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沂水青年工作回忆(文/吕放)

淄川佛村de 发表于2019-10-14 16:43:44

我是山东省淄川县佛村人。一九三八年春节期间,参加了由我村党组织发起建立的抗日武装十四中队。本年六月,到八路军三支队政治部干训班学习,学习结束被留在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在淄川县从事群众工作。十一月底,淄川县委派我到当时驻在沂水县四区山东分局青委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当时训练班在该区夏蔚村,一九三九年元旦结业,被留在分局青委工作。

    突击建立沂水四区青年团

    一九三八年底,国民党六十九军从沂水开赴河北省,这时山东分局决定加速四区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建设。当时四区直属分局领导,区委书记李松是由分局直接派的。省妇委派谢青同志负责该区妇女工作,青委秘书张兆美同志兼青年工作,陈树贤同志负责儿童团工作。我与王民贞同志到崔家峪乡任青年、儿童工作。当时该乡支部书记是武杰同志,妇女工作由孙涛、王靖两同志负责,高风同担任自卫团长。我们到该乡后,大家互相配合,分别逐村建立自卫团、青年救国团、妇女救国团,儿童救国团。这地方是山区,村子都不大,又正是冬闲季节,我们每到一个村庄,自然有人围观,我们就利用这个场合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后来又请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和靠近我们的青年,召集青年、儿童开会,教唱抗日歌曲,宣传建立青年、儿童救国团的意义和组织章程,号召他们积极报名参加。有的当场就报了名。接着我们就请头前报名的青年出面建立组织,这样一个村子三天左右就能组织起来。我们再帮助他们选出团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委员和儿童团长。在青少年少的村子,就由组织委员兼武装委员,宣传委员兼儿童团长。团员都登记造册分组,选出小组长。在建立青年、儿童救国团的同时,也建立起夜校、识字班。识字是农民青年的迫切要求,因此教员、教室、灯油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夜校、识字班的建立,既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又可借此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当时崔家峪乡三十多个自然村,我村村都去过,村村都建立了青年团和儿童团。至一九三九年三月初,召开了全乡青年、儿童代表大会,会上选出崔家峪乡青年、儿童负责人,成立了领导机构。接着四区青年、儿童代表会议召开,建立了四区青救会,选举夏蔚村一位开明地主(青委的房东)的儿子为区青救会长。

开辟沂水七区青年工作

    一九三九年七月,沂水县青年工作负责人王照华同志调走,刘露泉同志接任。他调我到沂水七区担任青年工作。当时该区驻有国民党五十一军,崖庄、马站两乡驻的较少,因此政权还能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在敌人麦季“扫荡”前,这两个乡的工,农.青,妇群众组织都建立了。我这次到七区的工作任务,就是抓紧恢复上述群众组织。该区区委书记李道德同志,曾带领我们群众团体负责人到五十军常师长那里,与他的政训处负责人谈话,说是不分党派,团结抗日.经过一段时间,这个乡的工作刚刚有了眉目,国民党五十一军中的顽固派,无事生非,无理打骂我们群众组织负责人,扣留自卫团的人员.枪支。后来公然扣押民主区长马日涛同志。九月初又缴了我区中队的枪,扬言防止赤化,要大捕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沂水县委决定七区工作完全转入地下,已经公开身份的干部全部撤出。我撤出七区后,该区青年工作由李洪训、王继泽负责,坚持地下活动。

    沂水二区的青年工作

    一九四O年春,黄金魁同志调县青委工作,我到该区接任了他的青年工作。本年五月份以前,青年组织都称青年救国团,五月份以后,改称青年救国会。在改称以前,青救团内有基干小组。基干小组是公开的核心组织,其成员是觉悟较高、积极热心的团员。我曾起草过一个基干小组组织章程,对于基干小组的组织、任务、作用作了一些规定。我还写过一篇题为<论青救团基干小组》的文章,曾在县委宣传部杨群主编的县委机关报上登载过。

    普遍建立识字班,是当时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时二区,凡是建立青救团的村庄,都成立了识字班,由青救团的宣传委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教员都是聘请的,干尽义务。村公所提供灯油、黑板、粉笔。识字课本是由黄金魁编的,我们亲自刻钢板、油印,每村发给三至五本。当然不是单纯进行识字教育,是把政治教育渗透在识字里边。如把“共产党”、“八路军”、“毛泽东”、“朱德”、“蒋介石”、“国民党”、“汪精卫”等词都编在里边,一方面教学识字,一方面进行政治教育。

    那时,在青年工作中,非常重视革命歌曲的教育作用。爱学爱唱是青年人的特点。革命歌曲、歌词简明,道理深入浅出,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雄壮有力,鼓动人心;  “烈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愤怒充满了每人的胸膛……”,旋律深沉激昂,动人肺腑。教唱一支歌,就是上好了一堂政治课。《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延安颂》、  《黄水谣》、《八路军军歌》、《三月里来》、《松花江上》,等等,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每个村庄青救团员、儿童团员,都会唱。我们还组织各村青年召开赛歌大会。每逢纪念会议,就组织演唱队,演戏唱歌扭秧歌,搞得非常活跃。

    参军、参战是当时青年工作的中心任务,站岗放哨,传递情报。运送军粮,青年是主力。葛庄据点日伪军每天的动态,马上就能通报全区,风雨不误。动员青年参军,一是参加乡、区、县地方武装,再升级到主力部队。二是主力部队活动到二区,我们就动员青年直接参军,补充兵员。三是建立“沂水县青年大队”,黄金魁任青年大队长。这个青年大队是以柴山镇一带韵青年组织为基础建立的,最初七,八十人,全是二区青救团团员。分队长、小队长都由各青救团长担任。政治教员佟继盈、军事教员袁××(占村人,名字失记)都是优秀的分团长。

    佟继盈同志是沂水二区甘河村人,其父兄弟三人,就他一个男孩,高小毕业,当时任柴山青救会分团长。四O年春成立青年大队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并自带手枪一支。在他的影响下,柴山一带参加青年大队的人数最多。一九四二年青年大队在葛庄西与敌人遭遇,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总之二区青救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他的应有的作用,涌现出许多优秀青年干部。如原化工部副部长刘子莲、中国水力电力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于忠(于国太)、南京市委财贸部副部长王树栋、武汉政协秘书长王守义、武汉空军办公室主任王守仁,这些同志都分别是当年二区大崮峪、张岱、胡同峪等村的青救会分团长、村团长和区儿童团长。

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804次

上一篇:吕放同志传略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