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献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紧接着,就开始传达和学习党中央决定抽调老解放区大批干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区的指示。县区经过学习动员,宣布了南下干部的条件,和对南下干部家庭照顾的政策,其中有南下干部家庭享受军属待遇,形成南下光荣的气氛。绝大多数同志明确了当时的形势,提高了认识,情绪高涨,踊跃报名南下。(刘金平:我父亲刘集中率先了报名。)刘集中我很熟悉。你说当时你爷爷和娘正生重病,一个堂叔刚在潍坊战役中牺牲不久,几个堂叔和姑母正在南下作战途中,在那样的情况下,你父亲作为独子,毅然坚决地做出南下的抉择,真的很不容易啊。
多年的战乱,眼下又有大批青年参军参战,大批民工支前,村里青壮年很少了,说实话,动员参军、动员南下,困难还是不少的。也有少数干部存在着顾虑,家里有老有小,想过“十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生活。有的怕艰苦,怕到新区生活工作不习惯。但绝大多数人觉悟是高的,连许多小脚女同志也报名呢。行军作战不方便,组织上劝她们留下了。(刘金平:据我父亲说仍有3个小脚女干部,包括我军属婶母,随队南下,因战事紧张,行动不便,还是半路上动员她们返回的。)是的,有这个情况。报名后,根据上级指示,县级领导班子分成两套,一套坚持原地工作,一套南下,都是成建制的。我们属渤海区三支队二大队(二地委)二中队(县委),中队配备了县、区全套人员,共117人,整装待发。如接管县的县委书记张永和,组织部长刘集中,宣传部长牟建华,委员、县长李克昌,委员、公安局长冯书法等。
2月份,正是农历正月里,家家户户还处在合家团聚、闹元宵的气氛里。我们奉命即将出发,县里给了我们3天时间,向家里人告别。这一别,要到哪里去?去多长时间?路有多远?什么时间能回家?谁都说不清,真有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情景。忠孝两难全哪。我也是含泪向父母和弟弟告别的。我告别时,怕老人太难过,只是说到外面学习,时间可能很长。
告别归队后,我们冒着风雪往临邑进发,大队在临邑又作了一段时间学习整训,二地委书记田海山作动员报告,进一步进行了思想动员,坚定了大家南下的决心。接着,又检査了行装,背包、米袋、武器等,加起来有几十斤重。每人还发了就餐券,走到哪里吃饭就当钱用。另外,每人发了2块大洋(袁大头)备用。
快要出发的前几天,又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中队备3匹骡马,3辆独轮车,再加3名民夫。二中队就把这任务交给我了,要5天之内完成。接到任务时,天已黄昏,连夜赶也来不及。任务重,时间紧迫。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公路上经常有第四野战军的军车经过,坐车快呀。于是,就立即跑到公路上去等。等了一会儿,果然有辆军车开过来,我张开双臂一拦,车停了,司机却不说话。车上战士说,他是日本人,不太懂汉语。问我什么事,我就把执行任务的条子(当介绍信)给他看,他们说,上车吧。坐上这大篷车,很快到了县里。赶到王官庄县机关,我说明情况,他们很为难,大半夜的,到哪里去要人弄车马呀?他们让我到兵站去,看看有没有人。我到了兵站一问,碰巧,果然有新兵,我就要了3个人,反正都是到部队南下的,3个新兵也都高兴。但车马问题县里没办法,我只好到我熟悉的抬头寺区里要了。到了区里,骡马和独轮车也一样样办好了。我和3个新兵拆散两架车,让骡马驮着,两个人骑,两个人轮流推,第4天赶回临邑。领导说,提前一天完成,好啊。几天的奔波劳累也感到消除了好多。
农历二月底的鲁北大平原,还处于冬季,寒风呼嘯,卷起的雪粒和沙尘打在脸上,像针刺一样痛。我们从临邑踏雪步行,往济南开进。大部队行动目标太大,敌人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就夜行昼宿。渡黄河时,就靠船工的小船,过得很慢很费时。到了济南城边稍作休整,这时山东境内铁路已修复,于是就坐上火车继续南进了。我们大多数人头一回坐火车,就象大姑娘坐花轿,觉得又新鲜又好奇,尽管拥挤,几天行军很疲惫,不少人脚上磨出血泡,但是仍挺开心的,又是笑又是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激扬的歌声一路不停,直到鲁南沙沟车站下火车。
沙沟车站在临城(今薛城)以南,是当年铁道游击队与敌人战斗的地方,靠近微山湖。南下队伍前后两批先后共15000余人在此地集中整训。
这次整训用了半个月时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入城规则、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风俗习惯,每到一地要帮助群众干活,走的时候,要把驻地打扫干净,借了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等。经过整训,思想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在此期间,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指示,按照正规部队建制,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全部换穿解放军正规部队的服装。
