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虎贲——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第三章 山中司令

王晓烽 发表于2022-03-25 14:52:55


张司令在山里。

     山里?

     鲁南山可多了!

你没听人唱吗——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哦,沂蒙山啊!

枣庄东北,行40余里,即到了临沂交界处,见有群峰拔地而起,人称抱犊崮。民谚有“抱犊崮,万丈高,钻天的鹞子,三翅飞不到半山腰”。

抱犊崮主峰海拔580米,为鲁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山势陡峭如壁,登山仅一石径。人言道:自古华山一条路。可见抱犊崮亦有华山之险。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这就是山大王的好去处了。相传,清初费县人王俊就占此山抗清,人称九山王。

九山王,八山王就不要说了,到这份上了,鲁南军区司令员再不亮相,只怕你也着急。还得赶紧把司令给请出来。

司令员姓张,名光中。老家江苏沛县,1901年生人。

知道沛县在哪吗?沛县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微山湖西,紧挨鲁西南,习俗、饮食、口音与鲁南无异。

说来不是山东汉,看来也像山东人。

张光中家有田亩,就是常说的农村大户人家。所以自小读书。革命年代到处有革命风潮,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曾投身北伐军。从青年时代起,张光中就不畏艰险,追寻光明。

1931年,张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单说革命资历,那些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老红军也就是如此了。但张光中一直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也就是党史上的“地下工作”。张光中的家乡沛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而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曾被刘少奇同志称为“白区斗争的一面旗帜”。

1933年,特委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对共产党员来说,失去与上级的联系,就如同没娘的孩子,心情之焦灼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张光中一行三人,曾以投军名义去江西苏区,可惜没有成功。

1938年春,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酝酿在沛县、滕县、峄县拉起抗日武装。5月1日,三支小武装在墓山聚会合并,组建“人民抗日义勇队”。后湖西地区也成立抗日武装,才改称“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从史料上看,多简称苏鲁义勇总队。

“苏鲁人民”也好,“鲁南人民”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很想请教历史学家或专职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同志们,在这一区域里,还有更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吗?

我想,第一总队的“第一”,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是时,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委。何一萍牺牲后,李乐平任政委。80多年前,张光中是这方热土的风云人物。记得鲁南某县有个史学工作者曾说:提张光中,当如雷贯耳。

张光中是鲁南抗日武装主要创建者之一。

“秀才”从军 ,打仗也要从头学起。队伍有了,但面对日伪顽重兵围攻,缺乏战斗经验,缺乏武器装备。要消灭敌人,首先是保存自己,迫切需要一个“山寨”,那才能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占山为王”,是不二选择。

上山,鲁南当推抱犊崮。山险固然是好,更重要的是,抱犊山区土地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炉开明绅士万春圃和共产党关系密切,他的儿子万国全还是中共党员。

苏鲁义勇总队编为三个大队,但也不过600来人。“路漫漫其修远”,要担当起抗日武装的主力,那还真不敢想。为了生存,甚至不得已“寄人篱下”。

抱犊崮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但长石头不长粮食,部队进山后粮草无从着落。人是铁,饭是钢。吃饭都成了问题,如何抗日?

部队给养是个大问题,怎么办?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是有协议的。依照协定,八路军的粮饷装备应是由国民政府拨付。苏鲁义勇总队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也是抗日队伍,说来还是在第五战区的名下,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办法也是有的,但这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山东省第三专区的保安司令名叫张里元,当时与中共关系尚可,经省委批准,1938年9月,苏鲁义勇总队改番号为保安四团(直辖四团)。第二年春天,又改称保安二旅第十九团。虽说只是名义上的“挂靠”,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队伍共产党当家不假,但番号却是保安司令部的,给养国民党得负责。不过,据史料记述,张里元只是发了一些大衣和少量弹药,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履行协议。

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也算是“吃了人家”的一点,人家也不白给 。据褚衍佩(曾任二十二军后勤部副政委)老人回忆:“当时队伍成分比较复杂,战斗力也不强,共产党的领导也比较薄弱,个别连队的指导员还由国民党员担任(当时有互派人员)。”

指导员是干啥吃的,不就是共产党的政治工作者吗?这把交椅都让外人给占了,可见张里元的手也很长,也是有图谋的。

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江华带苏皖纵队路过抱犊崮时,对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满。他批评说:给枪要,给人不要。

给枪要,给人不要。“人”进来了,后患无穷。理是这个理,但哪有这样的“好事”呢。你只想要“你要的”,人家的“好脸色”就来了。

当初,张里元对中共态度还算可以,但毕竟是两股道上跑得车,不久右倾迹象就明显了,经常刁难山里的游击队。1939年夏,还发生了冲突,于是有了张光中单刀赴宴的故事。

当时派了一个小分队下山,任务是运送给养。没想到被国民党梁淑孔部袭击,扣枪还扣了人。动枪动刀了,那可不是儿戏,山上立马就炸开锅了。就在此时,张里元又传令要团长张光中赴宴。

张里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去,还是不去?

