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惕才先生传略(文/刘贞 田质英)

16366 发表于2019-09-11 17:40:48

刘惕才先生字冠三,生于一八九七年,巨野县田庄乡官厂村人。幼读儒学十余载。二十年代,菏泽师资培训班毕业,其后多在本村任教。先生教授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德育为教学之本,自选史籍补充教材,教导学生以爱国诗人屈原、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为立身处世之楷模。先生在谈论时事时,经常说;“共产党领导人多是教授学者、他们主张打土豪分田地,人人丰衣足食,与古人倡导的大同之道有相同之处。当局所叫嚷的共产党共产共妻纯属蛊惑人心。”在先生的教诲下,学生张其义、刘贞、刘升、  刘执铃、  刘执兰等十二人,于“七,七”事变后,相继参加了革命。刘升等六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先生激于民族义愤,与王中祥,王绍一、姚紫垣等爱国青年同心协力,在巨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由于先生素负声望,其家自然地成为联络站,接洽汶、郓、巨边境抗日人士。一九三八年五月间,在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领导下,先生协助王绍一建立了巨北青年抗日救国会。先生为支持巨北联庄会会长王中祥对联庄会的改造,使其走上抗日道路,与青年抗日救国会密切配合,串亲访友,奔走呼号,宣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只有抗日才能保家的道理。六月间,以抗日为宗旨的汶、郓、巨、嘉四县边区联庄总会宣告成立,王中祥当选为会长,先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乘联庄会刚刚建立之际,蓄意破坏联庄会抗日的国民党鲁西游击司令李秀身部三百余人,突然进驻联庄会中心区田庄。为保卫群众利益,扫除抗日障碍,先生坚决支持联,庄、总会  青年抗日救国会,收缴了李秀身部的枪支.

是年旧历八月中旬,在联庄总会、青年抗日救国会负责人商讨武装驱逐国民党巨野县长史景洲的会议上,先生愤慨指出:史景洲收罗土匪,极力扩充个人势力,强征暴敛,大发国难之财,敌视群众抗日斗争,实乃韩复榘之流。现在又要无理抽调我们的枪支,我们抗日之师不能受制于国民党的官府,驱史之举,理应果敢,不可迟疑,只有跟着共产党,抗日斗争才有出路。精辟的言词,使会议顺利形成“驱史”决议,随之武装驱逐了史景洲。

 旧历十月初八日,日军侵占巨城后,先生坚决主战。王中祥会长召开联庄会全体负责人会议,下达抗日动员令。先生慷慨陈词:  “抗日救国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天职,文天祥威武不屈,史可法与扬州共存亡,我们为中华而战,流芳千古,何惧一死!”一席话,有力地激发了与会人员的抗日热情,先生亲临前线与会员群众一起浴血奋战四十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杀伤日、伪军百余人,敌人嚣张气焰大为收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对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气概。

一九三九年六月间,王中祥、王绍一受郓西地委指示,以汶、郓、巨、嘉四县边区联庄会为基础,青年抗日救国会为骨干,建立了汶、郓、巨、嘉四县人民抗日救国会,为扩建抗日救国会领导的抗日游击大队,先生到各阶层发动参战人员。筹集枪支粮款日夜操劳。一九四O年一月间,在汶南反扫荡中,抗日救国会伤亡干部、战士二十余人,追悼会上,先生指着掩盖烈士遗体时沾在身上的血迹说:  “烈士们为抗日救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的血迹,争取抗日最后胜利,完成烈士未竞之志。”先生坚强的抗日意志,悲壮的悼言,燃起与会全体同志民族仇恨的怒火,都声泪俱下地向烈士宣誓:“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为烈士复仇,为民族雪耻。”一九四O年,中共巨野县委为建立巨北地下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地下区委会。先生受命负责联络站工作。区委书记兼官厂支部书记张其义同志都是在先生家召开区委会和支部会,每次开会,先生都在大门外站岗放哨。县委书记王尊先,县长吴克,宣传部长姚紫垣到巨北检查工作时,也都住在先生家里,先生除安排食宿外,并在夜间陪同到各个支部检查工作,先生之妻有时一夜做三、四次饭菜,总是面带微笑,问寒问暖,视同志为亲人。

一九四O年冬,因坏人告密,先生被日本宪兵逮捕,押到郓城宪兵队。敌人欺骗先生说:“刘先生,别人告你是王绍一在巨北秘密联络站领导人,如交出巨北“共匪”名单,优礼相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先生坦然答道:“我和王绍一是旧识,自他离家后,便断绝音信,我以教书为生,从不问外事。”敌人为得到地下党线索,’便以酷刑逼供,先生忠贞不屈,经营救脱险后,仍负责联络站工作。一九四三年春,为加强巨北地下党的领导力量,县委派李炳田同志任区委书记,以卖文具掩护身份,住在老张庄。先生以世交的名义陪同他走村串校,由于先生的关照,巨北的上层对李炳田都另眼相看,对保护李炳田的安全与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九四六年十月间,龙缝阻击战胜利结束后,先生协助王忠祥同志带领革命家属向黄河北转移。一路上照顾食宿,问寒问暖,对家属特别关心。他们感激地说:“王区长,刘大爷待我们比亲人还亲,使我们不觉离家的难处。”先生返县后仍积极协助县、区情报站工作,日夜奔忙,家中财物被国民党、还乡团劫抢一空,家属寄居在亲戚家,在所不计。

一九四八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年过半百的先生,顶风冒雪到各村检查支前物资,组织运输队,投身于战勤工作,给干部群众树立了了榜样。 解放战争胜利后,先生为侍奉九旬高龄的老母亲未能出来工作,一九五O年当选为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自一九五四年起相继当选县第一届至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先生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在巨野县文教事业发展上做出了贡献。一九五O年被聘为山东文史馆馆员,为了注册收集分散在全县的各类文物,足迹遍布全县各个村庄,一次去独山普查文物,自行车受撞不幸伤腿致残。

十年动乱中先生稳重自持,以保护国家文物为己责。苦口婆心地向红卫兵申述文物的重要性,终将文物库保存下来。为我县文物工作作出了贡献。一九七二年先生因病长眠,终年七十五岁。

先生为了驱逐日寇,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忘我地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尤其在战争年代不拿公家分文钱,工作中的一切费用金由个人负担,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尽到一个革命者应尽的义务。先生自觉革命、献身革命的精神,是值得永远怀念、永远学习的。

先生一生为人忠诚,事亲至孝,律己待人公正无私,乐于排难解纷,为.乡之望。

先生一生喜翰墨,精鉴赏。每有余暇,则磨墨展纸,笔耕自娱;其寸楷工整秀丽,铁画银勾,为学书者争相临摩。

先生严于治学,乐于读书,饱读四书五经。在文化馆工作时,每于夜深入静,还时常听到先生清越的吟咏之声.一部《古文观止》都能成诵,《二十四史》尽在阅览之中,可见先生古典文学之根基。

先生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当时巨师、巨中的学生时常询问书法及古典文学知识,先生热情接待,详加讲解,故先生的操行为人所钦佩。今思念先生,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面聆教诲。

谁在收藏
浏览:72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