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十载的戎马岁月

媚诗 发表于2021-03-12 19:32:16

 1939年胶东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在私塾王老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当上了村里的锄奸网员。新婚的母亲知道丈夫从事着危险的工作,却从不过问和阻拦。

  故事便发生在正月里的一天。父亲生病躺在炕上,这时汉奸带着日本侵略者进了村。正在场院的母亲丢下手中活计急往家里跑,去通知病中的父亲,危急中帮助父亲跃过后窗隐入茫茫的后山。

随后汉奸领着日本侵略者就闯了进来。

蓦地,母亲想起立柜和墙角处还放着一杆步枪,枕头底下还有两枚手榴弹。然而转移它们显然是来不及了,母亲只得倚柜而立,强使自己镇定下来应付汉奸的盘问。

你男人呐?

不是叫你们抓去修工事了吗?

叫什么?”母亲随口说出父亲的化名。

这时候眼看着两个日本兵就要搜查炕上的铺盖,母亲的心狂跳起来:一旦翻到了手榴弹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母亲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瞪着汉奸头目突然发问:

你不是宋家村的二旺德子吗?我们是本家,论辈份得叫你爷。

汉奸头目盯着母亲看着,问了几句,知道了母亲的娘家在村子里是很殷实、颇有分量的人家,便向日本兵解释着,放弃了搜查。

  这时,母亲顿生一计:人可是你们带走的,我还要找你们要人呐!汉奸头目支吾着急忙退了出去。

  深夜,父亲悄悄回来取走了武器,从此参加了八路军,与我母亲一别十载。

解放后母亲随父亲辗转各地。

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父亲的又一次调动,我们全家迁往北京。奶奶也从胶东乡下来暂住。当时我上小学,记得常看的一部电影里有这么一句台词:

老婆子,你儿子呐?

上山了,找同志们去了!

我便模仿着影片中的人物恶狠狠地问奶奶,执拗地教她说后一句台词。奶奶不答,数落我顽皮。

后来奶奶也看了这部电影才恍然大悟,笑着对我父母说:原来我孙女是在学电影里演的。母亲说:可不是,当年你父亲还真是上山了,找同志们去了。

母亲随父亲从一座军营到另一座军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无论在多么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色:上衣经常是黑色的大襟衫,只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粗布换成涤卡、平绒,最好的就是那件偶尔穿穿的金丝绒上衣。母亲一生朴素、端庄的形象就此在我心中定格了。

记得有一次邻居两位阿姨带母亲去北京红都服装店做衣服,那是当时最高档的、专门为出国人员定做服装的老师傅剪裁。母亲做了一条毛涤混纺的西裤,价格之高超出了母亲的预算。虽然,裤子非常合适,但是母亲一直后悔做了这条价格不菲的西裤。

1988年,母亲去世后,我那早年自愿回乡务农的大哥遵母亲遗愿将她的骨灰埋在了故乡的后山上,四周种满了翠柏和迎春花,春天里一片灿烂。

2013年4月父亲辞世,与母亲合葬。

  这就是你们的墓志铭:

  他从这里走出,戎马一生,屡立战功,

  他又回到这里,安享百年,魂归故土。

  她在这里掩护了他,漫漫长夜,一别十载,

  她又回到这里等待他,革命伉俪,共修百年。

 

注:发表于2015年5月17日大连日报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获优秀奖。


浏览:486次

下一篇:七律 三首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赵鑫才
    赵鑫才
  • 漂流者
    漂流者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 媚诗
    媚诗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