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之恩,永久难忘(文/武东生)

边院柳林 发表于2019-11-23 23:37:39

我的爷爷已经辞世多年。正象他生前时常挂念着我们一样,我也时常忆想着他那亲切而又慈祥的面容。

    提起我爷爷的名字——武冠英,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为粉碎旧世界,打走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峥嵘岁月,他口诛笔伐,戎马生涯,他南征北战。一九二七年,他创建了泰西第一个党支部;一九三七年抗战时期,参加组建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鲁豫人民革命干部学校校长兼总支书记,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国家教育战线,曾任华北财经学校校长兼总支书记:后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任教务长兼党委副书记。他为发展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国家栋梁,达到富国强民之目的,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直到八年前,于北京逝世。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高大伟岸,和蔼可亲,质朴洒脱。与大多数人一样,爷爷对子女存有太多爱心和教导的责任感,他也曾对我的学习,提出过较高的要求;对我的成长,提供过无限的关爱。从我上小学时起,与爷爷就有很多书信来往。书信中多是鼓励我们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的。如果我的去信写了错别字,他纠正后,还要我改写后寄回去让他看。有时在来信中为我夹寄些报纸上的好文章,指导我学习:如由老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散文《热河泉》、反映个别农村教育的《泥娃子》等等。《泥娃子》讲的是全民要重视教育事业,在困难条件下,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洗去“泥娃子”身上的泥污,让这些娃娃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健康,更可爱。他还寄来些通俗易懂,融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籍,如《东周列国故事集》、《成语故事》、《计算机原理与程序操作》……。他来信中写道:“你不要忘记我早先告诉你的‘抄读’的学习方法,也告诉东明和东亮。好的文章和重要的新闻摘抄下来,对学习帮助很大。千万不要养成粗心大意的坏习惯。种地还要深耕细作,学习文化更应如此。”在我放了暑假、寒假后,还多次到他身边接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照顾。爷爷安排我去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参观学习,增长科学知识,各种恐龙化石、糟美书画作品以及天文穹幕电影使我大开眼界。我假期里的习作,也都经过了他的精心批阅和指导……至今,我还留存有他为我批改的作业和一抽屉的书信。我知道,爷爷一直坚持读书、看报、作笔记、写文章、搞教研,厚厚的文稿和橱子里一排排哲学书籍,印证他学无止境、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升初中时,眼睛不太好,正在接受治疗。有一天,爷爷亲自为我去配制一副眼镜,却把大家担心坏了。原因是八十岁的他独自拄手杖出门了,天寒地冷,大风呼啸,谁也不清楚他去了哪里,干什么去了。直到他坦然回家,默默地摘下厚围巾,脱掉棉大衣,轻轻地用洒精棉球擦试镜片时,大家才明白……。想到他怀揣这副眼镜,倾身顶着凛冽的寒风和飞舞的沙尘走来,脚步沉稳、刚毅,粗重的呼气迅速被寒风卷走,却把炽热的情怀,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我时,一股自豪和酸楚就伴泪水而来。我敬爱的爷爷,在你不苟言笑的神情下,掩藏了多少对后人的关爱和期望啊!

    说起爷爷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胸怀和作风,与他熟悉的人都深有感触。家中没有豪华的家具,没有铺张的吃穿。一张陈旧的书桌,一个书橱,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是我最深的印象。记得早些年时,由大姑给了我一件爷爷打游击时穿过的粗布褂,上面虽有两处小小的破损,却也显出当时的粗壮结实,但这对我们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作用……。我母亲在农村教学时,我们弟兄几个还是农业户口,如果那时由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那么以后的工作生活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可爷爷从不过问我们家这一问题,只说让我们这些孩子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学校。要求我们把自己锻炼成有独立生活能力,自食其力,不愧对社会的人。我们也理解,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得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泰西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在肥城筹建时,我得以随父亲与前来的张魁三、程重远等老前辈见面。在过去的革命生涯里,老前辈们曾与我爷爷并肩战斗在一起,时光飞逝,现如今他们已是满头银发了。记得同程重远老人谈到我爷爷时,他凝视前方,似在回忆中,神情庄重,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爷爷是一个纯正的布尔什维克……。”

    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铭记着爷爷那一代革命家的英名和不朽功勋;岁月的流逝,淡漠不了我们对老人的深切怀念。爷爷那亲切慈祥的面容时刻闪现在我的心目中,他给予我们的哺育之恩,永难忘怀……

    二OO四年八月

浏览:69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zhang1
    zhang1
  • 边院柳林
    边院柳林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