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县长牛连文:烽火岁月中的不屈脊梁(文/牵牛星)

牵牛星 发表于2025-04-23 21:03:01

在我年幼时,就常听父亲讲起他在聊城、在鲁西北的抗战岁月。那是一段生死考验的艰难时光,也让我对那段历史、对父亲,心底满是敬畏怀念。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尊严浴血奋战的前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临危受命,初撑聊城局面

1940年9月,正值中国抗战最为艰难之际,范筑先将军英勇牺牲,鲁西北抗战局势遭受重创。日寇肆意妄为,铁蹄践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彼时,冀鲁豫边区周围日军兵力达5000多人,还有日伪军2万余人,他们安设240个据点,将鲁西根据地团团分割包围。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父亲牛连文临危受命,被党组织任命为聊城抗日县长。他深知责任重于泰山,仅带着一个警卫员、一匹马和一杆枪,毅然决然地奔赴聊城上任,身影在荒芜道路上坚毅而挺拔,心中怀揣着让聊城重燃抗日烽火的坚定信念。 

初到聊城,父亲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整个县没有一个完整的区政权,地方武装力量仅有一支几十人的县大队,不仅人员稀少,装备还极为简陋,且缺乏战斗经验,几乎毫无战斗力可言。 

但父亲没有丝毫退缩,他明白,若想改变这艰难现状,必须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于是,他带领新生的革命政权,向老百姓耐心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告诉大家唯有团结起来、拿起武器,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时,四处招募有志青年加入抗日队伍,亲自训练新兵,教他们如何使用武器战斗。不仅如此,父亲还带领县大队开展游击战,运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攻打敌人据点,主动出击打击日伪军。他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次次粉碎了日伪妄图毁灭抗日根据地的罪恶企图。

 据父亲回忆,那时每天都有大小战斗,晚上大多在青纱帐中露宿,睡觉时也手摸着枪,时刻准备战斗。尽管鬼子多次疯狂扫荡,他们数次险些被捕,却总能依靠人民群众虎口脱险、勇敢突围。父亲深情地说,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有了他们的一切,包括生命。起初对鬼子进攻的战斗规模都很小,但每一次胜利都像一颗火种,点燃了聊城百姓心中的抗日热情。老百姓奔走相告:“我们的队伍还在,八路军还在!”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的决心。

 扭转聊城局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聊城的抗日形势逐渐有了明显好转。父亲他们成功建立了4个区抗日政权,这些政权如同坚固的堡垒,组织群众、筹集物资、传递情报,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地方武装力量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300余人,已然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劲旅。

奔赴巨南,再挑抗日重担

1942年,巨南地区的抗日斗争陷入最艰难的时刻。巨南的日伪军聚集了1万多人,兵分60路对巨南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此时,父亲被任命为巨南五县(巨野、菏泽、金乡、嘉祥、成武)联合办事处主任,带领五个县的人民奋起抗日[1]。

他们经常深入游击区,积极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思想,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不断扩大新区,还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使得巨南地区武装力量达到三四千人。随着巨南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日伪军加紧了对巨南的进攻,除多次扫荡外,还安插了许多据点。父亲他们紧密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打了许多漂亮的战斗。

1941年10月,八路军包围羊山集并发起进攻,父亲和战友闫竹林带领五县指挥部及各县地方武装协同作战。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毙伤伪军54人,俘获伪军280人,缴获步枪250支,子弹7000余发,进一步扩大了巨南抗日根据地[3)。

1942年,日军实行碉堡政策,巨南地区的日伪军多次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父亲他们采取“走出去,打进来”的灵活战术,不再固守一村一寨,与日军巧妙周旋开展游击战。各村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民兵自卫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1]。

巧施妙计 智斗鬼子

同年12月,父亲率领自卫队员行军途中与日军的一个中队相遇。日军见我军人数不多,便拼命追赶。父亲带领自卫队员边打边撤,巧妙地甩掉敌人,来到蒋海。蒋海的自卫队员要求出击歼敌,父亲一面安排自卫队员分头做群众工作,一面做好转移准备。

