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韩曙(5)

leo韩 发表于2016-02-23 18:14:37
1936年5月初,红军西渡黄河,回师陕北。七十三师二一九团在延川县马家川进行短暂休整。父亲所在的独立营正式编入二一九团。父亲在二连当勤务员。在马家川,部队发了新的夏装。父亲第一次穿上深灰色的红军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红军战士。年纪大的人,除了和父亲一样穿上了红军军装,戴上八角帽外,都发了漂亮的捷克式步枪,背上子弹带,挂上手榴弹,显得十分英俊威武。父亲因为不到十四岁,年纪小,一样武器也没发到,只能对战友们投去羡慕的眼光。
部队在延川地区休整不到二十天就西征了。从马家川出发,经过永坪,安塞。攻克陕西最北边的边界小镇宁条梁。接着对宁条梁以北的小桥畔实施强攻。小桥畔地处长城以北,是半沙漠地区,到处都是茫茫沙丘。小桥畔是古来的边塞镇守小镇,围寨不大,但有高大厚实的城墙,易守难攻。七十三师奉命参加进攻小桥畔,希图夺取这座边塞小镇,扫清红军西征的障碍,保证红军西征的安全。
部队向守城敌军攻击之前,父亲和连队的炊事班,把做好的饭菜送上阵地。战士们不顾一阵阵狂风吹来的黄沙,把一碗一碗小米饭和酸菜羊肉汤连沙带饭填进肚,为攻击敌人增添一份力量。
部队经过准备,在拂晓时进入攻击出发地,做好最后强攻前的准备。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战士们在机枪步枪掩护下,抬着长梯,冲向城墙,冒着敌人火力,把梯子竖上城墙。爬上去的战士被敌人推下来,有的战士爬上梯子被敌人打下来。因为没有炮火支援,几次冲锋均未奏效。连队战士有的负伤,有的牺牲。指导员吴华夺也负了伤。但他不下火线,依然指挥连队,为继续进攻做准备。坚城难攻,为了避免伤亡,上级决定,暂停进攻。继续做好再次攻城准备。同时,派人进城同对方谈判。虽然我军几次强攻,未能突入城内,但敌人遭受很大伤亡,在我重兵包围威慑之下,经过谈判,对方接受我军提出的条件:保证不与我军为敌,不袭扰我军,并为我军提供粮食和物资;我军保证不再攻城,并撤除包围。
小桥畔战斗是父亲参加红军后第一次参加的战斗,也是第一次在沙漠地带进行的战斗。在他的记忆中,除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精神难忘之外,最难忘的是沙。人的眼睛,鼻孔,嘴巴,耳朵眼,头发,衣服鞋袜,枪管里,枪机里,饭里,锅里,碗里,无处不是沙子。其实宁条梁、小桥畔只是沙漠边缘地带,若是在全沙漠地域进行战斗,必定更艰难。
战斗结束,部队在宁条梁休息了两天,继续向盐池予旺方向前进。离开宁条梁有半天行程是在沙漠中前进。进入沙漠,视线之内皆是黄色的沙丘,看不见人烟,看不见树木,也没有河流,没有水喝。6月天气,在西北不算热,但进入沙漠好似进入蒸笼,热得人浑身冒汗,喘不过气。在沙丘上行军,走一步退半步,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十分艰难。正因为那时沙漠在父亲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70年,在军师干部勘察地形,还有团以上干部集训时,父亲特意要干部们到贺兰山北和榆林以北的的沙漠里做短距离行走,进行小的战术动作演练,亲身体验沙漠行军作战的特点。
下午三四点钟,部队艰难地走出沙漠,眼前是一片荒芜的黄土地,间或看见农民种的谷子和包米,但是看不见村庄。走了一会,连长说到了宿营地了。大家举目一看,宿营地怎么没有村庄,没有房屋?仔细再看,即将要进住的房屋就在脚下。是平地向下掘开的长方型小院,里面有三四个坐北朝南掏开的土窑洞,没有一砖一瓦。窑洞上面有些竖起来的小烟囱,远看只是很小的土尖尖,所以看不见村子。这种下挖式的土窑洞,冬暖夏凉,还可防风沙。西北雨水少,不怕水淹,不怕潮湿。院里挖有水窖井,下雨时把雨水引入水窖保存起来,以便在严重干旱缺水时,供人畜使用。这里没有树木,也没有煤炭,烧饭取暖都很困难。但难有难的办法。老百姓把牛粪做成饼晒干,集攒起来,供烧饭烧炕使用。烧牛粪饼,要用风箱,才能起火。牛粪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它没有化学烟尘,没有碴子,自产自销,不用花钱,经济节约。红军主力继续向西前进,攻占了予旺县,二一九团在予旺县进行了休整。这时虽是夏天,这里只能买到少量的豆角茄子包菜。因为进入回族地区,没有猪肉吃。部队没有荤吃,只好每天都吃自己挖回的灰灰菜、猪毛草等野菜。没有油,只好白水加盐煮着吃。有时也能吃一顿地主的羊,但太少了。主食是小米和荞麦面。
7月下旬,七十三师做为十五军团的前卫,继续向西,向宁夏的同心、海原方向前进。二一九团是前卫,先期攻占同心城小镇。敌人没有抵抗就逃跑了,地主和商业主都逃走了。但小商店在我军进入小镇后开始营业。只有如毛巾、袜子、针头线脑和小吃小喝。同心城最大的特点是缺少甜水。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用小毛驴驮来。有时也到山沟里寻找地主的水窖。尽管窖水上漂着厚厚一层羊屎蛋蛋,但它是难得的天然甜水。据说这里的地主不是以土地的多少为标准,而是看他有多少窖水井。洗洗涮涮只能用街中的一口大井的咸水。水不仅咸而且还苦。因为缺水,给父亲这个勤务员(这时父亲已调到二一九团团部给团长杨运山、政委李国厚当勤务员)带来很大困难。每天还得和炊事班一起赶着毛驴到远处去驮水。团部住在同心街中小山坡上一家有钱人的房子里,房东逃走了。部队在老财地主家里搞到了腊肉、头发菜。父亲第一次见到和吃到这样高级的菜肴,觉得有点奇怪。他问团长:“头发还能当菜吃?腊肉怎么不辣”?杨团长瞪了父亲一眼说:“真是土包子,连腊肉都没有吃过。头发菜是山上长的一种黑色菌菜,晒干了就像头发,但它不是头发。你吃吃,不是很好吃吗”?1970年8月父亲因部队调防到了西北,到宁夏银川、中卫、中宁、同心等地勘察作战地形,才知道,发菜是宁夏的五大宝之一。宁夏五宝是红(枸杞)黄(黄芪)蓝(发菜)白(滩羊皮)黑(煤炭)。当年父亲只知道有黑色的头发菜和九道弯的白色滩羊皮。
同心地区虽然水是咸的,但地里西瓜倒是甜的。西瓜又大又甜,并且多。部队进入同心,正是西瓜熟了的季节。缺乏水喝,就从地主的地里搬来大西瓜,当水喝。有时父亲还用大西瓜洗碗筷。在西瓜地里,父亲惊奇地发现,西瓜种在铺满了鸡蛋到拳头大的大小石头蛋蛋的地里。怎么这里的西瓜种在石头地里?后来发现其他农作物也有种在石头地里的,而且长得很好。父亲问农民为什么把庄稼种在石头地里,农民说:“娃娃,这是土地,石头蛋蛋下是土地。把石头压在土上,可以保住水分,地就不会干旱,还可以防止风沙。因为我们这里干旱多,风沙多,才想出这样法子来”。
浏览:185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身未动心已远
    身未动心已远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