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上海市政协一直守护为民初心

Alex君君 发表于2021-07-05 14:43:52

上海市政协就民生保障议题开展的部分履职活动示意图

上了年纪的上海人都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出行可选项很少,市民只能千军万马挤公交车,市政府不得不实行各单位错时上下班,以缓解交通拥堵。如今,随着出行可选项大大增多,市民可选择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电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市民出行便利程度的大大提升,离不开政协委员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建言推动。

上海交通的持续改善,是政协守护为民初心、彰显履职温度的一个典型缩影。70年来,历届上海市政协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改善,组织引导政协委员关注广大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围绕民生领域重要问题建言资政,谋利民之策、献安民之计、促惠民之举,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勤议政,绘就民生“同心圆”

70年勤履职勤议政,绘就民生“同心圆”。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开展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是历届上海市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政协的前身——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就聚焦中小学入学升学问题,进行商讨。当时,上海中小学校舍和师资力量跟不上中小学入学升学高峰的需要,缺口很大。从1953年5月起,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多次组织召开文教界委员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商讨补救措施。与会人士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扩展私立学校、开办广播学校、提倡群众办学、大力培养师资等建议,得到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采纳,对化解中小学入学升学矛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1982年起,凡是涉及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措施出台,市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到市政协通报情况,并听取市政协委员的建议。市政协也会选择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座谈讨论,并将建议归纳整理后反馈给市政府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比如,聚焦交通出行,市政协围绕公交体制改革、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排堵保畅、公交地铁票价调整、出租车运价调整等事项开展协商。委员提出,要通过公交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质量;要立足方便市民的角度,增加公交密度,增加公交运能,完善公交布局;要考虑乘客经济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公交票价、出租车运价。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以来,市政协每年的协商议题中,和民生有关的超过30%,内容遍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涵盖了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市政协通过召开专题协商会、专题座谈会、专题通报会、委员论坛、研讨会、微座谈等各种形式,为民生难题把脉会诊,在一场场的交流、交锋、交融中,一条条为民解忧的诤言良策出炉,融入党委、政府的决策,成为民生工程的“助推器”。

勤调研,谋划民生“金点子”

多年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历届市政协聚焦党委、政府重点推进的民生工作,围绕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铆牢民生急难愁事,开展了一场场的调研、视察、考察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为民生事集思广益。

早在1951年10月,本着“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理念,市协商委员会组织委员、提案人、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报社记者,成立市政建设检查小组,在9天的时间里,视察了本市曹杨新村、普陀区药水弄、旧城厢地区等各处市政工程的进展情况,收集了各方意见,写成情况总结,报送提案办理单位,推动市政工程进展。

1982年,在社会各界呼吁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市政协中小教工作组会同民进市委教育组,到上海10个区的小学开展调查,听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代表的意见,形成专题调查报告,建议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995年,在全市住房条件逐步改善的大潮中,围绕在房地产开发中加强安居工程建设,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走访10多个部门和单位,实地考察10多个在建或已建住宅小区,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快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多民生问题随之显现。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生育政策的放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诸如养老服务、幼托服务、旧区改造、乡村建设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为此,市政协聚焦这些难点、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开展各项调研视察活动。

在2018年,聚焦“老、小、旧、远”这四大民生问题,市政协开展了四项重大课题调研。当时正值申城持续高温时节,市政协各课题组组织政协委员冒酷暑、走基层,深入一线问计问需。

70年来,通过一轮轮的调研视察,市政协汇聚了不计其数的“金点子”,为本市民生事业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勤建言,铆牢民生“急难愁”

递交个人建言,也是政协委员为民生问题鼓与呼的重要渠道。在日常工作的“八小时外”,广大政协委员时时关注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事,发现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的短板问题,通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提出解决之道。

翻开历史资料,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政协委员就通过撰写提案,解决了很多民生实际问题:

1988年、1989年,市政协委员徐燕、任意分别递交提案,提出开设公交专线车,解决乘车难问题。从1990年到1992年,上海共开设了58条专线车,缓解了不少市民的乘车之苦。

1989年,市政协委员林超鸿递交提案,呼吁解决常用药物经常缺货的问题,以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之后,在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支持下,90多种市场紧缺的中西药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1990年,市政协委员蒋明道、刘守祥递交提案,建议上海加快煤气化步伐,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之后,在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上海的民用煤气普及率显著提高,很多家庭用煤气取代了煤球炉。

这类案例比比皆是。在历年的上海市政协全体会议上,关于民生的提案均是数不胜数、铺天盖地。仅从2013年到2017年,市政协提交的民生提案就多达1800余件。

“民生建言”见证了委员的执着和韧性。为了一条高速公路的维修,市政协委员郭友龙连续递交5件提案,直至这条“补丁路”得到彻底大修;为了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市政协委员徐凤建连续6年“铆牢”这个问题,连续递交提案建言,直至无障碍出租车现身申城街头;为了一条环形公交的开通,市政协委员戴建国无数次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追踪,直到亲眼看到公交站牌才停下来……

“别的事可以放下,但关于老百姓的几件事,不推动办成决不罢休。”有“民生委员”之称的八届市政协委员徐本力说。

政协头条记者 刘子烨


浏览:50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哈哈儿
    哈哈儿
  • 向明
    向明
  • 通途
    通途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Alex君君
    Alex君君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蒋明道;刘守祥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