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经历---横渡嘉陵江 石丹玲
1966年7月,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这一壮举激发了全国上下对游泳运动的热情。毛主席曾号召:“游泳是一种与大自然斗争的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海中去锻炼。”响应这一号召,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游泳活动。重庆市北碚区紧跟时代步伐,不甘示弱,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横渡嘉陵江活动,吸引了众多游泳爱好者的目光。嘉陵江,作为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的嘉陵谷而得名。它自北向南贯穿北碚区,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达753.2平方公里,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
424部队(即解放军通信兵重庆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或424)作为当地驻军,也积极投身于这一运动。学校决定吸纳一部分干部子弟加入横渡队伍,旨在通过这一活动锻炼和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游泳教员,同时也是424部队的军体教员,满怀热情地鼓励我们这些学校干部子女勇敢地参与其中,体验与大自然搏斗的乐趣。以宋惜光为首的4名男生(校务部副部长之子宋惜光,政治部副主任之子李继川,副政委之子陈晓来,校务部副部长之子张玉林),以及4名女生(副校长之女我,校长之女张梅梅,校务部副部长之女宋小丽,训练部副部长之女周云峰)荣幸地加入了学校的横渡队伍,参与了嘉陵江的横渡活动。我们是唯一一支既有子女参与又包含女性成员的部队单位。我们八人中,年龄最大的是15岁的宋惜光和我,最小的则是宋惜光11岁的妹妹宋晓丽。
为了确保安全和效果,教员带我们前往北碚嘉陵江边,详细勘察了水温、流速,并亲自下水体验,毕竟我们之前只在游泳池游过泳。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次横渡嘉陵江的难忘经历:那是一个阳光炽烈的日子,嘉陵江北碚区码头两岸热闹非凡,锣鼓声震天响。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我们学校作为解放军代表队的先锋,率先下水。队伍前方高高举起一块横幅,红布上赫然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四二四部队”。我们八人位于队伍中央,周围有学校的军体教员和游泳能力出众的学员们严密保护。正值嘉陵江的丰水期,江面宽度已超过1000米。在指挥船的引领下,我们队伍井然有序地向对岸游去。我看到父亲身着军装,在指挥船上挺立,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我们。江风轻拂他的衣角,军帽上的红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安全感,无惧地勇往直前。
当我们游至江心时,遭遇了漩涡的挑战。我注意到阿来(陈副政委的长子)似乎体力不支,被拉上了船,而周云峰未能游完全程,情绪低落至落泪。我顺利抵达了对岸。但心中那份意犹未尽的冲动驱使我转身,再次向水中游去。父亲见状,急忙呼唤边上的教员将我拉上了岸。父亲随即脱下自己的外衣,温柔地披在了我的肩上。
船只掉头返航时,我们八位孩童坐在船上,我依偎在父亲身边,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我们在江风中尽情地欢笑着,大声地呼喊,仿佛要将所有的快乐都释放到这片广阔的天地间……这是一次难忘的冒险经历,它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也磨砺了我的意志,成为我终身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