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轩:诲人不倦的师长刘伯承

Admin 发表于2014-10-20 18:19:30
  抗战时期,刘伯承是八路军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是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我们这些在晋冀鲁豫军区和二野工作过的老战士,一见面总是亲切地称他“师长”。这“师长”是个意味深长的双关语:一是师长率领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冲锋陷阵,夺取胜利,叫亲了,叫惯了;二是师长是真正教育我们成为革命军人的师表。他的言传身教,处处是我们的表率,他是我们终身难忘的老师,尊敬的师长。

   革命军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

  刘伯承同志在战争年代里,时时处处教育我们要加强党的观念,服从党的领导,要听党的话。1942年,同志们为他庆祝50寿辰时,他就曾经说过:“我自己的一生,如果说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予的。离开党,象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因此,我愿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尽最后的力量。”
  
  刘司令员时刻教育我们要牢记:永远不要忘记党的领导。1946年11月,蒋介石责令王敬久、王仲廉两兵团打通平汉线,叫他们一路从东面经菏泽、郓城、鄄城、濮阳、清丰至大名;一路从西面北上经林县、安阳、临漳至大名,然后直趋邢台,与孙连仲会师,回头再取邯郸,企图实现他们打通平汉线的美梦。王敬久、王仲廉兵团左右呼应向河北大名我解放区进犯,他们的先头部队已进入我老解放区清丰、南乐一带。老区的战士都担心会打烂老家的坛坛罐罐。刘司令员完全了解战士的心情,亲自指挥了鄄城之战,全歼蒋匪军刘汝明部68师119旅,活捉了旅长刘广信及其官兵5500余人,缴获美制榴炮八门。蒋介石这个“运输队长”帮我们建立了一支炮兵部队。紧接着,11月中旬我军又集中兵力消灭了聚集在滑县上官村之敌41师104旅,邵尔寨的47师125旅及河北保安12纵队等部,俘虏敌104旅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克元,保安纵队长何冠三以下官兵8000余人。经过这两仗,蒋军损失四个半旅,迫使妄图北犯之敌纷纷向南撤退,蒋介石打通平汉线占领邯郸的美梦像肥皂泡似的破灭了。

  怎样评价这次战役的胜利呢?刘司令员总结这次战役时反复强调:“我们的胜利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国民党想到我们老区打烂我们的坛坛罐罐,想引我们到老区去作战,我们就在他屁股后头一捅,他就不得不乖乖地退回去。我们正是因为坚决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才取得了消灭敌人四个半旅的胜利”。我们都知道,刘司令员面对当前的敌人总是从容镇定,冷静客观、周密细致地对敌情进行分析,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滑县战役就是个突出的战例。他指挥部队避开敌人前卫警戒和第一线据点于不顾,以猛虎掏心的战术,历时4天5夜,纵横80余里,接连攻克近百个顽固据点。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可我们的“师长”就像刚刚做完一件他应该做的普通的事情一样,谦虚、谨慎地又去计划下一仗的打法,从没有听他摆过自己功劳。他把这一切都归于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与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奋战、人民的积极支援。

  “看你这个共产党够不够份量!”

  每当刘伯承同志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战斗任务时,总把他的殷切期望与谆谆嘱咐凝聚成这样一句既通俗又深刻的话:“看你这个共产党员够不够份量!”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鼓励我们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最严峻的考验之中,一个共产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办事,要勇于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党,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教育我们,勇敢并不是莽撞、盲目的不怕死,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机智勇敢地排除万难,战胜敌人。

  1947年8月23日下午,在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进军途中,我中路先头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架起浮桥,抢占了汝河南岸的一个桥头堡——大雷岗。敌人立即从东西南三面构成一个马蹄形阵势,把这个小村庄围住,企图阻止我军前进。这时,我东西两路部队和中路部队的一个纵队已经抢渡过汝河,留在汝河北岸的只有野战军指挥部和一个纵队的兵力。而紧跟在我军背后的3个师的敌人,距离我们只有五六十里地,不用一天就可以追上来。前有阻师,后有追兵,形势十分紧急。我们能不能在几个小时内抢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黄昏的时候,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赶到汝河北岸先头部队的指挥所,命令部队以坚决进攻的手段对付堵击的敌人。刘司令员以坚毅的神情鼓舞指战员说:“现在是逐鹿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打过去!这次战斗考验着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够不够份量!”“看你这个共产党员够不够份量!”这12个字,字字都像有千斤的重量打在人们的心头,在刘司令员的号召之下,指战员纷纷请战,情绪极高,决心猛打猛冲,闯过这个险关。

