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丹江后的个人主导思想
我写了以上几个问题,牵涉面很广,问题也很复杂。有些问题也遭到同志们的非议(例如说,刘德举同志对我意见很大,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迷等等)。我就想这和我看书、想问题、看问题这个方法有很大关系。我参加革命以来,就是本着与人为善、见义勇为,不贪污、不犯法,本着一切实事求是来工作的。因此,我有一个主导想法,就是我是我非我作主。凡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问题,首先是我不作,我也反对别人作,想叫我屈服是不干的。因此,有几个格言,我是坚持不变的。例如说:
1、我为什么参加工作,参加革命。
就是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们村有一个老文生,给我们隔壁村长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过日子要慎谨,慎谨才是,下联是:管公事莫认真,认真不行。他将这副对联贴在门上,别人看了都说写得好。我看见后非常反感,内心想,世界上有这种人,有这种事,怎么能够办好事呢?当时我就想,我将来一定要为国家作一份事业,决不按照老先生这样说法,去混饭吃。这个印象给我感觉非常深刻。我参加工作后,知道了实事求是的真意。在工作上便本着这样一个真理去工作,去奋斗。若有不实事求是的人,不仅不听他的,而且要向他提出尖锐的批评。
2、我在高小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老师叫王庚楼,他好绘画,他画的画上都有一个他自己刻的印章,叫做, “我是我非我作主。”当时我非常钦佩他这一句话,认为他清高有见识。我将来为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向他学习。因此,我在工作中,将他作为我的榜样,大多数事情我都是这样办的。 (在大跃进中,我在地区和两个副书记不能合作,受到不应有批评和限制,都没有改变我的态度。在丹江口工作中和任士舜同志关系的问题,也是如此。虽然四清运动中,文革中遭到一些非议,现在仍然觉得我受到的批评和批判仍不能改变我的指导思想。)
3、我因为小的时候,家中贫穷得没有饭吃,我的父亲拄着棍子要饭,我最小的一个弟弟因没饭吃,吃棉花种拉不出屎来,活活地憋死。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工作中,遇见没有饭吃的人,没有饭吃的事,多是想尽各种办法拿出自己能够拿出的财和物,对这种人进行救急。因为有这样主导思想,在解决一切问题上,的确犯有许多庸俗婆母思想,办了许多不应办的事。有的同志说我,办事有私人感情,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私人感情这几个字,我现在还不敢承认,凡是超越了没有饭吃,要求好、要求高的任何事,我则漠不关心,思想抵触。
4、我在学习中好深思熟虑,我记得我在中学时,学过一篇文章,叫及修身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也应当按此奋斗。因此,我在参加工作后,总是按照这个格言对待任何事物。我不断说:“自强才能强人”, “无欲则刚”这样的语言,也是我按照这样的精神看待我个人的生活,看待我所对待的工作。总是本着这个原则对待客观事物,不应不加分析地说一些不应说的话,办一些不应办的事。
5、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句话本来是封建的语言,我对这句话也非常有兴趣。因此,工作中,总是想,不工作则已,要工作就要作出一般人想不到,作不到的事情来,造成个人有形无形的英雄主义(如丹江工地的绿化工作,美化工作,都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不怕非议、不怕错误,不照顾客观情况,勇往直前)。
