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革命英勇献身一一深切怀念林治惠大姑(文/林乐志)

上召子 发表于2020-12-05 14:38:43

    王四大姑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几年了,她善于联系群众的高尚品格和大胆泼辣的音容笑貌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我和她的亲属、战友及乡亲们一直在深深地怀念她。

    王四大姑原名林治惠,1915年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城东关上台子街(现文城峰西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11岁进小学读书,16岁高小毕业,1934年考入文登中学。在中学只读了两年书,祖父因逼她出嫁不成,便断绝了供她求学的经费,中止了她的学业。

    大姑在少年时,祖父曾给她定亲,对象是文城的铡3波,后因邵家破产,祖父毁约,又将她许给了架子山的毕务滋。大姑在文登中学读书时看过一些进步书籍,与进步同学来往密切,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她坚决反对祖父为她包办的婚姻,采取各种办法进行抵制和斗争,使婚期拖了半年之久。她公开指责祖父欺贫爱富,遭到了祖父的痛骂。1937年1月,祖父不顾大姑的反对,强迫她与毕务滋结了婚。大姑坚决反抗到底,婚后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婆家,到南马村担任了小学教师。

    1937年底,胶东党领导的天福山起义爆发后,大姑从南马村回到了文登城。1938年2月,她在祖母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力,逃离了家乡,步行40里,赶到大水泊村,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当时前来投军的女同志还有李淑媛(现名王达)、蔡玉君、(现名王军)、王爽兰(现名王靖)。这几位女同志参加革命后,为了便于工作都隐瞒了、身份,改姓为“王”,按参加革命的先后顺序,分别叫王大、王二、王三,后来一直排到王十二,大姑排号王四。王氏姐妹当时在胶东是比较出名的妇女干部,后来队伍不断扩大,又经几次合编,她们很快就分散在各个地区和单位。大姑随三军三路由东海(现文登一带)转移到西海地区(现掖县一带),她曾先后在文登、荣成、牟平、黄县、掖县一带开展工作。为发动妇女抗日支前,她冒着生命危险,长期深入农村,走东家,串西家,挨门逐户宣传发动,组织妇救会,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由于她工作大胆泼辣,不怕吃苦受累,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战友们都称她“王四泼”。在部队里,大姑的年龄比较大,她处处以老大姐的身份关心同志,战友们的衣服脏了她抢去洗,鞋子破了她帮助补,同志们都很喜欢她,称赞她,亲切地称她王四大姐。

    1939年下半年,大姑调到胶东党校学习,1939年12月10日,胶东党校和大众报社的200余人在掖县河南村被日寇包围,为了掩护群众和战友们突围,党校校长李辰之,大众报社社长阮志刚英勇牺牲。大姑和战友们向外突围,走到村口,与敌人相遇,敌人一步步逼了上来,大姑临危不惧,一个箭步冲上去,与敌人搏斗,敌人见她是个女的,想活捉她。大姑只有一个念头:同敌人血战到底,死也不当俘虏!她咬破敌人的手指,用尽全力和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抵众,腹部被敌人用刺刀刺伤,倒在血泊中。当我增援部队赶到时,她已昏了过去。战友们在血地里发现她身负重伤,齐声呼唤着她的名字“王四!”失声痛哭了起来。大姑从昏迷中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  “我……不行了,你们……好好干吧。”她睁大了眼睛,定定地望着并肩战斗的战友,望着养育了她24年的山山水水,脸上露出了微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王四大姑参加革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她的精神和意志却深深地激励着她的亲属和周围的人纷纷走上了革命征途。

    大姑参加革命不久,便给她的公公去信,告诉自己已献身了革命事业,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要他给儿子择妻另娶。其夫毕务滋得知后,于1938年10月抛弃了舒适的生活,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入伍半年,就壮烈牺牲。1944年8月,三姑林治华(现名林淑媛)为了继承大姑的遗志,参加了八路军。1946  -年,解放战争刚开始,二姑林治桂也参加了我政府工作。还有她更多的战友、亲属及后来人都在以她她为榜样,时时激励自己,奋发工作,为党的事业,为美好的新生活出力流汗,多做贡献。

    《选自胶东巾帼》

    附:1988年发现林治惠参加“三军”后写给丈夫毕务滋的一封信,信中义深情切,表现了新女性舍家救国的宽广胸怀,故附录如下。(编者)

务滋:

    …我向你告辞了!

    我去后,望你不要伤心!丧胆!用你理智的头脑,静心努力,奔你的前程!自今日起,请你同我赛跑,看谁前,谁后,千万再不要听信那些流氓式人的诱惑,不跑正路,致有危险,成白头之叹!我乃金玉良言,望你采纳!

    务滋!还有一句要紧的话,望你答应我!国家为残害到如此地步,不停的(地)搔摇[骚扰],知他何时太平,并且此事最危险不过,生死存亡难,怎等待着我的归来呢?与君相约,倘我一年不归,你当急选良缘匹配,以接香烟。将来生死归否亦没有关系,此话你觉得对吧?

    此种举动,请你千万不要见疑,要知道:我不能为小节,而忘大义,为图个人安逸,而丢掉爱国心,我相信你若承认,你自己也系国家一分子,并是个现代有血性的青年,定能谅我心,必不以此为非理,或认为是轻率狂动之辈。而祖母与父亲前,也全仗(你)大力周旋。……

    啊,务滋!……望你千万好好保重,一[以]往我的一切的一切,望你撇到脑后,看在国家份上,……原谅一切吧。

    敝人  惠言1938,3、  24


浏览:216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潘龙
    潘龙
  • 上召子
    上召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