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纪念铁十师的老红军师长李兴弟和夫人新四军老战士许萍(二)

hanrenqiao 发表于2025-07-08 20:13:42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纪念铁十师的老红军师长李兴弟和夫人新四军老战士许萍(二)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1960年

1月26日,根据兵党委电示,经师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铁十师科学技术委员会,李兴弟任主任,尚志功、張星耀任副主任,孙祺荃等13人任委员;成立铁十师安全委员会(撤销原安全监察委员会)、何海如任主任、王清潭、张星耀任副主任,郭连恒等8人任委员。团一级亦成立相应的组织。

1960年6月至1961年3月,李兴弟师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第一期学习,院长叶剑英,政委李志民。

学习时间,李师长仍然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和工作。

10月17日,政委张少华、师长李兴弟去北京参加兵部党委扩大会议。

 

1961年

3月24日,政委张少华,师长李兴弟去北京参加兵部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学习讨论罗瑞卿总长对铁道兵施工、训练的指示。

5月23日至25日,师在涞水召开二届十一次党委扩大会议,师长李兴弟传达兵部首长关于“十师执行京原铁路张娄段任务指示”,介绍了张娄段工程概况和特点,会议研究讨论了执行这一计划的具体安排,决定师、团二级设立设营组,赴京原铁路进行线路勘察,调查社情,部署部队设营事宜,会议总结了进入新区以来开展军训、两忆三查、四好运动和调研工作的情况,提出了下半年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9月18日,师政委张少华、师长李兴弟、政治部主任张星耀去北京参加兵部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创造四好连队运动的经验。

11月13日,师在良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和三届一次党委全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45人,政委张少华总结1958年11月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党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副师长尚志功作了监察工作总结,参谋长王清潭对1961年的军训工作进行总结,张星耀做了关于创造四好连队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何海如做了后勤工作总结,会议通过了在全师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大力开展“四好五好”运动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常委会和监察委员会,张少华任书记,李兴弟任副书记,张星耀任监察委员会书记,王清潭任副书记。

 

1962年

8月13日,师长李兴弟在北京铁道部司令部向参谋长何辉燕汇报部队调动情况,经兵部研究同意,师在良乡设留守处,师机关移防甘肃永登(后未移防,仍驻良乡),调出土方机械40台去西北,其余集中封存在河北高碑店仓库。

12月21日,政委张少华、师长李兴弟在北京参加兵部召开的二届二次党委会,传达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周总理关于扩编铁道兵的指示,听取了党委和监委的工作报告。

 

1963年

4月10日至12日,师在良乡召开三届六次党委全会,检查了一季度的工作,专题研究了西北工程任务安排和兵力部署;副总工程师孙传芳对海克段和海湖支线工程进行划分,师长李兴弟布置了二,三季度的工作,主要是开展“五反”运动,厉行节约,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5月27日,师长李兴弟去北京向李寿轩司令员汇报十师移防西北后的施工生产和补兵移防情况,提出了十师机关月底移防青海西宁,在良乡设留守处(由参谋长王清潭主持工作)的计划,李司令就施工、部队扩编、经济核算、材料供应、农副业生产和“五反运动”做了10点指示。

8月2日,师在西宁召开干部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干部的鉴定问题,决定尽快对“五反”运动的案件进行查证、落实、定案,争取月底结束,全面转入干部鉴定工作,师长李兴弟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

9月15日,师长李兴弟随工作组深入海克段和海湖支线,逐点逐段检查工作质量。

11月9日,师长李兴弟代表铁十师同兰州铁路局局长苏华正式签订兰青线海克段和海湖支线新建铁路施工合同书,合同规定,两线于1964年9月底竣工移交。

 

1964年

1月20日,师长李兴弟与兰州铁路局苏华局长签订兰青线海克段和海湖支线1964年度包工合同。

4月30日,奉中央军委命令政委张少华调国防科委第21训练基地研究所工作,铁道兵政组字47号令,免去张少华十师党委书记职务,李兴弟任党委书记(原任副书记),副政委徐冰任副书记。

6月1日至3日,师四届一次党委全会选举李兴弟任书记,徐冰任副书记,尚志功、肖戈任监察委员会正、副书记。

7月10日,师在西宁召开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四十六团十连、四十七团二连、四十八团十连、四十九团仓库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师长李兴弟参加会议并做了指示。

7月20日,师长李兴弟、副师长尚志功、后勤部长郭连恒同前来西宁的总后大同办副参谋长王子月就四十七团在内蒙旗下营的施工进度、领导关系、机械车辆管理使用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六点协议。

