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亭回忆录:鲁东南时期(一、调任鲁东南特委书记)

GAO... 发表于2016-05-06 14:12:39
1939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调景晓村同志任清河特委书记,派我接任鲁东南特委书记,工作团的大部分干部也留在当地工作,充实了特委和各县、区委的机关。同时,分局又陆续派了部分干部,进一步健全了特委的工作部门,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当时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李仲林任组织部长,李均任宣传部长,崔介任统战部长(后兼民运部长),刘涌兼军事部长,谢辉任副部长(后刘率二支队到沂蒙山区参加夏季反“扫荡”,由谢辉接任部长),李纪德任青年部长,戴克任妇女部长,张敬堂任职工会长,袁子扬任秘书长。
为加快建设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特委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群众抗日团体。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抗战,特委于5月组织了有100多人的民运工作团,由我任团长,下设莒南、莒北、日照、诸城4个分团。在普遍建立自卫团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广大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到处都能听到抗日歌声,村村都能看到自卫团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有效地震慑打击了汉奸卖国贼的气焰。但是,这些仍然是很初步的工作,我们对如何真正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抗战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对关心群众物质利益注意不够,当敌人的大“扫荡”一来,自卫团等就几乎全部溃散解体了,这对我们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直到1942年少奇同志来山东指导工作,指出山东减租减息工作没有充分发动基本群众,我们才真正对发动、依靠基本群众的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群众运动在双减斗争中开展起来,树立了基本群众优势。就在这时,我军以严明的纪律,坚持抗日的行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模范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誉我们为“王者之师”,从而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对共产党、八路军的好印象,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大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没有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强大的党员队伍,建立抗日根据地是无法实现的。早在大革命时期,鲁东南就有了党的组织活动,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就是营县北杏村人(现归诸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到1932年“日照暴动”失败后,党的组织遭到破坏,一些党员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被捕入狱,有的被迫转移到外地。抗战爆发后,党的组织开始恢复。我到鲁东南后,一方面整顿、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一方面大量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当时特委所辖日照、诸城、胶县、赣榆、莒县等县相继建立县委或工委,郑子久任日照县委书记,钮新农任诸城县委书记,郭有邻任胶县工委书记,刘寄萍任赣榆工委书记,白炎波任莒(县)赣(榆)临(沂)边区工委书记。1939年夏,斗争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特委决定撤销莒赣临边区工委,以泰(安)石(臼所)公路为界,建立莒南、莒北两个县委,白炎波任莒南县委书记,尚立斋任莒北县委书记。随后又建立了高密工委,孔楚白任书记。同时,我们遵照党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的方针,使党员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党的基层组织亦有了很大发展。据截至1940年下半年6个县的统计,已有19个分区委,75个党支部,1100多个党小组,拥有党员5000多人(不含赣榆)。为了培养干部,特委在上疃举办了两期青年训练班,参加学习的都是各地党组织和工作团选送来的爱国青年和群团组织的骨干,也有从敌占区来投奔参加抗日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提高了觉悟,有的回家乡开展抗日活动,有的到各工作团工作。他们到工作岗位前,我去给他们讲话时,看到院子里站着大片男女学生。日照一带文化较高,穿戴时髦,男的有的戴礼帽,女的穿旗袍。分配工作时因兄弟姊妹起出来要求分到一起,否则就要哭鼻子。这些同志到农村工作以后再回到机关时,装束、语言都接近农民,和农民有了感情,思想觉悟也提高了。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坚定的革命者,不少人还成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骨干。这正如毛主席讲的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相结合才会得到改造,成为坚定的革命者。许多抗日民主主义者在斗争中得到改造,提高了觉悟,要求入党,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这是知识分子的革命人生道路。大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有些不够条件的人入了党,对些不合格的党员,主要是加强教育,提高其觉悟,由不合格转变成为合格党员,或者成立同情小组。经过整顿党的组织,纯洁了党的队伍,巩固了党的组织,纠正了建党工作中存在的偏差,使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3.进一步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当时在鲁东南地区活动的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主要是山东纵队第二支队,约1000人。还有地委的警卫武装二大队,谢辉同志任二大队大队长,我兼任政治委员,有300多人枪。1939年夏,日军“扫荡”沂蒙山区,控制了泰(安)石(臼所)公路,营县城、管帅和些大的村镇均被敌人占领,鲁东南形势恶化。原在鲁东南带活动的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已调往沂蒙山区反“扫荡”,友军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驻莒(县)日(照)边一带,和我们有较好的统战关系。