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刘建国是我尊敬的家长(文/杨宝琴)

13410 发表于2019-10-29 23:08:17

我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庄。解放前我们这儿因穷山恶水收成不好,再加上日本鬼子的侵略烧杀、地主老财的压榨剥削.还有土匪的掠抢,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常年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只能靠挖野菜充饥,靠卖儿女和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毛主席说得好:“穷则思变。”所以当共产党来了后,群众马上起来参加八路军.很快这一带成了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人在我们这一带活动。他们宣传抗日,组织群众起来打鬼子、除汉奸、打顽军。他们的战斗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我姨父刘建国就是老百姓颂扬的英雄人物。他当时是民工团的队长.来我们这儿后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情报站'经常去各村各户活动,搜集情报。他们帮老百姓出气撑腰.抓汉奸.惩罚有劣迹的土豪劣绅,镇压、处决死心塌地为敌人办事的汉奸。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他们,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我听邻居二叔讲,姨父一次去一个村庄办事.被坏人盯上了,被围困村里。一个老乡把他藏在自己家里.他机智地爬上了吊铺(这是建在房梁上堆放杂物的小空间).手中紧握机头张开的枪注视着下面的动静.万一被敌人发现了就与他们拼杀到底,同归于尽。

 敌人在屋内搜查了一遍,没发现他就走了,我姨父才得以脱险。我自懂事起就常听邻居叔父大爷们讲姨父的机智斗敌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他传奇形象的敬仰。

姨父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与我姨妈结的婚。他们共同唱着抗大的校歌走上战场的。在枪林弹雨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历尽了千辛万苦才走进了新社会。解放后,他们进驻了济南城,那时生活就好多了。他们把一辈子受苦受累的姥姥接去与他们同住。我听姥姥讲,姨父是一个大孝子.对老人很尊重,每次下班或出差回来都向老人问候,给老人买衣服鞋帽和营养品。有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老人吃。后来他们搬往北京,想带姥姥一起去,可是姥姥年纪大了,怕把老骨头扔在外面,坚决回家,只好把老人送回老家石泉庄。姥姥回来后姨父母经常给老人寄钱、寄衣物、寄点心.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老太太有福,生了个好女儿,摊上个好女婿。

姨父不但对姥姥孝顺,对山西山东两边的兄弟姐妹都好.经常帮助两边的穷亲戚。每次回家探亲.都能做到大人小孩各有一份礼物,真是细心周到,关怀备至。我母亲(姨妈的二姐)来北京.姨父对她很客气,从来不摆架子。同桌吃饭,好菜往我妈碗里夹,像对待姥姥一样对待她。姨父是一个通情达理、一心向善的人。他知道我母亲孝顺,我姥姥的最后时光是我母亲陪伴度过的。为照顾老人,她白天晚上不脱衣睡觉,在姥姥床前端茶、送水、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姨父很感动,经常对人说山东二姐是孝子、是好人。所以他对我母亲很尊重。后来母亲回山东老家了.因一生磨难颇多.70多岁就去世了。在我母亲去世前,姨父母千里迢迢从北京坐火车回去看望她。在医院里.妈妈已经昏迷两天多了,可一听见姨父母叫二姐.马上睁开眼睛,奇迹般地露出了笑容,很清醒地说:“你们可来了!很好,快回家休息吃饭吧!”姨父母眼含热泪问候和安慰我妈。离开病房回家后,姨父对我说:“你妈看来不行了,他是等着我们见最后一面的,你快给她准备后事吧!”我赶忙把寿衣找出来,还有一件外衣没钉扣子,是姨父拿起针线亲自找了带子给缝上去的。这使我很感动,他们走后不久,妈妈就去世了。

姨父不但对自己家人和亲戚好,对有困难的人也从来是热情帮助的。六十年代初,有~次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生活困难的人,没钱买票,姨父就倾囊相助。这与那些自私自利、视钱如命的守财奴真有天壤之别呀!

姨父不但对国家对老人做到忠孝两全,对需要帮助的人乐善好施.他对小字辈的人也博爱仁慈。他们进住北京后把山西的妹妹、山东的我和两个表姐都接到北京与他们同住。两位姐姐年龄大都安排了工作,我当时年龄小就让我上学。在老家时我因父亲常年生病,家境比较困难’又加那时农村学校少、师资差,只上了小学。如果不来北京我是上不了中学的。所以是姨父母使我获得了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清楚地记得去北京上学第一天的事。那天天气很晴朗.早饭后,姨父穿了一身新军装,笑容满面地拉着我的手,亲自把我送到东单新开路小学去报到。到校后他把我送到教室交给一位姓赵的老师。他对老师说:“这孩子刚从乡下来,语言和学习都有些问题,请多关照。”老师欣然应允。后来姨父嘱咐我好好学习就走了。同学们都怀着羡慕地眼光看着我,说我有一位好家长。一位姓李的同学说:“你爸可真威风。”从那时起姨父在我心里就成了我的家长,如同再生父母。

那时我与姨父的3个孩子还有一个姑姑同住在地安门,每次姨父下班回来都和蔼可亲地问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与他的子女享受同等生活待遇,我感到很幸福。我努力学习,一年后考上了北京四十中。他听到后特别高兴。他每次出差带回来的水果分给我们每人一份,买回来皮鞋每人一双.连两个工作了的表姐都有份。他的仁慈博爱赢得我们的尊重,所以他是我们的好家长。后来因城市压缩人口,我回老家的县城上中学,离开了姨父母.但他们对我的恩德我是永远不会忘的。

姨父一辈子豪爽义气,结交了很多朋友。他性格耿直,主持正义。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时给许多受不公平待遇的人平了反。那时我从老家来北京住了一段时间,看到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诉说冤屈。姨父不论他们级别高低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为他们的事奔走,有时还留吃饭,全心全意服务。

姨父对待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非常关心的,政治上要求他们进步.关心他们的学习,在生活上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留他们在家吃喝,在经济上从不计较。所以几任司机都成了朋友,复员转业后都常来看他。

我觉得我姨父是一个忠、孝、仁、义占全了的人。他一辈子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老人孝敬,对兄弟姐妹友爱,对后辈仁慈.对朋友义气.所以他是我们做人的楷模。现在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形象在我们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我们永远纪念着他。

(2002年12月2日)

谁在收藏
浏览:76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杏仁
    杏仁
  • xndw
    xndw
  • 12366
    12366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