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肃托中冤死的烈士翟子超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6-02-26 22:17:44
    翟子超,又名翟振起,金乡县翟庄人,191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自幼对旧社会的黑暗痛心疾首,推翻旧世界建设新国家的思想印入脑海。
奋发读书
翟子超从小性格开朗,忠诚老实,从不说谎。叔父看其聪明伶俐,便于1921年把他送到鸡黍镇上小学,两年后转到咸古店小学,学习三年。他学习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矛19 年春,他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师范农村讲习科,编入五级五班学习,学制是三年。一师是当时全省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心,翟子超在学习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懂得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真理。于 1927年上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5 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日军占领济南,学校无法上课,翟子超也因此而休学。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1929年日军撤离济南,这时学校复学翟子超重新入校学习,他废寝忘食学习功课,课余时间撰写文章宣传革命的道理。1930年暑假翟子超留校,用别名“稚心”投稿于私人办的《大明湖畔》报的副刊,前后发表了数篇在济南学生界颇有影响。同年年底翟子超读完了师范,满载着最佳学业成绩回到家乡。
传播马列主义
    1931年1 月,翟子超接到去金乡县立第三小学任训育主任的聘书。赴任后在学校他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讲述马列主义并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翟子超很快成了金乡县教育界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也成了金乡县封建势力的代表“南派、北派”争夺的对象,翟子超为了不被卷入南北派的争斗,为了党的工作于1931年8 月经人介绍去齐东县台子小学教书,1932年麦假因宣传革命被解聘。同年7 月;去成武县第高小教书,他组织能力较强,平时又善于辞令,待人忠厚,教学认真负责,能写会画,很快博得正派教师的爱戴和思想进步学生的尊重。在课余时间他的住室里经常挤满了青壮年老师和爱好文艺的学生。他借此机会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并且拿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流》等进步书籍给他们看。有时还向学生讲解《资本论》。由于翟子超的启迪,这些青年进步很快,以后都加入革命队伍的行列。1932年7 月,由武子升(后来牺牲)介绍翟子超去阳谷县安乐镇小学教书,在那里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虽然当时山东党组织惨遭敌人破坏,然而,翟子超并没有碟蹼消沉,在阳谷县安乐镇小学与盛北光申云浦两位党员取得联系,寒假盛北光因困难而休学一年,他便带着聊城师范中心党支部交给他联络。翟子超在阳谷县安乐镇建立党支部的任务,与翟子超接上关系,同时联络了失掉党的关系的杨斋,建立了阳谷县的第一个党支部,杨斋任支部书记,翟子超任宣传委员,盛北光任组织委员。这个支部发挥了阳谷县委鲁西特委的作用。当时因为省委遭破坏,发展党员无处可报,他们便建立了“中坚社”以联络广大进步青年,为以后发展党员打下基础。1934年冬,吸收了王筱湖、孙寒光、王伯谨、杨玉坤等人参加了“中坚社”,发展的范围是阳谷县的安乐镇、七级镇、阿城镇、城关镇及聊城的孙丰家和寿张乡师。同时创办了个刊物叫《中坚》,盛北光负责刻印,翟子超负责编辑,他二人白天教书,夜里不知疲倦地编印,这个刊物除选些进步文章外,还搞些评论他们为扩大宣传又在阿城镇开办了个“中坚社书店”,由杨玉坤负责,这书店是“中坚社”的联络点,也就是党的联络点。除此之外,还编演了《孔雀东南飞》、《九·一八》等剧用以扩大影响,大造革命声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坚社”发展到三四十人。当时因翟子超在阳谷县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被学校当局借故辞退。1935年6 月,翟子超回金乡县,应聘到金乡县第高小教书。夏天,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来金乡县,经王伯川介绍与翟子超秦和珍取得联系。翟子超在第一高小积极培养进步青年,联络些进步的知识分子,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为便于党的活动,翟子超于1936年初,介绍秦和珍到金乡县第一高小教书,按照党组织在知识分子中利用合法身份组织必要的团体发展党员”的安排翟子超、秦和珍以学术研究的名义组织了“读书会”。先后参加读书会的有第一高小师范讲习所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年、知识分子。李又元、李汝坑、王芝坷、杨伟、魏汝斌、张心通、张心丹、刘清怀、杨汝岱、胡伯卿、翟振岳等十余人。为引导青年们走向革命的道路,重点宣传马列主义,介绍有关共产党的情况;宜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提出不当亡国奴、不逃跑,坚持游击战争,枪口对外,抗战到底等口号;组织阅读进步书籍,如《资本论》、《政治经济学》、《铁流》、《裱》等;讲述苏联故事,编排文艺节目,如戏剧《放下你的鞭子》。“读书会”的成立,使金乡县青年们能够看到进步书籍,给他们带来了抗日救亡的希望。为唤醒民众共同抗日,上半年,翟子超、秦和珍在金乡县知识界组织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师范讲习所有杨汝岱、张心通、刘清怀等人,第一高小有魏汝斌、杨纬等人,城西大程楼小学有郭耕夫、周又程等人参加了这个组织,金乡县广大爱国青年受“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影响,于民族危亡之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深入农村,张贴标语,书写墙字,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县城每逢集会,翟子超就领着青年们在街里作慷慨激昂的讲演。翟子超等人对各自横行一方、欺压百姓的南北派别斗争极为反对,他在金乡县国民党县政府院内的墙上贴出一张挖苦赵占奎的贴子,借以揭穿南霸天、周文奎的恶霸行为,引起了国民党金乡县党支部的重视。县党部搜查了学校,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不满。第一高小校长李桂需为效忠于国民党,对翟子超的革命行动百般刁难。但是翟子超从不屈服,以理据争经过斗争,翟子超在学生和进步教师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秘密建党
