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大使袁仲贤:(下)

Admin 发表于2016-05-19 11:30:11
成为首任驻印度大使,为实现两国总理互访立下汗马功劳
  1950年4月,袁仲贤被任命为首任驻印度大使。印度是1947年才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的亚洲大国。1949年除夕,印度继缅甸之后宣布承认新中国。并率先派代表于1950年1月到达北京,同中国代表进行建交谈判。4月1日,中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次建交的程序和协议遂成为中国谈判建交的基本模式,适用于此后愿意同我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袁仲贤大使一行40余人离开北京,前往印度赴任。9月9日抵达印度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他们受到了西孟加拉邦政府官员、许多印度团体的代表和青年、工人、学生以及当地华侨1000余人的热烈欢迎。9月13日,袁仲贤一行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第二天,便受到了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的接见。袁仲贤向尼赫鲁转达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致意。
  9月18日,袁仲贤向印度总统普拉沙德递交了国书。这天早上,他主持了大使馆的开馆仪式,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由印度总统设午宴款待。在步入宴会厅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当时有两名美国人站在一旁等候。普拉沙德总统向袁大使一一介绍,其中一名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他们被邀请参加午宴。考虑到中、美两国正处于敌对状态,袁仲贤面露不悦之色,只是略略点头。席间,普拉沙德与之谈论和平问题,意在表明他们反对战争,有引我方表态之意。袁仲贤始终未置一词,席间亦很少用餐,他以这种特殊方式表示了对东道主这一安排的不满。
  宴会结束后,印方安排合影,袁仲贤示意申健参赞出面向印方提出不愿与和递交国书无关的人士合影。这使两位美国人颇为尴尬,只好起身告辞。袁仲贤在这种场合表现出的不卑不亢的态度,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仲贤一行除了迫切的外交事务,更要集中全力筹办国庆招待会。他为此特地召开了动员会,号召使馆全体人员发挥主动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把完成这一活动当作使馆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举办一个能体现新中国精神面貌、隆重而大型的国庆招待会。
  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10月1日晚上7点半,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内热闹非凡,印度政府各部门官员、印度知名人士、各界代表以及当地华侨、与我有外交关系或友好国家使领馆的外交官,约1000余人,参加了由袁仲贤大使主持的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尼赫鲁总理也破例携英迪拉.甘地前来参加,这使会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招待会大厅里,摆放着由国内带来的供陈列的名贵工艺品,琳琅满目;各式茶点、糕点、啤酒和各种饮料,供应不绝。招待大厅一端摆满了新中国开国纪念册,另一端于晚上9点半放映了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来宾们无不对使馆在短时间内能举办如此宏伟、精致、丰盛的招待会表示惊讶,称赞这是了不起的盛举。
  在袁仲贤担任驻印度大使任内,中印实现了两国总理互访,形成了友好的高潮。1954年6月25日至28日,周恩来总理利用日内瓦关于印支问题国际会议的休会间隙,应邀对新德里作正式访问。中国总理的第一次访问,受到了尼赫鲁总理和10多万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的欢呼声响彻了印度上空。
  周恩来访印期间,袁仲贤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中印两国总理在短短的几天里进行了6次长时间的会谈,双方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并写入中印联合声明。尼赫鲁总理还欣然接受了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把五项原则作为中印两国的共同倡议,推广到东南亚,由此在国际外交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印方的接待日程中,曾临时加进了访问克什米尔的安排。印方接待人员解释说,那里是尼赫鲁的诞生地,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胜地。周恩来对克什米尔的历史背景十分了解。由于历史原因,克什米尔一直是印度同巴基斯坦争执的焦点,双方各占一半,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不介入,主张由印、巴双方协商解决的原则立场。所以,袁仲贤就印方的日程发表意见,认为中方不宜以访问的方式介入印巴这一争端,得到了周恩来的肯定。于是,袁仲贤当即交代申健参赞以周恩来总理这次访问时间短促,难以到边远地区参观为由,婉拒了印方访问克什米尔的安排。3个月后,尼赫鲁总理由英迪拉.甘地等人陪同,于1954年10月1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正式访问。袁仲贤全程陪同。尼赫鲁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受到了北京10多万群众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见了尼赫鲁,周恩来总理与他进行了多次会谈。
  袁仲贤陪同尼赫鲁访华返回后,立即投入到与尼泊尔建交的活动之中。1955年7月,袁仲贤以特命全权首席代表的身份,同康矛召、毕朔望两位代表一道赴加德满都与尼泊尔商讨中尼建交事宜。双方经过谈判,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于8月1日达成协议,正式建交。同日,毛泽东主席任命袁仲贤为首任驻尼泊尔大使。3日,袁仲贤大使向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沙阿.德瓦递交了国书,出色地完成了他外交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外交使命。
    英年早逝,周恩来总理亲视含殓,称赞他为外交工作做出了贡献
  1956年初,袁仲贤奉调回国。回国后,袁仲贤就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继张闻天和姬鹏飞之后第三位调任此职的驻外使节。但此时袁仲贤已绝症缠身。早在1954年回国陪尼赫鲁访华之前,医生就发现他的右肺上叶有一小块阴影。为了工作,袁仲贤未加重视,照常工作和活动。直到1956年5月,袁仲贤赴莫斯科就医,复查胸腔疾病,才发现肺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无法切除。
   1956年国庆后,袁仲贤的病情迅速恶化,于1957年2月16日与世长辞,终年53岁。
  周恩来在得到袁仲贤病逝的消息后,立即赶到北京医院病房瞻仰了他的遗容,并主持由26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亲视含殓。周恩来、李富春、谭震林、萧劲光、陈赓、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交部的张闻天、李克农、章汉夫等2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三野老首长陈毅、粟裕也发来唁电。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特发电悼唁,印度驻华大使拉库.尼赫鲁悼唁说:“袁将军担任中国第一任驻印度大使职务,在印度所做的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紧密关系和合作的可贵工作,将永远受到怀念。”
  追悼会后,周恩来亲自为袁仲贤执绋起灵,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外交部特地为袁仲贤树碑,在墓志铭中高度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称赞他“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立场坚定,作风朴素,联系群众,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三十年如一日,毕生为革命军队的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以及国家的外交工作做了许多贡献”。
(作者:蓝天)
谁在收藏
浏览:98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老花眼
    老花眼
  • 董云凌
    董云凌
  • 漂流者
    漂流者
  • 牵牛星
    牵牛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