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74年的退休证明,见证革命薪火代代传

昊远 发表于2021-05-11 19:58:50

1.jpg

一张字迹工整的《退休证明书》,赫然盖着县政府的红色大印,落款是翟翕武的印章。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退休证明,历经三代人的保存,如今成为徐家芬的传家之宝。

“这是我爷爷徐寿仁的退休证明,隐藏了整整74年。”徐家芬对这份特殊的证明如数珍宝。1939年8月参战,曾任乡长、区长、县司法办事员等职,1947年因其年老体弱不能继续工作,经县政务会议讨论准其退休回家就业。

身为老红军、老革命,徐寿仁明知战场艰险,却亲手将两个儿子送到了战场上,大儿子徐凤明成为南下干部,三儿子徐凤坤参加过淮海战役,并身负重伤。如今,他们早已离世,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代代相传。

1.胆大心细,有勇有谋,一生革命无怨无悔

“这个人可了不得!识文解字,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生于1901年的徐寿仁,是沂南县张庄镇留田村的村民。如今,每当提起徐寿仁,熟悉的村民便对其竖起了大拇指。他参加过农民协会,干过地下党,于1939年8月参军参战。

1941年11月5日,历史上著名的“留田突围”就发生在徐寿仁所在的村庄。当时驻扎在临沂、费县、蒙阴等地的日本侵略军3万人,向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沂南县留田村一带包抄,企图将山东驻地党政军指挥机关围歼,最终八路军突出重围。

徐家芬曾听爷爷讲过,有一天晚上,在沂南县辉山崮附近执行任务时,徐寿仁走在深山树林里,却遇到了两名敌人。他沉着应战,积极斡旋,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瞅准敌人站在悬崖峭壁时,慢慢靠近,智斗两名敌人。“听着就惊心动魄,更何况爷爷身临其境,身上还带着枪,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徐家芬特别佩服他机智勇敢、英勇杀敌。

记者从《干部履历鉴定书》上看到,徐寿仁读过私塾,21岁结婚,夫妻关系很好。1940年2月在留田庄村入党,“地主封建压迫人很厉害,我想找着共产党,依靠党来说话。”而入党前,为了打土豪,他积极参加了农民协会。同年,他被选为沂南大桥乡乡公所乡长。两年半后又任区长3个月,之后担任抗联主任3个月,“大扫荡”后又担任调解员。这些都是徐寿仁的党外职务,而在党内他曾在当区长时任过区委的政府委员。而在组织结论一栏上面写着,“组织上服从分配,思想上斗争性较强,能大胆提出意见,干脆直爽,工作上责任心较强,不怕碰钉子。”

1947年,一纸《退休证明书》结束了徐寿仁的革命生涯和职业生涯,但退休回家的他仍要守护祖国疆土。徐寿仁带病坚持植树造林,他组织本村村民成立林业小分队。戴着草帽,扛着铁锨,到村北的一片荒山野岭上,先将一块块小石头捡到周边,堆砌成一道道围墙,平整出土地后栽种树苗。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一片片树林。而这片树林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张林”,至今郁郁葱葱,茂盛无比。

2.550斤秋粮无偿捐献,奶奶却因“饿痨”早逝

这张《退休证明书》上有一行特别醒目的字,“该同志自愿不领复员粮献给国家即秋粮550斤。”原来,当时,为了照顾徐寿仁家庭生活困难,组织上发给他秋粮550斤,却被他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550斤秋粮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徐家芬回忆称,当时,家中人口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奶奶因此得了“饿痨”,一旦发病就喘得厉害。结果,爷爷退休后,不到半年奶奶就去世了,年仅40多岁。“我常常想,如果爷爷领回了550斤秋粮,或许奶奶的‘饿痨’就能得到缓解,她也就不会那么早去世。”徐家芬却深知爷爷不领秋粮的原因,当时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吃不上饭的大有人在,而身处前线的战士们更需要这些粮食,个人的饥饱、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

直到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爷爷因长时间吃野菜、树叶充饥,导致全身浮肿。徐家芬称,好心人劝爷爷向组织反映困难,却被他严词拒绝,“现在国家也有困难,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一个普通的老人,却干了极其不平凡的事情,徐家芬时常感慨爷爷的伟大和无私。“爷爷大公无私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这几代人,艰苦朴素,爱党爱国,对党忠贞不渝。”

