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古堆战斗
申苹儿
前言
尖古堆战斗是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的一仗,是一次营级规模的战斗。今天为什么要单独说这场战斗,一是这次战斗不仅激烈,而且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仗,二是这场战斗存争议,有的人说是中野和二野联合打的。但历史就是历史,是谁打的就是谁打的,要尊重历史,今天我就讲讲这场战斗,以还其本来面目。
首先介绍一下是谁打的这场仗?
参战部队是华野7纵21师61团7连(尖古堆战斗模范连,锦旗收藏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和63团1营,2营。61团前身是新四军2师五旅14团,一个源自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的主力团(该团有四个红军连队),七连是该团抗战初期成立屡建战功的连队,该连连长曾手刃鬼子小队长,是一支打起仗来嗷嗷叫的连队。63团的前身是山东地方部队,鲁中警卫(独立)六团,1947年3月组建,打尖古堆战斗时,成立仅1年零9个月,但就是这样一个由农民,解放战士为主的一支新军,在面对国民党王牌18军,攻必克,守必固,表现得勇敢顽强,极有战斗力。
战斗经过
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后,华野7纵奉命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黄昏时刻阵地移交华野10纵部队,我师各团连夜行军,先是向东向曹八集方向运动。当时部队十分疲劳,很多战士中途休息的时候躺在公路上,觉着比工事的猫耳洞里安稳多了,一下就睡得死死的,连队干部就一个个的叫醒,有的人睡在地上怎么都叫不醒,仔细一看,发现是敌军遗弃的尸体,再后来,看到躺在地上的人就干脆不叫了。到曹八集后,部队转向南往安徽灵璧县方向运动,到达灵璧县境内后,再转向西行动,穿过固镇与宿县之间的津浦铁路,以夜行昼伏的方式行军5天后,于11月28日抵达双堆集南,许瓦房一带集结待命。由于山东、江淮根据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粮草弹药都能得到保证,集结休整期间,饭吃的饱,弹药也及时得到补充,机枪2个基数,步枪1个基数,120发子弹,4枚手榴弹。尽管兵员没有得到补充,但有了徐东阻击战的胜利,指战员对接下来夺取消灭黄维兵团战斗的胜利依然充满信心。
12月2日,华野7纵接到华野参谋长陈世榘的命令,接替中野2纵、6纵各一部分攻击阵地。华野13纵队也于同一天接替中野1纵、2纵各一部分攻击阵地,为7纵左邻,右邻为中野6纵。7纵队的任务是:第一步逐次攻歼小周庄、小王庄、大王庄、尖谷堆守敌;第二步攻歼赵庄守敌,协同友邻会攻双堆集以北马庄的黄维兵团核心阵地。纵队的部署是,以19师由王园、孟庄逐次攻击由敌85军23师防守的小周庄、小王庄;以20师由小马庄、周尹庄逐次攻击由敌18军118师33团防守的大王庄、尖谷堆。21师为纵队第二梯队。
从12月3日至5日,20师进入攻击出发地,分头向各自的攻击目标进行近迫作业,把交通壕挖向敌人的前沿阵地。敌人企图破坏我近迫作业.依仗坦克掩护,多次派部队向我反击,均被击退。
6日傍晚,19师攻占小周庄,歼敌23师69团团部及5个连,并打退小王庄出援的一个营敌人,俘敌副团长以下600余人。8日下午,19师在打退小王庄之敌向我反击后,于18时30分对小王庄发起攻击.突破敌前沿,歼敌一个连后继续攻击受阻。
日下午,19师指挥21师61团再次击小王庄,仍未得手。20师58团、60团于9日19时10分攻占大王庄,全歼守敌118师33团(敌称为“老虎团”)团部及两个营,俘敌副团长以下700余人,敌团长孙竹筠逃脱,被胡琏撤职查办。19时30分,59团进入大王庄守备。