  强渡汝河的战斗打响了,纵队和旅的领导亲自下到团、营、连指挥作战,战士们英勇顽强地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拚杀。抢夺桥头堡的敌人被我击退后,我后续部队陆续渡河前进,各部队冒着敌机的低空轰炸、扫射和两边敌人近距离的侧射火力,边走边打,勇往直前,终于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一带杀开了一条血路,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突破敌人层层阻挡,胜利地闯过了千里跃进途中的这个险关。这一仗杀得敌人尸横遍野,龟缩在地堡之内不敢出动。可是同我们一起从晋冀鲁豫边区出来的一些战友却光荣地牺牲在汝河两岸。“看你这个共产党员够不够份量!”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光辉的战绩做出了出色回答。

   要尊重党委集体领导

  刘伯承同志非常尊重党委的领导。1947年8月26日夜,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到达淮河北岸,这正是我军进入大别山的任务即将胜利实现的时刻,也是紧紧张最艰苦的时刻。刘司令司和邓小平政委率六纵和野战军直属队在蒙蒙细雨的黑夜,集结在淮河岸边。后面敌人的追击部队已在30里之外同我后卫部队接火,前面河水涨落无常。面对烟雨茫茫的淮河,耳听远处隐隐的炮声,广大指战员心潮激荡,急待首长做出决策。这时已是午夜2点钟了,刘、邓、张(际春)、李(达)几位领导同志在河边一间小屋里举行了紧急会议。会议临近结束时,邓小平政委提出:“伯承同志先过去指挥部队作战;际春同志一同过去掌握部队;我和李达留在这里,李达同志指挥部队过河,我指挥部队阻击尾追的敌人。”

  刘伯承同志听后当即果断地说:“政委说了就是决定。立即行动!。”话虽不多,却充分表现了他对党的集体领导的尊重,表现了领导同志间的高度团结和刘伯承同志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的模范行动。

  在胜利来到的时刻,刘司令员更不放松对部队进行增强党性的教育。1949年南京解放后,刘司令员在二野直属队党代表会议上讲话:“我们在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下,在各中央局领导下,曾经多次得到过奖励。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在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时候,渡河反攻、渡江进军都得到了奖励。怎样对待奖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更加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的更好地执行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是正确的看法。另一种是以为自己功劳大得不得了,特别是某些个别的负责干部,他把功劳归于自己的名下,于是骄傲起来。政策学不进去,团结搞不好,更艰巨的工作不懂也不愿意学,这是错误的看法。我们必须懂得,我们的胜利是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的领导,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如农村的土改工作,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各方面的斗争紧密配合而得来的。没有这些,你个人有什么不起呢?谁在荣誉面前不能正确对待,小则犯错误,发展下去更是不堪设想。张国焘之流不就是这么堕落下去的吗?”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距今虽已过了50多年,但对我们当前搞四化建设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军队为人民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军队以人民的最高利益为行动的准则。这是我们参军的第一天上的第一课。每个革命战士都牢记着:一时一刻也不允许损害人民的利益。在这方面,刘司令员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1946年8月,在冀鲁豫战场上。前方的仗打响了,运输任务格外的紧张繁忙。有一天,我们直属队因公向政府要了25辆大车。刘、邓首长和李达参谋长亲自逐个检查以后,认为这次公差只需要17辆大车就够了,立即督促我们退回去8辆,还严肃地批评我们不该多要。在这么紧张的战斗中,刘伯承同志亲自过几辆大车的事,这是为什么呢?他在直属队干部会上说:“同志们千万不要小看多要几辆大车的问题,这是有关军民关系、军民团结的大问题,”说到这里,他指着旁边的断壁残垣说:“同志们看,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人民生活很艰苦。人民为了支援前方,真是舍生忘死地支援我们打胜仗。兵民是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援,我们的自卫战争就不能胜利。在这方面,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干部好比是骨干,一定要与群众血肉相连,不然就是骨髅呢?我们人民的军队是穿军装的人民,可绝不能忘本啊!”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把更重的担子交给我们,每当我们研究一项经济开支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十分必要的时候,刘伯承同志严肃批评多派了8辆大车的往事,总是不禁油然浮现在心头告诫我们:要永远和人民心心相印。

