顽固派,他早就对范筑先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不满,到处散布“鲁西北变红了”,因而蒋介石在汉口根本不愿意见父亲他们,仅让孔祥熙敷衍地接待了一下,让何应钦见了一面。何应钦态度很差,只批给了很少的物资。这些物资也是在周恩来副主席和长江局同志们的帮助下才拿到。

  在汉口,经黄松龄同志介绍,父亲还参加了全国学联大会,他满怀激情地介绍了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形势,当即吸引了大批进步青年报名到鲁西北来抗日。许多人主动找到父亲他们,纷纷捐钱捐物,捐药品,捐书籍,坚决支持鲁西北抗日。著名记者范长江,陆蠡等同志对此专门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鲁西北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得到了全国的响应。

  同年6月,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安排下,父亲陪同范筑先将军到河北山东交界的威县县城与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同志,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同志会面,双方交换了抗战经验,同意今后加强联系,互通情报,团结御敌,双方畅叙到深夜。第二天129师还举行了几千人的群众欢迎大会,徐、范两位将军都讲了话。会后参观了129师部队训练和生活。与八路军的直接联系,使范筑先将军对抗战更增添了信心和勇气。以后,他要求部队全部按照八路军的方式训练和生活。他还亲自送自己的3个子女到延安去学习。范筑先将军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是真正支持他抗战的,蒋介石对他只有限制与防范,八路军,共产党才是抗日最可靠的力量。

  截止到1938年9月底,鲁西北的抗日武装已发展到35个支队、三路民军,约六万人左右的武装力量,先后同日军作战百余次,建立了29个抗日县政权,开辟了山东抗日战场,为全国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范筑先将军与我党建立了很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鲁西北也逐渐成为驰名中外的模范红色根据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斗争给予高度赞誉,称“鲁西北抗日局面在华北和全国范围内都是少见的”。

  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938年11月,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驻济南日军一一四师团一部侵犯聊城,于11月14日下午包围了聊城。范筑先将军指挥守城部队奋起抗击。15日,日军出动飞机、坦克攻破城池。范筑先左臂负伤、腿骨被打断,仍率部与日军血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在毙敌一百余人后,聊城城池失守。范筑先将军率余部与日军展开巷战,战斗异常激烈,他身受重伤,不愿被俘,在光岳楼举枪自戕,壮烈殉国,成为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700多人守城部队,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张郁光、姚弟鸿烈士,他们与范筑先将军被誉为“华北抗日三烈士”。

  范筑先将军牺牲后,抗战事业受到挫折。国民党顽固派也乘机想夺取抗日武装和地盘。党中央及时派115师挺进中原。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发动群众,巩固抗日政权,扩大革命武装,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扫荡和破坏,迅速扭转混乱局面,推动了冀鲁豫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父亲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活跃在鲁西,鲁西南一带的敌后斗争中。当时生活非 常艰苦,加上闹粮荒,我们的部队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不但要打击日寇,还要和国民党顽固派做斗争。父亲面对险恶局势毫不畏惧,受党指派他到黄河南郓城、巨南一带开辟新区工作,组织和扩大革命武装,当时敌情甚为复杂,环境极其恶劣,斗争十分尖锐,但父亲表现了高度的革命坚定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多方面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紧密联系群众,建立和巩固了抗日政权,胜利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

  日本鬼子在冀鲁豫地区烧杀抢掠,无数百姓和八路军官兵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敌人特战队曾化妆成老百姓突袭我八路军总部,在一次反扫荡中,中共鲁西北特委被敌人包围,父亲的亲密战友,共产党员赵伊坪同志不幸被敌人抓住,残遭杀害。

  1939年11月中旬,邓小平,刘伯承等八路军领导和冀鲁豫各根据地领导在南馆陶称沟湾开重要会议,突遭敌人袭击,父亲亲自带领部队阻击一天一夜。战斗中他不幸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衣服,但父亲忍痛坚持指挥作战,直到取得战斗胜利,保卫了首长和重要会议的安全。父亲的警卫员硬把他从战场背了下来。上级党委给予他通令嘉奖,根据地的老百姓闻讯后纷纷拿着鸡和鸡蛋来慰问,使父亲深受感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曾担任过鲁西馆陶县县长,鲁西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聊城县长,鲁西五县联合办事处主任,冀鲁豫21专属副专员,冀鲁豫军区豫鲁办事处主任,冀鲁豫党委城工处长及经济部交通组长,兼汽车公司总经理等职位。父亲总是任劳任怨,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八年抗战中,父亲的威名远扬,敌人到处张贴告示要抓我父亲。多少年后父母还提及此事,他们永远忘不了的是根据地的人民保护了他们。当时父亲受命去当抗日县长,只带了一名警卫员单枪匹马前去赴任,全靠老百姓的拥戴与帮助,发动群众,打鬼子,除汉奸,建立革命政权。那时母亲已经怀孕,藏在一个村庄的老百姓家里,敌人得到了消息,扬言抓不到老牛抓小牛,是我们的群众及时报信,母亲才免遭毒手。当时母亲脸上涂着黑灰,头上扎着头巾,藏在老百姓中间。在扫荡中她几次被日寇围住,敌人把全村的老百姓押在一起,逼他们说出谁是共产党,母亲就在他们中间,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出来,反而把母亲紧紧地保护起来。父母总是教导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父亲无论是到新区开辟工作,扩大革命武装,还是与日寇英勇作战,他都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他为坚持敌后抗日,创建与巩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直到现在,鲁西北的人民依然深情地怀念父亲,到处流传着父亲英勇杀敌的故事。馆陶教师申保箱在“无尽的爱”父母的纪念馆留言:“牛老将军,小时候常听长辈讲述您的战斗故事,我舅舅曾在您的带领下英勇杀敌。在这清明佳节,鲁西北的晚辈给您叩头了。”并赋诗一首:”城南堤顶伏顽敌,馆陶久传将军名。卫兵五人皆双枪,枪丧敌胆显威名。“

  日寇投降后,我党随即投入反美蒋窃取胜利果实和阴谋发动内战的激烈斗争,在解放战争期间,父亲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全国解放后,他转而从事基本建设工作,曾任平原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兼水利局长。为平原省交通和水利事业的奠基做出了很大贡献。以后,他相继调任中央第二机械部局长,建工部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位。父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一生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生活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61年因积劳成疾猝死在工作岗位上,根据他一生对革命的贡献,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父亲一生孜孜追求的崇高理想一直都在我们心里。他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保持着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都是父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冀鲁豫是父亲永远怀念的地方,作为冀鲁豫的儿女,回忆记录父辈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足迹,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财富,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当年正是有了像父亲这样一批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中国才有了脊梁,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父辈的光荣传统与作风,让革命事业世代相传。

  2019.8

牛连文烈士女儿国玲,晓钟,都生根据父亲自传,母亲口述及部分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

谁在收藏
浏览:230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顺其自然2023
    顺其自然2023
  • L——JA
    L——JA
  • S H Y
    S H Y
  • 牵牛星
    牵牛星
  • 漂流者
    漂流者
  • 咏春
    咏春
  • 郭恩夫
    郭恩夫
  • 武尚勇
    武尚勇
  • 柘城牛
    柘城牛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