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激浪》序言后记和来信

西北陈坡 发表于2020-06-14 12:37:52

    张庆林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8个年头了,他和我们在鲁南大地特别是微山湖一带斗争的艰苦岁月,至今记忆犹新。最近翻阅《微湖激浪》一书文稿,更引起了对这位可钦可敬的革命先驱、老党员、老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庆林同志参加革命甚早,为革命奋斗终身。他在学生时期就接受马列主义,1927抛弃富裕的家庭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55年的革命生涯,从地方到部队,再到地方;从地下斗争到公开斗争,再到地下斗争;从上海码头到湖西农村,再到湖区渔船;在华东支前司令部从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解放南京、上海,一直到大西南四川,最后调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党需要他干啥就干啥,哪里艰苦他就到那里去,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一个无尚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庆林同志有丰富的地方工作、军队工作、地下工作经验和社会知识,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独立开创局面。抗战期间,微山湖周围10多个县都有他战斗的足迹,特别是鱼台和沛滕峄边县,是鲁南、湖西两个战略区的结合部,是山东省的西南大门,津浦铁路和京杭大运河两个动脉贯穿其间,是华中、山东通往延安的地下交通线的中枢,是敌人重兵把守的重点防区,又是我党我军大反攻的前沿阵地。在发生湖西“肃托”事件,敌人“扫荡清剿”,党、政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党派他到沛滕峄边区这个敌伪顽我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的地方担任县委书记,真可谓“受任于挫折(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经过他的正确领导,艰苦工作,很快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解救了众多人民,开拓了广大敌后根据地,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重托。

    庆林同志一贯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群众。他善于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普通劳动者的面目出现。他任上海码头工委书记时,当码头工人,和工人一起扛大包;任鱼台、沛滕峄边县委书记时,有时当长工、打短工,有时戴斗笠、披蓑衣当渔民,有时推车子、挑担子当小商小贩。他爱护群众,群众掩护他,他和群众是鱼水关系,手足情谊。他除了依靠基本群众,还很注意团结上层进步人士,出色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分化伪顽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他能够适应各种险恶的环境,战胜各种困难。

    庆林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不仅在解放前做地下工作和战争岁月穿破旧衣,睡湖草铺,扛大包,干苦活;在全国解放进北京工作后,生活好了,仍然衣着朴素,睡硬板床,自费旅行,排队买票,坐硬席车,住小旅馆,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庆林同志的优良思想作风还很多,如刚直不阿,平易近人,诚恳坦率,关心同志,爱护人民等等,所有这些,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堪称我侪学习的榜样。

    庆林同志的女儿张建华同志,秉承乃父思想作风,自费跑15个省(市),访问庆林同志的150多位老战友,搜集庆林同志在微山湖一带的革命斗争事迹,编辑出版《微湖激浪》一书,保存了可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对教育后人大有好处,我很高兴地为这本书写了这篇序文。

