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鲁生平图志(整理/孙海云)

岩竹 发表于2022-03-03 22:23:52

image002.jpg

▲新中国农业机械事业重要奠基人和忠诚开拓者—孙景鲁。曾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党委书记

image001.jpg

 孙景鲁同志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党小组长。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1935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学习期间,参加震惊中外、名垂青史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担任与上级党组织联络的秘密交通员。同时在河南郑州、汝南一带组织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1937年曾担任鲁西北八路军工作队队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纲领、政策动员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发展壮大了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image007.jpg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冀南军区负责党报工作、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冀南行署干校教育主任并参加了晋冀鲁豫区整风学习 

 image008.jpg

曾担任新华日报编辑、五地委前线报社社长、晋冀鲁豫出版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跟随前线部队进行采访。不分昼夜的撰写了大量文章,报导前线战事和英雄模范事迹。以孙景鲁及孙晋鲁等名义在诸多党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纲领和抗日战争的形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image009.jpg

image010.jpg

image011.jpg

1939年撰写的《冀南通讯.对冀南地理环境和粉碎敌人进攻的情况介绍》,发表于周总理主抓的《群众》周刊(摘自中央档案革命历史资料)

 image012.jpg

image013.jpg

1941年撰写的《下温村演剧的几点经验》,发表于新华日报太行版。

 image014.jpg

1947年撰写的《从失败经验中发展起来的邱县李省庄的生产互助》及《从李省庄的纺织互助来谈合作社的方向问题》发表于《冀南建设》(摘自中央档案革命历史资料)

 image015.jpg

为了粉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运用货币“武器”开展对敌斗争。

 image016.jpg

孙景鲁同志为冀南银行创作了《冀南银行行歌》歌词。行歌在根据地广为传唱,被广大军民誉为“一首战歌可抵十万毛瑟枪”。同时,为了配合抗战形势,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如:《一道搞日铁流》、《纵横黄河之滨》《日寇必败、必败》、《胜利属于我们》等战歌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1945至1947年孙景鲁同志担任晋冀鲁豫边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在土改工作中,他看到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同时也看到了旧中国农业落后的面貌,心中默默埋下了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种子。

 image019.jpg

1948—1949年担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秘书。随着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1949年又参加了华北人民政府的筹建工作,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image020.jpg

1949年孙景鲁同志调入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并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水利推进社副主任。

 image021.jpg

1949年2月,受华北人民政府和北平军管会委派,作为军代表组组长接管了国民党第一修械所和药械厂,将其改建为新中国第一个国有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孙景鲁同志担任该厂首任厂长。成就了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厂的美誉。

 image022.jpg

image023.jpg

image024.jpg

长篇纪实小说《红犁》的作者张宁麟先生回忆说:全厂第一次纪念"七一"的大会,没有横幅、没有标语,但都想听听军代表讲些什么。他说:孙景鲁厂长讲起话来还真有电影里八路军指挥员的风度,他经常是左手插腰不时的扬起右手:“党的成长壮大的历史,也说到了全国就要解放的喜悦和任务……让全中国的农村都用上我们造的机器,那才算是我们工人对党的贡献。”张宁麟先生说:四十年过去了,年年纪念“七一”。然而,1949年纪念"七一"的情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总是引起我许多深思,年代虽久,仍是不能忘怀。

 image025.jpg

1949年7月,孙景鲁同志提“以厂养厂”制订“节约原料、减低成本、增加生产、提高质量”的办厂方针。

 image026.jpg

image027.jpg

1949年10月1日孙景鲁同志带领全厂职工参加了开国大典。

 image028.jpg

1949年10月,在故宫外展出了仿制的苏式马拉农具。(摘自北内志)

 image029.jpg

建厂初期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组织力量千方百计追回被伪军盗运出去的机器设备,并发动全厂职工开展献器材运动。仅两月时间又建立了分厂,孙景鲁兼任分厂厂长。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相关规定,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孙景鲁为主任委员。

 image030.jpg

厂区由北内西门的公主坟,划到东边现在的西大望路后,孙景鲁厂长及时的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他将原厂面积扩展到70.6万平方米,增加了18倍。这就是九龙山人广为传颂的“跑马圈地,扩建工厂”的创业年代,为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031.jpg

