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王光华将军的女儿王冀平,了解前辈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

龙家圈de 发表于2019-10-13 00:57:59

【编辑/何婧统筹/刘姝蓉】从小学教员到驰骋战场,从打响反腐败斗争第一枪再到养鸡致富,开国少将王光华的经历可谓传奇。近日,大白新闻采访了王光华将军的女儿王冀平,从她口中了解到王光华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

据王冀平讲述,父亲王光华是一位勇敢忠诚的共产党员,曾单枪匹马出色完成了击毙敌人的任务,受到组织肯定。大白新闻注意到,常年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王光华,打响了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第一枪。深受父亲教育影响的王冀平也非常关注打虎拍蝇、扫黑除恶的新动向。她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你要是反过来用你手里的权力欺压群众,那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

从小学教师走上革命之路

1909年11月,王光华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时,王光华正在当地瑞麟小学当教员,这是一所有着很深的革命传统渊源的学校。王冀平说:“瑞麟小学的校长邵德孚非常赏识我父亲,认为他年轻、勇敢、忠诚、为人厚道、办事公道,所以他积极培养我父亲,给他看一些进步书籍。这样我父亲一步一步地向共产党的思想靠拢,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大伙一块抗日。”

当时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渠在山东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这引起了王光华的不满,他觉得应该坚决抗议,只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后,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抱着这样的初心,在邵德孚的介绍下,王光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王光华的薪水并不多,父母虽是农民却非常支持他参加革命工作,从来不要求他补贴家里。于是王光华拿出自己的全部薪水,和邵德孚以及一些党内同志,一起创办了党内刊物《沂水红旗》。

王光华入党以后主要负责组织宣传工作,经常骑着自行车散发传单。“那时候发传单不像现在,到处贴在墙上或者电线杆上,他就是骑一段就把传单压到路边的石头块下面,一直发到县公安局门口。他特别勇敢,所以组织上特别赏识他,有什么事情都找他商量,找他办。”王冀平告诉大白新闻。

为寻党组织远走他乡

1933年,由于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王光华的入党介绍人邵德孚也被捕入狱。王光华劫狱未遂,当地党组织失去了领导,加上天气寒冷,也缺少武器和经费,只能被迫停止活动。沂水县党委决定派王光华到外面去寻找党的组织。

走到河南时,恰巧遇到国民党招无线电报务员。王光华心想,自己既然一时之间找不到党组织,先学习一些技术也不错,便暂时留此学习。但这段经历并没有牵绊住王光华寻找党组织的决心,毕业后他就开小差溜了。

到了上海,王光华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留在了上海中央保卫局战斗科,从事侦查和情报工作。具体任务就是追杀叛徒,枪杀党内国民党特务,同时寻找随党组织走失的革命后代。

伪装成警察消灭地主恶霸

1935年,王光华受上级委派,以军事领导人的身份到冀南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同时组建平汉线游击队。他去的时候只有七八支枪,十来个人,提出了“消灭地主,联络富农,保护中农,依靠贫农”的口号后,很快有人加入了进来。

王冀平说:“因为当时枪少、人少,大家也没有多少文化。我父亲说,咱们就打最薄弱的警察局子和民团局子,大的打不了,打这小地方还可以。很快他们就把周边的警察局子和民团局子端了两个,于是大家士气大振,觉得跟着父亲干,确实能够壮大组织,一个个特别兴奋。”

当地有一个叫尹怀聚的地主,对游击队特别不服气。自己买了好多枪,跟他的两个兄弟把村里的房子全都连起来,在房顶上搭了“过街天桥”,嚣张至极。离他们村庄40里的地方有个警察局子,也成了他们的“保护伞”。这个地主还公开喊话,要和游击队练练。

游击队也正有此意。王光华安排两名短枪队员随从,长枪队员打外围,誓要灭了尹怀聚。“一天中午,我父亲和两名游击队员化装成警察,走到尹怀聚面前拿枪顶着他说,我们是警察局的,你家藏有大烟土,我们得去抄大烟土。这一举动引来路人围观,我父亲怕人多坏事,赶快把人都驱散了。尹怀聚没带枪,只好灰溜溜地为游击队引路回家。”