再一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由于丹江口工程基本结束,丹江口工地职工不仅思想上有所波动,并且有许多消极因素,职工群众思想不安,工作情绪低落,一个是大坝完工以后怎么办?一个是2000多家属无活可干。第三是职工子女2000多人下放劳动(即劳动就业)。四是由于部分职工、干部开往黄龙滩,又有一大部分开往葛洲坝等原因。在丹江口工地职工的思想动摇不安,情绪低落不稳定,造成丹江口工地松松垮垮,工作没有干劲。这个时候,我们在丹江口又开展了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现在理解,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贯彻毛泽东思想,解决当时的方针、政策问题,并结合解决家属劳动安排和子女下放劳动等问题。总之,一句话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鼓舞群众的干劲,在这个问题上,除大讲毛泽东想思,马列主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外,又解决了几件实际问题:
1、家属劳动安排问题。这个问题不想在这里详细谈,将在五·七窑场项中详讲。
2、关于职工子女和劳动就业问题,以及有关支援地方问题,再详细谈一下。当时工地有已经毕业子女500多人,即将毕业500多人。根据中央精神,应当下放农村进行劳动。这个问题当时形成很大被动。下农村当然是均县,而均县又是淹没区,富庶地区淹没了,尽是高山深谷,自己的农民安置都成了问题,下放均县事实不可能。想来想去,想到谷城、光化。而当时光化又是缺粮县,只有到谷城想办法,进行下放。在这个时候,和谷城订立了合同,下放一千职工子女劳动锻炼,并允许给谷城修化肥厂l座,120万元作为支援地方。在这个问题解决时,又想到光化是个缺粮县,虽不下放学生,也应该支援他,随即确定支援80万元,协助建立化肥厂1座。再就是郧阳专署在均县建立化肥厂1座,支援200万元。均县本身同样要求建立化肥厂,又支援均县100万元。以后郧县化肥厂、襄阳化肥厂都要求支援,各自支援了5.66万元,最后襄阳地区又要求在保康建化肥厂,最后给保康90万。这样总算将附近各县的化肥厂建立起来了。一解决我们局子女下放劳动的问题。二也满足了张体学同志在逝世前嘱托的一句话(现在只和各县要东西,大坝建成后,要给各县办一点事业),这样既支援了地方,又解决了我局子女下放劳动的问题。这个工作对稳定职工的情绪,激发职工的干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反复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说明中央对丹江口工地如何关心,并布置了大坝加固的任务,拨给了一部分施工用材,满足了资金要求,从而丹江口工地开始了副坝加固工作。每年都有工作任务要求,保证质量,进行加固,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完成。
这也稳定了丹江口职工的思想情绪。当时工地党委本身思想不一致,但对职工在丹江安家起了一定的作用。看来加固大坝也是非常必要的。如1984年一次洪峰到来之前,丹江口市的老百姓有的搬到坝区上游去了,闹得惶惶不安,再也没有此行动了。我还记得,为了激发职工干劲、稳定职工情绪,还作了一首歪诗,就是春夏秋冬青长在,花卉果木四季鲜,莫看丹江地方小,将坐轮船到北京。这也对丹江职工长期干水利起积极作用。
“五七”窑场是怎祥建立起来的
我记得“五七”窑场是1968年家属劳动生产搞起来的。当时工地职工家属有2000人左右。对生产劳动非常积极,大家都伸手向工程局要活干、得工资。只要每天能得到1元钱的工资就心满意足了。当时我就想,劳动条件不少,就怕没人干,只要能干,每天1元钱收入是不成问题的,曾记得为解决家属有活干的事,召开过厂、队长会议。说明道理,强调劳动,力争和工程施工分开。用劳动的方法,求得自力更生。因为和工地施工混淆到一起,往往形成工程施工扩大成本。各单位照顾各单位的家属。本来不需要用家属工,而使用了,形成变相的大锅饭,我又将当时能劳动的职工家属1700人,分配到物资处200人搞搬运队,铁合金厂200人砸矽铁石头,铝厂100人,实行定额包干工资制。最后还有200人左右,安排不下去,我就想到副业方面。如像金岗山运石头,又给浇筑大队几十个家属拖石搞窑场。为此,又叫修配厂订制元形制砖机1台,在现在物资处食堂后边山上脱坯烧砖。搞了几个月,因劳动强度大,管理不严,到时候发不出工资,无形中不干了。