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专家姜守迁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6-05-18 17:12:39
  姜守迁(1897——1982),原名姜春年、姜椿年,又字寿千,平度城北七里河子村人(今属李园街道)。青年时代,姜守迁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作为山东省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联和各界救国联合会议,后考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1928年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吉林一师、山东省立一中、八中、十三中、莱阳乡村师范等著名中等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曾帮助乔天华、罗竹风为发展平度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从社会上筹措枪支,后这支队伍被改编为鲁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之后,姜守迁历任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长、胶东公学校长,胶东行政参议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济南一中、二中校长和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晚年任济南博物馆馆长。他是济南市一至四届人大代表、一至三届政协委员。6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姜守迁古文根底深、工书法,尤以汉隶见长。上世纪五十年代,齐鲁大学、山东工学院、山东实验中学、省立二中、济南教师进修学院等校匾均出自其手;千佛山隶书“大雄宝殿”、牌坊“峰回路转”,四门塔公园“千佛崖”石刻等都为他的手迹。1965年,其隶书作品获全国书法比赛大奖;1977年出版的《济南市书法篆刻作品选》,首页和末页均为先生作品。
  姜守迁又是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一生重收藏,其藏品颇丰,尤以藏砚为最,故取苏东坡砚铭诗“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而命名其斋名为“斯珍馆”,自号“斯珍馆翁”,并刻“斯珍馆藏”石章。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红学研究”中亲笔圈点的善本书籍多达百余本;还收藏了商代青铜器“彝”和“爵”,战国兵器“戈”,齐刀币,汉币及古玉器,明清御用瓷器和鼻烟壶多件。特别是明代的几件“宣德炉”,或贴金镶银或铜制,开式各样,雍容华贵。至于他经手的名人字画,更以千计,如清初的“法黄山、高南阜、朱青雷三墨宝”,清中期的“柯勋忞送郭寿农扇面”,皆为珍贵文物。
  六十年代初,他将在北师大读书时收藏的《中国小说史略》讲义一份捐赠“鲁迅纪念馆”,他收藏的北师大的“同学录”(内有当时校园建筑规模,各系同期毕业生的照片,鲁迅、周作人、梁启超等著名教授的有关资料),是北师大现存校史资料中仅有的一份。
  姜守迁收藏的视野十分宽阔,他曾说:“中国的粮票、饭票,将来都会成为珍贵的收藏品”。六十年代后期,济南市征集文物,他捐献的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发行的饭票、货币、报纸,以及他在胶东公学任校长时的胸章、臂章等,都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姜守迁酷爱藏砚,曾刻“百五砚天翁”石章,可见他藏砚之丰。其中“天鹅砚”、“虫蛀砚”、“黄云紫电砚”、“金冬心梅砚”、“御赐玉堂砚”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所藏古砚中有曾国藩、阮元、王文治、徐乾学、郑板桥、袁子才、金农、王渔洋、屈大均、陈独漉、纪晓岚、钱大昕、高南阜等几十位名人的砚石精品。“文革”中,康生曾厚着脸皮说要“借几方去欣赏,被姜守迁“软钉子”碰了回去。
  姜守迁是山东省和济南市最早的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考古学、史学、金石学基础深厚,在文物鉴定方面颇负盛名,由他收藏的砚台无一赝品,对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古籍版本等文物鉴定都具极高权威性。
  姜老的后半生全身心献给了博物事业。在筹建济南市博物馆、发掘大汶口文化遗址、建立李清照、辛弃疾纪念堂、收集民间流散文物等工作中,不顾花甲高龄,倾其全力,使济南博物馆步入黄金时代。生前他曾多次向博物馆捐赠他收藏的珍贵文物,逝世后又嘱其夫人刘漱玉,将古砚10方、名人墨迹4件、碑帖11种、书籍36种120册捐献博物馆。
浏览:73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