从10日零时30分开始,到10日黄昏,20师的58、59、60团在中野46团的协同下,与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的四个团在大王庄血战一昼夜,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反扑。毙伤俘敌3000余人,刚接任的33团团长陆志家被击毙。
大王庄被我军攻占后,小王庄守敌85军23师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其师长黄子华率所部及216师648团残部、军部卫生大队等单位,于10日18时向我军投诚。
防大王庄。10日晚,因19、20师连日作战需要休整,纵队命21师进入大、小王庄阵地,完成攻占尖谷堆、双堆集的任务。
我师的具体部署是,61团接防小王庄阵地,以此攻击尖古堆,62团接防大王庄阵地并巩固,位于61团左翼,从侧翼支援61团攻占尖古堆,63团位于61团右翼,攻击尖古堆并固守。随即61团和63团向尖古堆实施近迫作业,准备攻占尖古堆。62团继续在大王庄巩固阵地,随时支援尖古堆战斗。
尖谷堆为高约40米的小高地,底部直径不足100米,是双堆集东南地域的唯一制高点。西北距双堆集约500米,北距李店子和敌炮兵阵地不到200米,东北距敌飞机临时着陆场约1000米,由敌118师33团另一个营和师直工兵1连、354团9连守备敌人的炮兵观察所和空军观察所也设在这里,是黄维兵团指挥部的“眼睛”。所以阵地构筑得很坚固,战壕是螺旋形的,从底部螺旋上升,一直挖到顶部,又深又宽,四周都筑有多层次的堡垒工事。火力可以密集交叉射击。还有一条直通双堆集的交通壕,既可屯兵,又可运送弹药,背后还有黄维兵团的炮火支援,可谓“易守难攻”。
10日晚7时,62团团长张明三率领1、2营营长、政教接防大王庄阵地。(三营因为在徐东阻击战中减员较大,作为团预备队使用)走进战斗刚刚停息不久的大王庄阵地的壕沟,便会闻到刺鼻的死尸烧焦和血腥混合气味,壕沟里的死尸横七竖八,高高低低的叠落着,十分难走。耳边响着,国民党伤兵“行行好,救救我吧;好人啊,解放军抬我下去吧”的哀嚎声。壕沟到处还在着火,救护人员抬着担架常常会把不太宽敞的交通沟堵得死死的,庄内的房屋全部只剩下断垣残壁,从庄北到庄南的前沿阵地只有百余米,走到庄南,白天作战惨烈的的痕迹更加明显,只见眼前的一片开阔地,密密麻麻躺满了尸体,浅色偏白军服的是我华野7纵的,浅灰色军服的是中野部队的,深灰色偏黑色军服的就是国民党军队的。我军救护人员在尸体中一个一个的摸,发现自己的伤员就立即送到前线包扎所止血包扎,然后送后方医院救治,已经牺牲的就暂时放放,稍后抬下去。交接防务的20师同志介绍了白天争夺最激烈的地点。站在大王庄朝着北边距离仅有300米左右的双堆集和赵庄望去,敌军汽车阵地和榴弹炮阵地位置,夜里仍依稀可见。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前沿及庄内原有工事基本不能用了,需要重新构筑。
看完地形,张明三团长向随行的1、2营长、教导员下达了作战命令,1营在庄西北部,2营在庄中东部各自构筑工事。并将团指挥部设在庄西南部。随即各营布置了本营的防御部署,各连进入阵地开始连夜构筑工事,原有的战壕只有80公分左右要加宽到1米以上,各连增加了前沿与庄内阵地的联系,挖了2—3条交通壕,以备一旦庄外阵地被突破,可以迅速退入庄内,利用村庄与敌展开村落战,继续打击敌人。大约快到天亮的时候,工事基本修筑完毕,团架线排也架好了通往团部的电话。这时,后方指挥所率领各连炊事员,给前线阵地送来了饭,有力的后勤保障,保证了部队充沛的战斗力。
近迫作业备战。61团与63团接受攻占尖古堆的任务后,即向尖古堆外围开展近迫作业。敌人为了阻挠我军在双堆集的攻击准备,因为距离近,大炮无法直射,便昼夜不停地从空中向我大小王庄阵地投掷炸弹,不止是轰炸机、战斗机,连运输机也参与投弹轰炸,轰炸机扔的是50公斤以上的大炸弹,战斗机和运输机就扔迫击炮弹,有时是集束式的投放,十颗迫击炮弹一股脑扔下来,一炸一大片;有时又是单个的投弹,一炸一长条,有几百、上千米长。各阵地都设有防空哨,敌机来了就叫醒工事里休息的部队,每天都会有炸弹伤亡的事情发生。靠近敌军赵庄阵地的63团3营指挥所被敌人连日的空中轰炸命中,营长刘万里,政教罗国华及营部人员牺牲。这是21师在淮海战役中最大的一次干部伤亡。