    艰苦朴素为荣

  1947年11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示我们,一定要和大别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而斗争。同时,号召部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联系群众的作风,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筹集给养等三大任务。这时,在多次讨论地方工作和部队工作的会议上,刘、邓首长一再指出:“必须树立一种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给群众做好事的作风和风气,必须坚持反对浮夸、浪费、奢侈、铺张、不给群众做好事的作风和风气。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就为党为人民造福万代;否则对党对人民就遗害无穷。”并进一步指出:“华北八年抗战的经验十分宝贵,谁个部队,谁个地区艰苦朴素,谁个部队,谁个地区就与人民有好的联系,谁个部队和地区就能发展、巩固,对党对人民的贡献就更大。由于人民对我人民解放军有高度的信任,所以部队所到之处,地方及人民都常常以部队的习尚为习尚,随着部队的作风而转移,地方及人民对于部队的每一举动,几乎都要模仿和学习,因此,部队及地方机关同志的一举一动,给予人民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必须注意。”

  刘司令员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大家做出榜样。在大别山无后方作战的艰苦条件下,年近六旬的老将军,翻山越岭,浑身大汗,可他从来不坐滑杆。他穿着一身自制的灰布棉衣,同大家一起行军,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之中。欢迎解放军的广大人民群众,谁也认不出哪个是我们的司令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时,指战员们都背着沉重的粮食、弹药行军,抬着山炮翻山越岭,又正赶上雨水涟涟,大家身上都淋透了,不少人连草鞋也没有,就光着脚行军。部队在行军之后,还得自己捋谷子、舂米、做饭、打草鞋,多少天不见油盐是常事。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战胜了无后方作战的种种困难。我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了广大群众,军民团结,同心协力,终于打开了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新局面。

    粗枝大叶要不得

  刘司令员经常教育我们部队干部,办事一定要认真,要过细,粗枝大叶要不得,主观主义害死人。他常说:“打仗不是唱戏,真刀真枪的要死人哪!我们不论办什么事,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马虎一点,一着失误,全盘皆输。”

  1947年1月12日,我冀鲁豫野战军三、六纵队和七纵队二十旅,在金乡以南地区歼敌暂编第四纵队一支队全部,生俘敌暂编第四纵队司令张岚峰。张岚峰被捉来了,可是他的部队大部仍盘踞在豫东柘城、亳县一带。刘邓首长决定乘敌正在惶惶不安之时消灭敌人。命令六、七纵队为路南作战兵团,结合豫皖苏军区武装,利用被俘的张岚峰,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手段,解放其老巢柘城等广大地区,并为全歼敌人创造机动战场。1月16日,我一、二、七纵队在定陶以西的西台集又消灭刘汝明部3个团,钜(野)金(乡)鱼(台)战役全胜,歼敌28000余人,军威大震的大好时机,邓小平政委率两个纵队南下了。

  出发前,邓政委叫我到刘司令员那里听取指示,我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到刘司令员住地,他住的小院已扫开一条路。当我走进刘司令员住的那间用高粱秆作蓬顶的土坯房时,刘司令员正坐在一个小凳上守着一盆木炭火看书。他没动地方,很亲切地叫我坐下问道:“政委谈过了吗?准备好了吗?”

  我汇报了准备的情况。刘司令员说:“这次带张岚峰随政委南下作战,你们一定要完成任务,绝不能让他跑掉。如果张岚峰跑了,这台戏就唱不成了。”接着又问:“都是哪几个人去?谁赶车?警戒部队怎样?”等等。他的问话,实际是对我们的准备工作又进行了一番非常细致的检查。最后他又嘱咐说:“张岚峰熟悉路南的情况,你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绝不能让他跑掉。”

  1947年1月30日,我军攻克柘城。2月1日,攻克县、鹿邑,全歼守敌。2月4日,歼灭由商邱弛援之敌75师16旅,解放了豫东大片土地。2月10日,我们跟随邓政委同骑兵团一道回到了二纵队司令部,刘司令员正在这里指挥部队围歼盘踞在郑庄寨的敌人85军。我见到刘司令员时,他很高兴地说:“你们等着带吴绍周。”这时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已胜利完成配合三野在苏北作战的箝制任务,本想彻底消灭85军,取得更大的胜利,不料天降大雾,我军电话线被炮火打断,指挥中断一个多小时,敌情发生变化,再打下去将付出很大代价。刘司令员毅然决定撤出战斗,放弃了这块“肥肉”。2月11日夜,刘邓首长、李达参谋长乘车北上途中,向北望去,只见前面一片火海,越走枪声越近了。刘司令员突然命令司机加大油门,超过李参谋长乘坐的、走在前面的吉普车,问道:“李达!这条路对不对?”李参谋长摊开地图,沉着地回答说:“对着呢!前边是条通道,两边的敌人已完全被我控制,我们从这个空隙中穿过去是回钜野最近的路。”于是汽车继续向北急驰。刘司令员的问话虽然只有一句,但他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947年8月26日夜,我军进抵淮河北岸,正在准备渡河时,刘司令员问先头部分的一位旅政委:“河水能不能徒涉?”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 这位政委回答。

   “到处都一样深吗?到处都不能徒涉吗?”