8月10日—14日,师在西宁召开四届二次党委全会,副政委徐冰传达中央关于修建西南三线铁路和东北林区铁路的有关指示精神,总结了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工作,副师长尚志功汇报了上半年部队行政管理和党的监察工作,肖戈主任就上半年开展四好连队运动及初评工作作了发言,党委书记李兴弟对下半年施工和管理教育做了布置,会议作出了《进一步开展经济核算工作的意见》的决议。

9月15日,师长李兴弟,副政委徐冰在北京参加兵部党委召开的三届二次全会(扩大)着重讨论部队再次扩编、整编和迎接新任务的问题。

11月8日,铁道兵政委崔田民、副司令员郭维成到九里师机关检察工作,师长李兴弟汇报了移防和三类工程施工情况,崔政委、郭副司令员就建军、建路、建章等问题作了指示,要求十师遵循三高一低(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低造价)的筑路方针,按“从难、从严、落实、过硬”的八字要求,完成三大任务,针对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

李兴弟师长在成昆线的工作照,大校军衔。

11月17日,遵照兵部10月23日电示,师下达组建铁道兵第五十团命令,该团归十师建制,代号8775部队,机关驻峨眉县马嘶溪,团长陈友国,政委徐守华;抽调四十六、四十七、四十九团各一个营,归五十团建制,李兴弟代表兵部为该团授予军旗一面,11月20日正式办公,12月中旬组建完毕。

 

1965年

8月10日,师长李兴弟、副师长尚志功、副政委徐冰在北京参加兵部党委三届四次党委全会,学习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搞好连队秩序的规定和抽调干部参加地方四清的指示,研究讨论了下半年落实四好,加强战备施工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在会议期间接见与会人员。

9月20日,铁政干字第178号,奉国防部第795号转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令:任命尚志功为十师师长(原为副师长),徐冰为政委(原为副政委),免去李兴弟十师师长职务。

1955年8月至1965年9月,李兴弟师长主持铁十师工作时间,铁十师一共参加的工程:

铁路干线:

鹰厦线、南福线、青藏线一期(泉吉峡—格尔木段)、京原线(张仪村—娄水口段)、兰青线(海晏—克土段)、成昆线(吴场—金口河段)。

铁路支线、清(水)—绿(园)支线、和(平里)—碱(湖)支线、海湖支线(克土—青海湖)。

铁路专用线建设:兰(溪)—铜(官坝)线(新安江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二二一厂铁路专用线(厂内线);青办西宁铁路专用线;国防五院3号、4号、506号、505号铁路专用线;新疆哈密984油库专用线股道延长线;官厅车站临时货用专用线。

配属施工的铁路线:

 

配属铁八师担负江西向塘—乐安铁路线施工;配属铁七师兰考—坝头铁路专用线施工、广武—花园口黄河防汛专用线抢修;

 

公路:

龙过公路、龙羊峡施工便道和便桥以及悬索桥部分基础、总后大同办旗口公路。

国防房建和洞库工程:

国防五院二分院房建;总参测绘局洞库;山西赵县兵部科研所房建;兵部绵阳学校房建;京西宾馆施工。

 

战备值班:

赴金华(六十师)、厦门(九十三师)充实值班部队。

军马场基建和农牧业生产:

四十六团接管甘肃山丹军马场、四十七团接管青海贵德军马场、四十八团接管新疆伊吾军马场。

农场基建和农牧业生产:

创建铁十师东北农场;接管青海布哈河农场;创建布哈河养猪场和青海湖捕鱼队;军委办公厅河北各农场农副业生产。

 

水利工程:

 

易县马头水库加固工程;周口店崇各庄水库漫河引渠工程;房山大宁车干渠工程。

还有个别绝密工程,听说但是铁十师史册上没有做记录,李兴弟师长肯定是知道的,可惜我们已经没有机会采访他了,遗憾遗憾。

李兴弟师长是西路军的老红军,这支红军部队折戟大西北,牺牲惨烈。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戎马一生的老红军又重新回到大西北,领导部队在大西北参与了多个两弹一星工程,领导部队参与了世界最难修的两条铁路——青藏铁路、成昆铁路。我想,李师长的心中有多少壮怀激烈!