    朱奇民1999年12月于济南


后记

    在爸爸逝世18周年之际,《微湖激浪》出版了,从而了却了爸爸、爸爸的战友和我个人的心愿。爸爸在世的晚年,每当我们赴京省亲,或者他来济南养病,总喜欢向我们讲述他过去在微山湖一带革命斗争的故事,现在看来,他是想叫我们把斗争事迹记下来,传下去。爸爸1982年病故不久,原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政委、当年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杜季伟同志到我家来,对我说:“我们这一代人老了,有的先走了,有的身体不好。我离休后想写回忆录,又无从下手。小建华,你也快到离休年龄了吧?快退下来吧,我说你记,咱一块把你爸爸领导我们革命斗争的事一段一段写出来,你那时年龄虽小,但有些事也参加了,有感性知识。我们把过去革命活动的事写出留下来,别叫我们这些老人带着材料去见马克思。你考虑一下,咱把这件事办好行不行?”没过多久,有人告诉我,杜季伟同志心脏病突发病故了。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震动。这么壮实的老人,说走就走了,他叫我干的事,我还没有答复他,就遗憾地撒手走了。我带着歉意送别杜季伟叔叔,下决心把他交代我办的事情办好。1983年年底,我首批申请办了离休手续,接着给爸爸的老战友发出20多封信,说明我的打算,要求他们回忆和我爸爸在微山湖一起战斗的情况。很快得到回信,都认为那段历史终生难忘,值得好好写一写。有的把材料随信寄来;有的表示好好回忆,抽空写出寄来;有的说自己年老多病,说还行,写有些困难。郭影秋叔叔身患骨癌,截肢才10个月,伤口还未愈合,表示等病情好转时再写。我看了这些回信后,知道在家里坐等材料不行,必须亲自动手,登门收集材料。爸爸的战友散布全国各地,怎么去收集?我想到过去爸爸舍家搞革命,打工搞革命,我要自费办党史。于是我花了5年时间,跑了15个省市,拜访了爸爸的150多位老战友,叔叔姑姑们都给我讲了很多具体感人的第一手材料,满载而归,材料盈箱。正当我要动手整理材料时,风云突变,苏联解体,东欧蜕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国内也一度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放松了,把得来不易的资料一放就是五六年。1999年过春节,到一些老前辈家中去拜年,都问我书整理得怎么样了?我说,这些年停下了,大家都感到遗憾。朱奇民叔叔听了立即批评我说:“把材料搁置起来,首先对不起你爸爸,其次对不起向你提供材料的老前辈,第三也对不起你自己,花了那么多的路费和精力,前功尽弃了。他还说,这几年陈璞如和郝中士走了,杨广立和刘金山走了,秦和珍和穆林也走了。快抓紧整理吧,早一点运手还能找到人题词,早出版,老人还能读到这本书。在老前辈的督促教育下,我重新鼓起勇气,一连发出10多份约请题词的信,很快得到回信,不仅寄来题词,还鼓励我把书出好。在老前辈的支持鼓励下,我花了10个月的时间,整理出35篇纪念文章,共15万字,完成了《微湖激浪》一书的编辑任务。在编辑过程中,原省党史办副主任王传忠同志和爸爸的战友赵芳洲同志帮助审改了湖西部分的文稿,省党史办副主任王永仁同志帮助审改了湖东部分的文稿,并通审一遍。在出版过程中,得到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姜云甫同志,团省委青年书画院侯滨等同志,社科印刷厂厂长王健生同志,以及省委机关党委办公室的许多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谨向帮助编辑出版这本书的所有同志表示深切的谢意。

    编者2000年1月6日


深切的怀念

    得知编辑出版《微湖激浪》一书,张庆林的老战友纷纷来信表示支持,并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现摘要如下。

    刘向一(原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任):

    庆林同志岁数比我大,党龄比我长,天各一方,为了革命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并肩战斗在鲁南大地。我们曾在中共中央华东局高级党校同学,在一个支部里过党的生活。建国以后,我们又同在北京工作,他在中国科学院,我在中央组织部,我们常来常往,亲密无间。他对同志满腔热情,对敌人恨之入骨。他艰苦朴素,堪称典范。他诚恳直爽,刚直不阿。他有许多优良品质,值得后入学习,值得人们永远怀念他。

    周航(四川省副省级离休干部):

    我与庆林同志相识,是在鲁南对敌斗争艰苦的环境里,他是我党的老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同志无限亲切诚恳,对群众无限关心热爱,他的高风亮节,堪称优秀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的光辉革命事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张林夫(原山东省  。村工作部副部长):

     从1946年到1949年,我和庆林同志在鲁南一地委工作,他任地委副书记兼专员,我任地委宣传部长。因当时战争紧张,工作繁重,见面就是开会,开完会就各奔东西,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虽相聚时间不多,但我对他的印象、感触非常深刻与强烈,他是我平生最敬仰、最崇敬的一个同志,他具有老党员、老干部应具有的一切优秀品质和情操。根据我的实际感触和平时同志们的议论,庆林同志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庆林同志在鲁南,也可说在全国都是很早很老的党员干部,但庆林同志却没有一点自老自大的表现,对人谦虚,平易近人,即使在比他资历差的同志领导下工作,亦无任何不满的表现,能与人团结共事。

    二、在工作上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每天从拂晓到深夜总是在工作,从没有星期天,也没有什么文娱生活。在支前时期,他是华东第一支前办事处主任,更是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我见他多次,一面打电话,一面做记录,一面吃饭,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觉,但身体却一直很好,从不生病,从无休假。

    三、待人诚恳、忠厚,心地坦然。别人对他提意见深点浅点,均无关系;他对别人提意见,也是实事求是,没有扩大,也没有偏护。互相提完意见后,感情如旧。有的同志开完检查会后,影响吃饭睡觉,他却毫无影响。

    四、生活上能吃苦,不讲究吃穿,非常朴素。在1948年,他任专员时,专署机关细粮减少,他是吃小灶,应供给他细粮,但他常吃粗粮,节约细粮给病号吃,专署的同志都很称赞他。

    五、对上级敢提意见,不计较个人得失,绝无媚上取宠的思想。我记得几次他向鲁南区党委领导张雨帆、魏思文同志当面提的意见很深刻、尖税,是一般同志做不到的。


浏览:137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效力
    效力
  • 厚德有邻
    厚德有邻
  • 西北陈坡
    西北陈坡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