   “河上的老百姓都这样说,河水忽涨忽落。”

  不一会,刘司令员亲自登上竹筏,手里拿着一根长竹杆,一上一下的测量河水的深度。当他发现水深只及胸部的时候,立即下令:“男女老少一齐徒涉!”同志们听到命令马上手拉手结队过河,连卫生队、文工团那些年龄很小的女同志也都顺利地到达淮河南岸。过河以后,刘司令员对这位旅政委说:“粗枝大叶害死人!越要到紧要关头,领导干部越是要亲自动手实地侦察。”在进入大别山以后,他有几次讲话都再三嘱告同志们:“千万不要粗枝大叶,粗枝大叶害死人!”

    批评要与人为善

  刘司令员治军,突出个“严”字。但是,他的严,并不是板起面孔教训别人。他的严格要求总是通过与人为善的批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而实现的。

  1948年6月5日,刘司令员在宝丰城内团以上干部会上作了关于中原军区的任务和行动的报告之后,在一座教堂里休息。他特地找一位旅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个别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在一年半以前发生的一件事:1946年10月,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定陶消灭了蒋军整三师。在我军进行战略转移、大踏步地后退的时候,雨夜行军,部队拥挤,有些部队乱了建制。当时,这位旅的领导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大发雷霆,当着广大战士的面斥责上级部队领导,战士们对他这种作风很有意见。这件事反映到刘司令员那里以后,他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但由于当时战斗紧张,没有机会详谈。直到这次会议大家齐集一堂,才解决了他一直惦记着的这件事。事后,这位旅的领导干部对我们说:“刘司令员语重心长,耐心教导,时间虽短,他的谈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讲求效果。刘伯承同志的批评所以令人终身难忘,我想,主要是他那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要总结历史经验

  华东野战军和中野战军两支部队在中原逐鹿中并肩战斗,互为犄角,机动歼敌,十分亲密。1948年5月间,唐亮同志率华东野战军慰问团前来慰问中原野战军,带来了几个文工团,演出了精彩的歌舞、京剧和阿英创作的大型话剧《李闯王》。

   这次慰问,给中原野战军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李闯王》这出戏,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刘司令员平时就常给我们讲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他常讲:“历代农民革命,在共产党诞生以前,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不能成功呢?”他说:“现在我们读太平天国历史,便领略得深。范文澜同志写的《中国近代史》,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从主观原因上得出了三点结论:1、不团结。洪秀全的人不团结,文武不团结,忠王不团结,显然是宗派主义。2、保守。不愿到前头去。林凤祥已打到天津,为什么又返回南京?3、图安乐、享受。大概像我们在焦作的味道,或者说像在邯郸,沙发一坐满舒服。”

  这次华东野战军慰问团来演出,刘司令员同大家一起坐在木头上看演出,同他们一起吃饭,和他们亲切谈话。特别是《李闯王》演出以后,话剧团去听取他的意见时,他又一次意味深长地讲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他对费贞娥刺(罗)虎一场戏特别赞赏,认为是这出戏的画龙点睛之处,凝聚着血的教训。他说:硬是要把肠子挑出来才足以震撼我们一些在胜利时刻破坏党的政策、招致失败的人们。他劝同志们打到南京以后去参观洪秀全的天王府,劝大家读读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

    一张像片的联想

  1980年,我去党史展览馆参观,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我看见了1947年10月21日刘伯承同志登上湖北浠水县三角山的放大照片——啊,这就是我珍藏了30多年的那张照片!刘司令员穿着一件沾满千里跃进大别山征尘的灰布单军装,拄着一根细长的竹竿,站在绿树浓荫和古代石砦中间的山岭小路上。他的灰布军帽浸透了汗水,裤腿和布鞋早被草丛的露水打得湿透,深邃的目光像在思考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部署,微笑的嘴角流露出摧毁蒋家王朝的必胜信心。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张照片,它把我的思绪带到了33年前的战斗岁月……

  1947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的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立刻作战略展开,刘邓亲率主力直抵长江北岸。10月20日,刘邓命令各纵队沿长江北岸蕲春、广济、宿松一线展开,以半个月的时间解决冬衣,然后集中兵力伺机歼敌。此时,刘邓则率指挥部在部队展开地区的北沿东进,从上巴河推进到关口渡过浠水河,经洗马畈越过三角山到达张家。