为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特委决定分散活动,我和李仲林、谢辉率特委机关和二大队向泰石公路以南的营南转移,崔介、李均等同志留在泰石公路以北坚持工作。转移途中,我们在莒县西南20余里的葛庄与抢粮的日军遭遇,打了一仗。部队因经验不足,且没有准备,打了个被动仗,牺牲了23个同志。但也杀伤一些敌人。后来,我们转移到莒南的一个大镇——十字路一带,住了一个多月。谢辉原在莒县涝坡乡当过乡长,在这一带有些名气,对当地群众和上层人士做了一些工作,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解决了吃穿问题。反“扫荡”结束后,我们又回到了泰石路北,和原留在路北的同志会合了,仍然住在桑园一带。这时,驻高密县姜家屯的伪军李竹亭部通过关系与胶县工委联系,要求参加八路军,经地委(此时特委已改为五地委)批准后,李竹亭率部百余人以“胶高第三大队”的名义开到苔北地委驻地,和地委的二大队合编为地委特务营,共4个连。这是特委的主要兵力,李竹亭改名李鄂任特务营营长,王云武任副营长,蓝瑞生任教导员。这也是鲁东南区最早的一次伪军反正。李竹亭原来是医生,思想很进步,他原来就是想以伪军的名义搞起武装来再反正。此外,莒南、莒北、日照、诸城等县也建立了县大队或独立营,每个县大队或独立营有一二百人不等。
4.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鲁东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及地方反动势力也开始和我们闹磨擦。为了粉碎他们的阴谋,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向地方士绅名流反复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政策,指明抗战必胜的前途,帮助他们提高民族觉悟,争取他们参加抗日。国民党赣榆县长朱爱周是个爱国主义者,赞成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要求我们派干部去他的县政府工作,特委派了吴镜、于克颖、辛明同志去,那里的抗日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朱爱周在1940年3月的次对日军作战中身负重伤,自杀殉国。我曾到日照县国民党县政府与县长张希周会晤,争取他们与我党我军合作抗日,并使他同意给驻黄墩乡的独立营朱信斋部筹集给养。
1939年5月,当时在山东分局跑交通的赵志刚同志向我传达了分局的指示,要我和当时驻营北的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将军联系。在该师做地下工作的张苏平同志带我见常师长。常师长对我非常客气,谈了许多有关东北军和我党我军合作抗日事宜。他还从枕头底下拿出延安出版的刊物《解放》给我看,表明他的进步思想以及与我党关系。他说:“以后我们要互通情报。你们部队小,我们部队大一些,可以支持你们,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帮助解决。”
由于我们党的长期工作,一一一师在鲁东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秉承上司旨意,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蓄意制造反共磨擦事件,我们则坚决予以反击。该部有个营长叫马耀仑,联系了该营一批抗日的官兵,为反对许树声与共产党、八路军搞磨擦而发动起义,参加抗日斗争,给了许树声以严重打击。
1939年7月,山东第一区党委成立,林浩任书记。同时成立第一军区,刘海涛任司令员,林浩兼任政委。第一区党委下辖第、二、三、四、五地委。鲁东南特委改为第五地委,我任地委书记。不久第区党委率军区部队到鲁东南帮助工作,当时我们住在泰石路北,他们住在泰石路南。
1940年2月,我从路北带一个连(由王云武副营长率领)到区党委驻地营县中楼村向区党委汇报工作,见到区党委书记林浩同志。当晚,大店日军侦知了区党委驻地后,夜间远距离奔袭。我们驻区党委机关附近,背靠着山,面向河滩的一个村子,敌人没发现我们,从河滩穿过去奔袭区党委机关。王云武副营长发现敌情后报告给我,我们立刻把部队拉到了山上。上山后看到刘海涛司令员带着一个警卫班也在山上。刘海涛原来是东北义勇军的一个师长,打游击很有经验,后来到苏联军事学校学习射击,回国后到了延安,1938年8月和我起从延安来到山东,我们比较熟悉。他枪打得很准,但缺乏正规部队作战经验,习惯打游击,往往脱离部队单独行动。我问他:“敌人打来你怎么在这里,不去指挥部队?”他说:“我发现情况后,来到山上,和部队联系不上了。”
这时军区部队在林浩政委的指挥下正在我们的对面猛烈地反击敌人。我带去的这个连是二团五连,装备较好,还有一挺机枪,我们就配合军区部队向对面敌人打,两下夹攻,敌人不敢恋战,放火焚尸后逃跑了。打完仗后,开军政委员会议,谈到这次战斗,林浩同志批评刘海涛司令员脱离部队行动是错误的。
后来,第一区党委从路南来到路北帮助工作。这时,鲁东南地区的各项抗日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区党委帮助,我们开始着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先后建立了莒县、日照的抗日民主政府,谢辉任莒县民选县长,刘鸿若任日照民选县长,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区、乡、村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是我们创造的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的标志之一。
第一区党委在路北地区活动不久就回沂蒙山区了,留下军区部队开展工作,以军区特务团为基础,组建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刘海涛任司令员,刘其人任政治委员,并成立鲁东南军政委员会,刘其人任书记。九支队辖一个团,武中奇任团长,王建青任政治委员。一支队二团归九支队指挥。
不久,第一区党委撤销,五地委仍归山东分局领导。我到山东分局汇报工作,见到分局书记朱瑞同志。郭洪涛同志已调离。朱瑞同志仔细听取了我的汇报,并讲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着重指出了坚持鲁东南地区斗争的意义,阐述了毛主席三大法宝的重要性。特别讲到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要很好地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提高理论水平和识别问题的能力。他讲话不多,言简意深,使我很受教育。当时正值寒冬,他看我穿着单薄,叫组织科长潘复生通知后勤送我一件皮衣,使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从朱瑞同志处出来,由一纵参谋处长罗舜初引我去见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同志,听取了他对军事工作的指示。这是我初次接触徐、朱两位首长,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使人感到很亲切。
浏览:269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日照牟工
    日照牟工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把酒
    把酒
  • 南之木
    南之木
  • 徐兆富
    徐兆富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