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洛同志生平传略

莱州警事 发表于2016-01-09 15:25:20
   张加洛(1919—2003),原名张广和,曾用名张罗、宇洛、里加等,掖县西由镇单山村(今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单山村)人。曾任掖县县委书记,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六十二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1932年秋,张加洛高小毕业参加全县会考,在会考作文中写道:“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学生并无例外,学生不可闭门死读书,不问国事。游行喊口号,能唤醒国人的觉悟?还是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抗日宣传,激发人心,用行动推动政府”。1933年9月他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就读,受国内外形势急剧演变之触动,抗日与革命书刊之启迪和学校共产党组织活动之影响,从而培植起抗日反蒋与倾心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先后任“学生救国会”副主席、主席。鲁西发水灾,难民大批来掖,他与进步同学积极组织学生募捐救灾,并直接找到县长刘国斌,提出安置灾民食宿、资助重修家园等要求。1935年底,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他又组织发起声援北平学生运动的活动。
    1936年8月,张加洛中学毕业后前往北平弘达二院就读高中。入学后依然时刻关心时政,竟拿了全英文版的物理、化学、数学等课本到西单旧书摊换取了列宁《“左”派幼稚病》及《两个策略》等宣传革命的“禁书”秘密阅读。一次,国文老师命作《月坛赏月记》,他在文中写道:“敌机天天在头上嗡鸣,哪有心思赏月?”。不久,他在北平的中学同学陈放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随后,他给在莱阳乡师就读的同学吴幸之写信寄材料,鼓动他在莱阳发展“民先”组织。同年10月,在“民先”组织的帮助下,秘密奔赴西安参加东北军学兵队。不久,经吴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派到连队搞政治宣传,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很快建立了党支部。西安事变后,组织决定将学兵全部撤出部队,张加洛返往北平,途中回到掖县,受掖县县委委员李佐长的邀请,到常平仓小学宣讲西安事变真相。随后返回北平,与中共东北局工委接上关系,被组织派往济南参加韩复榘举办的政训班。到达济南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与北平党组织失去联系,期间遇到中学读书时的李勋臣,并一起返回掖县。9月,张加洛再次奔赴济南寻找组织,最后通过在济南的《西安日报》报馆外勤记者邹鲁风介绍,与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委员张霖之取得联系,接受了回到胶东发动游击队的任务。
    1937年10月,张加洛受省委指派,携载有中央北方局关于《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简称“华北决议”)的山东省委出刊的《齐鲁文化》返回掖县,并发展吴幸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联系不上掖县县委的情况下,要执行山东省委指示,必须建立党的组织。于是,张加洛动员李勋臣,加上吴幸之,成立临时党支部,先发展党,再搞武装。已是县委委员的李勋臣,马上将此事向掖县县委作了汇报。当时,掖县县委还没有和上级取得联系,由于县委委员李佐长知道张加洛的历史情况,李勋臣也多次到张加洛家进行考察,于是县委作出决定,让李勋臣通知张加洛到沟东参加县委会议。会议由刚返回掖县的掖县党组织的创始人郑耀南主持,会上张加洛传达了“华北决议”和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直接联系的情况下,又听到了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大家的心里亮堂了。经过热烈讨论和认真研究,县委作出决议:重新登记党员,整顿党的组织;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依靠党,发展党,积极发展抗日武装;恢复党刊,更名《民声》。针对当时的形势,郑耀南提议改组县委,张加洛任书记。会后,由张加洛起草的《华北抗日形势与游击战争》在《民声》上发表,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反流亡”、“反妥协”,带头参加抗日武装,对提振革命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后,掖县党的力量迅速壮大,党的外围武装组织纷纷建立,张加洛与吴幸之在西由一带领导组建了“抗敌前进队”。同年12月,国民党掖县政府垮台,全县十个区队武装各自为政,国民党人赵森堂等也在筹建“掖县民众抗敌前进队”(简称“民抗”)。在这紧要关头,县委决定:首先把共产党领导的各股抗日武装统一起来,吸收“民抗”参加,组成“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简称“民动”)。县委在讨论如何使“民抗”坚决走抗战的道路时,张加洛说“民抗”发展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要发动更多的进步学生参加进去,调整“民抗”的成分。随后,一大批进步青年学生参加了“民抗”。县委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原则》精神,研究了与“民抗”的合作方法。张加洛等按照县委指示,以各股武装组织代表的身份与赵森堂谈判,提出以各股武装组织为单位出代表,组成领导机构,再以人枪多少调整名额的建议,赵森堂当场同意。经过反复协商,决定成立“民动”,并选出由5人组成的领导机构,其中共产党占4席。
    “民动”成立后,县委加快了争取地方区队武装的工作。张加洛亲笔起草《争取区队到抗敌阵线上来》,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安派共产党员秘密打入,进而控制区队,与区队直接进行谈判,坚持“既抓上层,也抓下层,抓到一个再去串连”等办法,经县委研究通过后印发到全党,以指导争取区队的工作。根据县委的分工,张加洛直接参与并成功争取了四区队武装。不久,县委将全县大部分区队武装争取了过来。