  浠水河两岸森林浓郁,河床有一千来多米宽,河水平日不太深,但夏秋季节山洪暴发,河上的一道木桥就成了这一带居民渡河的要道。为了阻止我野战军前进,就连这三尺来宽的木桥,也成了敌机狂轰滥炸的目标。20日,刘司令员,邓政委率领我们直属队渡过了浠水桥,进驻洗马畈。我们过桥时,当地老乡担心地说:“过桥如过关,可得快些走,不然碰上蒋该死的飞机就麻烦了。”

  10月21日早晨,我们正集合在洗马畈的村头待命出发,刘司令员说:“我们过去有一支部队在这里遭到失败,我们上去看看。”

  三角山山高林密,坡陡路窄,有些山间小路被树枝杈杈桠桠地覆盖着,必须不断地分开路上横挡着的树枝才能前进。山路被洪水冲刷的坑洼不平,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遇到险坡就得手脚并用地往上爬。55岁的刘司令员和我们一起爬山,他额头上的汗珠像黄豆粒那么大,不住地往不淌。警卫员再三请他坐滑竿,刘司令员坚决不肯坐。他说:“大家能走我就能走,流点汗算什么!”天快到中午,刘司令员爬完了30里路的高坡,登上三角山的山顶。他微笑着对大家说“这一带正好打仗,能攻能守”。

  山上有个很大的寺院,据说,唐代香火盛时寺里曾有2000多名僧侣,后逐渐衰落。此时,全寺只有13个和尚。刘司令员走进庙里时,先头部队已经烧好了开水。刘司令员温和地向和尚们询问寺院的历史。看到来人和蔼,有一个和尚问道:“八路军来了,我们怎么办?”刘司令员说:“赶快从事生产,还要保护好寺院。”

  下山的时候,刘伯承同志深情而又感慨地说:“这么好的地势,要寻机在这一带很狠狠歼灭敌人!”

  10月23日,传来了华北清风店大捷的喜讯。我晋察冀人民解放军在清风店地区歼敌13000多人,俘虏敌军第3军中将军长罗历戎、中将副军长杨光钰等高、中级将领。北线的辉煌战果给南线以很大鼓舞,南北要互相呼应啊!刘司令员在祝捷会上宣读贺电,他响亮地提出:“我们将以新的胜利向你们祝贺,向中央报捷!”

  刘邓的电文,可不是应景的文章哩。他们已经在描绘一幅歼灭战的蓝图了!

  这时,中原独立旅和一纵一部,在蕲春东北之竹瓦店歼敌青年军两个营;一纵一部解放了九江对岸的长江北岸重镇武穴;六纵解放了武汉以东的团风;浠水、广济、英山也都接连被我攻克。三纵队在皖西张家店歼敌一个旅以后,以一部进至长江北岸之舒城、芦江、潜山地区,并攻克长江岸上的望江及其东南的华阳镇。我军控制长江北岸达300里,威震长江南北。蹲在庐山的蒋介石听到了炮声,怕我军渡江,除急令在长江布防外,并急令在我主力后面盯梢的40军和52师82旅,由浠水进至蕲春,伏击我翼侧,妄图阻我过江。看来,蒋介石不允许我军用半个月的时间解决棉衣了,那也好;先吃了敌人再穿棉衣!

  健步翻越三角山的刘司令员立即组织各纵队指挥员侦察好地形,准备好战场,集结了兵力。战场就定在对我军极为有利、而又是战人的必经之路——高山铺。同时,把指挥部前移至广济以北、高山铺东北的胡凉亭。以中原独立旅和一纵一旅、二旅在高山铺南、北、东三面设伏,西面敞开一个口子,设下口袋阵,以小部队做诱饵,施行拖刀计,把敌人诱入伏击圈里来。六纵则从团风顺势东进,咬住敌盯梢部队的梢部,尾随而来,高山铺设伏,部队狠杀了一通回马枪!

  10月26日,时值越过三角山的第6天,我军全歼敌40军和敌52师的82旅。打完这一仗,指挥部东移到鄂皖边的刘家畈,在这里直至11月13日,部队大部分都穿上了自制草灰色棉衣。刘司令员也是在这秋末冬初之际才脱下南征时穿的单军装,换上棉衣的。

  我久久地凝视着刘伯承同志当年巡视鄂东三角山的像片,不禁心潮起伏。他,是我们解放军中一名普通的战士:他,又确实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杰出的战略家。

浏览:131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辉哥
    辉哥
  • hd007
    hd007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