3.先有国后有家,两个儿子送战场

最后一口面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大地上,革命热情永不减退,沂蒙精神和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战争年代,徐寿仁经历了战争的艰险,却毅然决然将其中两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坚信,先有国后有家,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大儿子徐凤明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沂南县张庄区文教助理、粮政助理、粮库副主任。1949年,徐凤明跟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先到余杭又到临安,他曾历任余杭县委、政府任会计股长、财粮科长等等,直到1985年光荣离休。

当时,徐凤明的妻子赵遵兰也一同南下,先后担任余杭和临安居委会工作。工作不计报酬,完全是尽一个党员的义务。“只要上级有任务,就要想方设法做好,曾帮助居民办起了居民小吃部、缝纫店、便民服务中心。”而在此之前,16岁的赵遵兰就参加了妇女救国会,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相关资料,她当时主要工作是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发动群众,为八路军站岗放哨。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国后所历任的各级主要领导岗位,我大伯和大娘始终忠诚于党,热爱国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清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徐家芬说,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未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伯离休后,他还不忘发挥余热,致力于文教和群众体育活动工作。

而三儿子徐凤坤(即徐家芬的父亲)1947年10月入伍,曾参加淮海战役,因腿部贯通枪伤导致三等甲级残疾,被准予退休回家。一张泛黄的入党志愿书上显示,他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一张残缺的伤票上,清晰地记录着徐凤坤受伤的时间、部位等信息。

“在一次紧急转移过程中,父亲的腿被敌人的子弹打穿,血流了一地,无法行走,就被送往战地医院了。”徐家芬曾听父亲讲过参战的经历。住院期间,战况紧急,徐凤坤曾尝试着站起来继续参战,并向领导申请。然而,“十步路都走不了,根本无法继续参加战斗,但是每每想到战友在前线浴血奋斗,父亲心急如焚。”父亲也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徐家芬回忆称,父亲因身体情况欠佳,为照顾他,生产队安排喂牛、看护庄稼等,但他早起晚睡,尽职尽责。

4.一纸退休证明书,革命精神代代传

时隔多年,这张《退休证明书》于2016年2月辗转到了徐家芬手中。“当时父亲病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咱们都是党员,要向你爷爷学习,为党好好工作,不许给组织添麻烦。’”徐家芬热泪盈眶。十个月后,徐凤坤安然离世。

“爷爷退休后,就把这张《退休证明书》藏了起来,谁也没告诉。”徐家芬说。直到1972年春天,徐寿仁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天,他指着墙上一个落满灰尘布包,让徐家芬的父亲徐凤坤给拿下来,他从里面掏出了这张《退休证明书》,上面赫然印着当时县政府的红色大印,神色凝重地将它递到了徐凤坤的手上,并嘱咐道,“不许声张,留给后代看看,党员就应该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这张《退休证明书》上的落款是“翟翕武”,根据史料记载,1945年8月,他开始任沂南县县长,进一步验证了爷爷这份《退休证明书》的真实性。

徐家芬称,爷爷一直心怀远大革命理想,对党忠贞不渝,特别是在早期革命期间,不怕千难万险,高瞻远瞩,爱憎分明,对土豪劣绅、反革命势力开展斗争毫不留情。他还积极争取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中间力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由之路。“国家困难是临时的,在不久的将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爷爷的这句口头禅如今早已实现。至今,凡是认识爷爷的人,只要提起“徐寿仁”这个名字,便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位老人“那可不简单啊”。

在徐家芬的印象中,爷爷还是个特别开明的人,他只相信科学,坚决反对封建迷信。他认为,红白喜事都要简办,不能铺张浪费。“当时的风俗是结婚三天前女人要少吃饭少喝水,而姑姑结婚时,爷爷则告诉她,‘该吃吃,该喝喝’。”他还坚决反对女孩子裹脚等陋习。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如今,爷爷早已离世,大伯和父亲也已离世,但他们的革命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徐家芬称,爷爷的后代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谁在收藏
浏览:111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xndw
    xndw
  • 勿忘先辈
    勿忘先辈
  • 向东
    向东
  • 王帅
    王帅
  • 久别的人
    久别的人
  • 北萍
    北萍
  • YNREN
    YNREN
  • 昊远
    昊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