其中还有7个家属在现场用人工脱土坯。这个时候铁一师来到工地(89201部队)需修临时工棚,需要80万砖坯工棚,就此,和他们订了1个合同,每块砖坯一分钱计价,窑场负责供给。又和家属规定,每制l块砖坯付工资1分,就这样生产砖坯。不久这个地方说是没有土,没有办法干了。于是又想办法将砖瓦窑场转到工程局现在绿化队的前面,脱坯点窑,(以脱坯为主,建窑为次)供铁一师建材。那时以袁少卿为主,带领7户家属。我们提出七把铁锹闹革命的口号,因时间久了、技术熟了、家属的日产由每天70块左右,提高到130-170块。这个时候,窑场就有计划每月贰角钱、肆角,最后到1元钱的公积金。当时也给她们提出,家属生产6字秘诀,就是砂、石、土、产、供、销。她们这个窑场越发展越大。厂部本身除付出工资外、提取公积金在7000元左右时,就和家属同志们说: “我们不卖砖坯了、我们要卖砖,要名符其实地成立砖瓦窑场”。开始的时候,用家属生产的砖坯子砌了一个3000砖的小窑,在物资处借了2吨煤,天左右的时间便烧成了砖。过去卖坯子每块壹分钱,现在烧成砖每6分钱1块。家属便兴高采烈。7把铁锨闹革命已有了发展,现在有50个家属。这些人大多数是各单位的,一是安不下,二是不安排。我记得大坝管理队有一个小孩十七、八岁,不识数,不知吃饭,他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改嫁,依靠他的姐姐生活。后姐姐出嫁到三三0去了,这个娃子暂时成了无家可归,无人管理。袁少卿同志和我讲,我说能劳动就行,先收下来,收下来后,每月30元的工资,足够他生活所需要。但有一次给他工资,一个晚上看电影就花完了,不得已又叫他班里的班长加以管理,不叫他管钱,有吃有穿的就可以了。另外,有的厂、队原有的职工犯了错误,公安局劳改判刑释放后不能恢复职工工作,又叫原单位进行安排。这一类的人,工地党委左右为难,最后“五七”窑场又包起来了。这时的“五七”窑场发展到了140人左右,有的均县家属找来, (如汽车站老酒的老婆)想参加“五七”窑场劳动。有的华北籍职工子女来工地后,也要求安排窑场(张君慧的儿子)后经我们研究,本着先严、后宽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这样,一是扩大窑场的影响,二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1970年末,1971年初,部召开全国综合生产经营会议,中心是安排家属劳动力。我们将窑场作为典型,综合了材料,在大会上发言。我记得当时窑场基本情况是,除其200人左右的家属每月30-40元工资照付外,还搞了7座土窑,有办公室,车间24间。还有银行存款11.7万元。月生产能力40-60万块红砖。因此,得到水电部鼓励和表扬。并打成文件发到全国各地参考学习。当时后勤司齐司长亲自到北京机械厂订制了砖机l台、交给丹江口,从此丹江口“五七”窑场便由家属脱坯变为机械生产。达到年度产量400至500万块红砖的水平。家属工资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每个家属劳动工资不变外,防暑降温费两次发给现金并保证家属正常的烤火和降温。又实行了家属半费医疗的补助费,每月4次洗理费。再就是窑场养13头大猪,年终每人10斤猪肉。这样经营到1974或1975年,因这边土少,又转移右岸。用他们的基金又修建了砖窑,保证了土地本身的基本建设的供应,到现在为止,有家属240人左右,简易的正式窑场1座,纯积累44万元,被评为丹江口管理局事业生产的红旗单位。
关于绿化问题
我记得1978年的时候,部里在湖南召开了桃园会议,哪个同志参加的我记不清了。回来后在工程局党委会议上进行了汇报。根据上级会议精神,自己认为我们工地,现在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有的地方虽种植了一些树木,实际上是正常的情况。我们工地现在有能力,有物力、有财力,虽不能将工地搞一个百花园,但我们将工地绿化好是十分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这也符合体学同志在世时嘱托的游览式风景区城市的精神。会后我就考虑这个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到均县开会,见到六里坪公社,马家岗大队蜜桔丰收的挂图。当时的张田同志向我兴奋地谈情况,又想到我们三会议室种了一点蜜桔,即将收果。这样就引起我绿化工地的兴趣和决心。我感觉到我们工地和襄阳地区、郧阳地区