    1936年6 月,翟子超秦和珍二人着手组织发展工作。10 月,他们介绍了郭耕夫、周又程、李汝流入党。1937年6 月,他二人又介绍李又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7 月7 日,芦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驻山东的韩复集部队触即溃,纷纷南逃。这时,金乡大地变成了军阀官僚从济南逃往大后方的必经之地。金乡县的豪绅也准备南逃。国难当头,人心慌慌。1937年8 月,山东省委派共产党员王鉴览来金乡县与翟子超耿荆山等建立中共金乡县工作委员会。9 月,在金乡县城北关王鉴览的家里召开了会议,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成立金乡县第一个党的县级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金乡县工作委员会,简称金乡县工委,成员有翟子超、王鉴览、耿荆山。县工委成立后作了明确分工,翟子超负责牛李庄、翟庄两个点以及在乡村建点的工作。10 月,翟子超根据抗日形势需要,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调往单县开展工作,临走时便推荐秦和珍到金乡县工委工作,翟子超到了单县天齐庙八高后,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领导工作,不久在单县东南城角成立了中共单县特别支部。翟子超任支部书记,魏钦公任组织委员,苗春亭任宜传委员,昊筱陈任青年兼交通委员,翟子超负责联系张寨,魏钦公负责城南几个党员,苗春亭联系城北几个党员。另外,翟子超在八高组织了“童子团”,以宣传群众,鼓动群众,教育群众翟子超面教书,一面发动群众,他历尽艰辛,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
投笔从戎
    由于蒋介石的卖国求荣和不抵抗政策,日寇更加猖狂,步步紧逼、金乡县工委根据党的“脱下长衫,换上军装走上战场,就地打游击”的号召,研究成立金乡县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l 月,经鲁西南工委同意,将翟子超从单县调回金乡县工委。年初,县工委在城南耿楼荆山的家里召开建立武装的会议,翟子超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秦和珍、张宾如、杨绪明、李德勋等人,会后分别行动。翟子超负责城西马庙带的发动工作。2 月15 日,金乡县人民武装建立。工委研究按约定日期由主鉴览、耿荆山分别带城南、城北的部分人员到城西马庙与翟子超发动的部分人汇合,随机向西北董楼进发与董楼董元的部分合编为“第五战区第二游击纵队”,共百余人40 支枪,翟子超任民运干事部队活动了个多月,形势日趋紧张,三路军要来收编这支部队,为应付复杂的局面,保存实力,充分发动群众,决定把游击队化整为零,主动疏散。同年5 月13日旧寇占领金乡县城,3000余名守城民工惨遭杀害,侵略军到处烧杀掳掠,惨不忍睹。这时翟子超等人在耿楼研究重新拉起人民抗日武装随即建立起了一支 50 余人全副武装的抗日队伍。从此金乡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6 月13 日,湖西各县抗日武装会师,金乡县游击队被统编为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第十三大队,翟子超同志任政治指导员。同年8 月,十三大队奉苏鲁豫特委之命去丰北与其他抗日武装汇合攻打土顽王献臣,翟子超随部队离开金乡县。这时第二总队编为三个连,第十三大队为个连队,翟子超任连指导员。年底部队整编,湖西的地方部队,包括沛县金乡单县丰县和宿县的四个大队一起编入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这时翟子超任一营一连指导员。1939年上半年,翟子超任苏支四大队宣教股长,1939年7 月7 日,鱼台县建立了湖西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翟子超兼任教育科长时间不久又任苏支四大队营教导员。
蒙冤遇害
    1939年9 月,湖边地委机关随苏支四大队转移,到了邹县西郭里集驻防。16 日早饭后,在村东头个院子里召开排以上的干部会议,会场戒备森严,如临大敌,“肃托”大逮捕就要开始了。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首先讲了“肃托”的意义,然后让大家坦白自首。与会干部面面相觑,十几分钟过去了,无人站出自首,王须仁再限制时间,然而,这些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忠实子弟兵仍然是嚓若寒蝉。王须仁无计可施,只好将事先准备好的通过“逼、供、讯”得到的几十人的名单宣读了一遍 ,每宜读到谁就立即逮捕。翟子超被捕后天天受审,受尽了各种刑罚,然而,他什么也没说。每审后,秦和珍问他:“都是审问的什么?”他总是说: 没事。” 9月18 日夜里,由于周围敌情变化,下半夜部队就往谷亭撤去,翟子超被捆绑着带到谷亭。9 月27 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上午十时许于谷亭缪
家林地东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金乡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翟子超被屈砍了。翟子超烈士被难后,凡是熟悉他名子的人无不为之叹息?虽然他的驱体被杀了,但他的灵魂没有死,他那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撰文袁玉骝 张青松)
浏览:22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