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三)

梦梦 发表于2025-09-04 11:24:09

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开辟卫东地区

卫东地区指临清、丘县、馆陶、清平、夏津、武城、恩县、平原、高唐、禹城等县,后又称运东。原为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3710月国民党政权南逃后,第六区专员范筑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将第四区行政代管起来,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则归鲁西北特委领导。

1938115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由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开赴河北省南宫。2月上旬,张霖之派张承先赴南宫与东进纵队联系。张承先向陈再道、李菁玉等汇报了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形势,要求八路军协助开辟卫东地区。215日,东进纵队抽调3个连组建了八路军津浦支队,孙继先任司令员,王育民任政治委员,东渡卫河,进入卫东地区的武城、夏津、恩县、高唐、平原一带,破袭津浦铁路,帮助地方党组织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张承先随津浦支队配合开展工作。津浦支队先在恩县西八里庄短暂停留,夜袭了黄河涯车站的日军,扒掉一段路轨,后以恩县旧城为中心,开展抗日活动。在恩县境内消灭了民愤极大的土匪孔宪圣(外号“孔三滚子”),俘敌百余人,缴获枪百余支,开辟了卫东抗日根据地。

随着卫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在津浦支队的帮助下,张承先与恩县的马诚斋、刘子蔚,禹城县的尉景平、王禄清(王克寇)、于曼青、杨中一,平原县的赵毅,夏津县的杨真、刘君雅、史辉等中共党员取得了联系,聊城第六区政训处还派彭天琦、郭鲁、朱穆之来这一带配合津浦支队工作,使这一带的地方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2月底,中共恩县县委建立,马诚斋任书记,并建立了恩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和八路军一二九师恩县武装工作团,均由彭天琦任主任和团长。3月,中共平原县工委成立,赵毅任书记。

随着卫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各县迫切需要大批的干部。在津浦支队的掩护下,19383月,张承先在恩县旧城创办了八路军军政干部学校,并任校长,朱穆之、郭鲁、王化先、尹承义等讲课。军政干校招收卫东各县抗日青年,进行短期军事、政治训练,再回当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并从中发展党员,进行建党工作。干校先后举办了3期,共培训学员300多人。这些学员大都成为卫东各县建立或扩大党组织、加快根据地建设的骨干力量。

津浦支队对卫东根据地的开辟,使鲁西北与冀南联接起来。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根据中央北方局的指示,1938320日,冀鲁豫边区省委在南宫成立,鲁西北特委划归冀鲁豫边区省委领导,进一步促进了卫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4月,根据恩县县委的指示,白金荣率部参加了津浦支队,被编为一个营,使津浦支队由初来的300余人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5月,中共武城县工作委员会成立;武城、恩县、夏津、平原、齐河战地动员委员会成立;禹城青年救国会和齐河县教职员抗日联合会成立。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进入又一个发展高潮。5月,恩县县委建立了恩县抗日游击大队,孙仲伯任队长,刘子蔚任指导员;夏津县进步青年吴忠、侯润生在拐里建起四五十人的游击队,属津浦支队领导;共产党员孙廷祯协助尹文昌在肖里长屯组建了游击队;齐河河北特支指示吴梦观到九区组建起游击队。吴梦观、陈杰还率十几名青年到南宫八路军一二九师驻地参观学习,聆听了一二九师陈再道、宋任穷等首长关于抗战形势和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报告,参加了军事训练,政治、军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九区游击队的政治、军事素质,成为这一带抗日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随着卫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国民党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也恢复起来。19385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任韩多峰为第四区专员。韩多峰原为冯玉祥的西北军将领,为人正直,富有爱国思想。他与范筑先有西北军同僚之谊,在家乡东平县共产党员吕振华的陪同下,到清平第四专署机关,途中先到聊城会见了范筑先,二人一致表示要并肩携手,共同抗战。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山东代表张霖之指示陪同韩多峰来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和韩多峰团结抗战。韩多峰到达第四区后,将专署机关从清平迁回临清,首先与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领导人进行了会谈,达成了共同抗战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为了帮助韩多峰尽快打开卫东地区的抗日局面,为韩多峰输送了大批共产党员。其中:有聊城第六区政训处派往第四区的共产党员解彭年、朱穆之、杨固(女)等;有冀鲁豫边区省委派遣的苏卜光、任光亚、李敬之、李唯真(张素曦)、李一平等;有鲁西北特委和东进纵队调派的郭鲁、白光(韩哲一)等。共产党人帮助韩多峰建立了第四区政治部,赵效三(后为郭鲁)为主任,解彭年、朱穆之为副主任。

