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劲松——记文登市文登营镇庞家河村老党员林基德 (许建中)

庞家河de 发表于2020-01-20 15:38:48

   清明时节,一片片苍劲的松树将天福山装扮的分外威武。  “暮色苍茫看劲松”,当国难当头的时候,一批热血男儿在天福山揭竿而起。随着时光的流逝,参加天福山起义的老战士在世的已经不多了。参加天福山起义的开国将军刘中华与参加天福山起义的老党员林基德的亲密相见,让天福劲松的形象又浮现在我们面前。

    “每逢佳节倍思亲”,2012年临近清明,林基德又想起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特别是那些血洒疆场的烈士,因为住在青岛儿子家里,不能重上天福山,他决计拜见住在青岛的战友刘中华。两人相见,亲切握手,寒暄之后,交谈起来。

    刘中华:  “你庞家河?”

    林基德:  “嗯,庞家河,相隔三里路嘛。”

    刘中华:“哎呀,老革命,老同志了,比什么都亲啊,天福山起义,那是胶东的延安啊。”

    林基德:  “那个沟于家那个谁啊,张修竹。”

    刘中华:“张修竹、张修己,这我都认识啊,当然你都很熟啊。”林基德:  “啊,就是啊。”

    刘中华:  “我西字城,离沟于家很近啊。”林基德:  “都很熟啊。”

    刘中华:  “你参加‘民先’啊?你这不老革命嘛?37年入党,那算抗战以前的老党员,真是不多了,剩下的不多了。”

    林基德:  “不多了。”

    林基德,1919年出生于今文登营镇庞家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庭生活困难,姊妹又多,林基德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却没能读书。他常跟在读书的同龄人后边,把他们学的课文记下来,至今还能流利地背下来。

    看到林基德记性好使,父母就勒紧腰带,叫他进了书坊。可没过几天,他的弟弟林基绪急着上学。懂事的林基德义无反顾地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回家帮助父母操持家务。林基德的礼让,成就了弟弟辉煌的人生。林基绪后来改名林维义,在武装革命和铁路建设上卓有建树。

    尽管没有读书,但林基德思想上进。这得益于与林基德同村的文登早期共产党员林琳的帮助。林琳原名林均芳,1936年毕业于文登乡师。林琳在乡师读书时,乡师就秘密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其代表人物是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读书期间,林琳回村向青年宣传革命思想,介绍林基德、林辉堂、林辉芝、林基绪、林治国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是共产党的的外围组织。林基德在在“民先”组织中接受党的思想,积极追随党开展秘密工作,1937年3月20日,林基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忆起入党的情况,林基德说:  “没有点表现不能入党,那个时候很积极,干么都挺积极的。”

    在镰刀斧头旗帜下宣誓后,林基德就把全部身心交给了党,他至今仍保存着当时收到的开会通知。

    林基德说:  “那个时候多难啊,和理琪在一起活动,沟于家的张修己、张修竹都在一块……理琪在沟于家很长时间,那时候活动在七区那个邹山,在那个山上可能住半年可能住一年。

    当时,斗争非常激烈,反动政府经常清乡,白色恐怖笼罩天福山。林基德说:  “那时候闹得很厉害啊,抓个党员放一个家里,放一个狼狗里面,就给咬死了,就吃了,哎呀,很厉害啊!”

    血雨腥风没有吓到林基德,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他奔向天福山,加入到抗日武装起义的行列。

    天福山起义的队伍在文登进行武装宣传,声势不断扩大,尽管在“岭上事件”中受挫,但经过威海起义,队伍进一步壮大,在牟平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决心。

    当起义队伍挥师西上时,遵照组织的安排,林基德留在天福山坚持斗争。当时,东海一带斗争形势复杂,敌、伪、顽势力犬牙交错,我党领导的力量处境异常困难。国民党地方部队在抗日战争初期打了一些漂亮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当他们结成“抗八联军”后,把枪口越来越多地对准了革命武装与人民群众。

    林基德至今记得当时的民谣:  “可怜文登多凄惨,鱼虾蟹鳖做了官,本县司令丛镜月,他老家住在东于疃,郑维屏住在北边华山,秦毓堂住在昆嵛山,王兴仁住在荣成盐滩。”

    林基德没有被凶恶的敌对势力吓倒,他与林琳、林辉堂等拉起了地方武装,成立了特务连,并担任排长。斗争非常残酷,他亲眼看到战友被残杀。

    林基德说:  “咱疃里那个叫巴丑子的那个,让郑部砍了,砍一下子没死,他起来看看。传令兵告诉当头的说他还没死,又回去把他乱刀砍了。”