不同,他们有人和我们一样。没钱、没物,想搞绿化不容易。我们有钱、有人、有物(机械)完全可以大搞,3、5年后使工地在绿化方面变样,使丹江口职工得到实惠。在那个会上谈感想的时候,我就提出绿化、美化、香化工地的问题。体学同志曾经提到,美化到什么程度算绿化了呢?,随即解释说:“马路两边6月行人不见太阳”。我改变一下说:要搞到晴天得不到日头晒”。在大面积绿化中应以蜜桔为重点,将工地变成一个“山青水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应当下这样的决心,这样搞下去。接着李先念副主席带着几个部长,有钱正英、李鹏部长来到工地,在坝前照相的时候,李副主席和我说: “这个坝伟大!伟大,可惜面前这片荒滩太不好看了,为什么不把它改变一下,叫它象那边山头一样,雪松很多,那不很好吗”?说这个话的时候,钱部长插言,“借用这片荒滩,你们搞个公园”。这个事记忆深刻,内心想,钱部长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一个奋斗目标。在丹江口,在襄阳、郧阳地区要开创一个公园。绿化工地,给鄂西北争光,这是我积极搞公园的出发点。不久李伯宁部长带一批干部来到工地,他来的目的是搞综合经营和绿化问题。来时电告我们,叫派车到随县接他。在随县参观绿化问题,到工地之后一再表扬鼓励随县。在个别谈话时,我和李部长曾经谈过上述的决心和我的打算。并且还说恐怕党委思想不一致,怕搞不好。李部长当即说:“你这个决心很好,我这次来嘛,就是为了工地绿化问题,呆两天召开干部大会,我要很好地吹一下绿化问题和综合经营问题。帮助你们把这个问题搞好”。部长还要我们抽机会到密云、十三陵参观学习一下。他曾风趣说了两句话, “皮带机运输收鸡蛋,大碗茶里边有文章”。韩司长说:“绿化吗,要四季常青”。李部长接着说:“不仅四季常青,要四季有鲜果吃”。绿化工地就是这样一个水平。李部长等回到北京后,立即批600万元经费绿化库区工地。(包括库区和工地)要我们大搞绿化。这就是工地绿化的一个基础。在这里,再进一步说明一下,我们提出绿化工地,绿化库区,均县同志们非常不满意。为什么只提出绿化库区、绿化坝区,不提绿化丹江口城市呢?我曾向他们解释,现在看来仍然没解决问题,我曾说:5年规划600万元钱,钱少面积大,通过坝区也可以绿化。假如提出城镇绿化,随即引起淅川、郧县的城市绿化问题,我觉得这个道理是说得很清楚不过了。均县同志们应当理解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道理。再分别将几个问题谈一下。我记得1978年李部长来时,医院、三会议室的蜜桔即将成熟,我们陪着水电部的同志们参观了蜜桔,在参观中对李部长谈到这四句话: “绿化工地桔为优,四季常青胜冬秋,三月开花香四溢,枝头红果十月收”。我说这是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的重点。李部长笑着说:“你这四句话,简直成为桔颂了”。就按这样办。你再想一想,四季都有果子吃该怎么讲,以后我又想到这样四句话: “春夏秋冬青常在,花卉果木四季鲜,别看丹江地方小,将坐轮船到北京”。从此开始,以工程局党委指导,以绿化处为主承办,在绿化的同时,重点转移到种蜜桔。我记得1979以来至1980年春,种蜜桔30000棵左右,固定培植了两个桔子园, (医院桔子园、三会议室桔园)植树3万棵,80%以上都成活了。1980年冬到1981年春,布置绿化时就提出,各厂队要向医院、三会议室学习,要建立200株以上成片的桔园1个。并要求,每户职工家属房前植蜜桔两株(每成活1株奖励1元,事后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这个办法,每户两棵树可以,钱就不奖励了。)种桔子的过程中,曾盲目要求丹江大道、大楼前面、每5米种植桔树1棵,桔树从园盘路到百货大楼种上了,因发现管理工作跟不上,职工思想水平不足,又将已种并能结桔子的树移走,浪费了劳力、浪费了钱财,犯了瞎指挥的错误,到目前为止,工地的桔树7万株左右,重点桔园17个,收蜜桔20万斤左右。