路上,王光华向尹怀聚挑明了自己的身份,到家以后,马上着手缴枪。一个队员在门口放哨,一个押着尹怀聚,王光华负责缴枪。尹家人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开始大声嚷嚷起来,王光华当机立断把尹怀聚毙了,三个人拿着收缴的枪赶快撤出来,和外围的那些长枪队员会合后,一块撤走了。

尹怀聚死后,当地老百姓说,过去白天是国民党的天下,只有晚上共产党才出来活动,现在白天晚上都是共产党的天下。这支游击队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的口号是“打倒地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贫民”,把收到的所有东西都分给老百姓,因此发展壮大得很快。

1936年,平汉线游击队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了,并且成立了华北抗日讨蒋救国军,刘子厚任师长,王光华任副师长兼团长。这支武装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队三个师的兵力,拖住了敌人增援围剿长征红军的军事力量,还为抗战初期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建立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7年夏天,经组织批准,王光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路经西安办事处时,被留下做了半年情报工作。1938年3月,他又从西安离开,成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二大队的学员。因为那时抗日前线急需军事人才。毛泽东号召同学们:“学好本领上前线去!”王光华积极响应,他被分配到冀南军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0年,北方局决定在冀南地区成立公安机关,王光华被调任冀南地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公安总局局长。一开始的时候,乱扑乱抓的情况非常严重,王光华去了以后,把这个专区、县的公安机关建立起来,主要干部受到培训,逐渐扭转了乱捕乱杀的现象,有效提高和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

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第一枪

在建国初期的反贪污反浪费的斗争中,毛泽东亲自给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和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长王光华写信,指示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王光华坚决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了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逮捕、枪决,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第一枪。

刘青山,雇工出身,1931年15岁就入党了,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2年高阳蠡县农民暴动时,他表现得很勇敢,曾任冀中中共八区地区书记、天津地委书记,时任石家庄第一副书记。

张子善,学生出身,1932年18岁入党。入党后,经常组织所在学校的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4年冬,张子善被捕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出卖同志。他曾任冀中中共十区地区书记,时任天津地委书记。

王冀平表示,刘张二人都曾有过光荣的革命经历,但解放后掌权不久,渐渐滋生了“老子从小革命,为革命出过力,受过伤、流过血,现在革命成功了,也应该享受享受”的严重享乐思想,个人第一的思想。他俩居功自傲,放松了警惕,放弃了学习,忘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初心,背叛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在人民面前犯下了贪污腐败的罪行。

据悉,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刘张二人吃的是野菜,掺拌高粱米做的贴饼子,就着白开水,俩人都没叫过苦。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条件好一点了,刘青山开始讲究了,厨师给他做鸡,他一看颜色不好,就说是隔夜鸡,坚决不吃,整只鸡都被扔掉。全国解放以后,他对生活的要求就更高了。冬天他想吃韭菜馅的饺子,但是炊事员知道他胃不好,担心他吃了韭菜反胃,就给饺子都插上一根韭菜,饺子煮熟以后再把韭菜拿出来,这样饺子里就有韭菜味儿了。

更甚者,建国以后,刘青山和张子善两人利用职权,先是盗用了飞机场的建筑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的工资,又将民工的好粮换成坏粮,还抬高卖给民工的食品价格。民工吃得多,吃坏了肚子,致病死病残。

李克才于1949年7月被分配到天津专区当副专员,成了刘青山和张子善工作上的副手,所以对他们两个人非常了解。1950年,刘青山和张子善挪用了地方的救济粮款,说要搞机关生产,李克才不同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俩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又在治河救灾款上动歪脑筋……李克才一次又一次地劝阻未果,反过来被他们说自己胆小。所以在第三次党代会上,就把这两个人的贪污罪行公布于众了。”

刘青山和张子善罪证如山,分别被关押在河北省公安厅后面的一排灰砖平房里。从这时候开始,王光华的主要精力就在这起案件上。他是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厅长,抽选了政治上可靠,业务水平比较熟练,而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来看守。王光华还嘱咐看守的人,刘青山和张子善虽然现在是罪犯,但是过去曾经对革命作出贡献,不要歧视侮辱他们。

“刘张二人从人民的功臣蜕变成大贪污犯,让父亲明白了,人的思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过去有过光荣的革命经历,并不能确保后来始终如一,保持不变。尤其面对权力与金钱的诱惑,面对贪腐的诱惑,只要个人意志薄弱,立场动摇,就容易出现蜕变。”张冀平说。