    1938年2月,日军侵占掖县,并扶植汉奸刘子容成立伪政权。3月,县委决定发动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推翻伪政权。起义前,张加洛在县委会议上说,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扩军、筹粮、筹款、供给情报,要靠地方党组织配合。县委领导这次起义,要充分估计到起义的困难,从思想和组织上做好起义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准备。为防止起义失败,县委决定由张加洛等组成一个秘密县委,带领一部分党员潜伏地方。一旦起义失败,郑耀南等率起义部队转入山区打游击,张加洛等留在地方秘密开展工作,以利于起义部队和地方党组织互相接应支援。
    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胜利后,在“民动”的基础上,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为扩大抗日宣传,坚定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和决心,张加洛亲自撰写了《抗日除奸宣传大纲》,阐明了三支队的性质、任务和建军、建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军内外进行抗日宣传教育的基本教材。为全面巩固党对部队的领导,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三支队举办了两期政工人员培训班,他还亲自拟定计划,授课辅导,并培养发展党员四五十人。这些经过理论武装的党员政工干部,大部分又分配到各大队、中队工作,加强了党组织对武装力量的领导。
    1938年5月,以张金铭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联合进攻掖县,妄图消灭三支队。在反顽斗争的紧急情况下,张加洛受三支队委托,骑自行车赶赴黄县,向胶东特委报告情况,请求支援。胶东特委认为这是胶东第一次大的摩擦,决定成立了由三军、七、八支队和三支队组成的“胶东抗日联军”,并组成“前敌指挥部”,韩明柱任指挥,郑耀南任副指挥,张加洛任政委,以打击顽军的嚣张气焰。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挫败了各路顽军的进攻,取得了在胶东首次大规模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然而,在三支队内部,赵森堂等人密谋纂夺三支队的领导权。张加洛通过各种渠道,准确掌握了赵森堂对外勾结顽军,对内网罗亲信私拉队伍,妄图于“七·七”抗战一周年之际叛乱的罪证。在与郑耀南、李佐长等紧急磋商后,当机立断,逮捕并枪决了赵森堂等叛乱分子,使三支队成为一支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年8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合编,三支队被编为六十二团及五十五团两个营,张加洛任六十二团政治处主任。11月,六十二团扩编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十一旅,张加洛任政治部主任兼蓬、黄、掖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张加洛被派往延安汇报学习,11月抵达延安,12月入抗大五期学习。1940年11月,被分配到中央军委总卫生部任政治处主任。1941年底,调往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任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1942年7月,中央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改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简称联防军)直属政治部任办公室主任。1944年7月,直属政治部改为直工科,张加洛负责直工科工作并任联防军政治部巡视员及秘书处副处长。其间,他多次深入部队,对部队训练、丰衣足食(可自给程度)、边防河防及军民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 ,为联防军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材料依据。1945年9月,他被派回山东解放区。1946年5月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适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我胶东军民开始自卫反击作战。张加洛先后参加了胶(州)、高(密)、昌邑、潍坊外围及粉碎国民党军对胶东重点进攻等战役。
    1950年11月,张加洛调山东军区政治部任宣传部长。1953年9月,调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任第一副部长,分管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1955年5月,调江苏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兼任江苏省委纪委副书记。同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张加洛在江苏军区工作近八年,为部队的兵役工作、基干民兵建设、部队思想教育、海防工作、备战练兵、生产以及军地关系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精力。1962年10月,张加洛调南京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调任国务院水利电力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级),同年晋升少将军衔。在“文革”中,张加洛受迫害达十年之久。1978年平反昭雪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95年6月离职休养。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来源:中共莱州市委、莱州人民政府)
浏览:157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 红色传人1
    红色传人1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