去,那摆得可是鸿门宴,有危险;不去,落下话柄,怕更陷于被动。

有人提议,要去,就带上部队,好有个应付。

张光中摇摇头,只带上两个警卫人员,策马前往。

张司令胸有成竹,他早盘算好了,今天要来个单刀赴会,定叫张里元偷鸡不成蚀把米。

前头说了张光中是“秀才”出身,但不要误解了,他可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张光中少时曾习练武术,身材魁梧,人高马大。艺高人胆大,哪怕“鸿门宴”刀光剑影。

到了村口,张光中让两个战士就在外边的树林中等候。他解下绑腿放到口袋里,然后不慌不忙地进了府院。

酒过三巡,一看时机差不多了,张光中拉住梁淑孔的手说:“梁先生,请到屋外面走走,我有话说。”

梁淑孔自恃是在自己地盘,就随着离开了宴席。张光中满面笑容,却悄悄把手枪抵在了梁的腰上,这时梁淑孔才觉大事不好,被“绑架”了。但有什么比命比还重要,只得乖乖就范。

张光中手挽“参谋长”一路同行,哨兵还手忙脚乱地行致敬礼。到了村口树林里,用绑腿把梁淑孔捆在马上,扬长而去。

事后得知。果然张元里没安好心,原本想乘机拿下张光中,没想到“团长”劫走了参谋长。

这件事,张光中回忆录里非常简单,寥寥数语,是这样写的:“……我团二营4位战士到板桥催给养,又被九支队参谋长梁淑孔下了枪。我们就逮捕了梁淑孔,后经张里元派人调处释放了。”

张光中有理有据,张里元只好赔礼道歉,送还人枪,连说误会。但脸面撕破已成定局。

正当山上游击队举步维艰之际,雄壮的东进军号越来越近。

1939年秋天,一条“强龙”来到鲁南,那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是毛主席派主力来了。抱犊崮飘起一一五师战旗,保安团的“破帽子”就立马甩了,正式更名八路军苏鲁支队。不久,这支抗日武装就进了一一五师的大营帐里。

在鲁南,八路军番号中带“支队”的有不少,除了苏鲁支队,还有运河支队、沂河支队、边联支队、峄县支队、尼山支队等,但若来个排位,名气最大非苏鲁支队莫属。

进了一一五师帐下不久,苏鲁支队有一仗非常漂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看来还有些扑朔迷离,所以,我只是选其一说。

有史学工作者考证,侵华日军秋山静太郎少将就是被苏鲁支队击毙的。据报载:“1940年1月13日,秋山兵团在山东诸王庄一带休整。张光中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领部队将其团团包围,双方发生激战。秋山骑马准备撤退,被八路军战士击中胸部。秋山从马上摔下后,立即被送到日军坊子野战医院抢救。1月23日伤势过重而毙命。”

晋察冀有个黄土岭战役,日军阿部规秀少将被杨成部击毙后,全国影响很大,而秋山被击毙的史实很长时间不为世人知晓。这也是被我八路军击毙为数不多的几个日军将军之一。

当然,如果你觉得有疑点,那就继续留给史学家吧。

1940年10月,鲁南军区建立。军区首任司令员是邝任农中将,但邝任农任职时间太短了,不过两个月。张光中接任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期,政委换了三任,张光中却稳坐司令这把交椅。以至人们往往只记得鲁南张司令。

如果说军区政委王麓水是“小知识分子”,那么,张光中就得把“小”字去掉了。张光中师范毕业,当年来说是名符其实的“秀才”。但革命需要他武装斗争,张光中很快在战斗中增长才干,连那些老红军指挥员都十分佩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鲁南军区主力出山攻打闫村据点。据点有申宪武保安二师师部及一个团,共千余人。当时,军区三团的爆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连鲁南最大的县城泗水县都打下过。所以,当时许多人以为打个土圩子不成问题。

张光中却提醒大家,申宪武是老对手了,熟悉我们的套路,千万不能麻痹轻敌。果然,打得非常不顺,闻名山东的爆破大王马立训就是牺牲在这次战斗中。最后,还是挖地道,才把闫村打了下来。

事后,军区参谋处处长来光祖对张司令员说:“还是您高明!”

知己知彼,多谋善断,这是来处长对他们司令员的评价。

抱犊崮是鲁南抗日中心,一一五师的中军帐就扎营在抱犊崮。强龙呼风唤雨,但也离不开当地党政军配合和百姓大众的支持。新的局面打开了,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罗荣桓心中就会有一股热流。

王麓水政委曾说:“我们鲁南能能够长期坚持,有利条件之一,就是有内部和外部的高度团结。张司令员是老地下党员,他倾听下级意见,尊重同级领导,没有一点架子,他善于团结同志,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打胜仗。”

没说的,张光中在战友们眼中是个好司令。也是鲁南资深司令员。

八师出征在即,“资深司令”要走上新征程了吗?

命令下来了,军区政委走马上任。

也许,出乎你的所料。八师师长的任命拖了两天,罗荣桓考虑再三,八师帅印交给了政委王麓水。没想到吧。

其实,以今天的逻辑来推理,想不到很正常。但战争年代,军政指挥员这条界线本来就不是很清晰,革命是武装斗争,说白了,人人都以打仗为中心。所以,也不能说是意外。

政委王麓水赴任,当然也不是罗荣桓一拍脑袋就定下的。据军区参谋处副处长何以祥的回忆:“商量结果,大家认为鲁南军区政委王麓水同志比较合适,他不仅政治水平高,而且有实战指挥经验,可以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可见最后的决定是非常慎重的,也是听取了众人的意见。

至于,张司令员为何留在山里,他的优势谁也比不了,那就是张光中是本地人,乡里乡亲,熟门熟路。军区作为地方武装领率机关,也非常需要张光中。且这样德高望重的军区司令员,全山东也找不出第二个。所以,张司令继续坐镇鲁南,也是众望所归吧。

总之,牛角尖就不钻了,哪儿还不都是干革命!

好了,下回再看八师是怎样出山。


浏览:165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王晓烽
    王晓烽
  • 苍源河
    苍源河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