部队防空装备差,手段也有限,防空基本是靠肉眼观察。看得多了也总结出了体会。如果炸弹是正对着自己的眼眉中间,那这颗炸弹就有可能在附近,要注意隐蔽。如果是有一点点偏,就不必躲藏,炸弹在天上差一点,落到地上就会偏差很多。
军就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坚守阵地和攻占尖古堆的战前准备。
经过两天的连续作业,克服了敌机昼夜不停地轰炸和地面枪炮的干扰,将工事挖到了距离尖古堆不远的攻击出发位置。
巩固大王庄阵地。11日上午十点钟左右,从双堆集汽车城背后出来了3、4百敌人,分成四个梯队,敌人的榴弹炮哑了,只有不太密集的迫击炮轰击之后,向我大王庄阵地发起进攻。攻击的速度很慢,机枪射击也不连续,这七拼八凑的几百人已经是18军能拿出来的最后一点看家的本钱。因为18军整建制的主力在前两天已经基本拼光了,但大王庄对他们的生存太重要,如不拿下大王庄,尖古堆不保,飞机场不能用,没有空投支持,他们无法生存。所以不到临死,必须反扑。可是他们的士兵,眼看着蒋介石的军队都要被消灭了,谁还愿意来送死,都是被军官们逼迫着来的,送死能跑得快吗?再加上腹中空空,也没有力气跑。因而,这些兵是跑跑停停,军官们也是上级压下级,一层逼一层给逼出来的,他们都拿着枪,从上到下威吓着,不向前冲就枪毙(此时真的枪毙),上上下下都知道,冲是死,不冲也是死,只得缩着脑袋,无可奈何随大流往前趟,趟到哪里算哪里。
赵庄到大王庄只有300米左右,敌人冲锋了许久,才进入我火力射程之内。我军战士可不管你情愿不情愿,反正来了就消灭光。这时的我军,吃得饱饱的,精力充沛,弹药充足,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敌人纷纷倒下,死的倒了、伤的倒了、装死的也倒了。那些军官看见有装死的,就开枪打,结果装死的也变成真的倒下了。冲锋一直在继续,敌人不断倒下,有的冲到阵地前被打死,有的爬上掩体被打死,有的跳进交通沟被打死,以至于交通沟都填满了,但没有一寸阵地被敌人占领。最后,只剩下那些军官,也开始往回跑了,我们的机枪手怎会放过,狠命地扫射,机枪、冲锋枪的枪管都打红了,才停止射击。来的三、四百人,回去的所剩无几。战士们举枪狂呼,这样的仗打得痛快!
11日下午,敌人又纠集两个营的兵力来冲锋,结果和上午一样,丢下大片尸体败退了。但是敌人不到最后弹尽粮绝时,还要苟延残喘,垂死挣扎。
12日上午,仍纠集了二、三百人来冲锋,冲锋一次次被打退,前沿阵地上敌人的尸体在我工事前,成片成堆的堆着,大段的工事掩体都是用敌人的尸体筑的,上面撒上几公分沙土,就成了我军战士的射击依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敌人冲进交通沟后被打死,大量的尸体把交通沟都填满了,掩体都被爬平了。刚开始,战士们修复工事,只是把敌人的尸体抛出去。但慢慢的大量尸体堆在掩体前妨碍射击,只好把尸体垒起来当作掩体用。幸好是冬天,尸体腐烂的没那么快,也没有太大的气味。
在大王庄以北到赵庄之间的开阔地里,上千具的敌人的尸体,几乎把阵地前的地皮盖满了,有的地方是一层,有的二层,个别地方是三层。说是尸横遍野,也绝不过分。
2月13日,黄维兵团停止了对大王庄自杀式的攻击,加上火力、兵力已经不像前几天刚打响那样凶猛密集,攻击的力度明显减弱。我师分析,敌人的兵员、弹药、粮食已经严重不足。
空投救援。自我师进入大、小王庄阵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二、三点钟。敌机都会到双堆集空投,每批次两、三架,因怕我射击,飞机便在中空空投。有的飞机专投弹药,子弹、手榴弹、迫击炮炮弹、榴弹炮炮弹等都用降落伞空投,由于空投技术不行,测算不准,许多降落伞落在我方阵地。后来,降落伞没有了,炮弹不敢投,就把子弹、手榴弹直接往下扔,重重的摔下来,大多成了废品。开始我军见到空投,就专门射击降落伞,降落伞被射中漏气,就急速下降,落不到敌人的空投场上,而且落下来也摔成了废品。有的飞机专门投粮食,开始时也是用降落伞,中空空投,但投中空投场(临时机场)的不多。后来敌人断粮,飞机只好冒险低空飞进机场,打开舱门,推下装粮食的麻包后慌忙升高逃跑。饥饿的敌军拼命抢粮,每次都有人等不及粮包着陆就冲上去,被粮包砸死、砸伤的事经常发生。前几天是自发、零乱地去抢,后发展到成连、成营有组织地去抢,互相争夺、扭打,死伤人已成常事。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我军早先还用迫击炮轰击抢粮的敌军,后来我军看到这点儿粮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也就网开一面,不浪费炮弹了。
