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磨灭的一段往事(文/ 史久源)

肖明 发表于2019-12-11 20:03:30

    1952年,张敬焘同志到普陀区任区委书记,他是当时到上海南下的两个地委书记之一。我和他的接触主要集中在1952年l1月到1954年5月,那段时间我在普陀区杂纺工作委员会工作并兼任区委纪委办公室副主任(实际工作由汪宁一同志负责)。我记得他接的是陆志仁的班。当时,普陀区有 很多干部为地下党出身,因为缺乏执政经验,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为了加强普陀区的工作,组织上决定调派张敬焘同志来区委工作。

    50年代,中国步入“工业化”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在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时提出,  “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全国各地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普陀区是从原先的沪西工业区演变而来的,工业基础在全市各个区中算是雄厚的,但主要以纺织工业为主。张敬焘同志来了之后,对区里重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他亲自对区里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做了非常细致的前期工作。当时,他专门调派了一批干部去重工业部门任职,加大发展重工业的工作力度。我就在那个时候转到重工业委员会去工作的。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普陀区的重工业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在推进公私合营工作上,张敬焘同志对党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态度鲜明提出意见和建议,反对那些偏激的做法,这种雷厉风行办事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公私合营时,普陀区面临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区里的部分单位是跨区生产经营的。比如,一个工厂与静安区有交集,天一印染厂与卢湾区有交集,在公私合营时,两个区需要一起解决合营中出现的问题。我当时跟着张敬焘同志走访了两个区委书记:一个是卢湾区区委书记秦昆,另一个是静安区的区委书记。张敬焘亲自去拜访他们,专程商量公私合营的事。作为一个大区的区委书记,他非常谦虚,他不认为应该坐等别人来交流工作,而应主动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遇到突出矛盾,他从来不绕圈、不怕麻烦,而是亲自或者督促相关部门去解决。

    张敬焘同志谦虚平和,为人处事上的表现得到区里很多同志的好评。在日常工作中,他善于发扬民主,很注意征求干部意见。在开展工作前,他通常会询问大家的意见,遇到好的建议,他会认真地记在本子上,然后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如果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他也会做些标记,等处理意见明确后,给出反馈意见。他对广大干部群众从不摆架子,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同志们的心声。因为他平易近人,大家都很愿意向他汇报工作,都愿意把听到的情况和看到的问题讲给他听。

    当时我们都住在余姚路一带,大家一起工作,生活上互相关照,张敬焘同志为人随和,和大家相处得很好。那时,区委有一辆汽车,区委书记是可以坐汽车上下班的。但在经济紧张时期,他主动提出来,要求停用公车一段时间,上下班改坐公交车。他和大家一样,走路去车站,与普通市民一起挤公交车。记得有一次,下班太迟,他错过了坐公交车的时间,才难得坐了一次三轮车回家。

    1992年,我在市物资局工作时,有了一次去枣庄慰问的机会。于是,我特意与山东驻上海办事处的同志联系,想借此机会,去看望一下张敬焘同志。等我到了枣庄煤矿,张敬焘同志却专程来看望我。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没想到当年的老领导还是这样关心我。他几次来上海,都没忘记来看看我们,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与张敬焘同志共事的这几年中,我看到了他身上的许多珍贵品质。在工作上,他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在领导能力上,他原则清楚,充满智慧;在为人处世上,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在担任区委书记期间,他联系广大干部和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普陀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者:原上海市物资局党委书记)

浏览:51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肖明
    肖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