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父 亲 张 洪 范(张盛高口述、王世昌执笔)

闲庭信步 发表于2014-11-29 16:56:23
    我的父亲张洪范,1918年7月13日生于山头张家楼,是祖父的独子,曾祖父的长孙。他自小聪慧,幼年就被家里送去淄川北关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又入为纪念孙中山同盟会会员蒋洗凡先生创办的颜山洗凡中学求学。在校期间因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和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 1936年加入了张敬焘等参加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等活动。毕业后先在西山伊家楼小学当教员,后入博八铁路筑路工地干记工员,此间已开始密秘联系我地下党的组织。

1937年底日寇攻占博山后,父亲东奔西走联络有志青年,1938年5月毅然离家出走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1年先后任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总务股长,淄博特委保卫局长、鲁沂特委保卫局长。中共山东分局二地委(沂蒙地委)、五地委(鲁东南地委)社会部副部长兼莒(县)、日(照)、赣(榆)、临(沭)办事处公安局长。1941年至1948年先后任滨海专署公安局长,滨海公安局巡视团长,滨北专署公安局长。华东建大第四大队大队长,昌潍保安司令部军法处长,济南市公安局副督察长。1949年起先后任中共徐州市委社会部副部长、部长兼徐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徐州市军管会军法处长。徐州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警备区副司令。

1954年起父亲担任徐州市市长。并先后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委第二书记。

1960年5月父亲蒙冤受到错误处理,下放徐州市运输处修理厂任副厂长;1965年至1969年,参加无锡市社教工作后曾任无锡通用机械厂副厂长、无锡市科委副主任;1969年至1975年,父亲又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放苏北响水县农村劳动长达六年之久。

1975年父亲恢复工作后,任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至1986年任中共常州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1986年起任中共江苏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6月13日父亲不幸病逝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七十二岁。

翌日,徐州市成立了“张洪范同志治丧办公室”,并在6月16日的《徐州日报》上刊发讣告,同时江苏省也在《新华日报》刊发了讣告。

是非功过,历史评说。6月21日《徐州日报》头版以《光明磊落志高洁 历尽沧桑不改容》为题登载了《张洪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昨日举行》的通讯:

原(江苏)省顾委委员张洪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六月二十日上午在市殡葬管理所举行,市党政领导李仰珍、吴晶、吴伟峻、何赋硕、王希龙、曹传仁、刘定明、孟庆华、李为健、张云生、宋文德、庄敏虔、丁养华、周嵩山、陈文思,刘希伦和冯克玉、孙子权等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各县(市)、区、市直各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的干部、群众和张洪范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5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中共中央委员、常州市委书记陈玉英,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汤永安,(江苏)省委农工部长廖文才,省顾委办公室副主任康贻宽等专程赶来参加告别仪式。

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省顾委和淄博市、常州市、徐州市党政机关和部门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中顾委委员江渭清、李丰平,省委书记沈达人、省长陈焕友、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河南省省长程维高、山东省纪委书记王众音、江苏省顾委副主任周泽、省政协副主席程秉文、铁道部副部长赵锡纯、吴冶山和李士英、柳林、辛少波、韦永义、张绪武、陈璞如等老同志,我市党政领导、张洪范同志的夫人丁涌和子女及其亲属、生前好友也送了花圈。张洪范同志生病期间,沈达人、周泽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医院看望。

张洪范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由市委副书记吴晶主持,市委书记李仰珍介绍了张洪范同志的生平。张洪范同志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重要工作。从事公安工作时,他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打击敌人、肃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徐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和各项建设辛勤操劳,不知疲倦的工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一九六O年,正当他处于年富力强,能为党和人民更多的贡献聪明才智的时候,受到“反右倾”的错误处理,一度被解除领导职务。十年动乱中,他又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身心受到很大摧残。尽管如此,他始终坚信党,为党的事业忍辱负重,默默奉献。恢复工作后,他先后在南通和常州担任市委和市革委、市人大的领导工作,为两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辛勤奋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一生。他对党的事业一贯忠心耿耿,虽然历经坎坷,但对党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却矢志不渝。他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胸怀开阔,团结同志,联系群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这是党和人民对父亲坎坷一生的盖棺定论。

父亲走了。苏北、苏南洒下了他的心血汗水,故乡的土地也留下了他的战斗足迹。池上郝峪的八路军驻博山办事处和博莱蒙三县联合办事处、马鞍山下的小口头村,蒙山、沂水… …

听爷爷奶奶讲:父亲决定参加八路怕家里不放他走,是从为家里挑水的路上扔下水筒扁担走的。据后来父亲回忆:前一天晚上约定同去参加八路的四人中有三人因家事缠身没去集合点。开弓没有回头箭,父亲一人毅然决然的走了。当时抛下四世同堂之家,抛下父母、妻子、不满周岁的小儿我和年仅三岁的我姐而离家出走,是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啊。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必须靠每一个热血青年去奋起、去抗争、去流血牺牲。父亲的书没有白读。

1943年秋,日本鬼子在山头火车站丢了电石(学名乙炔),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家偷给了八路,不问青红皂白先抄了我的家。为防不测,爷爷、奶奶携全家连夜奔上了逃难路,拖老带小、历尽艰辛,一家人先到了沂水一个叫南栗沟的地方落下脚。后打听到父亲驻界湖,(今属沂南)全家又顶风趟雪数十里才到了抗日根据地,七岁的我第一次见到了日夜想念的父亲。跟随我们同去的同乡东寨王延高叔叔(博山陶瓷厂离休,已去世)就是在那里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干了武工队。