攻占尖古堆。12月13日下午4点多钟,按照预定的计划,我师发起了攻占尖古堆的战斗,由63团团长杨忠、政委姚进统一指挥,副团长李清正负责组织指挥纵队、师、团的炮火准备。
尖古堆战斗的作战计划是。在我炮火准备的时候,突击部队利用近迫工事,进入攻击出发阵地,炮火准备延伸后,63团1营和61团7连在尖古堆东西两侧同时发起攻击,其中63团1营在尖古堆东向尖古堆攻击;61团7连在尖古堆西南方向向尖古堆攻击。若7连攻击得手,则迅速占领尖古堆制高点,由上往下清扫守卫的敌军。若63团1营攻击得手,则迅速向尖古堆顶攻击,无论那个方向攻击得手,均以两面夹击方式,消灭尖古堆守军。攻击得手后,由63团2营,担负攻占后的守备任务,61团配合63团守卫。
战前准备时,师长特地到突击连队交待干部战士,万一敌人释放毒气,用尿把毛巾尿湿,捂住嘴,或躲或等,待毒气烟雾散去后,继续打击敌人。
12月13日黄昏,华野特纵支援7纵的8门榴弹炮和纵队、师、团的火炮集中向尖谷堆敌阵地轰击,顿时,尖谷堆成了火海。炮火准备了20分钟左右向敌赵庄方向(向北)延伸。61团7连长朱金顺率该连5个班的3排在前,政指戴剑川率2排、1排紧随其后,开始发起冲击。敌人利用未被摧毁的机枪工事向我疯狂扫射,并施放毒气弹阻我前进。由于我军已有准备,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避开了毒气,虽然敌毒气造成进攻迟滞,但未能改变我军攻击进程。3排副排长张德标和连长朱金顺指挥10班、11班在火力护下向敌堡垒工事实施持续爆破,随着连续不断的爆炸声,敌人的火力点一个个被炸掉。全连乘势发起冲锋,占领敌二道、三道交通壕,冲进敌核心阵地。在继续向尖谷堆最高点冲击时,发现该处仍有敌人的一座堡垒工事未被我炮火摧毁敌人的一挺重机枪向我猛烈扫射,阻我突击队前进。若不炸掉敌人的这个机枪工事,就无法攻占尖谷堆,而此时两个爆破班的主要爆破员都已伤亡,就在此紧要关头,连长朱金顺命16岁的胶东文登籍战士李林成担负此项任务。李林成原为连部通信员,战前连队动员报名参加爆破班时,他一定要参加,并受过爆破训练。这时他已完成过一次爆破任务,又勇敢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10班长李善荣具体指导李林成的爆破方法。因距敌人的重机枪工事较近,而炸药包的导火索又太长,一时无法剪短,为防止炸药包送上敌工事后遭敌破坏,李林成不怕危险,先把炸药包的导火索点燃,然后和李善荣各向敌工事投去一枚手榴弹,在爆炸的烟雾中,像一只勇猛的小老虎,飞身跳出战壕,抱着正在冒烟的炸药包,靠上敌机枪工事,把炸药包放好后再一个翻身滚了下来。一声巨响后,敌人最后一个堡垒工事也被炸开了花,攻击部队趁势发起冲锋,大约40多分钟,7连率先攻占了尖谷堆顶,胜利的红旗插在堆顶的土地庙上,随着63团1营在另一侧的攻击得手,堆顶的红旗越来越多。枪声也渐渐地停息,这时太阳刚刚落山,夕阳下,鲜红的军旗格外耀眼。仅一个小时,尖古堆守敌大部被歼,少数向双堆集方向逃窜。此次战斗,我军共俘敌33团第3任团长廖汉升以下150余人。
战后,李林成被评为一等功,三排副排长张德标荣立二等功。7连被纵队授子“尖谷堆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21师司令部政治部授予7连10班的奖旗上写着:“机智、灵活、英勇、果敢”八个大字。
