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抗日战争已到关键时刻,中央为满足形势发展及对干部的需要,在邯郸附近办党校(可能是中央党校分校,也可能是中央局党校),邓小平任校长。我奉命去学习,同去的还有恩县县大队大队长张永锡(此人是老红军,个子不高,后来也调到高唐县大队)、河西的赵长春等。我们在路上走了几天,报到后只住了两天,此时学习的人还没到齐,日本鬼子就宣布无条件投降。各地都急需干部,校长邓小平开会宣布,本期学习班暂时停办,何时办另行通知,学员马上回去,参加鬼子投降后的接收工作。我们回恩县路过地委(当时地委在武城县)向地委汇报。组织部长杨中一告诉我,由于原定党校学习时间为半年,在你走后地委已派庞钧同志任恩县县委书记(庞钧原在地委工作,他的夫人在恩县工作),现在高唐还没有县委书记,你到高唐去吧。不过,你回来总要见一见地委书记,他现在夏津,你也正好路过夏津,你的工作最终由书记决定。我到夏津见到地委书记赵一民,他说,你回来得真不巧,昨天我刚刚确定了高唐县委书记,并和他本人谈了话。卢青云原是郓城县委副书记,在鬼子投降以后回夏津探亲,顺便来看我,表示愿意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高平县刚刚恢复为平原和高唐两个县,高唐还没有书记,我就派他去当书记,他也同意了。我见赵书记很为难,就说:我和卢青云很熟,我的父亲在他们村教书,我住在他那儿,所以,从小学、完全小学(张里庄四高)、临请乡师都是同学。赵书记说,我派人把卢青云找来,你们两个商量个办法吧。卢青云来后,两个人都不表态。我只好说,既然领导已经讲过了,卢当书记,我当副书记。就这样,我由恩县调高唐。
由于卢的组织关系没有办理,他又不回郓城,郓城县委派县委秘书长来找他,他不回去。他在一段时间里也未到高唐上班,实际我主持工作。局面也是我打开的。
高唐的党组织虽建立还比较早,但敌人势力也很强大。自1940年开始,县委多名领导牺牲、党员和打入敌伪内部地下工作者也有多人牺牲,革命处于低潮。县委决定实行“全县党的活动转入地下,保存革命力量,迎接部队打回来”的方针。1942年上级对敌占区的工作方针也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组织机构多次发生变化,先后建有高唐县委、唐南、唐北县委、高唐边区县委等。到1944年地委又决定将高唐和平原合并组成高平县委。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冀南部队19团奉命东渡运河,高唐成立接收工作队准备配合部队接管高唐。与此同时,国民党聊城督察专员王金祥到高唐活动,伪军以及在抗战时期勾结日伪,祸害百姓的土匪、杂团摇身一变成了国军。盘踞在高唐、夏津交界一带的国民党杂顽张栋臣乘机进占高唐县城,收编伪县长李彩题及其部属。高唐城东一带的国民党高唐县长邓协忱也加紧活动、扩充实力、抢占地盘。在这种形势下,上级决定撤消高平县委,重组高唐县委。我就是这时到高唐工作的。
我到高唐后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恢复各级党政组织、组建县大队、配合部队的军事行动,为解放高唐做准备。县委由卢青云和我负责,政府由解金声任县长、刘乃因任副县长。冀南六分区19团,在参加解放临清和9月3日解放夏津的战役之后,由夏津东进。冀南七分区独立团和28团由博平北进。9月6日同时集结高唐西部,包围了姜家铺和邱庄两个敌据点。敌五区区长李书文和刚刚逃窜至此的夏津伪县长王康侯(王晋卿)落荒而逃。姜家铺敌团长贺兴奎被俘。盘踞在马颊河东岸的高唐伪县长李彩题闻讯不战而仓皇逃窜。
拔除两个敌据点以后,我军迅即兵分两路乘胜进攻。七分区独立团和28团围攻五区中心据点郭庄。六分区19团在高唐六中队的配合下围攻县城。9月7日上午守敌张栋臣部弃城北窜,高唐县城遂告解放,县委和县政府随军进城。
9月中旬,伪团长殷传业宣布起义。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我党即对其做了大量争取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县城解放以后,中共博平县委又进一步做工作,也是形势发展促使其下决心反正起义。起义后其队伍接受我军改编,与博平县大队二连合编为高平支队,殷传业任支队长,李长江任政委。
9月下旬,以六中队为基础,增加一、三、五中队组建了高唐县大队。初创时,县大队约有200多人,到年底已发展到500多人。县长解金声兼任大队长,卢青云兼任政委。实际上县大队由我和李日坦负责,这是地委书记赵一民、我、卢青云3个人商量定的。我们两个基本不分正副,卢不在时我主持工作,他在时我主要精力放在县大队。因为恩县县大队搞得比较好,我是政委,李日坦也曾任高唐县委书记,是大队长,张永西(锡?)任副大队长。
