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我的大姑林治惠(文/林乐志)

上召子 发表于2020-12-05 14:40:13

    我的大姑已经牺牲四十多年了,她的亲属和战友一直在怀念她。

    大姑原名林治惠(即王四),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革命后改名林治惠,别名王炳忠。山东省文登县城东关上召子街人,一九一五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一九三五年毕业于文登中学。她在文登中学读书时就与文登师范的进步同学来往密切,看一些进步书籍,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向往革命。

    一九三七年二月,大姑因反对祖父给她包办的婚姻而离开家庭。一九三七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登天福山起义爆发后,大姑冲破了重重阻力,在祖母的帮助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逃离家多,找到起义部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大姑身材高大,在当时的女同志中年龄又比较大,有些社会经验,工作大胆泼辣,作风艰苦朴素,为人热情坦率,善于联系群众,她曾在文登县北风口,马子岭、东西仓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妇教会,识字班,教唱抗日歌曲《流亡三部曲》,《送丈夫到前方》等等,唤起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和争取自身解放。因此,战友们都很尊敬她、信任她。

    一九三九年下半年,大姑调到胶东党校学习。这年十二月十日,胶东党校和大众报社共二百余人,由北向南转移,凌晨到达掖县河南村时,遇见日寇,被包围。党校校长李辰之,大众报社社长阮志刚同志英勇牺牲。这时大姑带领部分战友已经突出重围,但她发现有的枪支还留在阵地上,便不顾个人安危,又冲进村去,当她返回时,在村口与日寇遭遇。这时她子弹已打光,但她临危不惧,持枪与敌人搏斗,腹部被敌人甩刺刀刺伤,倒在血泊中。

    战斗打响后,我增援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河南村飞速前进。当我主力部队赶到时,敌人已狼狈逃窜。我先头部队和村里的老乡将牺牲的烈士甩门板抬回村口。在增援部队中有一个六十三团的战士叫丛芬滋,是我大姑小学的同学,又是文登城的同乡。事先他不知道我大姑在这里,他有一个亲戚毕纯同志牺牲在这次战役中。他在寻找毕纯同志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了我大姑躺在门板上,身负重伤,浑身是血,便惊叫了一声“啊!林治惠!”大姑从昏迷中睁开眼,断断续续地说:  “我不行了,你们好好干吧。”就在当天,她停止了呼吸,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的战友们擦干身上的血迹,委托河南村的老乡买了六十一口棺材,将烈士在河南村就地安葬,战友们将烈士的姓名一一写在纸条上,和尸体一起放在棺材里,准备在胜利之后为烈士们重新安葬,建立丰碑。

    一九四O年四月五日,胶东区党委在河南村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追悼会,并在河南村建立了河南战役烈士纪念碑,刻上了烈士们的名字。林治惠和毕纯同志的名字虽然没有刻上,然而她们的许多老战友都可以证明,那河南战役的五座不知姓名的烈士墓中,确实有两座是林治惠和毕纯烈士的坟墓。

    大姑参加革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她的音容笑貌在胶东许多老同志中至今还记忆犹新,她生前和死后都鼓舞了许多亲属走上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深深悼念革命先烈,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来慰祭烈士英灵.

浏览:90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通途
    通途
  • 上召子
    上召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