憩息园的形成是按李主席、钱部长的要求,逐步搞起来的。1979年冬、1980年春,发动各厂、队职工分片包干,划定树苗、地点,先挖窝,后施肥,最后移苗植树。绿化重点是大棵雪松。各厂、队都具体布置了数字和要求。这一次,已移植大棵雪松25棵左右,另外,又种植了桃树、桂花树等树木,并叫各厂、队包栽包活。大棵雪松有风吹树动的危险,又发动各厂、队为每棵大树,扎架子管理。第3年又确定每棵大雪松根部垒台子保根,现在20几棵大雪松棵壮叶旺,已形成风景树,游人憩息之所。
在憩息园普遍绿化的同时,我们在副坝工程维修工程费用结余中,抽一些款子将憩息园中的道路进行普修,现在憩息园中道路己形成初步规模,但仍需绿化、美化。
1983年在园中修建园池子l座,荷轩亭1座,长廊300米、并修筑了河岸边围墙。国庆节时初步形成简陋的人民公园,对外开放。公园整个建筑就是这样形成的。绿化中投资27万元左右。
我局绿化处现在有职工57名。在局党委领导下,负责库区、坝区绿化工作。1978年管委会成立到目前已全面完成了部批准的绿化任务。库区已完成应绿化面积53.4万亩,平均成活率60%。坝区2,595亩,平均成活率达80%以上。总裁植保存78个品种,548,465株。其中经济林83,000株。 (桔子树66,895株)。现在憩息园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80亩。绿化队呆木山和库区羊山林场逐步向公园风景区方向发展。苗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拥有100亩,年平均生产苗木能力达30万株。花房花园两处,现有花卉14.000株(盆)其中木本花卉9.800株(盆)所栽树木由于棚墙管理,精心培育加之风调雨顺,生长旺盛,郁郁葱葱,果树栽培逐步实现丰产丰收,到目前全局自种自收水果27万斤。其中柑桔22万斤。为绿化环境、改善职工生活做出点滴成绩。从1978年至今年总使用绿化经费958万元,其中库区528万元,坝区430万元。今后做到保护,现在,积极发展,改革承包,自给有余。逐步实现3园1区, (憩息园、果松公园,人民乐园,羊山风景区,)努力把丹江口绿化、美化得更好,变成“不是公园胜似公园”的旅游区。公园未建之前、即有花园1座,花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17人。又建立了茶亭、儿童玩具场、冷饮部、照相馆等。开始时想将这些人员以劳动服务公司配备知青进行管理。开园时公园本身提出雇用知青自己管理,保证自负盈亏。他们将近两年经营情况是:除他们雇用人员自负盈亏外,又包花园职工7人,自己开支,现在还未达到公园人员自负盈亏。
坝区绿化,我原来有一个打算和设想,现在看来,绿化坝区、绿化工地,有了一个初步规模,我的意见,今后应当继续努力。因此,我把我的没想,也可以说我的希望写出来。现在的绿化,自以为有一定的成绩。进步较快,今后应当按照设想继续努力。
首先,绿化、美化的同时要开展见缝插针,以质量为主,以美化为主,适当发展。有些地方看来不可能达到原来所想象的目的。例如说:医院门诊大楼前面一直到大坝一路,本来是1个街道公园,现在看来房子修得太乱,机关太多,不可能实现了。丹江大道本身绿化带两旁原来想铺预制方块,形成宽广的人行路,将电线杆子转移到绿化带当中去,两旁按上电灯。现在看来,小卖部销售亭安设太多,也不是最近所能完成的。
我们在绿化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要想使工地的绿化工作永久化、制度化,要建立必要的基础工作。这几年工程局绿化处本身,以带头作用为目的,带动各厂、队职工将码头羊场绿化工作搞好了。并建立了绿化处、羊山绿化队70-80人, (临时性民工在内),美化的同时,码头羊山林场建设了必要的围墙和门楼,以及职工的宿舍等。2300亩面积基本绿化完毕。码头羊场游览区基本上初步形成。大坝右岸山头绿化基本上也达到了要求(隔山观山不见山)。工程局后边的大山,我们起名叫果木山,并接连汤家沟园艺场。另外,各厂、队也跟随绿化处这样作法,开展了苗圃花房建设,保证贵重花卉常青常鲜。共计15个左右。
绿化处绿化所用的圃工,绝大部分做到了自负盈亏。如:医院桔园看守工,利用无户口家属看守,并订立了协约,看桔子分柑桔20%。1983年医院收桔子12000斤,分成所得2400斤桔子,将桔子卖到襄樊市鲜果店,每斤叁角柒分,共计所得888元。这是丹江工地绿化的一个基础。继续贯彻下去,使丹江的绿化工作和美化工作得以正常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