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建厂初期,全厂共有13名共产党员,孙景鲁同志报请上级党委批准成立了工厂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一年后,发展了27名党员,党支部经北京市委批准改为党总支,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华北农业机械总厂总支部委员会,孙景鲁任总支书记。他紧紧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国创业的热情。全厂一片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

 image032.jpg

1950年5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由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主持在中南海院内举办了新式农具展览会。展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单位领导、全国政协委员参观了展会。华北农业机械总厂选送了21件马拉农具参展。

 image033.jpg

孙景鲁厂长聘请了回国的农业机械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为名誉顾问,担任工厂的业务领导。并广招国内外技术专家参加工厂建设。先后聘请从美国、英国留学回国的李克佐,陶令桓、王万钧等专家。开创了一个尊重知识分子,重视技术人才,广为招贤纳士的好传统。刘仙洲先生是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当年孙景鲁同志在创建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时聘请了刘先洲先生和金宝善先生为该校顾问,工作中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刘仙洲先生对孙景鲁非常尊重,1972年,得知孙景鲁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文革后期,刘仙洲先生从牛棚“解放”出来后我们去看他,老先生说:“我这辈子糊涂过几次,也明白了几次,1949年共产党胜利,我糊涂了,国民党这么多人才,怎么会输给共产党?后来,与孙景鲁共事,我就明白了,原来共产党也有自己卓越的人才。1959年,听说孙院长被打倒了,我又糊涂了,为什么要自毁人才,等文革我自己被“揪”出来,我似乎又明白了,现在突然又把我"解放"了,我又糊涂了......"(岩竹整理)


1.jpg

1952年在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内创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孙景鲁同志担任校长。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事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在开学典礼上,与中央农业部代表,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和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等合影。

▲1950年在赴东北之前与几位学者参与北京农机专科教学工作。左起:刘先洲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金善宝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孙景鲁 时任北京农业机械总厂厂长、余先生和中央农业部代表。

image035副本.jpg

1951孙景鲁厂长与工厂劳动模范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厂门口合影

 image036副本.jpg

image037副本.jpg

image038副本.jpg

组织职工开展学习苏联企业管理责任制的经验,并撰写了《学习苏联企业管理制的经验》发表在新华月报。并向毛泽东主席报告生产成绩,该信发表在1949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image039副本.jpg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孙景鲁领导全厂职工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制订“爱国公约”。全厂68人志愿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image040副本.jpg

image041副本.jpg

撰写“把新式农具工作提高一步”等文章。提出“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为制造农民所欢迎的物美价廉的新式农具而奋斗”的口号并书写在厂北门外墙。

 image042副本.jpg

撰写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初步意见”发表于新华月报。

 image043副本.jpg

为了提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国外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先后邀请美国友人韩丁一行10余人、印度尼西亚工会代表车一行15人等参观团来厂参观、交流。

 image044副本.jpg

曾经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工会工作的丁文同志,撰写的回忆老厂长孙景鲁同志的文章说:孙景鲁做为第一任厂长,为我厂开创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广为招贤纳士的好传统。

 image046副本.jpg

image047.jpg

image048.jpg

老职工阎震环说:工人最爱听孙景鲁厂长做报告,他讲的生动,说的是工人能听“懂”的语言。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心情敞亮,融洽无间。

 

抗战时期曾任冀南军区干校教育主任,开始扫盲工作。解放后对厂里职工80 %的文盲继续扫盲,要求职工识字2千至3千左右为“脱盲”。看后可笑之余深感祖国当时经济的贫穷和文化的落后。人均资产10元,国民总产值世界倒数第一,真正的一穷二白阶段,在一系列困境和挑战中创业。

 

在一穷二白的困难时期,用自己的管理方式给了职工满满的幸福感。

  image049副本.jpg

以孙景鲁等老一辈农机人为原型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红犁》记述了新中国第一家农业机械生产厂的创业史。

 image051副本.jpg

1950年国家政务院任命孙景鲁同志担任中央农业部器械局副局长并兼任华北农机厂厂长。

 image052副本.jpg

1952年国家政务院任命孙景鲁同志担任中央农业部农政司副司长。任职期间曾发表多篇指导发展新中国农业机械工作的文章。

 image053副本.jpg

在全国农具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image054副本.jpg

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稳步的开展农具工作。

 image055副本.jpg

1951年撰写“重视旧农具增补工作”的文章。

 image056副本.jpg

经中央农业部和国家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在北京农业大学增设农业机械系,由中央农业部器械局副局长孙景鲁兼任该系主任。

 image057副本.jpg

1953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和农业部机耕学校基础上组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孙景鲁同志主持参与了该学院的筹建工作。学院成立后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兼教学副院长,期间推动产学结合,使学院与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合作,促进农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image058.jpg