父亲身材虽不强壮,但人精干、能拼搏。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又是京沪、陇海路的交汇要冲。解放初期淮海战役打散的国民党散兵游勇、潜伏特务、土匪流氓较多,清匪反特维持社会治安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父亲随济南特别市委副书记张北华南下去接管该城市,担起了徐州特别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担子,195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任命他为徐州市公安局局长。靠丰富的公安对敌斗争经验、铁的手腕和较高的政策水平,父亲与战友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很快稳定了百废待兴的社会局面。1954年36岁的父亲以好的政绩和口碑当选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后的第一任市长,并连任一、二、三届。父亲思路清、善直言。1957年3月和1958年8月,毛主席两次到徐州视察,父亲均受到接见并参加了在专列上的工作汇报,主席还留了他们共同进餐。接见中主席曾问,现在徐州人民吃什么?有人答:吃大米白面。毛主席批评说不对。我父亲坦率地回答:现在徐州人民吃煤炭。毛主席称赞讲的对,并夸父亲年青有为。因为当时煤炭工业的确是徐州的经济支柱,说吃大米白面既曲解了主席问话的本意,也是有水份的。毛主席说:徐州开采煤炭炼铁的历史很久了,宋朝苏东坡曾写过《石炭歌》。毛主席特别指示说:徐州的煤和铁,在江苏省的地位很重要。你们要做好工作,大力发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了钢铁、煤炭,其它的工业就好发展了。徐州的老人大都知道,五十年代有个张市长,大跃进中敢在毛主席面前讲真话、反浮夸的事。

1971年下放苏北响水农村的父亲,为早日洗清冤情秘密碾转经诸城、潍坊回到家乡,寻找证明自己清白的证人。终于在小口头村找到了当年救过父亲的董大娘。那是在1939年父亲带董恒德(1942年在马鞍山战斗中牺牲了)去执行任务,路经小口头,董恒德的家就在此地,父亲就让他趁夜色回家看一下。为了防止意外,父亲在村外一个堰窟窿里等他,夜深人乏就睡着了,不巧被搜山的敌人抓住了。面对敌人的拷问,父亲从容的按事前编好的说:自己与村里的董恒德是干兄弟,来这里逃荒。董恒德闻讯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赶来,全家担保将我父亲保释出来,过后董大娘用玉米换了点锅饼送父亲他们又上征程。此事在文革中倒成了叛徒嫌疑。董大娘听父亲说明内情后,感慨的说:过去提着脑袋打天下,现在反背上黑锅了?大骂那些整人的人,表示愿做证。后来果然有人来找董大娘写外调材料,因董大娘是响当当的烈属,其证言可信度高,终于洗清了父亲的叛徒嫌疑,董大娘二次救了父亲。后来父亲委托我多次去看望董大娘。

1975年父亲恢复工作时,已57岁了。“老牛亦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他不知疲倦的工作,立志要把失去的十五年补回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60多岁的父亲在常州市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锐意创新,抓经济发展步子迈的大,成效显著。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人都亲临视察并与之合影留念,全国一度掀起了学上海赶常州的热潮。这期间父亲曾会见并接待了淄博市委书记赵志浩同志率领的淄博市学习参观团、山东省陶瓷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崔永顺同志率领的陶瓷系统企业负责人学习参观团等家乡赴常州参观人员。父亲人爽快、重乡情,热情的接待、周到的安排深受赞誉。

父亲对子女的要求是严格的,总是要求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干好工作。在很少的书信中也多是充满教育色彩的,字里行间透出认真正直的秉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至今我仍珍藏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去信诉说灾情困难后父亲给我的复信。我不知尽管当时他已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和正在患浮肿病,但仍在信中教育我“困难是前进中暂时性的,(山东)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国各地人民的兄弟支援下是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的。对待当前的困难当然要正视它,不正视就没有克服它的精神准备,但是不要看得过严重,大惊小怪起来,特别是不要只听片面的落后的思想反映,而要特别注意听先进的思想、看光明的一面,这样才能既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又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里最重要的是向老同志学习,听党的话,党叫怎样就怎样。” 竖写的小楷毛笔行书字力透纸背,信念跃然纸上,根本不像出自一个正遭受着精神和病痛双重打击的人之手。父亲在书法上是有造诣的,原徐州火车站的“徐州”二字就是他写的。直到患病前站在书桌前提笔悬腕写大字是他每天的晨练科目。

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八年了,可以无愧的说他老人家的一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一生奋斗,两袖清风,却留下了我和后辈们永远享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2008年12月

 

附:张洪范长子张盛高简历

张盛高,1937年11月11日生于山头,1950参加工作,先在私营陶瓷作坊学彩绘套五盆,后并入博山陶瓷厂。1952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入厂保卫科工作,历任办事员、副科长、科长;1974年任动力科党支部书记;1975年11月起任厂党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1981年3月当选博山区九届人大代表;1987年7月任纪委书记;1992年起任调研员,1997年11月退休。退休后又任山头陶琉大观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职称。

 

 

谁在收藏
浏览:9866次

上一篇:1946年家庭照
评论回复
  • 杨卫星喆轩

    2020-07-11 01:07:44 杨卫星喆轩

    张叔叔您好,我是杨坤的孙子,我爷爷与您父亲是战友,我听我父亲说起过~您的姐姐(我父亲认识她,我父亲当时在鲁中行署子弟学校是学生)

最新来访
  • 陈家港
    陈家港
  • 漂流者
    漂流者
  • 南下干部后代
    南下干部后代
  • 杨卫星喆轩
    杨卫星喆轩
  • zhm19551108
    zhm19551108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