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澄烈士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6-05-12 11:45:56
    宋澄,原名宋锡奎,又名宋文山,化名刘文山。他是文登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天福山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胶东抗日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41年,病故于鲁南革命根据地。
    1911年,宋澄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黄山乡黄山村(现属荣成市)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求学期间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后来,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加入了国民党。
    1928年,国民党的活动在文登县公开后,宋澄到文登县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进行民主、民权斗争。他和老同学宋淑三等人,在黄山村组织农民夜校,发展了30多名农民协会会员。组织会员带领大批农民反对苛捐杂税,把设在黄山村的征包商机关的人员赶跑。宋澄还根据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带领农民协会会员夺取黄山村300亩公田的掌管权,无偿地分给无地和少地农民耕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可是,这一正义斗争,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对和镇压,宋澄也被国民党丛镜月部所捕,后来由村民保释。
    1930年,宋澄考入烟台省立八中。在学校里,他接触到共产党地下组织,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在这一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党派遣宋澄到北京燕京大学学习并开展学运工作,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出众的组织才华,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同年夏,宋澄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到国民党文登县党部任青年千事,并秘密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以“侦缉不法分子”为名,深入到工厂、学校、邮局和农村,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的组织。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同胞激于爱国义愤,发起了抵制日货等爱国运动。宋澄响应党的号召,在文登一些学校,组织领导爱国口币生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10月,他和文登中学进步教师钟平山等人,成立了“三一读书会”,利用这一合法组织,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共卖国的政策,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12月下旬,宋澄先后发展了姜先政、王本贤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创建了文登县第一个共产党的小组,宋澄任组长。
    1932年2月,宋澄根据党的指示到北京西城区门头沟煤矿开展工运工作。当时这里的环境异常恶劣,反动派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宋澄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工作着。他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秘密地把工人组织起来,有领导地同资本家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他领导罢工斗争,坚持了两个多月,迫使资本家给工人增加了工资,并提高了工人的部分待遇。在共同的斗争中,宋澄与工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23午3月,共青团山东省特委遭到破坏。中共北方局派宋澄到济南任共青团省委书记。7月2日,由于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宋澄不幸被捕,被判刑七年,监押在国民党青州第四监狱。
    宋澄在狱中遭到敌人的酷刑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勇敢斗争。他和同时被捕的张恩堂、田海山等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组织难友坚持斗争。他们创造出敲墙壁互通情报的暗语信号,沟通了“犯人”之间的联系。宋澄还在狱中主编了《难友》刊物,用来宣传党的主张,鼓舞难友坚持斗争,迎接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为了改善“政治犯”非人的生活,宋澄领导狱中难友进行了绝食斗争,并亲自同监狱当局进行谈判。经过七天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再度合作,宋澄始得出狱。  出狱后,他与**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取得了联系,接受了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并将省委的指示信带回胶东。
    1937午12月24日,理琪、林一山、宋澄等人在文登县天福山领导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一大队,于得水任队长,宋澄任政委。
    12月31日,于得水、宋澄带领“三军”一大队到达岭上村,突然遭到国民党文登县县长李毓英勾结的县大队、保卫队等五百余人的包围。为了避免武装冲突,保存抗日武装力量,宋澄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带领29人与他们谈判。结果,敌人背信弃义,宋澄被逮捕。同去的战士虽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去20多人。于得水指挥部队冲出了包围。宋澄等被押往文登。在狱中,宋澄等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由于我胶东特委的抗议和胶东抗日形势的蓬勃发展,顽固派未敢下毒手。后来,宋澄等人寻机越狱逃出。
    1938年2月13日,“三军”司令员理琪、政治部主任林一山和宋澄等率一大队百余人,攻克了牟平城,摧垮了日本侵略者刚刚扶植起来的汉奸政权。当部队转移到牟平城南三里远的雷神庙时,被从烟台赶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包围。战斗中,特委书记理琪中弹牺牲,林一山负重伤。天黑后,宋澄率队突围成功。
    1938年3月,宋澄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4月宋澄和林一山等“三军”领导人,根据特委指示,率“三军”主力西上,开辟蓬、黄、掖抗日根据地。5月,“三军”和鲁东游击指挥部在黄县举行会议,组成抗日联军,马保三任指挥,林一山任政委,宋澄任政治部主任。9月18日,“三军”和掖县三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宋澄任支队政委。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宋澄被调到纵队司令部任军务科长。
    宋澄自天福山起义后,随部队转战胶东半岛,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先后攻克了莱阳、蓬莱、黄县城;创立了蓬、黄、掖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垮过顽匪刘桂棠、投降派蔡晋康等部的进攻。他为胶东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澄离开胶东半岛后,就蒙受冤屈,在鲁南被组织长期审查。在审查中,他讲党性,顾大局,任劳任怨。当他重病缠身、生命垂危之时,仍然关心着革命事业。
    1941年宋澄病逝于鲁南抗日根据地,时年29岁。山东纵队和中共山东分局在青砣寺为宋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分局书记黎玉在致悼词中高度评价了宋澄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浏览:96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