其实关于王光华在公安系统任职的这段经历,王冀平称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到了当下公安机关“保护伞”猖獗的问题。王冀平痛心地表示:“那时候和现在没法相提并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了人民,革命年代大家心里真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现在呢,在一些干警眼里人民算什么?他们心里早就没了人民,看重的是自己的权力和钱财。”王冀平进一步表示,近几年国家铁腕反腐后,这些事儿比较收敛了。“习总书记有两句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宁负千百人,不负13亿。现在中纪委是老虎苍蝇一起打,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数字,共产党员是9000万,打倒的老虎和苍蝇一共是130万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政策深得人心。国家在慢慢地把走弯的路调直,习总书记把共产党员又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就是不忘初心,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王冀平牢记父亲说过三句话:如果你要心里没有群众,你就是忘本;如果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是变质;如果你用手里的权利欺压群众,那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父亲要求家人一辈子都要与人的利益保持一致,时时提高警惕,坚决与腐败行为作斗争。

被称为“鸡司令”

1952年,王光华被调往北京,任命为军委人民武装部动员部动员处处长,1955年,任命为总参队列部副部长,1957年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王冀平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无论职位高低,父亲始终牢记着毛主席说过的话:“共产党员进北平,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搞腐化,不许讲享乐,要继续坚持革命的教导,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党员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

1983年初春,组织上批准王光华离职休养,他在给总参党委的汇报中说,离职休养,标志着我在军务部的工作结束了,但生活没有结束,不能做官,我还应做事,还应为人民服务。

王光华经常把河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在那儿工作了17年,并且他和河北的人民也建立了感情。王光华觉得在战争年代,是农民养活了他们,养育了部队。

建国30多年后,王光华去视察河北农村的时候,看到人民生活仍然很艰苦,就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王光华想:“当初参加革命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让大伙有饭吃,有衣服穿。”可有些老区农民还是没有摆脱贫穷,他心里很难过。

王光华跟河北农业大学的师生一起参加农村的治理实验时,有一次去石家庄参观,他注意到王福秋、孙秀金垒封闭式保温鸡舍的办法好,他决定到河北农村去就推广这个办法,让母鸡冬天也能下蛋。

取得了当地人民公社的支持后,王光华来到了河北省易县阳谷庄公社五里庄大队,他跟公社的书记说,只要给自己一间房,有个睡觉的地儿就成。

刚开始当地农民并不信任他,觉得王光华只是三分钟热度,呆几天就走了。“但是我父亲那个人特别坚持,他耐得住性子,每天拄着拐棍儿,走街串户的去宣传,不厌其烦,不管你欢迎不欢迎,我反正到点儿就来,就跟你说这件事儿。”王冀平说。

时间久了,大伙儿终于被他的坚持打动 ,决定试一试。没想到很快就见了成效。当地一户农民说:“过去我就是怕孩子开学,那时候穷得连支铅笔都买不上,现在好了,我家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买齐了,还能扯块布做衣裳,都是靠母鸡下的蛋。”

渐渐地,王光华跟当地农民都成了朋友。白天他就走街串户去宣传,挨家挨户地去看养殖情况,到了晚上,他的小屋里头总是满满的人。“大家都特别愿意跟他聊天,他也特别愿意跟大伙在一块,他觉得在农村时心情比在家里好多了。因为他是搞农民运动出身,所以跟大伙在一块就有说不完的话,总是大伙也都觉得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说,家长里短什么的,他也都把农民这些事真当成他自己的事儿。”王冀平说。

因为年事渐高,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王光华只得回北京治病。临回北京之前,王光华把信封、信纸都留给当地的年轻人,嘱咐他们给他写信。

回到家后,王光华把他在农村看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河北农村家庭个体养鸡的经验都写出来,上报中央和全国政协,还因此得了个“鸡司令”的外号。

王光华对这个外号喜欢得不得了,说:“鸡司令这个外号好,我养鸡不是为了消遣,就是当做一个事业来办,通过养鸡让大伙走上致富的道路,过着好日子。你要干任何一种事业,要不掏心血,不自己实实在在的去花力气干,那是不行的。”

后来当地农民还为王光华写了一首歌谣:年老离休志不休,手扶拐杖进山沟,为民操劳为民想,将军依旧在战斗。

谁在收藏
浏览:16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邯郸永生
    邯郸永生
  • 通途
    通途
  • 西土耳
    西土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