沙沟整训后,纵队步行沿着运河向南开进,不久进人苏北地区。此地盐碱化严重,地表面到处白花花的,庄稼草木都长不好,老百姓烧柴都有困难,许多人家把牛粪贴在墙上,晒干了当柴烧。又刚经历过淮海战役,铁路不通,村庄破败,老百姓生活很苦。我们沿途吃饭喝水都成问题。比如喝水吧,那里不象北方用井水,吃喝洗刷都是池塘和河沟水,卫生状况很差。粮食供应也有困难,有时吃不饱,我们就到附近河沟里抓河蚌和小鱼,煮熟了充饥,整条小鱼吃了不吐刺。这一路行军就靠肩挑背扛了,1卩3匹骡马、3架小车根本不够用。
经夜行昼宿,艰苦行军到达扬州时,已是4月下旬了。长江地区遍地绿油油的,草木繁茂,百花盛开,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片又一片。从冰天雪地的北方,乍来到这里,完全换了个天地,大家情绪一下欢快起来。这一带是鱼米之乡,吃喝不成问题了,可是吃不惯大米饭哪。天热了,身上的大棉袄、大棉裤、大沪鞋都成了包袱。于是,马上进行了换装,把大棉袄、大棉裤、连同大铲鞋统统丢掉了,准备轻装过江。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捷报,百万大军已强渡长江天险,占领南京,继续向南挺进。听到捷报,部队一片欢腾,我们渡江在即了。
部队是在镇江江面渡江的。浩荡长江,水面宽阔,水流湍急,过江可不容易。一天,晚饭后,天色昏暗,部队开始渡江。一部分人刚登上拖船,前面小火轮还未发动,敌机来了。敌机先是打照明弹,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接着就是一阵机关炮疯狂扫射,打得岸边滩头泥沙乱飞,烟尘四起。还好,当敌机刚飞临时,大家已迅速隐蔽起来,拖轮上的人也纷纷跳下来,扑伏在沙滩上,没有大的损失。又是一场惊险,这样的惊险一路上遇到多次,敌机过后,部队一批接一批,坐着拖轮过江了。
过了江,路过镇江到达丹阳后,驻留3天,整训,深人学习城市工作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这样一路下来,天天开会,除了学习,就是检查纪律,整顿作风。路上传言很多,有些是敌特造谣,有些是误传,如有的说共产党来了要共产共妻,杀人抢财产,这是造谣制造恐怖对立。还有的说,江南热得不得了,面饼贴到墙上都烤熟。还有的说,江南到处是毒蛇猛兽,被蛇咬了走不了三步就要命等等,个别意志薄弱者、怕苦怕累的就开小差了,我分队就有两人开小差溜走了,有的后来又找回来了。还有个小插曲,前面讲到尊重群众风俗习惯,有个别的人就是没注意。有一对夫妻,南下前他们就热恋了,一起行军住宿在老百姓屋里时,不注意影响,部队临出发时,房东提出意见,要放鞭炮(当地风俗,意思驱晦气)。领导说了许多好话,才使这户人家谅解,让部队离开。这说明遵守群众纪律和风俗,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政治,关系到群众影响。这次丹阳整顿,我们前进的目的地就明确宣布了——直下杭州。
在丹阳,我们又坐上了火车,车开到苏州北部一个地方下了车,在一条河边,就是京杭大运河,周围都是农田和农居。一路下来,有伤病的、身体不好的,队部就让他们坐船,其他人把背包放到船上,继续沿着运河往南步行。有个开火轮的对我们还不了解,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祸害怕了,竟偷跑了,致使船队在原地转圈,后来又找到个驾驶手,派人给他说清楚,我们是解放军,不要害怕、不要跑,有的同志怕他再跑,误大事,还看着他,其实这人还不错。船队继续开进。在湖州一带,向导还差点带错路,偏向嘉兴方向,这时嘉兴还被敌人占领着,幸好及时发现,没遇到麻烦。这样水陆并进,直达杭州。
5月初到达杭州,我们进驻到拱宸桥边的一座破礼堂,吃住工作都在里边。晚上,运河对岸不时有敌人散兵和土匪打枪。我们就在礼堂里面四周铺上稻草打地铺。住下来后,接管、接收、清匪反霸,恢复城市正常生活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镇反土改,一项接一项,新的紧张的战斗开始了。
中队5人核心班子,根据上级指示,开始分配任务。你父亲作为分管组织的,工作很忙,他把人员分批调派到各部门各单位去。我和公安局长冯书法被分配到公安部门,接管了伪警察。我们中队有40多人分在杭州,大部分都分派到浙江各地,还有的抽调到后来解放的上海等地方。参与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巩固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干就是50多年,这里已成了我们这些人的第二故乡。(几年前,我在整理父亲的回忆录时,曾大致了解了一些南下的情况,但没有详细的听他讲,他就去世了。想到他的战友还有些健在的,想到了接触过的贾老,便上门访问,贾老很健谈,记性也很好,比较仔细地讲了他们南下的经过情况。并请李连君(杭州粮食局南下离休干部,84岁。记录人父亲的老战友)作了补充,弥补了许多情况。刘金平)
浏览:15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