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父母——芳华篇

通途 发表于2023-03-01 11:35:10

    动员会议是在区公所大院召开的,来自全区的支前代表先进模范或站在后面或坐在前面认真的听着区领导的讲话。孟良崮战役即将开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役需要的物资都要提前备好,周边几个区组织的送粮大队第二天就将出发。区领导讲了形势的严峻性后,开始念送粮队的参加人员。“宣岭村,张同芬同志"。坐在石凳上的母亲清晰的听到了自己名字,母亲恬静的看着台上的领导,频频点头。宣岭村是母亲娘家两个相邻村的总称,母亲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在这两个村里。

    散会后,母亲和一帮第二天就将一起出发的识字班姐妹们说笑着往家赶。时值小麦灌浆的重要时期,由于连续春旱,小麦的长势不好。麦子是细粮,对于最底层的民众来说,这是一家人经济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人家是不舍得吃的,家里的婚丧嫁娶都靠这些麦子换点钱。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心情复杂,对于母亲的支前工作,姥爷虽未强行阻拦,但也并不很支持。农民靠土地吃饭,天不下雨,就要自己提水浇灌。母亲娘家就在沭河西岸,汲取河水有天然的便利条件,于是家里凡是能上阵的都在挑水提罐拯救庄稼。想到家里人都在忙活,母亲加快了步伐,脸上渗出了汗水。走到村边自己家的麦田,母亲愧疚的接过姥娘手中的水罐,快速的走向河边。姥娘是小脚,尽管行走不便,但依然要干农活,农民就是吃苦受累的命,姥娘从无抱怨。养儿育女操持家务,有一点空还要纺棉花织土布,或自己做衣服,或拿到集市上卖点钱,姥娘的勤劳付出也是家里的一部分收入。母亲其实也缠过脚,但后来姥爷姥姥看着她太受罪才中途而止。这一明智选择,让母亲的人生少受了很多苦难。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收工回家,母亲回到家时,姥娘已在灶前忙着做饭,农家的饭菜及其简单,但也要烧开煮熟。母亲坐在灶前续着柴火,想到明天的工作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知女莫如母,姥娘从母亲的表情和动作就知道母亲有心事。"有什么事你就说呗",母亲抬起头叹口气,“我明天要去区里参加送粮食,来回要三天"。姥娘最了解自己的二女儿,"唉,去就去吧,别吱声,明天一早你就走吧"。姥娘和母亲其实并不怕姥爷阻拦,她们怕的是姥爷拉着个脸闷声不说话。姥爷瘦小羸弱,其貌不扬。但姥爷胸有城府深明大义,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都是革命的坚定参与者,姥爷表面上不支持,心里是默许的,不然母亲绝不可能走出去。姥爷会打小算盘,也会木匠活,家里的日子虽不富裕,但还不至于掲不开锅。舅舅小时候还去了私塾学堂,只是舅舅不是读书的料,最终半途而废。

    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就早早起来,姥娘起的更早,已经烙好了三张油饼,煮了四个鸡蛋。母亲卷了一块瓜干煎饼,边吃边说:"区里管饭的,这些油饼鸡蛋我不带了"。言语之外就是留给姥爷和最小的弟弟妹妹吃,姥娘还是拿来笼布包了一块油饼两个鸡蛋塞给母亲。母亲接过笼布,拿了一个高粱杆篾片编织的席夹子就往外走,眼睛瞟了一下姥爷的房间,黑暗中一个亮点熠熠生辉,母亲清楚的知道姥爷正在里间抽着旱烟袋看着外面。母亲嫣然一笑,轻快的跑出了家门,心里对姥爷姥娘充满了无限感激。

    天上已出现了鱼肚白,母亲快速的行走,最后一路小跑起来,暮春的早晨风依然有些冷,但母亲的身上已出了汗。母亲娘家到区公所大概有十几里路,沿途中勤劳的庄户人家都在田里开始了劳作,母亲想到姥爷姥娘弟弟妹妹还要在家里忙活,心里陡然升起了一丝丝的歉疚。但想到区里领导说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些话,母亲强压着心事,仰起头大步流星的走向区公所。走到区公所,大队人马已基本到齐,区领导招呼着大家到食堂里吃早饭,母亲笑着说:"我吃过了来的,你们吃吧,我在外面等着"。区里一个老同志嗔怪的对母亲说,"你这个识字班真会给区里省粮食"。母亲莞尔一笑就去整理送粮队的盘缠,干粮是瓜干煎饼,瓦罐里是刚打的井水,水面上放了一层截短的高粱秸秆,以免路途中水漾出来,罐口上盖着葫芦做的水瓢,一是防止灰尘进入,二是方便大家饮水。所有送粮车辆都是老百姓常用的独轮小胶车,这种车子最适合走乡间小路。从区公所到沂蒙山腹地的目的地大概有二百多里路,走小路路况差一点,但能节省五六十里路,区里决定走小路,几个相邻区的送粮大队在一个路口汇合后,大队人马开始出发,人员是按一个壮劳力一个识字班配备的,母亲的任务就是拉着车绳走在前面。送粮队有二十多辆车子组成,加上带队的干部共有五六十人。所有人员都是各个堡垒村的先进模范,大家群情振奋情绪高涨,一路上欢歌笑语气氛热烈。几个开朗的姑娘小伙敞开歌喉唱着家乡小曲和抗战歌曲,路途中大家都不觉的辛苦。母亲不会唱歌,但她特别喜欢听别人唱,心情快乐,步履其实并不轻松。平路还好一点,上坡要使尽力气,下坡还要扶着车子以防前倾。