围攻郭庄的战斗很不顺利。驻守的敌首郭金城原为日伪团长,日本投降以后被国民党收编并委任为保安旅长,有八个中队约1500人,并设有兵工厂。郭庄经敌人多年经营,据点工事坚固,防守严密,势力较强。冀南军分区独立团和28团围攻40余天未克,冀南19团参战亦未果。19团和28团因参加邯郸战役而奉命西调后,由莘县、冠县、清平3个县大队协同独立团继续围攻作战。我军以挖交通沟和以大型器物为活动掩体的方法接近敌人,并用佯攻等方法消耗、疲惫敌人。长期围困也使敌人供给不足。12月5日,敌人因食盐不支,在我军政治攻势下军心大乱。郭金城诈降,率100余人的手枪队趁黑夜东窜,余部溃败,五区郭庄遂告解放。在此役中,高唐人民大力支前,做出应有贡献。县长解金声、公安局长孙华民(夏津人)负责支前工作。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府建设也抓紧进行,区委、区公所、区中队也逐渐完善和恢复,各项工作都急需进行,尤其干部严重缺乏。为此,上级抽调百余名干部支援高唐。与此同时,国民党残余也不甘心失去高唐,千方百计骚扰、破坏我们的政权建设。为此,刚刚成立不久的县大队,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主动向盘踞在东部李明桥一带的国民党顽军杨敬斋部发起进攻,击溃了敌人,对稳定全县局面起到很好作用。
1945年10月,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不想也从来没有遵守过协定,不断进犯我鲁西北解放区。妄图打通与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联系,以便将被我军压缩在孤立据点里的武装连接起来。1946年5月,国民党第12军112师与齐河李连祥部(原伪军)共计4000余人大举进犯我高唐。县大队配合冀南主力部队,在东南部地区与敌激战5个多小时,毙、伤敌军5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疯狂进攻。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我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全面爆发。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奉上级指示,建立基干民兵武装,县设基干营、区设基干连,各村也建立了民兵组织。
龟缩在高唐徐官屯、五里铺、牛官屯3个据点的山东保安第八旅是国民党聊城专员王金祥收编的伪军。8月,我冀南军区新四旅、渤海军区10团及衡水军分区独立营分别包围了3个据点,并分兵打援及防敌逃窜。经7天激战,敌旅长庞长申见大势已去,借口到济南求援带数名亲信潜逃,副旅长唐得胜亦带百余人逃窜,余敌在我军突破徐官屯后溃散。此役共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俘虏400多人,敌投诚100多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物资。
冀南军区新四旅又将盘踞在小李六庄的杨敬斋部的主力部队陈寿岭团包围,守敌400余人,经一夜激战未克。次日上午,国民党第20军101师从济南向高唐增援,还有两架飞机参加作战,企图实施反包围。县大队一个连在村东面向敌援军猛烈射击以牵制敌军,主力部队乘机跳出包围。县大队边打边撤,至三官庙村与主力部队汇合并与尾随之敌继续激战。坚持到天黑,敌机无法夜战而撤走。失去飞机的支援,敌地面部队不敢恋战也后撤。我军乘机发起反追击,敌军大乱。此次战斗共毙敌400余人,伤敌500余人。
飞机在当时是很有威慑力的,特别是对地方武装,多数是刚刚参军的农民,或者仍是农民的民兵。飞机以其巨大的身躯、低空飞行时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居高临下用机关枪扫射时的威力,的确能产生震慑作用。我军面对数量及装备都大大强于我们,并且很可能会陷入内外空三个方向夹击的困境态势下,主动跳出包围圈是这次反败为胜的关键。另外,了解飞机弱点及时采取措施也很重要。敌机机动性很差,转弯半径很大,我们可以利用敌机攻击间隙转移到树林、青纱帐等隐蔽地点;敌机攻击时的弹着点是一不太宽的长带,只要在敌机俯冲前迅速卧倒并向两侧滚动,其杀伤力就会大大减弱;我们当时没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用普通机枪和步枪对空射击,敌机也不敢超低空飞行。如果我们和地面敌人很接近或处于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敌机的攻击命中率都会大大降低。反败为胜的第三个原因是进攻时敌军以地方杂牌军为前部,当敌机因不能夜战而撤出,地面部队开始撤退时,还是杂牌军为后队。由于他们素质和装备差,人心不稳战斗力很差。另外,他们也没料到,经过半天围攻的我军还会组织追击,在我军发起反冲锋时,丝毫无思想准备的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杂牌军首先溃败。对后队冲击,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接着,冀南新四旅和渤海14团又将国民党在高唐的最后一股顽敌包围。国民党高唐县长邓协臣多年苦心经营的据点朱双槐村,有守敌近2000人,工事坚固。在我军16天的连续进攻下,首先是外围之敌袁彩荣、门保善等部溃逃,中心据点守敌恐慌,邓协臣乘夜率部突围逃往禹城。至此,高唐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