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南沙井村地方组织建设与工作情况(文/秦克铸)

卧游斋主 发表于2019-12-19 17:38:01

解放战争时期的地方组织建设与工作情况

(1945年9月-1949年10月)

秦克铸

解放战争时期,南沙井村地方组织隶属中共博山县委下庄区分区委、博山县人民政府、下庄区人民政府领导。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先后有于永清、于学端,地方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解放大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恢复生产,动参支前,拥军劳军,进行土地改革、土改复查、评定成分,庆祝全国解放。

1945年9月,蒋介石为窃取抗战胜利果实,与日、伪合流,乘八路军山东部队主力奉命进军东北之机,向博山解放区发动进攻。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何思源策动下,济南日军3000余人在数千伪军配合下于9月6日沿胶济铁路东犯。9月17日,博山市党政军机关转入战略防御,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18日,日军一部配合国民党游击部队侵占博城。1945年10月,中共博山工委撤销,工委领导撤离南沙井村。1946年1月12日,博山县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九师二十六团,经过激战,歼敌500余人,博山城再次回到人民手中。

打跑了鬼子、汉奸、国民党,老百姓喜气洋洋的迎来了1946年的春节。春节过后,南沙井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群众文娱活动,编排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节目,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全村男女老少积极参与,连久不出门的妇女都自动化妆,踩起高跷,打起快板,出村表演,年逾七十的岳钦明、于盛春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活动。秧歌队翩翩起舞,扮玩活动热火朝天,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士气。

    紧接着,南沙井村掀起了动员参军的高潮。在村党组织的宣传鼓动下,于永铸、赵景春、岳长贵参加了革命队伍。南沙井村逃往各地的群众响应政府的号召,陆续回到老家,如离散严重的秦宗孟一家就是这时候回来的。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村党组织协助政府筹集、发放各种贷款,帮助群众解决耕畜、农具、种子、肥料等。这一年,连离村最远的山前也种上了庄稼。赵炳焘烈士的家属和遗孤在马牧池呆了近两年后,听到家乡平安了,由当地政府派员辗转护送,也于年内回到老家。

南沙井村的拥军优属工作更是热火朝天。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员群众和积极分子们一道,为军烈属代耕土地、修缮房屋、优抚钱粮,给他们推碾推磨,解决实际困难,使部队家属安居乐业,鼓舞在部队的南沙井村籍战士英勇杀敌。

1946年6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尚未波及南沙井村。利用这短暂的稳定,借着人民群众的高度热情,南沙井村地方组织在中共博山县委下庄区分区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党组织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积极开展说理斗争,鼓励村里土地多者自动献出多余的土地,由村“土地改革小组”按户、按人口、按条件分配。有了自己的田地,村民憋足了劲要多打粮食,支援前线。这一年,南沙井村粮食产量达到解放前的最高水平,亩产达200多斤。生活渐趋稳定,家禽繁衍兴旺,家畜牛、驴发展到战前的两倍还多。

1947年上半年,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先后打响。在这些战役中,南沙井村男女老幼齐上阵,为前线筹备粮草,煎饼、做军鞋,青壮年组织起担架队、运粮队,上前线抢救伤员,给子弟兵运送弹药与给养,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了解决前线的烧柴问题,南沙井村南封山的树几乎被伐光了。在兖州战役中,南沙井村支前担架达到了二十多副。于绍唐、岳长凤等同志配合部队作战,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村民兵组织在队长岳祥元带领下,给部队看押俘虏、转送情报,还配合部队在石马歼灭了和庄战斗残逃之敌,为彻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做出了贡献。

1947年7月,为了纠正土改中的偏差,南沙井村开展了土改复查。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成立了新的党支部,领导复查运动。新的党支部由于学端任书记,秦玉俊任组织委员,秦宗文任宣传委员。复查委员会,由魏克礼、于学端、于学贤、崔奉珍、秦宗宜、苏功铭、赵景凤七人组成。还成立了浮财分配委员会,由于学端、于学贤为首。这次复查,按全村人口平均土地数进行,动员土地多者自动交出土地200余亩,交出耕牛10余头、羊160只,衣服、桌椅、床张等浮财折价1000余元,这些全部分给了家境贫困的群众。为了纯洁党组织,部分意志薄弱、不适合继续留在党内的党员被清洗或被劝其退党。同时,吸收了苏功铭、秦宗孟等10几名积极分子入党。土改复查激发了群众的劳动热情,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垦土地、养猪积肥、植树造林、修整地堰、修建房屋,整个村庄一派繁荣昌盛,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增添了穿衣、器具,改变了冬天盖不上被子的局面。

