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八路耿志常的征战生涯

Admin 发表于2016-02-21 20:50:50
  干净整齐的白衬衣、高高束到腰的蓝色西裤,饱满的精神洋溢在脸上……耿志常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1920年,封建顽疾还没有完全褪去,军阀混战硝烟纷飞,动荡社会下,人心惶惶。这一年,山东沂水县,随着洪亮的婴儿哭闹声,耿志常出生了。22年后,他拿起步枪抗战杀日寇去了,这次离开家乡,就横跨了祖国的南北,从沂蒙山区打到东北再翻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梧州。从弱冠之年到如今的95岁高龄,他将自己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白发、皱纹、老人斑……岁月没有放过魁梧的山东汉子,但任凭岁月如何侵蚀外表,耿志常这个伴随中国走过了九十多载风雨的老八路军战士内心依然保持着军人火热的精神。站,要仰首挺胸;坐,要挺直腰杆……
瞒着家人去抗战
  ——“日寇肆虐,不管家人如何阻止我也要去杀敌啊”
  “1941年和1942年是国际法西斯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最为猖獗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媒体人员,耿老慢慢打开记忆匣子,一开始老人只是直直地挺着身体端坐在古色古香的沙发上,经过旁人提点才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
  他一开口便将深埋在记忆里的岁月一一道来,只是一讲到那段抗战日子便会激动起来,浓浓的山东口音仿佛有魔力般,引人认真倾听。耿老话不多,很多时候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前方。
  1942年,22岁的耿志常血气方刚,他目睹了日寇在沂蒙山区的肆虐。国危难,家破碎,人民生命朝不保夕。当时,沂蒙山区的人民纷纷加入了当地的抗日队伍,拿起简陋的武器就去抗击敌军了。可一心想上阵杀敌的耿志常却遇到了选择难题,在家里排行第三的他,在大哥、二哥相继去参军杀敌后,成为帮助父母照顾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两个兄长不能回家的情况下,父母是不会同意他也跟着去参军的。要不要去抗战成为困扰他心头的大烦恼,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最后,他一咬牙狠下心来便瞒着家人上战场了,“我要参加八路军,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打日寇跨越祖国南北
  ——“那时候天天打仗,打得眼都红了”
  沂蒙老区是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是当时中共山东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抗日武装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此地战斗。他们在敌后并肩作战,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从1942到1945年,三年寒暑,战火遍野。耿志常所在的鲁中军区从山东打到东北,他们披星戴月,翻山越岭,伏地挖洞,与敌人打起了游击战和地雷战。
  有人说,那个时候,沂蒙人民的最后一口粮作了军粮,最后一块布作了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也送到了部队。“1939年到1942年,日伪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57次,万人以上的‘扫荡’29次。”耿老右手紧紧握住拐杖,左手却不时挥动着,因岁月的洗礼而下垂的眼角微微跳动着,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似乎曾经侵略祖国大地的敌寇就在眼前,他要继续将敌人搏杀。“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拉锯战艰难的时刻,我刚当上八路军就碰上了日本鬼子极其残忍地在祖国大地上采取烧、杀、抢‘三光’政策。”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耿志常和部队在苦苦探索有效反击敌人的方法,最后他们决定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敌人周旋。“八路军就与日本鬼子打游击战,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同时,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通信联络,围剿小股敌人。”就这样,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耿志常和战友们粉碎了日伪军无数次的“扫荡”。
  “那时候不分昼夜地打鬼子,打得眼睛都红了!”讲到激动处,耿老猛地吞咽一下,吃力地倾身向前拿起一杯茶水喝一大口,接着又挥动着左手,以洪亮的山东口音继续讲述着。他说,1943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同敌人进行反“蚕食”斗争最艰苦的一年。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和封锁,山东军区根据党中央“敌进我退”的方针,提出了“翻边战”,“就是说敌人打进我军这里来,我军就打到敌人后方去。”在这种斗争形势下,耿志常和部队一起深入敌占区展开反“蚕食”斗争,采取游击战术迷惑日寇。我军在情况有利时就出击打敌人,不利时就灵活转移,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割断电话线,围攻敌人的外围迷惑敌人。为了攻打下沂水城,他和战友打了一天一夜,捣毁了沂水城那一片据点,消灭日本鬼子、汉奸一千多人。
  “敌人那么残酷,我们再怕也要勇敢抗击,不把鬼子打出中国如何能安居乐业。”耿老一挥手中的拐杖,大声地说出当时心中最神圣的使命。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了,被日军侵略了整整8年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光明,人民群众绽开了最美的笑容。而在这欢庆的时刻,耿志常依然不忘使命,跟随所在部队挺进东北,投身到伟大的祖国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从白山黑水一直到海南岛。
  耿老与梧州的深厚缘分便是源于解放战争。解放梧州时,耿老所在的部队是第一批冲进城的解放军,“本以为与梧州的缘分不深,没想到的是经济建设时我又来到了梧州。”从此,梧州成为他的第二个故乡。
独立爱干净的老战士
    ——“不要麻烦人家”
  在耿老的心底,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是他最深的思念。面对记者的一句“想战友们吗?”前一刻还在激动地回忆着战争岁月的老人,他突然沉默了,低下头,眼眶充满着泪水,轻轻一句“不说了……”让所有人为之动容。耿老的家里有一份珍藏品,就是他与战友们的合照,照片上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有时候,他会独自一人静静地对着照片凝望,似乎要将心底深切的思念透过照片寄托给最亲爱的战友们。
  起床、洗漱,吃早点、散步……如今的耿志常,已是满头银发,但他生活却很有规律。岁月在他的脸上刻印着满满的痕迹,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风采。
  “不要麻烦人家”是耿老最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将这一句话践行着。以前工作的时候,他从来不会为了家里的事麻烦单位,“小时候,家里有什么事我爸都不会跟单位说,他不愿意让家里的琐事打扰到单位,并且从小就教育我们姐妹几个要独立自主地生活。”耿志常的女儿耿光明说,老人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性格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
  时间总是在慢慢消磨着人们的一切,从意志到身体,可在耿志常身上,除了消逝的青春,其精神思想依然在闪烁着耀人的光芒。他独立、爱干净,一切言行举止都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打水洗脸是他每天必做的事,老人一天至少要洗脸7、8次,每天都穿戴整齐,白色的衬衣上,连折痕都没有,裤子也束得整整齐齐的。
  将近期颐,能够和健在的战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是耿老最开心的事。(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全淦枚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浏览:63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