许萍阿姨和我妈妈关系很好,记得我在川医读书的时候,每个月有一个周末可以回家,几次回去都看到李师长的孩子在我家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如、顽皮。妈妈给我介绍这是李师长家的老几老几,我常常分不清楚。许阿姨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操着一口吴侬软语,非常亲切。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温婉可亲的阿姨,原来也是战场上过来的。

她是江苏盐城人,1939年在兴华县老家参加妇联,次年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三师文工团工作。1944年和时任新四军江苏盐城总队副总队长的李兴弟结婚。那时候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新四军的“李矮子”。“李矮子”是新四军文工团女兵许萍心目中大大的英雄,于是成就了一个美女配英雄的美好姻缘。

 

许萍阿姨1946年随大部队参与东北战役,1947年部队成为东北野战军护路六团,她担任过团卫生队队长。1951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随李师长参加组建铁路工程总队,此后她长期从事政治工作。

许阿姨回忆在战争年代,部队整天打仗,没有时间休息,很长时间没有衣服换,部队领导当心战士身上生虱子,就要求不论男兵、女兵都理光头,这样战场上负伤了也好包扎。有时几天几夜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当时她们的愿望是能好好睡一觉,吃一餐饱饭,那就太幸福了。

李兴弟师长入朝参战后,许阿姨留守后方,在北京前门铁道兵留守处第一队任支部书记。她既要工作又要独自抚育三个孩子,过渡的劳累使她在怀孕7个月时就在家中早产下第四个孩子。由于留守处的医生没有接生的经验,婴儿被感染了,出生3天后就发高烧40°以上。寒冷的夜晚许阿姨独自抱着孩子去医院抢救治疗,身边没有亲人照顾,月子里吃了不少苦头。

1959年,铁十师正在西北修建沙漠铁路清绿支线、青藏铁路泉吉峡至格尔木段,条件都非常艰苦。为了支持李兴弟师长的工作,支援前方的铁路建设,许阿姨放弃了大上海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带领子女们来到了陕西宝鸡铁道兵家属基地。

1960年12月,因经济困难,铁十师奉令撤离西北,移防至河北涞水一带,家属基地也从宝鸡迁至河北涞水。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部队的粮食供应也很困难,铁十师在格尔木施工期间,军粮都不能保证调拨,战士们饿着肚子施工。家属们的生活也很困难,也吃不饱肚子。李师长要求全家在全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靠自己的劳动解决吃饭问题。许阿姨带领孩子们开荒种地、养猪、养鸡,共渡难关。在农村上小学的孩子们,放学后就去山上打猪草。许阿姨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了艰苦为荣的思想,为此,她们的家庭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即使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形势已经不错了,许阿姨依然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自己种菜丰衣足食。

如果说李兴弟师长在结婚前的戎马生涯是一段英雄故事,那么李兴弟师长结婚后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就要感谢许阿姨的全力支持。他们是一对和谐的革命伉俪,他们心中有着同样的激烈情怀!

回忆李师长和许阿姨的生平,不由自主地会回忆起我的父母。

许阿姨和我妈妈关系很好,也可能与她们作为军人妻子,都经历过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在后方独立支撑家庭的各种困难。我父亲在铁十师工作三十年,我母亲三十年没有随军,她是妇产科医生,要值夜班要接生,工作强度大责任更重大。她独立支撑了三代十几口人的一个大家庭,她吃过的苦,坦诚地说,我可能是承受不了的。铁道兵的家属们不论是随军的还是没有随军的,都很不易,很不简单。

我父亲很敬佩李师长,首先源于李师长的老红军经历,经过了战争的淬炼,还源于他们在工作中的相交相知。

1955年李师长到铁十师主持工作,那时候我父亲也在师机关,任师计划科科长。计划科是做工程预决算的,这是一门精细的科学。父亲说:“李师长在工程预算上,在现场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和水平上,比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人都在行”。父亲赞誉李师长是铁道兵有名的“土”工程师。李师长虽然没有学过土木工程专业,但是在护路军、铁道纵队、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成长为能够指挥专业部队的领导。

这样一对相知的老战友,颇有些惺惺相惜。无独有偶,他们的遗嘱都差不多,是不是生前商量过的呢?

李兴弟师长2000年去世,享年87岁。他的遗嘱是:1、生病期间不要告诉在外地工作的五个儿女,不要影响他们的工作,他们安心好好地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2、病重时就不要治疗了,不要浪费国家的医疗费。3、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我悄悄的来到这个世界,也要悄悄的离开这个世界。4、遗体献给国家医学事业。

 

七年后我父亲去世,享年93岁,父亲的遗嘱也是一样:1、不通知外地的亲友,不要影响外地亲人的工作学习。2、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做遗体告别。3、遗体做科学研究,4、向周总理学习,不土葬,骨灰洒在江河里。

他们那一代军人,真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许阿姨是这四位老人中最长寿的,享年101岁。她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变迁,她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艰苦创业的年代,她见到新中国的快速发展,她享受到了良好的医疗条件。

希望李师长、许阿姨能够和我的父母在天国相聚,继续聊天摆龙门阵,继续做好战友好朋友!


浏览: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Chief
    Chief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