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家去抗日
抗战一年多了、日寇的飞机常常在我们村庄的上空、县城多
次轰炸。已是兵慌马乱的岁月,书没法念下去了。在打日本、救
中国的浪潮下,毅然离家。十七岁的我便要离家去参加抗日的队
伍,在当时贫穷而又闭塞的苏北农村,人们通常认为“好铁不捻
钉、好人不当兵”,对去当兵的人都瞧不起。这种旧的观念,深
深地影响着我的父母,我又是父母宠爱的小儿子,去当兵,家中
的阻力很大。只得在一个夜晚,背着家人偷逃出来、去找抗日的
队伍,那是1938年。
漆黑的夜里,匆忙地走在狭窄的小路上,高一脚低一脚地穿
过庄稼地,露水打湿了衣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抗日去。
第二天将近中午,我才找到夏如霭老师的家,在夏老师的家
里,碰见了同学丁承习、丁启朴。我们三个人拿着夏老师写的介
绍信,急匆匆的上路。经过一番跋涉、查找,终于在苏北泗阳县
洋河镇附近,找到了东北军五十七军。我被编入一一二师三三四
旅六六七团新兵队,成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名战士。
【注]东北军在苏北驻防,与苏北地下党有联系,当时招收了—批青年学生。
一、夜行军
在山东敌后,抗战部队经常是夜间活动,夜行军是常事。夜行军有严格的纪律,要肃静、迅捷,不允许说话、抽烟、打手电……,传口令要小声,开始时都很不习惯。一次夜行军中,我看到一片很平坦的路面,便朝那边走去,脚刚踩上平坦处,”扑通”一声掉进了一个水洼里,原来那是一片浮萍,晚上不易分f辨。同志们把我从水洼里拉上来时,两腿已经湿淋淋的了。过度的劳累,使得我们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时而撞了前面的人,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于是就想办法拽着前面同志的背包带,边走边睡。
在1942年的一次夜行军中,要通过敌人封锁线,要急行军、强行军。那天,天公不作美,大风呼叫,暴雨倾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通过封锁线时,敌人又向我们打炮,跑了十多里地。我正在发疟疾,高烧近40度,一连摔了二十多跤。穿过树林时,又两次撞在大树上,直撞得头昏眼花,同志们搀扶着我。一口此一滑地走着,坚持到达目的地。
三、艰苦生活
敌后生活是艰苦的。先说吃的,一日两餐,主要是高梁米和杂粮,经常吃煎饼、稀饭,有时吃糁子煎饼,吃后拉屎都很困难,没粮食就吃地瓜。一次,我们曾十几天断顿没有粮食吃,就吃地瓜,煮毛豆、茄子等,病号吃小米稀饭。菜是白菜、萝l-,能买到什么就吃什么。按规定每人每日三钱油、五钱盐。过年过节能吃上白面馒头、大饼、饺子,那就是顶呱呱的了。
再说住的,我们分散住在老百姓家,在过道或厨房,用麦草铺成一个大铺,几个人或十来个人睡在一起,有时也住堂屋和炕二夏天住在大树底下,搭上门铺,冬天没有被子,盖大衣或棉衣.常穿着棉衣睡,连身滚。有时两人”打通腿”借以互相取暖。
三说打的,打敌人用的枪炮子弹少而差。枪是“三八”式步枪,手榴弹,还有大刀片,子弹每人只有三至五发,别看身上背的子弹袋装得鼓鼓的,其实里面是用包米秸做的子弹,许多是靠从敌人手中夺得的弹药武装自己。
四、团林战斗
1942年秋,日军一个小队在陇海铁路东段以北一带骚扰,当我们得知日军小队要途中经过团林村时,便决定在团林埋伏。五十七军独立旅三营,用两个连的兵力埋伏在村中,利用房屋、围墙、柴草垛做工事掩护,一个连埋伏在村外,等待敌人来投罗网。日军由东向西,打着太阳旗,大摇大摆朝团林走来,越来越近,进入村中,我埋伏部队向敌人猛烈开火,跃起近战,打得敌人蒙头转向,大约几分钟,战斗就结束了。打扫战场,缴获歪把机枪一挺,三八步枪十支,子弹、军用品一部分,敌人尸体数具。没过多久,陇海铁路据点的日伪军,为图报复,挽救失败j比上次人数更多,来势更猛地向团林直扑过来。先分两路,急速前进,从西面、南面形成包围,几百米外,用小钢炮开路,靠近后,就用机枪、步枪猛射。此时,我军仍利用团林村庄的房屋、围墙、门板、草垛等筑工事,挖抢眼,开通道,还击敌人,准备打村落巷战,拼刺刀,拼手榴弹。敌人最后挤进两条沟里,远的不到百米,近的只有二十多米。敌企图打开围墙,占据团林村。双方战斗激烈,一直打到下午近三点,在紧急时刻,旅的增援部队赶到,向敌人猛打,敌人见势不妙,丢下尸体逃跑了。我军乘势追击,取得又一次胜利战斗结束后,山东军区和滨海军区嘉奖了我们,表扬打得好.打了一个歼灭战、伏击战、村落战,滨海军区民兵报还刊登了我们胜利的消息和英勇战斗的事迹。
注:团林原属山东省海陵县,现属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村子。
未校对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