根据侦察员报告,得知鬼子还在继续追赶。父亲当机立断,决定利用机会把鬼子引到孟海村去,那里住着顽军第七师,正好让他们“狗咬狗”。

当晚,百姓和部队都安全转移,只留下蒋来让等五位同志在村里执行任务。半夜,日军一大队人马进村,蒋来让从容应对,他学着日本兵的腔调说:“八路大大的有,一个师部下午走的,就住在孟海村,离此不远。”日军指挥官听后,抽出指挥刀,带着日军浩浩荡荡向孟海扑去。

蒋来让等五人见日军走后,抄小路跑到孟海的一个水坑旁埋伏下来。不一会儿,日军来到,他们朝日军方向猛烈射击,又向孟海村里扔了几颗手榴弹,然后顺着小路返回来和父亲他们汇合。日军以为围住了我军主力部队,拼命往村里进攻,顽军第七师以为主力被包围,也硬着头皮还击,双方越打越激烈,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

拂晓时分,日军攻进村内,才发现上当。这一场混战,双方各伤亡80余人,日军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非要亲手劈死报信人,可报信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小鬼子这下真是尝到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滋味,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垂头丧气地离开孟海村(1)

灵活作战,破坏敌人交通

父亲不仅是优秀的指挥员,更是勇敢无畏的战士。在抗日战争中,他们凭借游击战灵活的战略战术,在青纱帐中神出鬼没,以小博大,不断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下,父亲带领着民兵自卫队,经常以隐蔽突袭的方式配合正规军对敌人的铁路、公路进行破坏,挖路基、割电线、炸桥梁、平围墙、阻河道,让敌人的交通陷入瘫痪。根据地军民以惊人的胆略和智慧,在人民战争的宏大舞台上,书写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壮丽篇章。

肃清匪患,巩固抗日后方

1942年,巨野地区土匪横行,给聊城的抗日局势增添了不少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巨野有18股土匪,人数多达2000余人。这些土匪明火执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严重威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对抗日政权构成极大威胁。

父亲深知,若不尽快解决土匪问题,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于是,父亲首先召开了五大村村民大会,向百姓宣布剿匪办法,又召集土匪活动区域的村长开会,详细讲解剿匪计划。之后,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对土匪的活动进行详细侦查和分析,制定了周密的剿匪计划。

在剿匪过程中,他们采取分化瓦解、各个突破的策略,对罪行较轻、愿意改过自新的土匪进行劝降,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对于顽固不化、罪大恶极的,则坚决打击。父亲带领地方武装力量对土匪的据点进行了多次突袭,成功消灭多股土匪。

坚守信念,诠释党员担当

在解决土匪问题的同时,父亲一刻也没有忘记抗击日寇的重任,他带领抗日武装与日寇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父亲哪里艰苦就去哪里,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从馆陶到聊城,再到五县联办,党总是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他就像一位无畏的开辟先锋,又似一名勇往直前的勇士,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但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始终坚守信念,从未放弃。 

父亲一生清贫,为人低调。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有泛黄纸张写成的自传和一些材料。从那些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党的无比忠诚。然而,对于自己的功绩,他却总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我们只能从他的回忆、战友的讲述以及组织的相关文章中,看到他那坚毅的身影。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过去80周年,但父亲在聊城、在鲁西北的那段热血抗战岁月,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的英勇事迹在百姓心中成为了不朽的传奇,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记得那位让鬼子闻风丧胆的牛县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他和无数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政协文史馆.莒南五大村的抗日反顽斗争[文献类型待补充].

[2]《烽火春秋》.中共巨野抗日组织政权武装的建立[文献类型待补充].

[3]聊城市档案馆.聊城百年先锋系列人物,38,颜竹林[文献类型待补充].


浏览:4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牵牛星
    牵牛星
  • Chief
    Chief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