盘踞和横行于平原、恩县、夏津、高唐、禹城一带的李俊兰(外号“胖娃娃”)、张栋臣、李彩题等部,是地方土杂武装。他们趁火打劫,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是严重阻碍卫东抗日根据地的敌对势力。其中李俊兰部有6个大队,1000多人,流窜于恩县六区、平原四区和五区、夏津四区交界地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极其凶狠残暴。老百姓饱受其苦,恨之入骨。为消灭这股顽匪,八路军一二九师更大规模地再度开辟卫东。193867日至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689团、769团、东进纵队一团永兴支队(曾国华支队),东渡卫河,到达夏津、平原、高唐一带,津浦支队紧密配合,在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的统一指挥下,对李俊兰部发起了围歼战。李匪在平原柳庄一带几个土围子里负隅顽抗,经过激战,八路军攻下大白布屯、黄庄和柳庄,毙敌200多人,俘虏15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击溃这股匪徒,八路军声威大震,群众莫不拍手称快,称八路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经此战役,卫东地区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红五月”建党活动和鲁西北特委的建立

鲁西北党组织在领导人民群众抗日斗争中,十分注意党的发展。中共鲁西北特委从抗日战争开始,就积极同各县共产党员联系,在领导各县共产党员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同范筑先、韩多峰等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活动中,首先注意党的建设,建立地方党的组织,在抗日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193711月,中共禹城县委成立,马凤元(马毅之)任书记;12月,中共河北(黄河以北)特支成立,孟若玄任书记;19382月,以马诚斋为书记的中共恩县县委成立;3月,武城在清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武城党支部;同月,中共平原县工委成立,赵毅任书记;夏津的共产党员杨真、刘君雅、史辉等也积极开展党的活动,陈剑还在夏津动委会中建立了党团支部,陈剑任书记;郭鲁、王新等共产党员则在驻故城县郑家口的国民党六十八军胡和道部做统战工作。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开辟卫东后,开办了八路军军政干校,培训了大批抗日青年,成为党的后备力量和抗日骨干。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成为卫东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

为进一步迅速扩大党的影响,壮大党的队伍,19385月,冀鲁豫边区省委发动各地开展“红五月”建党活动,大量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鲁西北特委按照省委的指示,乘卫东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形势,凭借广泛发动民众的良好基础,广泛开展起“红五月”建党活动。并遵照省委的指示,将党员的发展对象由知识分子转移到农村农民中。

抗日战争之前的鲁西北,各县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大多数是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上学求知,见识广阔,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先锋战士。而鲁西北的农民,在封建黑暗势力压榨下,终日局限于黄土地上,男耕女织,传宗接代,以衣食温饱为理想境界,贫穷使广大农民没有文化知识,封闭使广大农民不过问政治。卢沟桥的炮声,震惊了鲁西北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唤醒了鲁西北的农民。在日军侵略、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抵御外侵,救亡图存,成为鲁西北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来,各县普遍建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等。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群众运动,提高了农民的觉悟,锻炼了他们的才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抗日积极分子,有的就地参加抗日活动,有的参加了党领导的各县抗日游击队,这些人较早发展为中共党员。经过“红五月”建党活动,卫东地区的共产党员由抗战初期的200人增加了一倍多。

随着卫东地区党的力量壮大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386月,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决定将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特委改称中共鲁西特委,在卫东地区建立新的中共鲁西北特委。新鲁西北特委在夏津县城女子小学成立,由开辟卫东地区党的工作的张承先任书记,委员先后有张承先、尉景平、马诚斋、黑伯理、郭少英、韩宁夫、刘子蔚、杨中一、魏开荒、彦竹林、王克寇、彭天琦。蔚景平任组织部长,马诚斋、韩宁夫先后任宣传部长,黑伯理任统战部长,赵毅任秘书长。11月,增设民运部,郭少英任部长,刘子蔚任副部长。鲁西北特委领导夏津、武城、平原、恩县、禹城、齐河、高唐、清平、临清、馆陶等县,张霖之任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驻鲁西、鲁西北特委的代表。新的鲁西北特委的建立,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鲁西北、卫东抗日斗争的领导,推动了这一地区抗日斗争的深入发展。