当7连长朱金顺和政指戴剑川冲上尖谷堆最高点时,双堆集方向的敌人射来一排罪恶的子弹,击中朱金顺的下腹部,他负了重伤,被抬下火线。这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士,在21天前的火神庙战斗中,敌机炸塌了他所在的工事,被埋在土里,救出时脸已发紫,差点被闷死,但他仍继续指挥战斗,可现在他不得不下火线了。不久,政指戴剑川也负了伤,双大腿和左脚踝关节被敌人的炮弹炸伤10余处鲜血湿透了他的棉裤。他忍着伤痛,在一个工事里召开党的会议。当时,为保留战斗骨干,副连长蒯文学,副政指刘文华在战前被团里抽调去搞战勤工作。全连5名正副排长已伤亡4人,只有三排副排长张德标和支部委员、二排机枪班长牛士亮参加会议。会议决定了班排代理人,由张德标代理副连长,通过了战前要求火线人党的几位同志人党。戴剑川交待完毕后才被抬下尖谷堆。随后,63团2营进入尖谷堆阵地,接替7连和63团1营,连夜修整防御工事,防备敌人的反扑。
14日上午,敌18军集结了大约一个团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分两路向尖古堆反攻。一路四辆坦克掩护的敌人从赵庄东头开进,从尖古堆西北方向进攻,坦克后面尾随着步兵三、四百人。另一路敌人是从飞机场出来,向南直接攻尖古堆北部。我61团1、2营在尖古堆下四周,63团2营守着尖古堆。敌方炮火不算猛烈,因为距离近重炮用不上,另外炮弹也不多了,机枪声也不是很密集,但必竟是美械化的王牌18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敌人坦克带领步兵的这一路,侧面在我62团4连的机枪射程内。在敌人冲击时,我63团的正面火力,61团和62团4连的侧面火力,一齐射向敌人的步兵,密集的火力压倒了敌人。从上午9点多钟时战斗打响,打了3个多小时,63团2营4连2排解放不久的新战士张志善一直坚守在阵地最前沿,全排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把伤亡人员的冲锋枪、手榴弹都集中起来,轮换着用各种武器打击敌人,直到增援的部队上来,仍不愿退出2排阵地。战后他被评为一等功。
当敌人坦克前进到尖古堆西北角时,61团的反坦克爆破手,抱着集束炸弹、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冲到坦克侧面,将炸药塞进坦克履带内,把敌人的两辆坦克炸瘫了,另两辆坦克见状落荒而逃。炸瘫的坦克里坦克手打开炮塔车盖,爬出坦克,还没跑几步就被我机枪射死。西边的这路敌人,没有坦克壮胆,枪一响就溃逃了。正面从赵庄出来的那一股敌人,见势不妙,丢下死伤的同伙,仓皇退却。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尖古堆上的红旗飘扬得更多了,敌人最终没能攻上我尖古堆阵地。自从14日下午,敌18军的所有反扑均告失败,双堆集战场南线就再没有敌人的冲锋。
14日晚,友邻中野6纵和华野3纵攻占了黄维兵团部马庄东南的敌一处野外阵地。
收复双堆集。15日白天,飞机还在继续轰炸,不断地给部队带来一些伤亡。各营加强了瞭望观察,提醒战士宁可站在壕沟里,也不要睡在藏身洞里,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此时,敌人的地面攻击已经停止了,大王庄前沿阵地里的战士,有懂技术的就把被击毁的敌坦克潜望镜拆下来,当望远镜玩,透过潜望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赵庄十分冷清,敌人明显少了很多,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看来敌人已无力再攻。每天按时来的飞机,空投的物资也少了很多。到了下午黄昏时分,双堆集西南方向响起一片枪声,62团后勤包扎所发现敌坦克,将电话打到团指挥所,团政委余庆坦让2营教导员吴敬民带人支援。没一会,电话又来了,说,不用了,坦克已经跑了。战后,从通报得知,那是黄维、胡琏等人乘坦克分多路突围,两路被我军歼灭,其中一路的黄维被活捉,副司令胡琏的坦克驾驶员是战车团团长,地形熟悉,逃跑的方向正确,半路上遇到了接应的国民党军队而侥幸逃脱。