农历七月初五,在南麻战役中被打得焦头烂额、丢盔弃甲的国民党残余向北溃逃,漫山遍野的国民党匪兵,犹如惊弓之鸟,顺着南沙井村的南山蜂拥而下,所到之处,打、砸、抢、抄,无恶不作,逢人便捕,见牲畜就抢,然后经由金牛山继续向北流窜。在金牛山躲避的南沙井村群众被捕去10余人,多数中途逃回,唯于太龙被捕后,一直杳无音信。

农历七月十二,驻在石马的3个国民党残兵到村里抢劫,在南崖头上于盼甲的老宅栏下,一匪兵被联防民兵(黄家庄人谢家刚)枪击断腿,污血顺着崖头往下淌,昔日不可一世的匪兵,哭爹喊娘,呼天唤地,求爷爷告奶奶,最后被愤怒的群众活活砸死,扔进南湾喂了狗。

1948年3月,博山获得最后解放,南沙井村掀起了拥军劳军高潮。按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南沙井村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支前队伍,随大部队西进、南下,转战全省和江南各地,仅淮海战役中,南沙井村就有20几名村民参与支前。1949年6月,大部分支前民工光荣归来。

为了巩固土改的胜利果实,1948年,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在上级党组织的主持下,南沙井村地方组织在土改、复查基础上,根据全村各家各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政治背景,对成分进行了评定,明确评定了贫农(分到土地者)、中农(土地每人平均半亩)、富农(土地最多者),并张榜公布于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淄博专署暨博山各机关在博山召开了庆祝大会,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10月3日,南沙井村召开群众大会,驻村的山东工矿部军工局卫生所(解放后迁址博山,为“山东机器厂职工医院”前身)的秦所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场上掌声雷动,全村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1949年12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参军的革命军人光荣还乡。据统计,南沙井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参军入伍的革命军人达46人,占同期全村总人口的9.2%。46人中,走出了5位共和国烈士、3位荣誉军人、2位军队离休干部。5位共和国烈士是岳锡铭、崔效德、秦玉栋、于学孔、苏安铭;3位荣誉军人是秦宗福、于学德、于学芳;2位军队离休干部是栾兆凤、赵景槐。另有转业、复员军人19人,他们是苏武铭、于子厚、崔效胜、赵景富、岳长茂、岳长贵、崔振华、赵景春、苏恩泽、黄振声、苏砚铭、苏佑铭、岳林元、岳祥元、岳通铭、岳新铭、于永富、于永贵、于学铭;另外的17人是秦玉星、赵炳南、苏新铭、崔奉珍、于学孝、岳孔明、秦宗宪、于太左、于福甲、岳长太、赵景棠、赵景文、岳凤元、于永铸、于绍福、秦宗信、于太湖。新中国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战争年代,南沙井村的地方组织是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南沙井村的党员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抗日战争中,南沙井村地处博山县金山区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曾经作为中共博山工委的基地,向敌占区开展工作。博山县独立营炸毁博山发电厂、八路军四支队北洼伏击战、博山县公安局剪除叛徒李奉奎、鲁南游击大队博山支队智劫鬼子战马等重要事件,都是先到南沙井村待机,从南沙井村出发,完成任务后回南沙井村休整。每次我们的队伍进村,党组织便立即组织群众,给队伍安排住处、熬汤做饭、看护伤病员,连十几岁的儿童也不闲着;男人们不怕流血牺牲,有的奔赴前线、马革裹尸,有的不辞劳苦给前线运送弹药、木柴和给养、抢救伤员、放哨警戒;妇女们则撇家舍业,给子弟兵推碾磨面、烧水做饭、缝补鞋袜、浆洗衣服、赶做军鞋,照顾伤病员。南沙井村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一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

 


 


浏览:136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卧游斋主
    卧游斋主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