新的鲁西北特委建立后,又进一步加强了发展党员和地方组织建设。1938815日,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召开各特委书记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决定9月为“国难月”,其间要进一步大量发展党员,各地之间开展发展党员的竞赛。鲁西北特委大量发展党员,党员人数增加到数千人,有力地推动了鲁西北地区统战、群众、武装等工作的开展。由于突击发展党员,党员的素质有待尽快提高,还有的地方在发展党员中不能严格执行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入党手续,以致影响到新党员的质量。为此,鲁西北特委从6月起,在夏津城内文庙举办政治学习班,由陈剑负责,培训新党员和各群众团体的负责人。此外,还选送党员、干部到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接受培训,增强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随着党的力量发展壮大,鲁西北各县党的组织进一步健全。19389月,中共夏津县工委成立,陈剑任书记,12月改建为中共夏津县委,陈剑仍任书记。至此,卫东地区均建立健全了县委。各县县委还建立区委,党的基层支部也逐步建立起来,党领导的民众抗日救国斗争深入发展。193877日,在新建不久的鲁西北特委的组织领导下,夏津、平原、恩县、禹城等县较早建立的地方抗日武装,于抗战一周年之际,在夏津县城北大寺合编为冀鲁边游击支队。支队共500余人,八路军一二九师派孙超任支队长,彭天琦任政委,王克寇任政治部主任,刘君雅任供给股长,韩哲一任民运部长,史辉、王茂德、房士贤任参谋。这个支队初名为鲁西北游击支队,又名“孙超支队”、“孙彭支队”。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指出,支队的活动范围不应仅限于鲁西北,于是将支队定名为冀鲁边游击支队。组建不久即开赴张集、腰站一带进行游击战。

鲁西北各县的群众团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9388月,鲁西北特委领导建立了鲁西北抗日同盟会,于子云任会长,彭天琦任副会长,领导成员还有张义有、张仁甫等。各县设抗日同盟分会,部分区、村还设了支会,会员遍布鲁西北各县,会员达8900多人。抗日同盟会在党的领导下,为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做了许多工作。8月,鲁西北特委动员万名群众,协助范筑先所调动的六区司令部14个支队,对津浦铁路德州至洛口段进行破袭,使敌人的交通运输陷于瘫痪,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卫东抗日根据地,壮大了鲁西北抗战的声威。

19388月底,日本侵略军再度进攻恩县、夏津等县,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夏津武装工作团掩护下,中共鲁西北特委机关撤至夏津城西二屯村,领导抗日武装在恩县四女寺、夏津蒋寨等地顽强地抗击日军。10月,日军攻占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的正面进攻,集中兵力转向共产党、八路军的华北敌后战场。11月,日军分3路进攻鲁西北,其中一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从德州出动日军500人向西南进攻。115日,平原、恩县、武城、夏津等县被日本侵略军再度占领。面对鲁西北大多数县失陷后的形势,中共鲁西北特委于1114日在夏津县大张庄召开会议,决定将抗战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党员分散转入农村,以农村为依托开展新形势下的抗日斗争。其后,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张承先派黑伯理去南宫向八路军一二九师汇报失守后的鲁西北形势。遵照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的指示,鲁西北特委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驻临清联络处的名义,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夏津武装工作团的掩护下进驻临清,建立了八路军一二九师驻临清联络处,黑伯理任主任,开展同国民党第四区专员袁聘之的统战工作,并于12月先后在临清和馆陶两次召开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讨论日军占领鲁西北后的形势和党的工作方针,决定依托广大农村继续坚持鲁西北平原游击战争。为方便对敌斗争,鲁西北特委将武城县党的工作联系改变归属,改由抗战以来相互联系密切的清河中心县委领导;特委集中精力领导创建以平原腰站为中心的高、恩、夏、平、禹边区抗日根据地,开辟创建以禹城八区为中心的齐、禹、茌边区抗日根据地;19392月,鲁西北特委又把八路军一二九师夏津武装工作团和八路军一二九师临清武装工作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杨真任团长,在临清以南以西坚持抗日斗争,鲁西北抗日斗争形势逐渐好转。


浏览: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Chief
    Chief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