双堆集和赵庄的残敌,因指挥官逃跑,放弃了抵抗,62团不费一枪一弹攻占赵庄和双堆集。师里命令62团负责打扫战场,团里将任务交给了2营负责,并告知,打扫完战场何处宿营,团部临时通知。当晚,从下半夜开始,枪声不断,那是二野部队缴获了大量美械装备,拿到这些枪械的中野战士非常兴奋,不停地试枪试弹,洩光弹映照得半边天都是红的,直到第二天下午清扫战场基本结束,枪声才渐渐的停下来。消耗的弹药足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齐装进场,空装撤离。16日上午,62团2营奉命打扫赵庄、双堆集战场,此时的赵庄、双堆集按说应该空无一人,可奇怪的是仍有一、二十名瘦骨嶙嶙的老人从赵庄庄内出现,不知道这二十几天,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在赵庄,断墙后面尸体成堆,那些人不是从火线上抬下来的,而是是先伤后死,这些人都是在前线受伤,然后爬回赵庄,住进破房子,一得不到救治,二没有食物,只能等死。有的在临死前,苟延残喘,找不到食物,就吃自己同伴的尸体。没有炊具,用钢盔,没有柴草,用人骨,煎煎煮煮就啃,就往肚子里填。钢盔里有人肉,头、手、脚丢在一边,也有个别伤残者还活着,惨不忍睹。赵庄村内除死人(包括饿死的),就是伤者,基本没有完人在断垣内。
在赵庄中部的北边,西连双堆集东有一片洼地,像是干涸的水塘,面积约二、三亩。十八军被包围后,将所有的军马都拴在这块洼地内,钉了许多排拴马桩,能拴几百匹马,但所有的拴马桩上都没有马,地上留有马头、皮、蹄、骨等残渣,马全被饥饿的士兵杀吃了。村边上煮马肉的火坑、锅、盆、勺,比比皆是。这都是抢不到粮食,或者食物不足的人干的。
负责打扫战场的连队,将随身武器在负责区域内集中放置后,分散打扫战场。刚刚干了一会,国民党的重型轰炸机群(B-24)来了,第一批有两个编队,每个编队九架飞机,来了三次,每次三架一组,第一批向地面投的燃烧弹,欲焚毁遗留的汽车、大炮等重装备,后两批投的炸弹。负责赵庄区域的是六连,武器、背包被大火吞噬一尽,六连当时是全副美械装备,也是全营装备最好的连。到了下午,即将结束清扫战场准备撤出时,望着堆积如山的枪械装备,六连干部提出是否可以请示上级烧毁的武器同武器对换,2营教导员吴敬民没有同意,说服6连必须坚决执行总前委命令,战斗中缴获的所有武器,一律移交给中野部队,不准隐藏,不准更换。他反复做6连干部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的解释说,华野打了许多歼灭战,本来装备就很好,又歼灭了黄百韬,眼看还要歼灭杜聿明,武器装备自身都用不了,何必还在双堆集拿走一支枪呢。损失的武器,回到后方,师、团能够调剂解决。也不要请示团里,而且请示也不会同意的;何况我们这里也没有电话,就是派通信员去也来不及了。做通了六连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6连空着手撤出了战场,直到渡江战役前,六连在在江北扫清桥头堡,打了裕溪口、二坝,歼灭了敌人,武器才重新配齐。
这件事不仅充分体现了两大野战军团结战斗的深厚友情,同时也反映出21师部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62团从地方部队升级到主力部队仅仅一年多,其军政素质的提升是巨大和迅速的。
清扫完战场,部队在双堆集附近停留了1天后,从双堆集往蒙城的公路向北转移,走了20多里路,路边看见两辆坦克,前面一辆坦克贴了一张白纸,写着“黄维所乘坦克”,旁边立了一个牌子,“黄维在此被俘”。至此,我师在双堆集歼灭黄维的任务圆满完成。
回顾双堆集战斗,21师各部队表现得极为出色,尽管部队刚打完徐东阻击战,部队人员不整,但战斗意志不减,面对敌军王牌军敢打敢拼,敢于胜利。在面对敌人近似疯狂的反扑面前,在面对敌人穷尽一切的防守面前,始终勇往直前,直至取得完全的胜利。
21师部队在战斗力提高的同时,政治素质同样得到锻炼,面对堆积如山的装备,能够做到坚决执行命令,宁可自己空手离开战场,也绝不违反纪律,使得部队军政素养得到扎扎实实的锤炼,在日后部队撤编时得到充分体现尖古堆的战斗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再次感谢吴敬民、庄正,赵启民,成钧等诸位前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录。才使得尖古堆战斗得以真相大白。
资料提供:吴金京 谢子展
整理:谢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