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虎贲——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第六章 三团寻根

王晓烽 发表于2022-04-04 20:01:44


 主力就是主力!

      谓此言者,三十八军“梁大牙”也。

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三十八军因动作迟缓贻误了战机。

“主力个鸟!”

军长被彭大将军骂得狗血喷头。

二次战役,三十八军知耻而后勇,飞兵奇袭,力夺头功。

“万岁军”声名鹊起,威扬三千里江山。军长梁兴初喜不自禁,乐不可支,故有此言耳。

其实,我想这多半是文学语言吧。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以为袒露的是一个真正军人的豪情。

革命军人,谁不为争当主力自豪!

主力不是自封的。主力,能上刀尖滚;主力,能下火海熬。是主力,一剑能挡百万师;是主力,百万军中取首级。

一句话:主力为革命能挑重担子,主力为胜利要作大牺牲!

《南征北战》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战士甲对后撤想不通。于是,“想干地方”。战士乙热情开导:拍拍他的脑袋,你这里进水啦,打仗啊,那还得靠主力!

1949年过江前后,华东有百万大军,野战军16个军。除了野战军,军区还有地方武装数十万,但相对而言,野战军是主力。都知道国民党有五大主力,华野亦有五大头等主力(若依照粟裕大将的评点应是六支,除一支稍弱,其余五个军难分伯仲,各有所长)。

三纵能列入华野最强阵容,当然主要“仰仗”八师。据说,1945年秋,罗荣桓进军东北,本要带走八师。还是陈毅打报告给中央,要求留下八师,理由之一,就是要给山东留些种子。

种子?种子就是八师的两个主力团。

要说八师的两张王牌,就想起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句台词:你们这个团,从来就是大腿杆上绑大锣,走到哪,响到哪!

八师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攻打滕县,师长王麓水问两个团长,打破城门你要多少时间?

一团长想了想曰:“30分钟”。

另一团长毫不迟疑答:“10分钟”。

好!王师长大喜,令箭立马就交给了这个团长——二十二团团长王吉文。

二十二团前身即鲁南军区三团。三团打遍鲁南无敌手,有八面威风,时称称老三团。

好!我就先说这老三团。

树有根,水有源。

老三团,怎么说?最好是去趟舟山普陀。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东海碧波,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晨钟暮鼓,佛像庄严。

2006年11月29日,坐落梵音洞畔的海防第十七团团史馆隆重开馆。据悉,“馆内共收录了该部从红军长征时期至今370余幅图片和5万多字的文字资料,客观详实记录了该部自诞生于红色苏区以来,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的光辉历史”。

如果是一些资深军史爱好者,看到“该部自诞生于红色苏区”一行字,就会产生遐想了。

莫非还是红军团?

海防十七团前身正是老三团。至于老三团与红军团能否划等号,我看暂且放一放,军史馆咱也没去看个究竟,而且也没听说过舟山驻军有红军团。

但话又要说回来,即便不是红军团,该团与红四方面军确实又有割舍不断的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从一支有红军基础的部队发展起来的团队。当年营以上干部多为老红军,部分连排干部也是红军,从中可见一斑。

至于红军部队“基础”从何而来?再作深究,那就要追溯到津浦支队了。

1938年3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组建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委王育民(王育民不久牺牲)。同年7月,一一五师第五支队和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奉命挺进冀鲁边平原地区。

津浦支队入鲁后不久,即编入了山东纵队,通常都以山东纵队第一旅四团为津浦支队“主流”。但是,山东纵队特务团是津浦支队三营与三支队、八支队各一部所编成的。所以,即使不能说“主流”,那么“支流”肯定是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二团和红四方面军有着相通的血脉。

首任三团团长王吉文,牺牲于济南战役,前面说了,会专门列章。但三团的首任团政委,不说你可能不知,说了,你在媒体上见过也是没准呢。

政委张玉华,山东土生土长,是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和王吉文当年都是25岁,可谓血气方刚。抗战胜利后,张玉华又去了黑土地,在著名的“旋风部队”(东野三纵)任职。张玉华将军曾任大军区副政委,还兼任过湖北省委书记。

张老身体康健,当属不多的百岁长寿老人(1916年--2017年9月10日)。2015年9月3日,张玉华参加了纪念抗战70周年胜利大阅兵,是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的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41年2月,一一五师接中央指示,主力离开鲁南。天宝山周边只剩下一个县大队和几个区中队,费南的压力陡增。天宝山是鲁中和鲁南的节点,主峰南大顶易守难攻,若被敌所占,那麻烦就大了。

1941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对所辖部队作了调整,把一旅的三团调出,但又填补进来一个团,番号还是三团。此三团可是不寻常,它是山东纵队特务一团和特务二团合编而成。

我入伍时,团里也个特务连。特务连里3个排,侦察、通信、工兵,比起步兵来是“特殊任务”。虽然,当年的特务团那么多的“特务”,但肯定是中军帐旁的“禁卫军”,将军捏在手心里的撒手锏,不到关键时候,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同年8月,山东纵队第一旅从泰山区调往沂蒙山区,三团接替一团开赴立即鲁南,任务来得非常紧急。

两个特务团合二为一,团队更加充实,3个营9个连,加上特务连、侦察队共约1800余人。团里还有两门迫击炮,每连有二三挺机关枪,这在当年算是相当不错的装备了。

三团当务之急就是要控制天宝山。三团不愧为主力团,果不负众望,接连打了几个好仗,这一地区形势稳定了下来。

不过,从敌后抗战的历程上看,这个好转的局面只能说是暂时的,局部的。

1941年秋,黎明前的黑暗已经来临……


浏览:211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王晓烽
    王晓烽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