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共莱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来访者问/侯林翼

25022 发表于2023-04-21 13:26:14

一、谈谈“七七事变”后莱阳“民先”宣传队的活动。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或“民先队”。是“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我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一九三六年二月在北京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敌后根据地参加抗战,获得很大发展,后来合并于青年救国会。

莱阳“民先”始发于一九三七年九月间。李格庄李佐民(李拙民)是我在莱阳中学时期的同学,一九三0年我们同姜宗太等一起发动组织过莱中驱逐校长修仁庵的学潮。在一九三一年冬组织过“九一八”救亡宣传活动,关系甚为密切。他同牛绍文(东北人后改名为沈阳)由青岛海西区薛家岛小学回莱阳,带来发展“民先”的消息,但无上级关系。他们来我家研究组织抗日问题。当即决定先就地发展会员,定名为莱阳读书会。此间在李格庄一带发展有刘汉青、李奎生等20余人,在小刘格庄一带发展有张尧民、张旭东、高华堂、李梅庭等十余人。均以会员所在村定名为某村会员小队,秘密活动。后在九、十月间,花园头王军光到我家,称莱阳“民先”县队部已在张家寨子张子明、张逸民处成立,今后要统一行动,你们“读书会”全部改为“民先”队员。并提到花园头已发展队员40余人。此后我又见到常溪萍,他说他们也有很大发展。在十一月间我到孙受村见过吴青光同志,他说已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莱阳县委决定大力发展“民先”组织,成立莱阳“民先”县队部,组织扩大宣传,并由你负责到各区组织宣传。从此,在十二月份就组织了各区当地队员在市集或乡校驻地分组进行宣传活动。就这样宣传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第一、二次的活动。第三次宣传活动规模较大,是在一九三八年一、二月间行动的,在春节前后县队部驻小水岔村正式成立莱阳“民先”县队部宣传队,按莱阳“民先”全称制做旗子,派我任队长,几乎走遍全县西部乡校所在地及较大的市集。骨干队员有邢鹤书、王竹琪、丁英、姜敏雪、王士村、李恒伟、葛冲霄、孙淑华、李梅庭等20余人。活动期间人员流动性很大,到各区时都有当地队员陆续参加和退队。曾到过南岚、马连庄、日庄、武备、院上、店埠、夏格庄、姜山、水集、周格庄、团旺等乡校驻地及其附近市集。这次行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更加注意我党发动全面抗战的活动。初则谣言抵制污蔑“民先队就是旋风队,过去一阵就完蛋”,继则暴露其敌对狰狞面目。我队所到之处,乡校派人监视甚至鸣枪恫吓(有南岚、团旺等乡校)。周格庄乡校较好,但也不合作。武备、店埠等乡校则闭门不纳,宣传队去接洽时拒不接见。但由于我们宣传内容是我党的“八一宣言”,国共合作、共同抗战,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动全体人民共同抗战,唱的歌曲是“抗日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拿起刺刀来”等,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拥护。因而他们更害怕了,更空虚了。我们的宣传目的是初步实现了,广大群众都同情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抗战要亡国的道理深入人心,并且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抗日战争争取胜利的道理。所以后来莱阳工农同胞和青年学生勇跃参战,“民先”宣传队的活动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这是莱阳党组织在抗战初期领导莱阳“民先”的一个胜利。

二、关于山东八路军第五支队驻莱阳办事处与莱阳地方党几个有关事件。

山东八路军五支队驻莱阳办事处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份设立的。我当时是八路军山纵第五支队司令部交际处长,调任为五支队驻莱阳办事处主任。办事处驻莱阳城里,有秘书2人、警卫6人及交通员等共20余人。

设办事处的背景:当一九三八年春伪满军赵保原(蓬莱县人)在随日寇在台儿庄会战被打垮后,想来胶东蓬、黄、掖补充队伍,企图东山再起,好再为日作伥,于“十一六”在平度城北大青杨被我八路军阻击损失奇重。他才认识到敌后抗日武装八路军的厉害,要想向我投诚,但又拘于正统思想,不忘升官发财,后乃投靠国民党得到暂编第十二师番号,于一九三九年一月份进驻莱阳城,但与我军仍保持统战关系。另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复兴社与学行社争权夺利,于一九三九年二月份演成国民党鲁东行辕卢斌事件,结果学行社头子卢斌、刘东阳被杀,局势混乱。此间正是我胶东区党委决定了向中心发展建设莱、平、掖、招根据地方针,党政军领导机关已撤出莱、黄、掖进驻莱阳西北部山区山后一带,大力开展莱阳地区工作。因而发展了与赵保原统战关系,所以二月份我军在莱阳城里设立办事处。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与赵保原搞统战关系,组织联军抗日,搜集军事情报,争取与各友顽军联络,发展抗战形势。军事方面情况,不便赘叙,谨就与莱阳地方党的几件事情回忆于下:①曾通过赵保原的参谋长臬鸣九与国民党莱阳县政府交涉,释放莱阳南岚事件中被关押的田绰荣同志,约在一九三九年四月间,详情记忆不清。②莱阳县委作妇女工作的晨光同志被赵保原部捕去,经办事处交涉以八路军工作人员的名义保释。另外,还有为别的地区同志进行的工作掩护,拟不在此赘叙。

三、关于“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我党与王保忱统战关系的介绍。

王保忱是莱西县花园头村人,是大革命北伐时期的老国民党员,是一九二八年后新创立的莱阳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是当时莱阳县立第十小学校长(即花园头完小)。该人爱国正义,在乡里颇有长者之风,是莱阳西南乡国民党左派。当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莱阳县立中学“学生自治会”发起救亡宣传运动,以反对不抵抗主义,收复我东北大好河山的旗帜,跑遍全县各中小学校组织宣传,开展救亡运动时,王保忱极力支持,动员他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同宣传队合作,开展市集大宣传,揭露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在群众中起了很好的影响。在一九三五到三六年间,我在店埠小学任分校长时,与王保忱联系甚为密切,谈到“西安事变”打开国共合作局面、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时,王十分拥护,赞不绝口,并表示坚决支持地方青年的进步活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约在十一月份,我受中共莱阳县委吴青光同志委托,建立与王保忱的统战关系。王表示真诚合作、坚决支持莱阳“民先”的抗日活动,并许诺与店埠乡校周鸣国、武备乡校李跃亭、岚峰乡校周蜀西等就近联系,以免发生误会和摩擦,如有矛盾他可从中解决。此间,我党“民先”活动特别是花园头一带,与王保忱合作的比较顺利,他对王军光、王子阳等同志的抗日活动甚为支持。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花园头抗日阻击战时,敌寇西来横行无忌,王保忱曾敦促武备乡校李辉亭河岸阻敌,并电请刘东阳部西驰支援。虽然李、刘等临阵逃跑,但王保忱的合作诚意殊堪嘉许。特别是当日寇疯狂炮击攻进花园头村围子,血腥烧杀、尸横遍街时,王保忱还振臂高呼:“老少爷们们,都不要怕!拿起铁锨粪钩和鬼子们拼啊!”就在这时王保忱被敌人机关枪子弹穿透了胸腰,倒在血泊之中。这一壮烈场面真是震撼人心。王保忱老先生在抗日救国保家卫土方面,是值得称赞的。

因时间较长,记忆难免有误,望作参考。

侯林翼

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六日

浏览:25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25022
    25022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