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的故事

西窗心语 发表于2020-02-17 19:41:22

    全国拥军模范,被党和政府誉为“红嫂”称号的很多,而我去采访的这位红嫂,就是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这位红嫂,就是京剧《红嫂》、舞剧《沂蒙颂》的生活原型明德英。

    1999年5月18日,我和莒南县表叔卢修村、北京二妹、青州小妹一行4人,来到沂蒙山区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头一片林地,有很多坟茔,坟茔旁边有一户人家,就是明德英的家,她的丈夫李开田看管这片林地。

    走进红嫂的家,院子约半亩地大,有3间砖瓦房。进了屋,首先映人我们眼帘的是正中一张大方桌,摆放着明德英的遗像,原来“红嫂”已在一年前去世了。墙上挂满了党和政府及各界人士赠送给明妈妈的奖状、奖旗、赞扬的诗词等,五颜六色。她的二子李开印陪我们看了当年藏伤员的坟穴,看了明德英住了几十年的石头墙草房。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她。

    明德英2岁时,因病致残,终生聋哑。她原是岸堤村人,在她22岁那年,讨饭来到横河村。李开田45岁还没成家,经村上长者作主,两人结婚。她虽聋哑,却爱憎分明。

    1941年冬,日伪5万重兵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当时驻扎在马牧池乡的山东纵队司令部被日军包围。司令部机关人员冲出重围,一位小战士身负重伤倒在明德英家门口,正坐在石头上给孩子喂奶的明德英,看到遍体是伤的小战士,她赶忙拖着他走进林地把他藏在一个石砌的空坟穴里,又在洞口盖上柴禾。她抱起孩子又坐在门口,日本鬼子跑过来问她时,她比划着身体高矮,朝西山指了指,鬼子向西山追去。等鬼子走远了,明德英和丈夫把这个小战士背进屋里。这位小战士的衣服被血染红了,面色苍白,生命垂危。明德英全然忘却羞怯,把小战士抱在怀里,香甜的乳汁流进他的身体,战士慢慢地醒过来了。明德英用盐水给他洗伤口,止血消肿,又喂他鸡汤,几天之后,战士会说话了,又过了几天,他站起来了,40天后,他回部队的那天,明德英又炖了一锅鸡汤,比划着说:你要多吃,身体棒了,狠狠地打鬼子,给咱中国人报仇。战士一头扑在明德英怀里,哽咽着说:“娘,您的大恩大德俺一辈子忘不了,只要俺活着,一定会回来看您的。”小战士名叫庄新民。

    全国解放后,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伤员的事迹传遍全国。40多年来,据资料统计到她家采访慰问的达10万多人。

    中共沂南县委县府,对明德英的生活十分关心,每月补助60元生活费,筹资为她盖房并修建了通往她家的桥和路。她有3女2男,她把长子、女儿、孙子等送到部队,谱写出军民鱼水情的续篇。明德英还经常对人比划:她有个好“儿子”在上海,对她好着呢。

    在组织部门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我找到了明德英在上海的“儿子”。

    1999年6月2日,我叩响了庄新民家的门。他和老伴向我讲述了他们和明妈妈重逢的故事:

    从1953年开始,庄新民给明妈妈所在乡邮局写了6封信,他凭当年的印象,把横河村的地型地貌、林地、坟茔绘成地图,请邮局的同志帮他找明妈妈。邮局的同志化了两年功夫,跑遍全乡,一家一户寻问。直到1955年,庄新民终于盼来了明妈妈的消息。从此书信往来不断。

    1956年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怀揣庄新民的信来上海看儿子啦。“爹,您来啦,我就是儿子小庄啊!”这是他们父子见面的第一句话。儿子变着花样改善生活,让“爹”享受。这之后,庄新民夫妇每月寄钱,逢年过节寄礼品、布料。庄新民教育子女,永远别忘了明妈妈,没有明妈妈救我,就没有咱们这个家。

    1985年庄新民离休后,带着妻儿来到明妈妈家,他跪在床前连声喊:“娘!娘!您的儿子来看您啦!”明妈妈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脸,端详了好一回。她向在场的人比划着说:这孩子好,这么多年没忘记大娘。在场的许多人,被这母子重逢的场面感动得流了泪。

    1994年初,72岁的庄新民准备回家与明妈妈共度春节,不料摔跤骨折了,便叫儿子去和明奶奶过团圆年。身穿海军服的小庄来到明奶奶身边:“奶奶,奶奶,我来看您啦!”他给奶奶穿好衣服,搀扶她坐在椅子上:“奶奶,我爸摔伤了,不能来了,我代表全家给您拜年。”明德英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上海的孙子,她高兴得满脸是笑,忙比划着叫孙女杀鸡待客,吃了团圆饭,拍了“全家福”。临别时奶奶摸摸孙子的头,比划着说:好好工作,做一个好子弟兵!


注: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参考了黄怀海的文章(明德英:山东红嫂第一人,见于1996年6月《中国老年》杂志),并得到红嫂的后人及村干部,庄新民夫妇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浏览:139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窗心语
    西窗心语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