    路途中不时和来去的车队交汇,大家打着招呼,互致问候,亲热的不得了。那个时候,担任游击队长的父亲也在这些支前的队伍中,没准和母亲还会过面,只是当时大家不认识而已。午夜时分大队人马到达目的地,在战前指挥部的粮库卸完粮食,母亲和战友们草草吃了一点煎饼,就在粮库的屋檐下席地而坐,几个要好的姐妹背靠背闭眼休息,一天半夜的奔波劳作,她们太累了,倒头就睡。第二天刚一放亮,大家就开始准备返程,在战前指挥部的食堂吃过饭,轻车简从脚步轻松了许多,如果是平地,识字班姐妹们还能坐在车子的左右两边前行,大家一会唱歌一会讲故事,还不时的开着玩笑,母亲非常享受这样的革命生活。

    大家愉快的前行,正走到一个山村的路口时,一个年轻的媳妇向他们跑来,"同志们同志们,帮帮忙帮帮忙。"通过和带队干部的交流,大家知道这个村正在为部队赶烙煎饼,由于任务紧迫,村里人手不够,急需帮忙。前方战士的口粮要紧,大家欣然同意,放下车子就开始干活,壮劳力推磨拉碾,识字班姐妹们烧火烙煎饼。大家紧张有序的干着,说笑着就完成了任务。喝了点水,休息了一会,大家告别乡亲往家赶,每个人家里都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恨不能插上翅膀就飞。

    大队人马行至到一个山口时,天上阴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领队看到前面有一个寺庙,招呼大家去寺庙避雨。刚赶到寺庙,倾盆大雨滂沱,大家异常兴奋,天太旱了,这场雨来的正是时候。寺庙里供奉了好多佛像,母亲双手合十,内心里祈祷家乡的雨下的再大一些,一场及时雨能给穷苦百姓带来多少福祉,作为农家姑娘,母亲再清楚不过。

    第三天中午十分,送粮队赶到区里,食堂已准备好了饭菜,饭依然是煎饼,菜要丰盛一些,有菜叶有豆腐还有几片肉。以前区里管饭,大家都在一个桌上吃,后来区领导发现那些识字班都腼腆害羞,不好意思捯菜,其实她们肚里也缺油水,只是姑娘家的矜持让她们作假而已,于是区里领导就决定让大家每人一个大黑碗里盛满杂烩菜,这样一来识字班们都吃到了一年到头难得的好饭食。一些识字班看着碗里的荤腥,还会偷偷的用青麻叶等一些能利用的包装打包回家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吃,这样的事母亲做的更多。母亲在娘家有崇高的地位,点点滴滴母亲做到了最好的女儿最好的姐妹最好的姑姨。

    吃完饭大家辞行回家,由于一场丰沛的及时雨,地里的麦子长的格外欢快,不会唱歌的母亲也自娱自乐的唱了起来。三天的劳累路途,母亲感到腿像灌了铅,脚步异常沉重。"哎,那个识字班姐姐,做我的车吧"。一个清脆明亮的声音在母亲耳边响起。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赶着牛车出现在母亲眼前。经过短暂交谈,知道女孩是附近村庄的,刚送完姐姐回婆家,回家路上老早就看到了慢行在前面的母亲,小姑娘热情而友好。母亲高兴的坐上牛车,边走边和女孩拉呱。“小妹妹,你这么小就能赶车啊,真能干啊""这有什么啊,我还姐姐一起赶车送过军粮呢"。母亲敬佩的望着小姑娘,突然想到当年自己这么大时不也和姐姐一起收军粮做军鞋吗。离家越来越近,母亲和小姑娘辞别,两人依依不舍的挥手致意。

    前面不远处就是自己的家,母亲脚步快了起来,这时的母亲还不知道,不久的一天她就将和那个送粮路上有可能相遇的游击队长牵手人生。母亲更不会想到四十多年后,她的儿子带着她的孙子登上了孟良崮顶,回望她的壮美青春。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顶天立地映彩霞,一路芬芳满山崖。

 

                      2023年3月1日写于母亲的重外孙即将留学海外之际

谁在收藏
浏览:6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通途
    通途
  • 段文余
    段文余
  • 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