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起义老战士邢西彬与大众日报的故事(记者手记)

星光 发表于2021-03-26 21:43:57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已届96岁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邢西彬,是大众日报创刊时的65位员工之一。

  一番周折后,记者联系到邢西彬老人之子邢光,虽因防疫原因未能当面采访,但在电话里听老人说了他与大众日报的故事。

  邢西彬是泰安城南邢家寨村人,父亲是中共地下交通员。当年公开身份为城南篦子店社会教育实验区主任的于一川(时任中共泰安县委宣传部长)经常在邢西彬父亲屋里开会,研究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问题。耳濡目染,邢西彬受到启蒙,认识到: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组织起来同日本侵略者斗争。

  1938年1月1日清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邢西彬成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年仅13岁,是教导员于一川的通讯员。

  1938年6月,于一川受命筹建省委印刷所(此时山东省委已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938年8月,邢西彬随于一川在蒙阴县蒙山顶一座破庙里建立了印刷所,为省委印刷文件。

  1938年11月,印刷所迁到沂水县四区王庄附近的云头峪。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在云头峪印刷。

  此时,邢西彬一边给于一川当通讯员,一边当排字工人。“手工翻字的效率很低,一个小时只能翻出几十个铅字。有时铅水烫破了手,钢锉把手磨出了血,为了出版报纸,我从未叫过苦。”邢西彬说。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为确保大众日报不间断出刊,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即如果敌人“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印刷厂就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坚持印报。报社领导决定在滨海地区的莒南县创办报社印刷四厂。

  报社抽调邢西彬随于光等同志参加筹建印刷四厂的工作。当时,印刷四厂的铅字不全,排版所需各种材料不配套,还需要鲁中地区印刷厂补充。而从滨海地区的莒南县到鲁中地区的沂南县,相距120多华里,邢西彬常常早上步行出发,晚上到达沂南县。途中要经过重重高山和河流,为补充铅字,不知劳累地往返奔走。

  1945年8月,大众日报派出邢西彬等一批技术骨干及人员支援滨海农村报建铅印厂(原为石印),邢西彬任厂长,结束了在大众日报的七年战斗生涯。1948年2月,滨海农村报停刊,邢西彬率滨海农村报印刷厂人员编入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南下。1990年,邢西彬在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任上离休。

  回顾山东根据地、解放区烽火岁月,邢西彬最难忘“大众情”。2018年9月,在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前夕,邢西彬题写了条幅:“纪念大众日报创刊八十周年:艰苦努力,矢志奋斗,不忘初心,开创未来”。其子邢光专程来济南,将纪念条幅赠送给了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冯宪谟

00.jpg

浏览:170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鲁小楠
    鲁小楠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 王建興
    王建興
  • 汝天
    汝天
  • 星光
    星光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