56届老同学专刊同学的回忆:学校召开大会,孙景鲁副院长作报告。报告中宣布,自即日起校名改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并引用毛主席的话说,所谓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这时,全场掌声雷动,历时达3分钟之久。从此,“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便是我们永久的“母校”。

image060副本.jpg

 孙景鲁在农机学院1957年9月开学典礼上讲话.jpg

1957年,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农业机械专业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同志等大批农业工程技术专业的国家栋梁之才。

 陪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志率中国文化教育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jpg

1957年,陪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志率中国文化教育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

 image062副本.jpg

1953年孙景鲁在人民日报发表《更好地学习苏联教材,改进教学工作》的文章。1956年在高教部组织,苏联专家参加的检查中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系被评为“全国农林院校中教学工作的最好的一个系”      

 image063.jpg

image064.jpg

1954年主持参与了筹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工作并担任该会主任委员。组织创建了学会会刊——农业机械学报并亲自撰写了创刊词。

 image065副本.jpg

撰写《伟大的技术,革命的萌芽》发表于科学大众。提出了改变中国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坚持发展农业机械化道路的设想。

 

孙景鲁同志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环境中,政治坚定、工作积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了大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解放后,孙景鲁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事业和教育工作中,为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面貌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孙景鲁同志被错误地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受到了批判和处分。文革期间再次受到迫害,于1972年11月逝世。 1983年,中共中央为孙景鲁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其党籍和级别待遇(副部级),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孙景鲁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作为新中国农业机械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忠诚开拓者,为这一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可资记载的贡献。


笔剑山河・岁月铭勋

太行烽火淬刀锋 笔作枪鸣醒夜空

五地报章凝血字 九边策论挽雕弓

竟从战地扶金镐 更向荒原铸铁龙

麦浪千重碑不语 稻云深处有遗风


挖掘整理/孙景鲁的孙女孙海云


其他照片说明整理中

第1张照片: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北京大学某党小组长

第2张照片: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学习期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担任与上级党组织联络的秘密交通员

第3张照片: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八路军129师宣传科科长、前线报社社长、冀南行署干校教育主任

第4张照片:为中国人民银行前身 — “冀南银行行行歌”作词

第5张照片:抗日战争期间,为诸多报刊撰写了大量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形势的文章“对冀南地理环境和粉碎敌人进攻的情况介绍”(摘自中央档案馆馆藏资料)

第6张照片:摘自中央档案馆馆藏资料

第7张照片: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秘书,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准备努力工作

第8张照片: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水利推进社副主任

第8张照片.华北水利推进社之前是在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工作过

第9张照片: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土改工作队队长,探索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道路

第10张照片:受华北人民政府委派作为军代表,接管国民党第一修械所和药械厂,将其改建为新中国第一个国有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华北农业机械制造总厂,担任该厂厂长

第11张照片:创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并担任校长。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事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在开学典礼上,与清华大学副校长刘先洲和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等合影

第12张照片:聘请回国的农业机械专家,担任工厂的业务领导。开创了一个尊重知识分子,重视技术人才,广为招贤纳士的好传统。

第13张照片:艰苦奋斗在废墟上建立了第1个农业机械厂,生产出了新中国第1批新型农具,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南海举办了第1届新型农具展览

第14张照片:撰写“把新式农具工作提高一步”等文章

第15张照片:以孙景鲁等老一辈农机人为原型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红犁”,记述了新中国第一家农业机械生产厂的创业史

第16张照片:主持筹建了新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学会,担任该会主任委员

第17张照片:撰写中国农业机械协会创刊词

第18张照片:参与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机械的高等院校—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担任该院党委书记和教学副院长

第19张照片: 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

第20张照片:陪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志率中国文化教育代表团出访前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

第21张照片:为新中国农业机械事业撰写—“伟大的技术,革命的萌芽”等文章

第22张照片:撰写“发展农业机械的初步意见”等文章

第23张照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为新中国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可资记载的贡献

第24张照片:孙景鲁同志共7个儿女,为国家培养了5个大学生,两个研究生。

001.jpg


谁在收藏
浏览:78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S H Y
    S H Y
  • Chief
    Chief
  • 岩竹
    岩竹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通途
    通途
  • 顺其自然2023
    顺其自然2023
  • 陈静
    陈静
  • 董云凌
    董云凌
  • 鲁小楠
    鲁小楠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