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前的话:凭着诚信,实干,智慧的特质,关学文前辈在极短的时间内创办了抗战时期第一家边区银行,发行了第一张边币,并在极为复杂的对敌货币斗争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边区政府最终赢得货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抗战期间的金融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所创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基石之一,他本人亦成为中国人民金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前辈关学文同志留影
我的回忆片断 ① 文/关学文
“七七”事变时,我是吕正操的少校军需官,在晋县附近抗日。后来吕正操把我介绍给聂荣臻作边区银行工作。当时安国县出药材,印方单,有印刷条件,我们就在那里印票子。我在中国银行认识一个叫冯国俊的人,经他介绍印制工人,从那里搞些纸张,油墨。过去我没搞过银行,住在银行院子里,我就找银行的人研究怎样设置、怎样组织、怎样安排。冯国俊先在印刷局待了一个时期,后派吕东来了任银行监督。发行科长是毕锡侯, 印制局来了票子以后发行科检查、封包,送到出纳科才有价值。后来,毕锡侯被派到第六专区(房山一带),任办事处主任,张家口解放以后,毕锡侯被派往冀东。
晋察冀边区银行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建立起来的战斗银行,不同于平时银行。受边区政府的领导,是抗日战争中经济斗争的组成部分。它的组织业务工作方法等等,都是依据它的战斗性质决定的。
发行货币,财政透支是主要的,支持军需、政需,同时也要考虑人民负担,票子也不能发的太多。当时军队、政府都很艰苦,吃小米饭,打完游击回来杀只羊,萝卜炖羊肉,小米饭吃的很香。
向群众作宣传工作,爱护边币。我们不是像国民党那样随便发票子,政府在财政增收上也不多收。(由于地处)山地吗,(要)保护人民生产力,人民才能支持战争。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① 关学文同志任晋察冀边区银行经理,本文根据访问录音整理,未經本人审阅。
DBC42800-6547-4D52-ACF3-09A011CF5DD0.jpeg
某旧书网站上刊登的晋察冀边区银行期票
关学文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原中国人民银行顾问、离休老干部关学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向关学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姚依林、彭真、聂荣臻、陈慕华、杨成武、吕正操同志和中组部、统战部、政协办公厅及中国人民银行送了花圈。
李贵鲜、王平等领导同志及生前友好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关学文同志是辽宁省辽阳县人,满族,1937年秋参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5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关学文同志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坚信马列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心耿耿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出色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关学文同志是我敌后根据地早期的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他还参加了人民银行初建时期的领导工作,为人民银行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关学文同志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华北业务管理局局长、组织预算司司长、华北区行行长,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顾问等职。
50多年来,关学文同志坚持党性原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主持公道正义;工作勤奋努力,讲求实效;他团结同志,爱护干部,平易近人;他生活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1989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