    1940年初,日伪军纠集1800多人,对东海地区进行春季大“扫荡”。东海地区的国民党游击部队有十几支,计1800余人,对日伪军的“扫荡”惊慌失措,不采取积极的迎战措施,而是把武器埋藏起来。东海地委书记于克恭意识到如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捡枪拉武器,举行起义,一定可以建立起一支规模可观的抗日武装。1940年2月18日,于克恭召开东海地委紧急会议,决定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武装斗争。一时间,一个捡枪拉武器的高潮在各县迅速掀起。等到日寇“扫荡”过去,国民党顽固派部队惊魂稍定,苏醒过来,东海地委已在全区拉起一支拥有一千余人、七八百条枪的抗日武装。这就是史称的“东海二次起义”(天福山起义为第一次起义)。

    林基德参加了这次起义,当时称为“起枪”。

    林基德说:  “一般是晚上活动,几十里地,还有百八十里地,到昆嵛山那块去起枪,到家得百八十里地,起完枪找车拉着回家。”刘中华说:  “那时候县里区里都有武装去起枪。”

    东海二次起义后,林基德加入了东海独立团五营三连,担任排长。林基德说:  “杨岫庭是正营长,柏希宾不是副营长么,铁球是三连连长。”

    东海独立团五营被称为“老五营”,打了许多好仗。1940年8月11日,日伪军在青石岭一带进行抢劫,东海独立团五营营长杨岫庭和教导员孙超带领部队,全歼日军13人,生俘伪军16人,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把、掷弹筒一个、大盖枪20多支、子弹3000多发。在枪林弹雨中,林基德曾三天三夜吃不上喝不上睡不上,也曾多次死里逃生。

    林基德说:  “有一次,敌人把我抓去关了两宿,房子扒个窟窿我跑出来了,头一晚上扒一晚上,第二天用铡刀钉子接着扒……”中年时,林基德经常把自己的战斗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育后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的儿子林钧广、林均学经常想起这些故事。林钧广说:  “我听我父亲讲,在过去战争年代,经常参加战斗,从我们记事起听到的可能是参加战斗有十几次。他那个时候担任特务连的副连长兼排长领着弟兄们在那打仗,打到一定程度力量剩的不多了,剩了三四个人吧,躲到一个村庄里,后来听说是迟家河村,跑到一个老百姓家……家里有个老太太,老太太一看是八路军就说你们在这里不行,得找个地方藏起来。最后老太太说这有个梯子,把梯子拿出来了,支着梯子以后,他们这三四个踩着梯子到两家厢房中间的一个过道里,就跳到夹过道里藏着。后来日本兵来了以后也进了这个家,搜了一段时间没看到八路。谭家口战斗那时候也是急行军,他当时介绍说他们当时在山里面作战,行军以后他的腿摔伤了。那(另)一次也是敌我悬殊很大,敌人在后面追,他们一边打一边跑,最后跑到一个半山坡,那叫草堰子那,在草堰子那他们跳在那下面,当时那个季节好像是草和柳条还比较多,他跑草堰子底下,敌人就在草堰子上面支起了机枪朝对面来打,这一次他们也没有被敌人抓到。”

    林均学说:  “我也是听老父亲说,在谭家口战斗当中,腿部受了伤,他不能再继续行军了,不能进行作战了,组织上安排他到松山武装部工作,到了松山武装部担任了副部长,这是1942年左右。不久组织上又派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去学习,这是1943年到1944年这个时间……学了两年以后也获得了一个抗大的毕业证书。44年到45年这个期间,我听老父亲说过,他在党的秘密组织秘密联络站工作了一年,担任站长,这是他的一个革命经历。1945年10月份,组织上又安排他到东海干校学习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又回到了邹山区武装部工作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当时他支气管炎特别重,又安排到司法科去一边休息一边工作……”

    在县司法科工作一年左右,因战争造成身体状况很差,组织安排林基德到东海三分所休养。休养一段时间后,由于正处困难时期以及三分所的实际情况,组织上安排他回家休养,待身体恢复后再回来继续工作。林基德回家休养一段时间,身体稍有恢复,就回去找组织联系准备继续工作,可原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已全部南下了。林基德又回村,在家乡生产和建设中一如既往地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也没有动摇他赤诚的信念。

    临别时,林基德与刘中华紧紧拥抱在一起,互道保重。天福青松还是那样苍劲……

浏览:118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 庞家河de
    庞家河de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